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怀古念奴娇苏轼2025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听·悟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苏辛”,豪放词创始人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庭坚)、米(芾)、蔡(襄)绘画“朱竹”别具一格旷世奇才学·知人年少轻狂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人物轶事作者经历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惠州59岁被贬惠州儋州62岁被贬儋州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学·知人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食荔枝》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作诗讽喻新政被捕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免于死刑,同年年底被贬到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

仕途磨难,造就了文学成就,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运而生。这首词就是游湖北黄州的赤鼻矶所作。念奴娇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读·

感情基调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念奴娇”是词牌名。

(“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怀古词解题:《赤壁怀古》定义:以历史事件、人物、古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吟咏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一种诗歌体裁。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怀古”、“咏怀”等字样。写作思路:眼前景(事)→昔日事(景)→心中情(抒怀∕讽今)内容特点:①缅怀古人功业,励志建功立业;②悲叹年华消逝,感慨壮志难酬; ③忧国伤时,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命运;④借古讽今,感慨昔盛今衰,不满社会现实。表现手法:用典

、对比衬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咏史怀古诗鉴赏怀古(咏史)诗三步骤:眼前景(事)?

↓昔日事(景)?

↓心中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昔盛今衰)?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滚滚向东奔流,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插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壮美如画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出嫁,周公瑾姿态雄峻。手摇羽毛扇,头戴青丝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便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生就像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整体把握明确:上片:写游赤壁所见之景(眼前景)下片:缅怀古人(昔日事)

抒发人生感慨(心中情)眼前景心中情昔日事思考: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况。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公瑾当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整体感知】上片:所见之景

(眼前景)下片:缅怀古人

(昔日事)

人生感慨

(心中情)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公瑾当年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强记助诵】——思维导图(一)赏美景1.朗读理解: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2.小组讨论,然后作答: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⑵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⑶置身古战场,作者看到了哪些景?⑷“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起什么作用?(一)赏美景讨论作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历来被人称道,为什么?

①自然永恒,人生短暂。长江滚滚向东奔流,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②由江水流逝引发对历史的想象。于雄浑壮阔的形象描写中,包含对英雄业绩的追慕,包含历史永恒、人生短暂的哲理。

景、情、理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与深深的历史思索。境界开阔,气势恢宏。③奠定全文豪放基调。

景大江奔流雄浑壮阔

情仰慕英雄时光流逝

理历史永恒人生短暂赏析句子:内容+特点+效果讨论作答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以此点明这里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作者只是想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据考证,苏轼所游览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赤鼻矶;三国赤壁大战处,在湖北蒲圻(púqí)(今赤壁市)境内。讨论作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些字用得好?作者为什么描绘这些景象?“乱”,杂乱。乱石山崖林立,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刺,插。林立山崖刺入天空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惊骇,使人吃惊,写出了江水的奔腾汹涌的气势;“卷”,席卷,巨浪滔天。突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拍”,拍击,波涛汹涌。突出了波涛冲击力之大。炼字:词义+内容+效果字词特点角度修辞感情意境乱穿惊拍卷雪险怪高峻汹涌猛烈奔腾纯白视听视视夸张拟人比喻雄奇壮丽

大气磅礴

讨论作答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江山如画”总结上片,表达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一时多少豪杰”启下,引出对英雄豪杰的描写。下片:小组讨论,然后作答:⑴下阕咏怀的对象是谁?

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一形象的?

一形象有什么特点?⑵作者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二)解胸中块垒讨论作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婚姻美满,表现其英姿勃发,人生得意⑴下阕“咏怀对象”?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一形象的?形象特点?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装束,表现其儒雅风流写言谈举止,表现其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写周瑜的功业,表现其战功卓著

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英姿勃发风流儒雅指挥若定战功卓著为何要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人生得意衬托仰慕英雄怀古伤己周瑜:年龄:34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苏轼:年龄:47生活:屡次被贬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壮志未酬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周瑜?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英雄的仰慕,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壮志未酬的感慨。对比

小结:鉴赏三步骤:

眼前景

昔日事

心中情江山如画雄浑壮阔雄姿英发风流儒雅战功卓著仰慕英雄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即景生情

↓今昔对比

↓心中块垒块垒:比喻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明确:“人生如梦”的感叹,是作者对人生的洞悉。“一尊还酹江月”,寄寓着作者的旷达与洒脱。身处逆境,不为外在得失而困惑,但求内心宁静与坦然。伴江月、沐江风举杯逍遥,尽享快乐人生!这便是苏轼的旷达与洒脱!

(三)悟诗人情怀1.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作者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你认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2.课堂小结: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风雨,经过东坡过滤,都会变成一片晴空。当我们遇到人生的不顺与失意时,我们不妨也像他一样,活得明亮、豁达,不为外在的得失而困惑,但求内心的宁静与坦然。(三)悟诗人情怀

眼前景

昔日事

心中情江山如画雄浑壮阔雄姿英发风流儒雅战功卓著仰慕英雄壮志难酬旷达洒脱绘豪景↓写英豪书豪情↓“豪放”讨论:作为豪放词的代表,本词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了豪放派的特点?小结:梳理,形成思维导图

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归纳主旨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