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湖大道拓宽施工方案_第1页
花湖大道拓宽施工方案_第2页
花湖大道拓宽施工方案_第3页
花湖大道拓宽施工方案_第4页
花湖大道拓宽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湖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花湖大道作为黄石市中心城区重要交通干道,西起花明路,东至黄石大道,全长2.46公里,串联西北片区、长江及磁湖风景区,是区域交通与旅游集散的核心通道。现状道路为双向4车道,随着交通流量增长,高峰期拥堵问题突出。本次“4改6”拓宽改造工程将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市政设施,改善沿线居民出行环境。1.2主要建设内容道路工程:车行道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6车道,标准路幅宽度32米,设计时速50公里;同步新建非机动车道(宽3.5米)及人行道(宽2.5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管线工程:全线改造强弱电管井,新建雨水管道(DN800-DN1200)、污水管道(DN400-DN600),实现雨污分流。附属工程:包含绿化景观升级(新增行道树、中分带绿植)、道路照明(LED节能路灯)、交通设施(信号灯、标志标线、护栏)及2处交叉口渠化岛改造。1.3工程重难点交通保通:施工期间需维持双向5车道通行,重点保障与湖滨大道、黄石大道交叉口的交通疏导。管线迁改:沿线涉及电力、通信、燃气等12类地下管线,需提前完成探测与迁改,避免施工冲突。环保要求:临近磁湖风景区,需严格控制扬尘、噪音,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二、施工部署2.1施工总体流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图纸会审→管线探测→交通导改方案审批→施工围挡搭设第二阶段(主体施工):北侧车道拓宽:强弱电管井施工→路基开挖→基层浇筑→沥青摊铺(底层)南侧车道改造:旧路面铣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基层施工→面层沥青摊铺第三阶段(附属工程):绿化种植→照明安装→交安设施完善→竣工验收2.2施工分区与进度计划分区划分:以湖滨大道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黄石大道至湖滨大道)长1.1公里,西段(湖滨大道至花明路)长1.36公里,同步施工以缩短工期。关键节点:2025年3月完成管线迁改及交通导改2025年6月完成北侧车道拓宽2025年9月完成南侧车道及附属工程2025年10月全线竣工验收2.3资源配置人员: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2人,施工班组6个(路基、路面、管线、绿化、照明、交安),高峰期现场人员120人。机械:沥青摊铺机2台、铣刨机1台、压路机3台、挖掘机5台、雾炮车2台、洒水车2台。材料:采用玄武岩沥青混合料(AC-13C面层、AC-20C基层),透水砖(人行道),香樟行道树及麦冬草(绿化)。三、关键施工技术3.1路基工程清表与碾压:清除现状绿化带及旧路面结构层,路基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分层碾压(压实度≥96%),路床顶面验收弯沉值≤230(0.01mm)。边坡防护:道路两侧采用植草砖护坡,坡率1:1.5,结合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3.2路面工程沥青摊铺:采用“梯队作业法”,底层摊铺厚度8cm(AC-20C),面层4cm(AC-13C改性沥青),摊铺温度控制在160-180℃,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确保平整度≤1.2mm/3m。接缝处理:纵向采用梯队热接缝,横向采用平接碾压工艺,接缝处涂刷乳化沥青粘层油。3.3管线工程管井施工:强弱电管井采用C30混凝土浇筑,井壁厚度20cm,井底铺设10cm碎石垫层,井筒采用预制混凝土模块砌筑,井盖采用重型防盗型。管道安装:雨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热熔连接),污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管道基础为120°混凝土条形基础,胸腔回填采用中粗砂分层夯实。3.4绿化工程苗木种植:行道树选用胸径12-15cm香樟,间距5米,种植穴规格1.2m×1.2m×1m,底层施腐熟有机肥;中分带种植红叶石楠球(冠幅80cm)及麦冬草,采用喷灌系统养护。景观提升:交叉口渠化岛增设景石及地被组合,沿线设置休憩座椅及分类垃圾桶。四、交通组织方案4.1交通导改原则占一还一:施工期间单侧占道宽度≤5米,保留另一侧双向5车道(东向西3车道、西向东2车道)。分时段管控:早晚高峰(7:00-9:00、17:00-19:00)禁止大型车辆通行,平峰期允许货车绕行。4.2具体措施围挡设置:采用2.5米高彩钢板围挡,每50米设置反光条及警示灯,围挡顶部安装喷淋系统降尘。临时通道:在商业密集路段(如博雅小区门口)设置3米宽临时人行道,采用钢板铺设并设置防滑纹。交通标志:施工区域前后500米设置“前方施工”“限速30km/h”“车道缩减”等预告标志,交叉口增设临时信号灯及协管员。应急保障:储备200米临时钢护栏及50盏应急照明设备,遇恶劣天气或交通事故时快速疏导。五、质量与安全管理5.1质量管理体系原材料控制:沥青、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见证取样频率100%。工序验收: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重点把控路基压实度、沥青摊铺温度、管道闭水试验(合格率≥98%)。试验检测: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对路面平整度、弯沉值、结构层厚度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频率每公里不少于3点。5.2安全保障措施安全教育:每日开工前开展“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高处作业(如照明安装)设置安全网及防坠器。用电管理:现场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安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电缆架空敷设高度≥2.5米。消防管理:木工棚、沥青拌合站等区域配备ABC干粉灭火器(每50㎡1组),易燃易爆材料单独存放并设置警示标识。六、环保与文明施工6.1扬尘控制湿法作业:路基开挖及铣刨施工时,雾炮车全程跟进降尘,作业面每日洒水≥4次,PM10浓度控制在0.5mg/m³以下。裸土覆盖:闲置土方采用防尘网(2000目)全覆盖,材料堆场设置围挡及洗车平台(含三级沉淀池)。6.2噪音与废水管理噪音控制:高噪音设备(如铣刨机)作业时间限定在7:00-12:00、14:00-20:00,夜间施工需办理许可并提前公告周边居民。废水处理: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严禁直接排放至磁湖。6.3废弃物处理垃圾分类: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及危险废物(废机油、油漆桶)分类收集点,由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旧料再利用:铣刨旧沥青料破碎后用于路基填料,利用率≥80%,减少建筑垃圾外运。七、应急预案7.1管线损坏应急配备管线探测仪及应急抢修队,一旦挖断管线立即停工,通知产权单位到场处理,同时启动备用供水/供电方案。7.2暴雨天气应对提前储备沙袋2000袋、抽水泵5台,暴雨前疏通排水沟,低洼路段设置临时集水井,确保雨水及时排出。7.3交通拥堵处置与交警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高峰期增派4名协管员,遇严重拥堵时临时开放中央隔离带掉头通道。八、验收标准与流程8.1验收内容分部分项验收:路基、路面、管线、绿化等工程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执行。功能性检测:道路照明照度≥30lux,交通信号配时优化(高峰期绿灯时长延长20%),绿化成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