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空气-氧气_第1页
化学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空气-氧气_第2页
化学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空气-氧气_第3页
化学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空气-氧气_第4页
化学中考复习课件-专题1-空气-氧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结构MnO2可以练习写一下序号代表的化学方程式哦!△②2KClO3====2KCl+3O2↑MnO2③2H2O2====2H2O+O2↑MnO2(4)C+O2====CO2点燃(5)4P+5O2====2P2O5点燃(6)S+O2====SO2点燃⑦2Mg+O2===2MgO点燃⑨3Fe+2O2====Fe3O4点燃点燃⑧4Al+3O2===2Al2O3①2KMnO4=====K2MnO4+MnO2+O2↑考点一空气的成分与用途1.实验原理:完全消耗一定量的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气体的压强变

小,恢复原状态后减少的体积即为

氧气的体积。2.药品的选择:所选药品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和其他气体成分反应,且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另外药品的量要充足。常用药品是红磷、铜丝等。3.常用实验装置反应原理:2Cu+O2======2CuO点燃4.注意事项(1)药品按要求选择,一定要足量。(2)装置的气密性要

。(3)反应完成后要待

再读数。良好冷却至室温考点三保护空气1.空气污染来源: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会导致酸雨的形成。3.防治污染的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控制污染源,减少废气的排放;提倡使用无污染能源;植树造林等。考点四氧气的性质白色考点五氧气的制备1.工业制法工业上常用压缩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首先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从而得到氧气。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药品化学方程式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氯酸钾2KClO3=======2KCl+3O2↑过氧化氢溶液2H2O2======2H2O+O2↑MnO2MnO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可以这样记: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样品,连好装置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记忆技巧1777年,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了“燃烧氧化说”。他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一种是能够帮助燃烧的,称为“氧气”;另一种是不能帮助燃烧的,称之为“窒息空气”——氮气。拉瓦锡对空气组成认识的不足之处是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空气的主要成分。拉瓦锡将空气分为能够帮助燃烧的氧气和不能支持燃烧的“窒息空气”——氮气。由于当时科技、实验水平的限制,他没有发现和认识到空气中还含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D)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书本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10mL。(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装置气密性不好等合理即可。点燃科学课上做“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由于红磷燃烧生成的P2O5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甲瓶中,使氢气在甲瓶中燃烧。(1)当氢气燃烧的火焰刚好熄灭时,对夹子的操作应是:用夹子A夹住橡胶管,然后打开B夹子。(2)实验测得甲瓶中氧气的体积远小于瓶中空气体积的1/5,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火焰熄灭后,没有及时用夹子A夹住橡胶管(或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3)有同学提出,若用CO取代H2,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你是否认同?并简要说明理由:不认同,因为CO点燃后生成的是CO2气体,瓶内气压不减反增,所以无法测定。1.多年前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解析】本题考查空气污染的有关问题,是中考热点。空气污染包括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气体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火山灰则属于粉尘污染。

2.产生下列现象与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无关的是(A)A.闪电B.酸雨C.臭氧层空洞D.温室效应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现象的描述。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的是无色气体,不是黑色固体,。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A.都放出热量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5.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①[明确实验目的]:用过氧化氢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②[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

A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C或D

。MnO2(2)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①[明确实验目的]: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②[收集有关资料]: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的固体。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B

,若选用D收集装置收集氧气,你验证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满。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请从下列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用H2O2与MnO2制取并收集O2。(1)仪器e的名称是烧杯。(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产生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abg,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4)检验O2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集满。MnO2专题训练1

空气氧气(训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10·肇庆)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森林广西”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空气中哪种成分的含量(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3.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4.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森B.最早用湿法炼铜的国家是印度C.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D.最早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并排列出现代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

)A.浓硫酸在空气中质量增加B.烧碱潮解、变质C.铝的表面生成致密保护膜D.钢铁生锈6.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7.用燃烧法测定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含量,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细铁丝B.红磷C.硫粉D.木炭8.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1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供给呼吸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具有可燃性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12.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C.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13.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

)A.H2、N2B.N2、O2C.CO2、CO

D.N2、Ar14.(中考预测题)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B.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C,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D.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止空气污染极其重要15.(中考预测题)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在此反应中水的作用是(

)A.反应物B.氧化剂C,催化剂D.还原剂16.(中考预测题)我国许多省、市、自治区主要城市都设有大气监测站。下属各监测点组成一个监测网,以监测大气情况,且每天公布空气质量报告。下面所列各项中:①可吸入颗粒物、

②悬浮颗粒物、③氮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⑥二氧化氮、⑦一氧化碳,属于空气质量报告报道的是(

)A.②③⑤

B.①③⑤⑥C.②⑤⑥⑦

D,①⑤⑥⑦二、填空题(共26分)1.采集空气样品时,如果没有专业仪器,我们可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到采样地点倒掉,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排水集气法;实验室制氧气时,也可用这种方法收集,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制备氧气装置内空气排尽的标志是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2.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点燃3.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他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没等到火柴快要熄灭时就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或者集气瓶中氧气不足);(只答一条)(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