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系统故障选线技术分析》19000字】_第1页
【《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系统故障选线技术分析》19000字】_第2页
【《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系统故障选线技术分析》19000字】_第3页
【《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系统故障选线技术分析》19000字】_第4页
【《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系统故障选线技术分析》19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系统故障选线技术研究摘要在我国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单相接地故障是最容易发生的,而快速处理故障则对配电系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配电系统常常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这对故障线路的特征量影响较大,使得其特征量信号和非故障线路特征量信号相差很小,故障线路难以辨别,通过传统的零序电流判别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配电网故障选线问题,通过剔除现有的选线方式中的不足,提出新的选线方式。其次,通过对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比对,再通提出了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运行方式选线方式,分析了瞬时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时选线原理,通过对并联电阻后进行理论和实验证明。结果表明,当投入并联电阻以后,能够提高故障时的特征量。由于对上述方法的电阻控制程度,以及经济的效益的不确定性,本文又提出了基于稳态零序能量的判别方法。该方法通过配电网故障时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建立积分关系式,提出一个具有能量量纲的判据来判断故障线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但可以判断低阻接地故障,也可以判断高阻接地故障。本文利用ATP-EMTP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以上两种方法所要求的特征量,并证明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配电网;故障选线;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零序能量;目录1. 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国内现状 21.2.2国外现状 21.3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选线方法 31.3.1基于稳态的选线方法 31.3.2基于暂态分量的选线方法 4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52.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62.1影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主要因素 62.2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故障分析 62.2.1中性点直接接地及其故障分析 62.2.2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及其故障分析 72.2.3中性点不接地及其故障分析 72.2.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及其故障分析 93.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改进及其选线研究 103.1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 103.2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的暂态故障研究 103.3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的稳态故障研究 123.3.1并联电阻不接入系统 123.3.2并联电阻接入系统 153.4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入后对系统影响分析 173.4.1并联电阻接入后对系统灭弧性的分析 173.4.2并联电阻退出时对系统的影响 184.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 214.1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特征量 214.1.1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电压量 214.1.2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量 214.2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等值电路 224.3基于零序能量选线方式的提出 245.仿真实验 265.1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65.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选线的仿真验证 265.2.1并联电阻未投入系统 285.2.2并联电阻投入 335.2.3并联电阻对中性点电压的影响 425.3基于零序能量选线方法仿真实验 455.3.1各种类型接地故障时的零序能量 465.3.2出线数目零序能量关系 496.