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更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指标中,不包括以下哪项?A.情绪调节能力B.同伴关系质量C.标准化智力测验分数D.自我认同清晰度2.某初中生因数学竞赛失利出现“我永远学不好数学”“老师肯定对我失望了”等认知,这最符合哪种认知行为理论中的认知偏差?A.灾难化B.过度概括C.绝对化要求D.选择性注意3.学校心理教师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时,若需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最适合选用的工具是?A.症状自评量表(SCL-90)B.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C.儿童行为量表(CBCL)D.大五人格量表(NEO-FFI)4.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主题团体辅导,设计“情绪温度计”活动(用不同颜色表示情绪强度),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社会学习理论B.情绪认知理论C.发展阶段理论D.生态系统理论5.某高中生因父母离异出现社交退缩,心理教师在干预中发现其“父母离婚是因为我不够好”的核心信念,这属于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哪个层次?A.自动化思维B.中间信念(规则)C.核心信念(图式)D.行为反应模式6.下列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表述,错误的是?A.危机干预的黄金期是事件发生后的48-72小时B.对自杀未遂者的干预重点是建立安全契约C.团体危机干预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群体性创伤事件D.心理教师需在干预后1-3个月进行随访评估7.某特殊教育学校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社交训练课程,采用“视频示范法”(播放同伴正确社交行为的视频),其原理是?A.操作条件反射B.观察学习C.认知重构D.感觉统合训练8.依据《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4)》,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A.抑郁、焦虑、网络成瘾B.焦虑、抑郁、社交恐惧C.强迫、抑郁、适应障碍D.焦虑、强迫、抑郁9.心理教师在设计“抗逆力培养”课程时,重点关注“积极认知重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问题解决能力训练”,这体现了抗逆力的哪个模型?A.风险-保护因素模型B.动态发展模型C.元认知监控模型D.生态系统模型10.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性别角色认同”主题心理辅导时,最适宜采用的活动形式是?A.心理剧表演B.问卷调查C.冥想放松D.标准化测验11.某初中生因长期被校园欺凌出现创伤后应激症状(PTSD),心理教师在干预中优先处理的是?A.纠正“都是我的错”的认知B.建立稳定的安全感和情绪调节能力C.设计社交技能训练方案D.联系家长协商转学事宜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体系”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A.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B.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团体辅导C.对危机个案的一对一干预D.教师心理健康培训13.依据正念疗法的原理,“观察呼吸时允许思绪飘走,但温和地将注意力带回呼吸”的练习,主要培养的是?A.情绪表达能力B.元认知觉察能力C.社会共情能力D.问题解决能力14.某职校心理教师为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职业心理适应”辅导,重点讲解“角色转换中的情绪管理”“职场人际关系边界”,这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哪个功能?A.发展性B.预防性C.矫治性D.诊断性15.对“手机依赖”中学生进行干预时,若采用动机式访谈(MI),关键技术是?A.直接指导减少使用时间B.强化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C.激发学生改变的内在动机D.制定严格的行为契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社会情绪学习(SEL)的五大核心能力及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2.对比分析青少年抑郁与成人抑郁在临床表现和干预策略上的差异。3.说明学校心理档案建设的原则、内容及需注意的伦理问题。4.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干预亲子冲突问题。