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突破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突破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突破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突破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突破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问其故,曰:“盖向之志,必是邪室邪庙邪冢也。”>>(1)文中加点词“遂”的意思是()>A.于是B.于是就C.因此D.所以>>(2)文中加点词“盖”的意思是()>A.盖子B.覆盖C.大概D.上边>>(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指邪恶的东西B.指不正统的C.指不正确的D.指鬼怪>>(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这句话的意思是()>A.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走B.太守立刻派人跟着他前往C.太守派人跟着他走D.太守派人跟随他前往>>(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句话的意思是()>A.寻找之前的标记,于是迷路了,找不回路了B.寻找之前的标记,于是迷路了,不能再走了C.寻找之前的标记,就迷路了,找不到路了D.寻找之前的标记,就迷路了,不能再走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有一书生,夜行深山,见一老翁,翁问曰:“汝何为夜行?”书生曰:“吾欲往某处,恐路不明。”翁曰:“此山多鬼,汝宜小心。”书生曰:“吾有烛,何惧之?”翁曰:“烛能照物,不能照心。心不诚,鬼神皆畏。”书生默然。>>(6)“吾欲往某处,恐路不明”这句话的意思是()>A.我想去某个地方,怕路不亮B.我想去某个地方,怕路不清晰C.我想去某个地方,怕路不光明D.我想去某个地方,怕路不明确>>(7)“此山多鬼,汝宜小心”这句话的意思是()>A.这座山有很多鬼,你应该小心B.这座山有很多鬼,你应该小心谨慎C.这座山有很多鬼,你应该小心一点D.这座山有很多鬼,你应该小心行事>>(8)“烛能照物,不能照心。心不诚,鬼神皆畏”这句话的意思是()>A.蜡烛能够照亮物体,不能够照亮内心。内心不真诚,鬼神都害怕B.蜡烛能够照亮物体,不能够照亮内心。内心不真诚,鬼神都畏惧C.蜡烛能够照亮事物,不能够照亮心灵。心灵不真诚,鬼神都害怕D.蜡烛能够照亮事物,不能够照亮心灵。心灵不真诚,鬼神都畏惧>>(9)“书生默然”这句话的意思是()>A.书生沉默不语B.书生沉默地不说话C.书生默默地不说话D.书生默默地沉默>>(10)“翁问曰:‘汝何为夜行?’”这句话的意思是()>A.老翁问道:“你为什么夜行?”B.老翁问道:“你为什么夜里走?”C.老翁问道:“你为什么晚上行走?”D.老翁问道:“你为什么在夜间行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文中加点词“焉”的意思是()>A.焉B.于C.在D.什么>>(2)文中加点词“择”的意思是()>A.选择B.挑选C.挑拣D.挑选>>(3)文中加点词“而从之”的意思是()>A.选择他并跟随他B.选择他并学习他C.选择他并模仿他D.选择他并学习他>>(4)“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A.他不善良的人,就改正他B.他不善良的人,就改正自己C.他不善良的人,就改正他们D.他不善良的人,就改正自己>>(5)“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是()>A.孔子说:“三个人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B.孔子说:“三个人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那里。”C.孔子说:“三个人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D.孔子说:“三个人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那里。”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有一农夫,种地甚勤,每晨日出即起,每夜月落即眠。其子问曰:“父何苦如此?”农夫曰:“吾恐天不雨,地不收,故勤耕耳。”其子曰:“父之勤,不如父之智。”农夫笑曰:“勤者,智之基也。”>>(6)“吾恐天不雨,地不收”这句话的意思是()>A.我怕天不下雨,地不丰收B.我怕天不下雨,地不收获C.我怕天不降雨,地不丰收D.我怕天不降雨,地不收获>>(7)“每晨日出即起,每夜月落即眠”这句话的意思是()>A.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就起床,每天晚上月亮落下就睡觉B.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就起床,每天晚上月亮落下就睡觉C.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就起床,每天晚上月亮落下就睡觉D.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就起床,每天晚上月亮落下就睡觉>>(8)“其子问曰:‘父何苦如此?’”这句话的意思是()>A.他的儿子问道:“父亲为什么这么辛苦?”B.他的儿子问道:“父亲为什么这样辛苦?”C.他的儿子问道:“父亲为什么这么辛苦?”D.他的儿子问道:“父亲为什么这样辛苦?”>>(9)“父之勤,不如父之智”这句话的意思是()>A.父亲的勤劳,不如父亲的智慧B.父亲的勤劳,不如父亲的聪明C.父亲的勤劳,不如父亲的才智D.