结论与展望 536.1结论 536.2展望 54参考文献 55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近年我国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和对电的依赖的也渐渐提高了保证输配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我国电网的首要任务之一。我国的配电网大多采用小电流接地,而在此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单相接地故障的监测、定位和隔离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这类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从而提出了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1-4]。在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网运行方式下,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不会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但在单相接地以后会产生的较大过电压将会可能对线路绝缘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快对系统发生故障时其故障线路判断的研究。在我国中低压配电系统中,变压器大多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在在这类系统的故障类型中,单相短路故障发生的概率最高。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由于中性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原因,短路点与中性点构成了一个无效的回路,由于消弧线圈的补偿,使得这种电流很小,基本不会对生物、设备和通信产生电磁危害。就这个原因,在电网运行的规则中,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允许带故障运行2小时,所以提供了一个较为充裕的时间给相关工作人员时间,让他们寻找故障线路。因此我们就萌生一些想法:如果我们能在上面所说的两小时之内找到故障的线路,这将会大大提高我们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5-7]。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若置之不理,则极易发展成永久性故障,而永久性故障时的电压是正常工作时相电压的倍,若长时间不切除故障,则会对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它变成永久性故障之前,迅速准确地找到它故障线路对线路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8,9]。1.2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故障选线的问题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但是现在仍然没有能够得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而且由于故障选线关系到各国供电的可靠性,所以在各国的系统中都给予了强烈的重视[10]。因此,不同国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选线的问题。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不亚于输电网,因为它搭建了用户和电网之间的纽带,其安全、稳定、运行可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生产和用户的安全。由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原因,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内的故障电流小。又因为故障电流弱导致各种故障特征量小、故障类型复杂,传统的故障选线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11]。1.2.1国内现状与国外相比较,国内对小电流接地选线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许多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并且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所以发展较为迅速。我国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主要由稳态分量法和暂态分量法组成,其中稳态法相较于暂态法简单,但是由于消弧线圈许多稳态法所需要的量有补偿的作用,因此使得稳态法比较暂态法准确性差了许多[12-14]。上述的方法都是较为传统选线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学者提出了先利用分段网络[15]、小波包变换[16-21]、傅立叶变换[22]和s变换[22-25]等理论提取故障变量,再利用粗糙理论、模糊理论[26]、专家系统[27、28]、人工智能[29、30]等一些综合性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选线的精准度。这些方法都有其各有的优点,同时在不同的情况也存在着的不足,因此在不同地方的选线方式,也是不同的。我国对故障选线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由于中性点无效接地系统的自适应接地保护成功率越来越高,因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保护方法在线监测故障选线的可靠性,自适应保护技术已在山东省电网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1]。河北农业大学提出了一种注入特定频率电流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解决故障选线[32]。