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井线路施工方案_第1页
煤井线路施工方案_第2页
煤井线路施工方案_第3页
煤井线路施工方案_第4页
煤井线路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井线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一)项目基本信息本工程为煤矿井下供电线路敷设工程,设计覆盖风井区域与主井区域两大系统,总线路长度3059米。其中风井区域线路长度1167米,主井区域线路长度1892米,线路敷设路径沿矩形巷道布置,巷道净高4.5米,净宽4.5米,断面面积20.25平方米。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性以砂岩、页岩为主,局部穿越煤层及断层构造,最大涌水量预计15m³/h,瓦斯绝对涌出量0.35m³/min,属低瓦斯矿井。线路系统主要服务于煤炭运输设备、通风系统、安全监控设备及采掘工作面的电力供应,设计电压等级包含10kV高压线路及1140V、660V、127V低压线路,采用铜芯铠装电缆为主,局部移动设备采用橡套软电缆。(二)主要工程量区域划分具体施工内容线路长度(米)电缆类型电压等级风井工程主平硐安全出口线路380钢带铠装电缆10kV/660V南翼+296回风平巷线路787细钢丝铠装电缆1140V/127V主井工程1111(a)工作面回风巷线路592铜芯橡套电缆1140V1111(a)工作面机运巷线路650粗钢丝铠装电缆10kV/660V1111(b)工作面回风巷线路650铜芯橡套电缆1140V(三)施工难点环境复杂性:巷道局部存在淋水、断层构造,需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低瓦斯环境要求所有电气设备及线路具备防爆性能。多系统交叉作业:与巷道掘进、设备安装等工程平行施工,需做好工序协调与安全隔离。动态调整需求:岩性变化区段需实时调整电缆固定方式,穿越断层带时需强化防护。安全管控重点:高压线路敷设与低压系统的间距控制,局部通风机"三专两闭锁"的严格执行。二、施工组织设计(一)管理组织机构采用矩阵式管理架构,设置6个职能部门及现场管理团队: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体协调,下设技术、安全、物资、施工、质检、调度六个专业小组现场施工队:分为3个专业班组(高压组、低压组、通信组),每组配备8名持证电工及2名安全员设备保障组:负责施工机械、测试仪器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二)施工进度计划阶段划分起止时间主要工作内容关键节点准备阶段第1-7天图纸会审、材料检验、设备调试电缆绝缘测试合格率100%风井施工第8-30天主平硐线路敷设、引风硐电缆固定高压接头处理完成主井施工第31-75天工作面巷道线路分区域推进移动变电站安装调试系统联调第76-85天绝缘测试、耐压试验、负荷试运行供电系统验收通过收尾验收第86-90天资料整理、标识完善、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三)资源配置计划人力资源: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45人,其中持证高压电工12人,防爆电气检验员3人,专职安全员6人设备配置:电缆敷设设备:液压电缆牵引机2台(牵引力5t)、电缆盘支架4套、放线滑车15个测试仪器:2500V兆欧表3台、高压耐压试验装置1套、电缆故障测试仪1台安全设备:便携式瓦斯检测仪12台、防爆型照明设备20套、自救器50台材料管理:建立井下材料库,实行"双锁管理",电缆及附件按批次进行入井检验,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三、施工技术标准(一)电缆选型与敷设规范电缆选用原则:立井井筒及倾角45°以上巷道:煤矿用粗钢丝铠装电力电缆(MYJV42型)水平巷道及倾角45°以下区域:煤矿用钢带铠装电力电缆(MYJV22型)采掘工作面移动设备:煤矿用阻燃橡套软电缆(MYPTJ型)通信信号系统:矿用通信电缆(MHYV型),屏蔽层单端接地敷设技术参数:弯曲半径:铠装电缆≥20倍外径,橡套电缆≥10倍外径悬挂间距:水平巷道2米,立井井筒6米,倾斜巷道3米间距要求:高低压电缆同侧敷设时间距≥100mm,与管路平行敷设时位于上方且间距≥300mm弛度控制:自然垂度不超过150mm,确保矿车掉道时无撞击风险(二)安装工艺要求电缆固定方式:水平巷道:采用防腐处理的钢制电缆钩悬挂,钩体承重≥50kg倾斜巷道:使用可调节式卡箍固定,每3米设置防坠装置穿断层带:采用Φ108mm热镀锌钢管防护,管内敷设黄麻缓冲层淋水区域:加装弧形防雨罩,电缆表面涂刷防腐蚀涂料接头处理工艺:高压接头:采用3M冷缩式中间接头,密封胶填充深度≥20mm低压接头:使用隔爆型接线盒,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1mm屏蔽处理:半导体层剥离长度≥25mm,屏蔽网采用铜网跨接绝缘测试:接头处理后25