父亲的勤劳,不如父亲的智慧>>(10)“勤者,智之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勤劳的人,是智慧的基础B.勤劳的人,是智慧的基础C.勤劳的人,是智慧的基础D.勤劳的人,是智慧的基础三、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鲁人曹刿论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句话的意思是()>A.吃肉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B.吃肉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插手呢C.吃肉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介入呢D.吃肉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2)题。>郑人买履,先量足而置之座。及至市,而忘取其足。反归取之,则市已罢矣。遂不能买。人曰:“何不以其人之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宁可信奉尺码,不要相信自己B.宁可信奉尺码,不要相信自己的脚C.宁可信奉尺码,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断D.宁可信奉尺码,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3)题。>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被空虚所局限B.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被空间所局限C.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被井口所局限D.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被虚幻所局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4)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人家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C.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D.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5)题。>范仲淹划粥断齑,每食必尽其器,人问其故,曰:“不敢虚朝廷之赐。”>>(5)“不敢虚朝廷之赐”这句话的意思是()>A.不敢辜负朝廷的赏赐B.不敢浪费朝廷的赏赐C.不敢亏空朝廷的赏赐D.不敢欺骗朝廷的赏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请解释“温故而知新”的意思。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2)题。>韩信点兵,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威震天下。然其居功自傲,终被刘邦所忌。>>(2)请简述韩信点兵的故事,并分析他最终失败的原因。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3)题。>墨子曰:“兼爱非攻,互利共赢。”>>(3)请解释“兼爱非攻”的含义,并说明墨子为什么主张非攻。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4)题。>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其文辞采飞扬,情感深沉,被誉为“楚辞之祖”。>>(4)请简述屈原的生平,并说明他的作品《离骚》为何被后人称为“楚辞之祖”。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5)题。>孙膑赛马,以弱胜强,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其计谋在于“以逸待劳,以守代攻”。>>(5)请简述孙膑赛马的故事,并说明他为何能够以弱胜强。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1)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遂”在文中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就”。选项A“于是”虽然意思相近,但不如B选项“于是就”更符合文意和语境。C选项“因此”表示因果关系,D选项“所以”表示结果,都不符合文意。(2)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含义。“盖”在文中表示推测、估计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选项A“盖子”是名词,B选项“覆盖”是动词,D选项“上边”是方位词,都不符合文意。(3)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多义性。“邪”在文中多次出现,均表示“不正统”“不正确”的意思,带有贬义。选项A“邪恶的东西”、B选项“不正统的”、C选项“不正确的”都能体现这个意思。D选项“鬼怪”虽然有时与“邪”有关联,但在此处的具体语境中并不准确,因为“邪室邪庙邪冢”指的是不正规、不祥的房屋、庙宇和坟墓,并非直接指鬼怪。(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中,“即”表示“立刻”“马上”,“遣”表示“派遣”,“随”表示“跟随”,“往”表示“前往”。整句话的意思是“太守立刻派人跟着他前往”。选项B“太守立刻派人跟着他前往”最符合文意。(5)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寻”表示“寻找”,“向”表示“之前”,“所志”表示“标记”,“遂”表示“于是”“就”,“迷”表示“迷路”,“不复得路”表示“找不回路了”。