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利用由电网组成的电网的大量数据,通过对大数据分析选线[33]。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故障选线方法。故障线路与正常线路的区别是通过故障线路与正常线路零序暂态电流的关联度来区分的[34]。上海交通大学在电子消弧线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故障选线可靠性的影响[35]。1.2.2国外现状 按照各个国家国情的差异,在配电网系统,中性点接线方式也有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关于美国,他们觉得故障选线方法在谐振接地下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他们在低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系统中普遍使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来减少选线难度,但是这又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1-6]。德国在配电网和我国类似使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他们主要提取故障时的暂态分量,然后通过首半波法来故障选线,他们还专门研究了选线装置,方便选线。英国在高电压等级电网中采用经电阻接地的运行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的选线简单,同样对继电保护要求提高,因此它们在电网上费用提高了许多,他们在10KV及其以下的系统都是采用的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与我国相类似。一些欧洲国家根据电流的利用DESIR保护装置方法进行故障选线。前苏联配电网处多数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日本与之类似,因此他们对于故障选线这方面的要求没有特别大[36]。国外的故障选线的发展程度很高,对于我们国家的话虽然发展程度不如它们,但是我们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借鉴或者改进国外的运行方式来优化我国的不足的地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选线方法1.3.1基于稳态的选线方法基于稳态分量的选线方法主要是对故障时的稳态分量进行分析,选线方法主要如下有[37-40]:零序电流比幅值单相接地故障时,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出现零序电流,电流且随着接地电容、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故障电路的零序电流远大于非故障电路的零序电流,当电路的零序电流分量远大于其他分量时,可判断该电路为故障电路。此方法优点是:原理简单,逻辑清晰明了。缺点:对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由于消弧线圈作用,会导致其比起直接接地时零序电流大幅度减小,使得故障线路变得无法正常判定,在经高阻故障时更加难判定故障线路。群体比幅值比相位法其中的选线原理是,第一步提取各条出线的零序电流分量,第二步选取较大的几条,第三步进行相位比较,若在第三步中发现某一条线路与其他线路不同,则判断为故障线路,否则就是母线故障。此方法优点是:简单,操作起来比较容易。缺点是:当传输线路较短和经高阻接地故障时,其系统内的零序电流很小,使得选线出错。有功功率法由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可知,当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是由故障点流向母线的,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是母线流向线路的。而电压的方向一般都是相同的,因此由计算可得故障线路功率为负,非故障线路为正,由此作为依据可以判断线路。这种方法在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由于其补偿作用,使得故障线路零序电流较小,所以可能会出现误判。五次谐波法因为消弧线圈能够较好地补偿零序电流内的基波分量,但几乎无法补偿五次谐波分量,我们可以在滤波器或者MATLAB软件中里面的FFT变换后可以得到零序电流的五次谐波分量,提取完五次谐波以后,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差异,由于它们的波形的幅值差异就选出故障线路。五次谐波法可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网络故障选线,但是当经过高阻接地时时可能会影响其选线的正确性。1.3.2基于暂态分量的选线方法基于暂态分量的选线方法主要是对故障时暂态分量进行分析,选线方法主要有[37-40]:暂态能量法首先利用零序能量函数,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系统线路的能量总和为零。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中性点偏移或者说使得系统不对称运行,非故障线路能量之和大于零,故障线路能量之和小于零,可由此进行故障选线。小波分析法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时间内会产生一定量的暂态特征量,但是这些暂态量的衰减较快。因此想到了小波包分析法,小波包分析法能够较好的提取采样故障时微弱的暂态特征量。通过小波包法,对故障和非故障的线路的零序电流波形进行分解为各个频带,在通过分解后的频带的能量,判断出故障线路。但是由于该方法受到系统谐波、采样频率以及负荷影响,因此容易产生选线的误差。暂态零序电流幅值比较法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总是大于非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且等与非故障线路电流总和,可以通过此特性来选取故障线路。优点是操作简单,思路较为清晰,缺点: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的幅值和相位的会影响其正确性,在短路的电压相位不同可能会出现误判的情况。