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其一)》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其一)》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其一)》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其一)》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行路难(其一)》古诗鉴赏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25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问题。浣溪沙苏轼游蕲水①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②唱黄鸡③。注:①蕲(qí)水:县名,距苏轼贬谪之地黄州不远。②白发:老年。③唱黄鸡:感叹时光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结合两首诗词具体内容与主题,辨析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行路难(其一)》开头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宴席上酒食的昂贵,与下句的“不能食”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B.五、六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七、八句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含蓄地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心灰意冷,想垂钓溪上、荡舟日边的愿望。C.《浣溪沙》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D.大自然的启迪,灵感生发。在贬谪生活中,苏轼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他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2.简答:《浣溪沙》和《行路难》分别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3.智慧的人,总能从大自然的现象中,感悟到生活的哲理,或者是品味出人生的道理,请你凭借诗歌内容,仔细品味苏轼在“门前流水尚能西!”中又有什么感悟?由此,你揣摩一下,《浣溪沙》《行路难》主题的归宿又有何相似点?【答案】1.B2.《浣溪沙》的主旨句:休将白发唱黄鸡。《行路难》的主旨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1)苏轼由“门前流水尚能西”感悟到:谁说人生无再少,不要在年老时感叹时光的流逝,人可以老当益壮,更可以再有“再少”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喟叹,此句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由自然现象启迪人生态度——不要在迟暮之年去伤感,要充满对未来的希冀与不懈追求!(2)两首诗词主题的归宿点在于:年迈体衰也好,人生厄运当头也罢,都不失对未来的希冀!【导语】《浣溪沙》通过描述蕲水清泉寺的自然景色,引发了苏轼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中“门前流水尚能西”表达了对重拾青春和积极生活态度的感悟。诗人从自然中获得启迪,体现出其豁达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不因年华老去而自怨自艾,展现了苏轼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以豪放而忧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仕途失意后的复杂心境。开篇描绘奢华美食与“不能食”的反差,体现内心的无奈和苦闷,却又以豁达之气直面困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现一种豪迈的乐观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与主题分析。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写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借用典故,表现诗人渴望的重用,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愿望;“含蓄地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心灰意冷,想要垂钓溪上、荡舟日边的愿望”

分析有误;故选B。2.本题考查主题分析。《浣溪沙》中,乐观自信的态度彰显于字里行间。开篇描绘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之景,满是春日蓬勃、清新之态,为后文情感抒发作了铺垫。“门前流水尚能西”是神来之笔,打破常规认知,因在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水流多东去,而眼前兰溪却往西流,苏轼由此触景生情,类比人生境遇,坚信人即便年岁渐长,也能如这逆流溪水般,迎来“再少”机遇;“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直抒胸臆,白发象征暮年,“唱黄鸡”寓意感慨时光流逝、自怨自艾,他决然否定这种消极做法,笃定要怀揣希望、昂扬奋进,尽显老当益壮的豁达。因此,《浣溪沙》的主旨句是:休将白发唱黄鸡。

《行路难》里,诗人开场深陷困境,“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美酒佳肴在前却无心享用,仕途被“冰塞川”“雪满山”重重阻碍,满心茫然无措;直至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画风陡然一转,化用典故,坚信终有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达成政治抱负的一天。大海浩渺、征途艰险,他却毫无惧色,豪迈放言,以磅礴气势、浪漫幻想,凸显乐观自信,无惧前路坎坷。因此《行路难》的主旨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门前流水尚能西”,借流水向西流淌喻指人生未必不能老当益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轼目睹门前流水向西,这一独特景象触动了他的哲思。在人们的惯常认知里,时光如东去流水不可逆转,而此西流之水却打破常规。他由此感悟到,尽管岁月渐长,却不应被传统的衰老观念束缚。被贬黄州的他,正处于人生低谷,这流水让他意识到生命的韧性与多变性,即使暮年,也可像西流之水般逆向而行,重拾积极乐观,挖掘生命新的可能,莫因时光而徒生悲叹。《浣溪沙》与《行路难》皆诞生于诗人的困境之中,苏轼被贬黄州,李白仕途遇阻。诗中都洋溢着乐观精神,苏轼以“门前流水尚能西!”

表达对衰老的别样看法,展现豁达;李白凭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吐露对未来的信心。同时,它们都传递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无论境遇如何,都激励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对美好与理想的向往。(24-25九年级上·湖南常德·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4.两首诗中都出现了“雪”的意象,请结合这个意象和全诗内容,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上的同与异。【答案】同:借助“雪”都写出前路艰难,表达诗人彷徨、迷茫的情绪。异:《行路难(其一)》借虚景雪写出了人生之路的艰难和内心的彷徨无助,但最终在姜、伊事迹的激励下振作(无助中有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写的“雪拥蓝关”是实景,暗含仕途艰难、英雄失路的悲怆之情,与尾联对侄孙寄语的凄楚、沉痛之情一脉相承。【导语】李白的《行路难》通过“雪满山”这一意象,渲染了艰难的处境,但最终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雪拥蓝关”则表现了困境中的决绝,隐含对志向与忠诚的不悔。两者皆用“雪”象征困境,李白更具豪迈乐观,韩愈则显悲凉沉重。【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相同点:《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借景抒情,用黄河被冰堵塞、太行被雪覆盖这样的景象,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表现出内心的彷徨与迷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诗人在被贬途中,看到秦岭的云霭横亘、蓝关的大雪堆积,前路被雪阻挡,马都无法前行,借景写出了自己被贬谪路途的艰难,同样体现出一种彷徨、迷茫的情绪,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所以两首诗都借助“雪”这一意象写出了前路艰难,表达了诗人彷徨、迷茫的情绪。不同点:《行路难》中的“雪满山”是诗人想象中太行山路的景象,是虚景,诗人在写了“冰塞川”“雪满山”的艰难后,又写“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处于彷徨无助的境地,但仍对未来抱有希望,最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是体现出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理想。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雪拥蓝关”是诗人在被贬途中实实在在看到的景,是实景,“雪拥蓝关马不前”不仅写出了路途的艰难,更有一种英雄失路的悲怆,诗人一心为朝廷,却遭贬谪,前路茫茫,加上“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向侄孙交代后事,充满了凄楚、沉痛之情,从“雪拥蓝关”到对侄孙的寄语,悲怆、凄楚之情一脉相承。(23-24九年级上·河北张家口·期末)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上李邕①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②水。世人见我恒殊调③,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④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①此诗作于李白青年时期。上,呈上。李邕(678—747)字泰和,唐代书法家、文学家。②沧溟:大海。③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④宣父:指孔子。唐太宗于贞观十一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1)《行路难(其一)》中用“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什么?(2)这两首诗是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这两首诗共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2)体现了诗人的倔强和自信,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导语】[甲]《行路难(其一)》描绘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难以下咽,仕途受阻的迷茫,又借典故和豪言表达对未来的信心。[乙]《上李邕》以大鹏自比,展现非凡抱负,讽刺世人的轻视,借孔子典故表达对李邕不要轻视年轻人的劝诫,两首诗都体现李白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精神。【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山,茫茫的风雪早已封山。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所以这里的“冰塞川”“雪满山”显然不是单纯写自然景象,而是以渡河、登山的阻碍,象征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如仕途坎坷等艰难险阻。(2)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第一首诗:本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为“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首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显示了作者非凡的狂气。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