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100MΩ设备安装标准:配电箱安装:距地面高度1.2m,与巷道壁间距≥0.8m,固定螺栓扭矩≥40N·m移动变电站:设置专用轨道,接地极埋深≥0.8m,接地电阻≤2Ω照明系统:127V防爆灯具间距≤15m,照度≥50lux,开关设置在进风侧(三)电气测试规范绝缘电阻测试:高压电缆:2500V兆欧表,相间及对地绝缘电阻≥1000MΩ·km低压电缆:500V兆欧表,绝缘电阻≥50MΩ控制电缆:500V兆欧表,绝缘电阻≥10MΩ耐压试验:10kV电缆:交流耐压试验30kV/1min,无击穿闪络现象660V电缆:直流耐压试验2.4kV/15min,泄漏电流稳定且≤10μA接地系统测试:系统接地电阻≤2Ω,局部接地极与设备间距≥5m接地连线采用≥50mm²铜缆,搭接长度≥100mm,焊接强度≥20kN四、安全保障措施(一)瓦斯防控措施实时监测:施工区域每50米设置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0.5%,断电浓度≥0.8%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实行"三专"供电(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风筒出口距工作面≤5m电气防爆:所有入井设备必须具有"MA"标志,防爆面间隙≤0.2mm,螺栓紧固扭矩符合标准动火管理:需动火作业时执行"三人连锁"制度,瓦斯浓度≤0.5%方可作业,配备2台8kg干粉灭火器(二)顶板与运输安全顶板支护:施工前进行敲帮问顶,破碎带采用锚网喷支护,临时支护距离≤2m运输管理:电缆运输使用专用防爆车,巷道内设置限速标识(≤5km/h),弯道处设警示灯交叉作业:与掘进面保持≥50m安全距离,设置隔离警戒带,制定专项协调方案(三)电气安全防护停送电制度:执行"停电-验电-放电-挂牌-设栏"五步流程,工作票由值班调度统一签发防触电措施:高压设备设置绝缘挡板,电工配备绝缘手套(耐压30kV)、绝缘靴(耐压15kV)保护配置:所有馈电开关装设过流、短路、漏电保护,整定参数经总工程师审批应急电源:critical负荷(如通风机、监控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切换时间≤15s(四)质量验收标准隐蔽工程验收:电缆埋深、防护措施等隐蔽项目实行"三方签字"制度(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工序检验:每完成100米线路敷设进行一次中间检验,重点检查:悬挂间距偏差≤±50mm弛度控制在100-150mm范围接头处理符合防爆要求竣工验收:包含以下专项测试:系统绝缘电阻测试接地网完整性测试负荷试运行72小时保护装置动作可靠性测试五、应急预案(一)瓦斯超限处置立即停工撤人:现场负责人立即下达停工命令,所有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至新鲜风流处切断电源:立即切断超限区域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加强通风:调整通风系统,增加风量,待瓦斯浓度降至0.5%以下方可恢复作业原因排查:通风工程师组织查明超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增加风筒、清理堵塞)(二)电缆故障处理故障定位:采用时域反射法(TDR)确定故障点位置,配合音频感应法精确查找临时供电:对重要负荷启用备用电源,确保通风、排水系统不间断运行抢修流程:故障隔离:拉开两侧开关,验放电后设置接地线故障处理:根据故障类型(短路/接地/断线)采取相应修复措施测试验收:修复后进行绝缘测试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送电(三)火灾事故处置初期控制:现场人员使用就近灭火器扑救,采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水扑灭电气火灾)报警程序:立即拨打井下火灾报警电话(8001),同时向调度室报告风流控制:通风调度根据火灾位置调整通风系统,防止烟气扩散人员疏散:按照避灾路线有序撤离,佩戴自救器,低姿势前进六、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一)关键技术应用智能监测系统:在高压电缆接头处安装光纤测温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精度±0.5℃)防爆接头处理:采用新型硫化热补技术,接头处绝缘电阻提升30%,使用寿命延长至5年以上快速堵漏技术:穿越断层带时使用膨胀防火密封材料,防水性能达1.5MPa,施工效率提高40%(二)质量保证措施三级检验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监理验收,每个检验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过程追溯管理:采用二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