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由于其能够较好补偿故障线路中的容性电流,因此被广泛使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能够很好的补偿容性电流,但是要检验并判断故障线路,就变得比较困难了。又因为在网络中单相接地最为常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10kV配电网,通过选用两种方法将其进行改进并验证其正确性,本文安排如下:在第一章主要谈一谈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故障选线现状,通过结合稳态法和暂态法,谈谈现有的中性点接地故障选线的方法。在第二章主要分析影响配电网接地方式的主要原因、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使用范围和优势,以及各种接地方式及其故障时的特点,谈谈它们发生单相接地时的特征量的变化情况。在第三章对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进行改进提出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的运行方式。对消弧线圈并联接地进行研究,包括分析它的暂态特征量和稳态特征量。其中重点分析稳态时的短路情况,分析短路时的等效电路,稳态短路分析中包括了瞬时性短路和永久性短路的分析,应该什么时候投入并联电阻,都将会在这一章给出。最后附上此方法故障选线的逻辑图,让读者更加了解此方法的优势。在第四章主要讲述由于现有的故障选线方式大多只适用于小电阻接地故障,在电网常常会遇到高阻接地故障,但对这种故障的选线方式却很少,因此在本章将提出遇到高阻接地时所适用的结局办法。在第五章通过ATP-EMTP建立仿真模型,对第三章和第四章提出的选线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说明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2.1影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主要因素首先想到的是供电的可靠性,电网运行的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发生时会将电源短路,并在线路中产生一个很大的短路电流,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严重时可能导致工作人员伤害。因此出现了经济的因素,所以在110kV及其以上采用直接接地减少绝缘成本,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可适当提高增加绝缘成本提高可靠性。最后,还有关于继电保护的工作问题,由于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故障电流往往很大,因此需要考虑继电保护装置不动作的情况,而在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因为消弧线圈电感的对电容电流的补偿,导致故障点的电流较小,可能使得继保装置不动作。2.2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故障分析2.2.1中性点直接接地及其故障分析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如下图2-1所示,中性点的电位与大地相等即等于0,当发生接地短路时,由于中性点与短路点通过地短路,三项电源会发生短路,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电流,因此不存在故障选线的问题。图2-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这种中性点运行方式下,发生单相短路故障,非故障相电压等于原始对于接地电压,因此线路的绝缘配置要求与正常工作下相电压水平相同。一般在110KV及其以上的电压等级下采用。2.2.2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及其故障分析如下图2-2所示,可用于对不同故障电流的限制,电阻也可以分为大电阻、中电阻和小电阻接地方式。具体适用情况如下表2-1所示:图2-2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类型大电阻中电阻小电阻电阻值/Ω几百-几千20-100<20单相故障电流值/A<1030-300600-1000表2-1接地电阻类型及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我们可以知道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中,在发生单相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几乎不变,且由上表看出,其故障电流较大,因此给予较好的故障选线的条件,这也为本文中提出的一种选线方法提供了一个启示。2.2.3中性点不接地及其故障分析如下图2-3所示,其特点是线路结构简单,节省费用,再发生接地故障的情况下,电弧能够自动熄灭,电路与电源不会构成回路,因此不会对电网的运行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可带故障运行两小时。图2-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如下图2-4所示。图2-4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由图2-4计算可得到以下结论:中性点的电压变为相电压(),其中相电压为:(2-1)其中为0,非故障相()上升至线电压,因此网络中会出现零序电压、零序电流:(2-2)由(2-2)和(2-3)可以知道,非故障相的电压上升为原来的即线电压,所以对线路的绝缘要有一定的要求。由(2-4)可知道中性点电压等于零序电压。2.2.4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及其故障分析如下图2-5所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发生单相短路时线路中产生的较大的容性电流,这种接地方式也可称为谐振接地方式,一般采用过补偿的方式。