整句话的意思是“寻找之前的标记,于是迷路了,找不回路了”。选项A最符合文意。2.(6)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吾”表示“我”,“欲”表示“想要”,“往”表示“去”,“某处”表示“某个地方”,“恐”表示“怕”,“路不明”表示“路不清晰”。整句话的意思是“我想去某个地方,怕路不清晰”。选项B最符合文意。(7)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此”表示“这”,“山”表示“山”,“多”表示“很多”,“鬼”表示“鬼怪”,“汝”表示“你”,“宜”表示“应该”,“小心”表示“小心谨慎”。整句话的意思是“这座山有很多鬼,你应该小心”。选项A最符合文意。(8)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烛”表示“蜡烛”,“能”表示“能够”,“照”表示“照亮”,“物”表示“物体”,“不能”表示“不能够”,“照”表示“照亮”,“心”表示“内心”,“不诚”表示“不真诚”,“鬼神”表示“鬼怪和神仙”,“皆”表示“都”,“畏”表示“害怕”。整句话的意思是“蜡烛能够照亮物体,不能够照亮内心。内心不真诚,鬼神都畏惧”。选项B最符合文意。(9)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活用。“书生默然”中,“默然”表示“沉默不语”的状态。整句话的意思是“书生沉默不语”。选项A最符合文意。(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翁”表示“老翁”,“问”表示“问道”,“汝”表示“你”,“何为”表示“为什么”,“夜行”表示“夜行”。整句话的意思是“老翁问道:‘你为什么夜行?’”。选项A最符合文意。二、填空题1.(1)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焉”在文中是兼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之”“于此”,表示“在那里”“在那里”。选项C“在”最符合文意。(2)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含义。“择”在文中表示“选择”。选项A“选择”最符合文意。(3)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其”表示“他的”,“善者”表示“好的方面”,“而从之”表示“学习他”。整句话的意思是“选择他并学习他”。选项B最符合文意。(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其”表示“他”,“不善者”表示“不好的方面”,“而”表示“就”,“改之”表示“改正他”。整句话的意思是“他不善良的人,就改正自己”。选项B最符合文意。(5)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孔子”是人名,“曰”表示“说”,“三人行”表示“三个人行走”,“必有”表示“一定有”,“我”表示“我”,“师”表示“老师”,“焉”表示“在那里”。整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选项A最符合文意。2.(6)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吾”表示“我”,“恐”表示“怕”,“天”表示“天”,“不雨”表示“不下雨”,“地”表示“地”,“不收”表示“不丰收”。整句话的意思是“我怕天不下雨,地不丰收”。选项A最符合文意。(7)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每”表示“每天”,“晨”表示“早上”,“日出”表示“太阳出来”,“即”表示“就”,“起”表示“起床”,“每”表示“每天”,“夜”表示“晚上”,“月落”表示“月亮落下”,“即”表示“就”,“眠”表示“睡觉”。整句话的意思是“每天早上太阳出来就起床,每天晚上月亮落下就睡觉”。选项A最符合文意。(8)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其”表示“他的”,“子”表示“儿子”,“问”表示“问道”,“父”表示“父亲”,“何苦”表示“为什么辛苦”。整句话的意思是“他的儿子问道:‘父亲为什么这么辛苦?’”。选项A最符合文意。(9)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父”表示“父亲”,“之”表示“的”,“勤”表示“勤劳”,“不”表示“不如”,“父”表示“父亲”,“之”表示“的”,“智”表示“智慧”。整句话的意思是“父亲的勤劳,不如父亲的智慧”。选项A最符合文意。(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勤者”表示“勤劳的人”,“智”表示“智慧”,“之”表示“的”,“基”表示“基础”。整句话的意思是“勤劳的人,是智慧的基础”。选项A最符合文意。三、翻译题1.(1)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肉食者”表示“吃肉的人”,“谋之”表示“谋划这件事”,“又”表示“又”,“何间焉”表示“何必参与呢”。整句话的意思是“吃肉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选项A最符合文意。2.(2)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宁”表示“宁可”,“信”表示“相信”,“度”表示“尺码”,“无”表示“不要”,“自”表示“自己”,“信”表示“相信”。整句话的意思是“宁可相信尺码,不要相信自己的脚”。选项C最符合文意。3.(3)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井蛙”表示“井里的青蛙”,“不”表示“不可以”,“语”表示“和……谈论”,“于”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