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案例1:初二学生小宇(14岁)近3个月出现以下情况:-早晨赖床,上学经常迟到,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数学成绩从班级前5名下滑至20名;-回家后锁门独处,拒绝与父母交流,周末原本喜欢的篮球活动也不再参加;-母亲发现其日记本中有“活着没意思”“没人真正关心我”等语句;-心理教师初步访谈时,小宇说“我努力也没用,反正考不上好高中”“爸妈只看成绩”。问题:(1)请判断小宇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列出依据;(2)设计一套包含评估工具选择、干预阶段目标和具体干预技术的实施方案。案例2:某小学四年级(10岁)班级近期频繁出现“小团体排斥”现象:5名女生组成“秘密小组”,给其他同学起绰号、故意不邀请参加课间游戏,被排斥的3名女生出现情绪低落、上课发呆等情况。班主任向心理教师求助。问题:(1)分析该现象的心理发展背景及潜在影响;(2)设计面向全班的团体辅导方案(需包含目标、活动环节、理论依据)。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论述如何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发展-干预”三位一体模式,并说明各环节的具体实施策略。2.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如AI心理测评、情绪陪伴机器人),论述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应对建议。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WHO核心指标关注社会功能与心理状态,不包含标准化智力分数)2.B(“永远”体现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3.B(CES-D专门用于青少年抑郁症状筛查,SCL-90为综合量表)4.B(通过可视化工具帮助认知情绪强度,符合情绪认知理论)5.C(“父母离婚是因为我”属于深层核心信念)6.C(部分创伤事件如校园暴力不适合团体干预,可能二次伤害)7.B(视频示范法基于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8.A(2024年报告数据显示抑郁、焦虑、网络成瘾居前三位)9.A(关注保护因素如认知、支持系统,属于风险-保护模型)10.A(心理剧通过角色扮演促进性别角色认同,适合儿童)11.B(PTSD干预首要稳定情绪,建立安全感)12.B(二级预防针对重点人群的早期干预,如团体辅导)13.B(正念练习培养对注意力的觉察和控制,即元认知)14.A(帮助学生适应新发展阶段,属于发展性功能)15.C(动机式访谈核心是激发内在改变动机)二、简答题1.社会情绪学习(SEL)五大核心能力:(1)自我认知:识别自身情绪、优势与需求。小学应用:通过“情绪卡片分类”活动,让学生标注“今天我感到______(情绪词),因为______”。(2)自我管理:调节情绪与行为以达成目标。应用:设计“情绪冷静角”,教学生用数数、深呼吸应对生气。(3)社会认知:理解他人视角与情境。应用:“情境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被嘲笑”和“嘲笑者”的不同感受。(4)人际关系:建立并维护健康关系。应用:“合作拼图”任务(如分组完成黑板报),培养沟通与协作。(5)责任决策:基于伦理和情境做出负责任的选择。应用:“问题解决四步法”(识别问题-列出方案-评估后果-选择行动),处理同学矛盾。2.青少年抑郁与成人抑郁差异:临床表现:青少年更易表现为易怒、对抗行为(如与父母冲突)、躯体化症状(头痛、腹痛);成人多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责自罪。青少年常伴随学业下降、社交退缩,成人可能隐藏症状维持社会功能。干预策略:青少年需更多家庭参与(如家庭治疗),结合学校环境调整(与教师沟通减少学业压力);成人侧重个体认知行为治疗(CBT)或药物干预。青少年需注意发展阶段特点(如自我认同混乱),干预中加入团体活动(同伴支持);成人更关注社会角色压力(如职场、经济)。3.学校心理档案建设:原则:科学性(使用标准化工具)、保密性(仅限授权人员查阅)、动态性(定期更新)、发展性(关注成长而非标签)。内容:基本信息(年龄、家庭结构)、心理测评结果(如抑郁量表、人格测验)、访谈记录(关键事件、情绪变化)、辅导记录(干预过程与效果)。伦理问题:需获得学生及监护人知情同意;避免档案用于奖惩(如评优、分班);电子档案需加密存储,防止泄露;对“高风险”标签需谨慎处理,避免污名化。4.家庭系统理论干预亲子冲突实例:某初二学生因“手机使用时间”与母亲频繁争吵。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冲突是系统互动模式的结果(如母亲过度控制、孩子被动反抗),而非个体问题。干预步骤:(1)绘制家庭互动图,呈现“母亲指责-孩子沉默-母亲更生气”的循环;(2)引导成员识别“替罪羊”角色(孩子被视为问题根源),澄清冲突背后的需求(母亲希望孩子上进,孩子希望被信任);(3)设定新规则(如“每天晚7-8点为家庭交流时间,手机统一存放”),改变互动模式;(4)通过“家庭任务”(如共同做饭)增强情感连接,弱化对立。三、案例分析题案例1答案:(1)可能问题:抑郁倾向(中度抑郁可能)。