图2-5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图2-6故障网络图假设A相短路接地,如图2-6所示,由上图可知,单相短路时,消弧线圈上的电流与故障相的电流相反,两者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有利于熄灭电弧,使得短路点电流接近于0。又因为在过补偿的方式下,由于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大于短路的容性电流,电流的方向是由母线流向故障线路,因此零序电流比相法不适用。再又因为过补偿的补偿度一般在10%左右,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幅值大小大幅度减小,所以通过比较零序电流幅值的办法来判断就变得比较困难了,因此出现了五次谐波法,虽然它能够较好的判别故障线路,但提取较为困难,所以以下我们将讨论新的选线方法。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改进及其选线研究3.1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方式在前面提到过,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的消除电弧的影响。在发生瞬时性故障时对系统的工作不产生任何的影响。能带故障运行1-2小时。但也有它自己的缺点那就是,由于消弧线圈的补偿,使得在故障时,难以判断是哪一条线路故障,尤其是经过高阻时更加难判断。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也同样适用于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中,它的优点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使得故障电流急剧增大,零序电流也变得非常大,因此它选线就极为简单,因为会直接使得继保动作,同时它也有缺点:可能会使得继电保护频繁勿动使得电网运行可靠性变差。因此提出了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42-45]方式,其特点:(1)在瞬时性故障时能够正常运行,避免线路常常停止供电;(2)在发生永久性接地时电阻才投入运行,使得故障电流、零序电流增大,提高选线的精准性、快速性,它结合了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的故障特性。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当系统正常运行和瞬间时故障时,并联电阻不会投入系统运行。在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将投入电阻偷袭种,直至选出故障线路并且解决故障以后,再将电阻从电网运行中退出。关于电阻的投入时间,可以根据一个时间控制器起来经行控制,在故障的一段时间内,判断电阻是否投入到电网运行当中。这种方式工作方式的电路如图3-2所示。3.2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的暂态故障研究暂态等效电路图系统在故障时都会经过一个暂态的过程,且并联电阻是否接入网络会影响着这一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的变化,下面将对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的暂态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由分析可将线路等效为RLC串联电路,在并联电阻接入网络前,其暂态电路图如图3-1所示。图3-1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的暂态故障其中,为零序网络等效电压源值,表示线路等值电容,表示线路等值电阻,表示消弧线圈电感值,表示线路等值电感。暂态故障时电流分析首先分析电容电流,令零序等效电压源电压时域表达式为,暂态时由于消弧线圈电感很大,可以忽略其对电路的影响,可得: (3-1)当时,电流是一个非周期衰减震荡的变量,这是因为线路等值电阻一般来说很小,而一般很大所引起的。可以将电流分解为暂态自由分量和稳态分量,给一个初始条件,可得到:(3-2)式(3-2)中为电流最大值,分别为暂态自由振荡频率和衰减系数。且由式(3-2)可以看出,电容电流的大小与相角密切相关,且在整个周期内都会产生一定量的自由振荡分量,在时有最小值,在时最大值。其次对于电感电流,设磁通表达式:(3-3)式(3-3)中W表示消弧线圈匝数,表示线圈磁通。同样暂态电感电流两个分量表示:(3-4)由(3-4)可以知道,电感电流大小同样与相角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且当有最大值,有最小值。综上所述,,由表达式可以知道,暂态电流不会对电弧造成很大的影响。3.3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的稳态故障研究3.3.1并联电阻不接入系统图3-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电路图如图3-2所示,其中主要简化有:在分析的过程中以后都假设三相对地电容对称、三相电源对称、中性点电压为0、忽略相间互电容,线路对地电导。配电网在正常运行和发生瞬时性故障时,并联在消弧线圈上的电阻不投入使用,只有在系统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电阻才并入到系统。其中代表三相电源,L和分别表示消弧线圈和消弧线圈上并联电阻,第k条出线的三相对地电容分别为,设线路共N条出线,各项对地总电容为:(3-5)一般来说架空线路都会进行三相循环换位,为了减少电压、电流不对称性,通过这样可以认为三相对地电容相等。因此有,(3-6)将(3-2)带入(3-1)可以得到相对地电容之和:(3-7)如图3-3所示为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电流流向图。一般规定当系统故障零序电压大于相电压的15%时,可视为故障。图3-3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原理图在图3-3中选择只提取故障的那条线路,可得到简化图3-4图3-4单相接地故障简化电路图在图3-4中,发生C相接地故障,先讨论不投入并联电阻的情况,设过渡电阻为R,各出线参数对称,以大地为参考电压点,可列节点电压方程:(3-8)因为是三相对称电源,因此中性点电压:(3-9)短路电流:(3-10)故障点电压:(3-11)谐振电路如图3-5所示。图3-5并联电阻未接入时等效电路图由图3-5可以求出故障残流:(3-12)非故障相的零序电流为:(3-13)综上所述,当并联电阻暂时从断开时,仅仅在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由公式(3-8)可以看出由于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使得故障电流很小且有利于熄弧,对应于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与正常运行时的零序电流大小差异很小,因此在单相短路故障中,故障电流不会对电网供电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因为消弧线圈一般采用过补偿(补偿度一般在5%-10%之间),所以故障线路的电流和非故障相电流的流向相同,因此,在永久性故障时,短路电流随时间增大,难以判断故障线路。3.3.2并联电阻接入系统在上一个小节我们讨论的是并联电阻不接入系统的情况,本小节主要他讨论并联电阻接入系统时的稳态分析。在遇到瞬时性故障时并联电阻不工作,但遇到永久性故障时就需要并联电阻工作了。并联电阻通过时间控制器,将其投入到系统中,在接地故障发生后,若故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消除,时间控制器将闭合开关,将电阻接入系统。如图3-6所示。图3-6并联电阻接入时等值电路图由电阻接入和公式(3-4)可得零序电压及中性点电压为:(3-14)并联电阻投入系统后,残流电流为电阻、电感、电容相加:(3-15)非故障相电流不变仍然为:(3-16)电阻投入到系统以后,由公式(3-9)和公式(3-14)可得中性点电压减小了,因此中性点偏移降低了,在零序电流中增加了有功分量且与零序电压相位相反。选线的流程图如3-7所示:图3-7选线流程图此方法的仿真实验见第5章。3.4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入后对系统影响分析3.4.1并联电阻接入后对系统灭弧性的分析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会出现接地一个接地电弧,有这个电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电网不正常运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第一个作用为了降低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很大的容性故障电流对系统的影响,它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用于电弧的熄灭,它可以减小电弧电压的升高,但是如果并联电阻以后,是否会让消弧线圈的灭弧性能减小或者消失,因此消弧线圈并电阻的灭弧性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本小节将分析在电阻投入以后,故障处电弧重燃特性分析所需要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8所示,其中将电弧间隙等效为开关a、b。图3-8电弧特性研究电路图上图3-8中,表示中性点电压,为故障相的初相角,电源最大值为,有:(3-17)其中b点电压变化是震荡衰减过程:(3-18)故障点恢复电压为:(3-19)化简可得:(3-20)(3-21)经过一系列变化以后(3-17)可化为:(3-22)由上式(3-17),由于补偿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值,电弧的恢复电压成拍频特性,其频率为。因为并联电阻的投入,使得中性点接地阻尼增大,比起直接由消弧线圈接地时,电弧电压上升速度变慢,所以在并联电阻投入以后,有利于电弧的熄灭。这说明了在投入电阻以后,不仅提高了故障选线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熄灭电弧作用,进一步的表明了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进行选线的可行性。3.4.2并联电阻退出时对系统的影响我们需要考虑电阻投入时系统各个点的情况,同时也要当故障排除之后,并联电阻断开时的瞬间系统的各个量的变化情况。当并联电阻断开以后,系统还原回以前的运行方式即谐振运行方式,若断开并联电阻,最终导致电压升高,使得故障再一次发生,使得系统受到二次伤害,则这种选线方式是否能运用到电网运行中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如图3-9所示,为A相等效电压源,为并联电阻,为消弧线圈,为系统零序电路中的等效对地电容,为系统等效电阻。其中K开合表示是否投入到系统中。这里将考虑K打开瞬间时,电路中各个量的变化情况。图3-9单相接地故障等效图当K断开瞬间,以图中电容电压即零序电压为状态变量和电感电流为状态变量。因此可以列出状态方程:(3-23)将公式简化变为矩阵形式:(3-24)令,解特征方程=0.解得。时,断开并联电阻以后,系统中性点电流和零序电压是一个衰减震荡到稳态的过程。时,系统中性点电流和零序电压直接衰减到稳态。所以只需要分析震荡衰减过程的情况。由方程:(3-25)可以解得:(3-26)式(3-21)中是自由分量衰减系数,是共振频率。因为,,令为回路自由震荡频率。因此有:(3-27)解得:(3-28)又由(3-29)带入各个条件以后,且当时,有:(3-30)由(3-25)可以知道,在断开电阻以后,由于暂态电压衰减的很快,因此不会对中性点造成很大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了,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这种方法的可行性。4.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4.1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特征量4.1.1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电压量现有的选线方式几乎都是用来应对发生金属性接地和发生小电阻接地的,在实际的电网运行中也会遇到经高阻单相接地的情况,高阻接地一般为千欧姆以上可以到达上万欧姆,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各种特征量信号都非常小,因此许多判断的方法都不可行,现在对这种情况下的电压进行分析[26]。因为在前文已经知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的电压变为零。