依据:情绪低落(“活着没意思”)、兴趣减退(放弃篮球)、认知偏差(“努力没用”)、社会功能受损(学业下降、社交退缩)、存在自杀意念(日记内容)。需排除甲亢等躯体疾病(建议医学检查)。(2)实施方案:①评估工具:青少年抑郁量表(CDI-2)量化症状严重程度;家庭环境量表(FES)了解亲子互动模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支持系统。②干预阶段目标:短期(1-2周):缓解自杀意念,建立安全契约;中期(1-2个月):改善情绪,纠正“努力无用”的认知;长期(3-6个月):恢复社会功能(学业、社交),提升心理韧性。③具体技术:-危机干预:与小宇签订安全契约(“如果再次出现自杀念头,先联系心理教师/父母”),告知父母24小时监护。-认知行为疗法(CBT):识别自动化思维(“考不上好高中=人生失败”),用“证据检验”技术(列出过去努力成功的事例,如小学竞赛获奖);布置“行为激活”作业(每天参与1项喜欢的活动,如周末陪父亲散步)。-家庭治疗:召开家庭会议,引导父母表达“我们更关心你的健康”而非仅关注成绩,制定“非暴力沟通”规则(用“我信息”表达:“看到你迟到,我很担心你的休息”)。-学校联动:与班主任沟通,减少公开批评,安排小宇担任“生物课代表”(其仍感兴趣的学科),重建自我价值感。案例2答案:(1)心理发展背景:10岁儿童处于“社会比较”关键期(埃里克森“勤奋对自卑”阶段),通过团体归属获得安全感;同伴关系重要性超过亲子关系,小团体是寻求身份认同的方式。潜在影响:被排斥者可能出现低自尊、焦虑,甚至发展为社交恐惧;排斥者可能强化“权力控制”模式,影响未来人际关系。(2)团体辅导方案:目标:①认识“小团体排斥”的危害;②培养包容性的班级氛围;③学习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活动环节:①暖身活动“朋友树”(15分钟):每人在纸上画树,树枝代表“我喜欢和______一起做______”,分享后贴在黑板上,引导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班级是大树林”。②主题讨论“秘密小组的双面镜”(20分钟):播放短片(内容:小组排斥导致同学哭泣),提问:“如果被排斥的是你,会有什么感受?”“秘密小组让班级变得更温暖了吗?”用“情绪温度计”工具(1-10分)让学生评估“现在班级的温暖度”与“理想温暖度”。③技能训练“友好行动卡”(25分钟):分组讨论“每天做一件让同学感到被接纳的事”(如主动邀请一起跳绳、赞美他人),每组设计3张行动卡(示例:“今天我要对______说‘你的画真好看’”),承诺一周内完成。④结束仪式“温暖环”(10分钟):全班围圈,每人说一句“我欣赏______的______”(如“我欣赏小美会分享橡皮”),将写有欣赏的纸条投入“温暖箱”,约定每周五分享。理论依据:社会认同理论(通过集体活动弱化小团体边界,强化“班级”整体认同);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行为示范培养亲社会行为);发展心理学(针对10岁儿童的同伴关系需求设计互动活动)。四、论述题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预防-发展-干预”模式构建: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优势而非问题,通过培养心理资本(希望、乐观、韧性)促进心理健康。(1)预防环节(面向全体):实施策略:①开设“积极心理”课程,如“优势发现课”(用VIA优势量表让学生识别自身24项性格优势,如“善良”“创造力”);②构建“积极环境”,在教室设置“成功墙”(展示学生克服小困难的经历,如“今天我坚持背完20个单词”);③开展“感恩练习”(每日记录3件值得感谢的事),提升主观幸福感,降低抑郁风险。(2)发展环节(针对重点群体):实施策略:①对“高潜力但低自信”学生开展“成长型思维”团体辅导(用“错误是学习机会”的案例讨论,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失败经历);②为留守儿童设计“社会支持网络”项目(联系志愿者担任“成长伙伴”,每月书信交流),增强归属感;③组织“积极体验活动”(如社区服务、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3)干预环节(针对个案):实施策略:①对抑郁学生采用“积极心理治疗”(与CBT结合),不仅纠正负性认知,更引导关注“过去成功应对困难的经验”(如“你曾在比赛失利后重新练习并获奖,现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吗?”);②对社交退缩学生设计“优势导向”社交训练(如让擅长绘画的学生负责班级黑板报,通过优势展示自然建立关系);③干预后跟进“积极反馈”(定期与学生回顾进步,如“一个月前你只能和1个同学说话,现在能参与小组讨论了”),巩固效果。三位一体的核心是“从问题转向资源”,通过预防储备心理能量,发展阶段激活优势,干预阶段整合资源,形成动态支持系统。2.AI技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应对建议:机遇:①精准筛查:AI心理测评可实时分析语音、表情、文本(如日记)中的情绪线索(如用词频率、语调变化),比传统量表更敏感,能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如通过作文中的“灰色词汇”增多识别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