A高阻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不为零。这里设A相为故障相,则,设故障点电压为,由Kirchhofflaws可得,中性点电压为:(4-1)式(4-1)中,是中性点电压,是电源电压。因此B、C两相的电压为:(4-2)(4-3)因此可以得出故障点零序电压为:(4-4)由(4-4)式可知道知道故障点零序电压不再为而变成,又因为的大小在0到之间,所以零序电压大小减小,因此可以得出零序电流也减小,因此对选线的难度大大提高了。4.1.2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电流量由于故障以后,三相电压、电流不对称运行,所以就有了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分量。忽略相间电容和电阻,可以得到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等效零序电路图如图4-1所示。图4-1单相故障零序电流流向图设电路有N条出线,其中为各条线路的零序电流,为线路对地电容电流。在消弧线圈全补偿时有,由Kirchhofflaws可得:(4-5)在故障点处:(4-6)故障线路中:(4-7)非故障线路中:(4-8)将(4-5)和(4-8)带入到(4-7)可以得到:(4-9)所以可得出结论,在全补偿电路中,零序电流等于电容电流大小。从(4-6)可以看出故障点电流为消弧线圈电流和线路电容电流总和。4.2经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等值电路便于分析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将图4-1简化,其简化电路如下图4-2所示。图4-2高阻单相接地故障简化等值电路图中为短路时等效的电源,是短路时的相电压幅值,为故障初相角,为角频率。为中性点电压。为母线到故障点的等效电阻,为对地等效电容之和,为消弧线圈电感。由式(4-4)可以得到零序电压正弦表达式:(4-10)将式(4-10)变化得到:(4-11)其中可以得出消弧线圈零序电流大小:(4-12)其正弦量:(4-13)同理可得非故障线路:(4-14)当消弧线圈补偿度为10%时故障线零序电路大小为:(4-15)由(4-14)和(4-15)对于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分量始终比非故障多出了一个系数,其中代表出线数目,因此又得到另外一个结论:零序电流随着出线的增大而增大。4.3基于零序能量选线方式的提出在前两节已经推出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表达式如下:由于以上推导表达中,零序电流数值较小,为了提高区分度,对零序电压、零序电流进行处理,将他们取绝对值变为,取完绝对值以后它们的频率变为原来的两倍。可以以此构造出用于故障选线的零序能量,表达式为:(4-16)电压表达式(4-11)电流表达式(4-14)代入(4-16)中可以得到:非故障线能量表达式: (4-17)利用正弦量函数特性,令所以能量在一个周期的能量:(4-18)同理将电流表达式换成(4-15)可以得到故障线能量表达式:(4-19)一个周期内的能量:(4-20)由式(4-18)和式(4-20)可以看出非故障线比故障线的零序能量要小,在n很大时,即出线多时,非故障线路比故障线路零序能量小得多,因此故障时零序能量可以作为一个故障选线的依据。流程图如下:图4-3选线流程图

5.仿真实验5.1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本文将采用ATP-EMTP搭建仿真模型并用此仿真软件进行选线正确性的分析,ATP-EMTP是由早期的EMTP更新来的,现在最新的版本已经修复了以前存在的许多漏洞并改善了以前许多不足的地方,可以直接用于电力系统的仿真,其中使用此软件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兼容性和免费性,它能够在许多的系统下正常运行,是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仿真软件。因此,本文两个方法的仿真实验都将使用ATP-EMTP进行。5.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选线的仿真验证搭建模型本文中所运用到的仿真模型,由110KV三相发电机开始,经过110KV/10.5KV的变电站,之后分出5根出线,它们由架空线-电缆混合构成,其中1是架空线,3、5是电缆、2、4是空线-电缆混合型。系统中变压器采用 型连接,在二次侧Y型连接中,K1、K2分别控制消弧线圈以及并联电阻投入系统的情况。只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才投入到系统。ATP-EMTP建模如图5-2所示。图5-2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参数设置线路电气参数如表5-1和5-2所示:表5-1线路电气参数线路类型电阻()电感()电容()正序零序正序零序正序零序架空线0.0510.210.881e-30.933e-30.0135e-60.0439e-6电缆0.0620.2250.004e-30.312e-30.233e-60.233e-6表5-2线路长度线路架空线路长度(km)电缆线路长度(km)总长(km)125025215102530131344375088变压器参数如表5-3所示表5-3变压器参数原边电压副边电压原边中性点电阻副边中性点电阻副边中性点电感原边中性点电感励磁电流励磁磁通电路电阻110kV10.5kV0.40Ω0.06Ω12.2mH0.183mH0.672A202.2Wb400kΩ弧线圈参数本文中采用10%的过补偿度,消弧线圈电感,消弧线圈上的并联电阻值将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赋值。负载参数负载选用三角形连接,每一相负载参数大小恒为。仿真软件设置设置仿真时长为0.12s,在0.005s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即图5-2中K3在仿真开始后的0.005s闭合,并联电阻仿真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所以K2需要经过一段时延之后闭合,这里设置仿真开始后0.025s开关闭合。故障类型本文仿真计算中将选用三种接地故障类型对故障选线方法进行检验,包括金属性接地(即直接接地)、经低阻接地、经高阻接地。故障点选择在第五条出线的中点即距离母线4km处,讨论其在不同过渡电阻时,故障电流、零序电流、零序电压的情况。5.2.1并联电阻未投入系统先讨论开关K2打开时的情况,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电流和零序电流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设A相发生故障):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故障电流图5-5中性点直接接地时短路电流波形波形图5-6中性点不接地时短路电流波形图5-7消弧线圈不并联电阻时故障电流波形由图5-5到图5-7可以证明,在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非常大,是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十几倍。因此,可以引出另外一个结论:在直接接地系统短路故障时,会直接引起继电保护的动作,因此基本不需要选线手段。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零序电流图5-8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零序电流波形图5-9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零序电流波形图5-10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零序电流波形图5-11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零序电压波形由图5-8和图5-9,在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时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很大,因此这对系统选线难度减小很多,由图5-10和图5-11可知,因为消弧线圈的作用,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与非故障线路的零序大小相差不大,而它们的零序电压大小又相同,判断故障线路变得非常困难。经消弧线圈接地时不同故障接地类型时零序电流大小下面对系统在发生金属性接地(即直接接地)、经低阻接地、经高阻接地故障进行仿真。其中低阻接地过渡电阻有10Ω、50Ω、100Ω、300Ω,高阻过渡电阻有1000Ω、3000Ω。图5-12发生金属性接地时零序电流波形图5-13过渡电阻为10Ω时零序电流波形图5-14过渡电阻为50Ω时零序电流波形图5-15过渡电阻为100Ω时零序电流波形图5-16过渡电阻为300Ω时零序电流波形图5-17过渡电阻为1000Ω时零序电流波形图5-18过渡电阻为3000Ω时零序电流波形由图5-12到图5-18可以看出随着过渡电阻的增大零序电流逐渐减小,还可以看出来故障电路和非故障电路之间的零序电流差也在减小,而且在经高阻接地时故障线路的零序电路的振幅大小更加小,在5安倍以内而且振幅大小在一个周期内会改变,几乎与非故障线路大小相同,因此想过通过零序电路的幅值比较判断故障线路则变得非常困难.5.2.2并联电阻投入并联电阻对故障电流的影响当发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时,K2闭合,并联电阻投入到系统以后,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同样这里设A相发生故障),本文将讨论并联电阻对故障电流的影响。设接地过渡电阻为50Ω时,消弧线圈不并联电阻和消弧线圈分别并联5Ω、30Ω、50Ω、100Ω、200Ω电阻时的故障相短路电流如下图:图5-19消弧线圈并联5Ω电阻时故障电流大小图5-20消弧线圈并联30Ω电阻时故障电流大小图5-21消弧线圈并联50Ω电阻时故障电流波形图5-22消弧线圈并联100Ω电阻时故障电流波形图5-23消弧线圈并联200Ω电阻时故障电流波形根据以上图5-19到图5-23可以知道,在投入并联电阻以后,比起没有投入时的故障电流要大得多,但根据并联电阻增大,故障电流减小,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在不同的情况下串联不同的电阻。过渡电阻对故障电流影响分析完并联电阻对电路电流的影响之后,以下将对过渡电阻为变量进行分析,分别在金属性接地(直接接地故障)、过渡电阻10Ω、50Ω、100Ω、300Ω、1000Ω、3000Ω时故障电流点的故障电流的变化,设并联电阻为50Ω,如下图所示:图5-24金属性接地时短路电流大小图5-25过渡电阻为10Ω时短路电流大小图5-26过渡电阻为50Ω时短路电流大小图5-27过渡电阻为100Ω时短路电流大小图5-28过渡电阻为300Ω时短路电流大小 图5-29过渡电阻为1000Ω时短路电流大小图5-30过渡电阻为3000Ω时短路电流大小由图5-24到5-30可以知道,在并联电阻以后,故障线路电流增大,可使其零序电流也增大。过渡电阻对零序电流的影响下图是以过渡电阻为变量进行分析,分别在金属性接地(直接接地故障)、过渡电阻10Ω、50Ω、100Ω、300、1000Ω、3000Ω分析非故障线路与故障线路零序电流、零序电压波形(其中红线为故障线路,绿线为非故障线路),设并联电阻为50Ω。图5-31并联电阻投入金属性接地时零序电流大小图5-32并联电阻投入过渡电阻为10Ω时零序电流大小图5-33并联电阻投入过渡电阻为50Ω时零序电流大小图5-34并联电阻投入过渡电阻为100Ω时零序电流大小图5-35并联电阻投入过渡电阻为300Ω时零序电流大小图5-36并联电阻投入过渡电阻为1000Ω时零序电流大小图5-37并联电阻投入过渡电阻为3000Ω时零序电流大小零序电压在并联电阻前后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图5-38并联电阻不投入时的零序电压大小 图5-39并联电阻投入时的零序电压大小由图5-12到图5-18与图5-31到图5-37对比可以得出,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在并入电阻以后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增大许多可以达到几十安倍,并且比非故障线的零序电流大得多,图5-36到图5-37可以看出在经高阻接地故障时,并联电阻以后,故障线路虽然减小了许多,但是仍然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大得多,因此可以此方法可以在高阻间接地故障时同样适用。由图5-38到图5-39可以得到,当投入并联电阻后零序电压是减小的。下面给出过渡电阻从0到3000Ω,消弧线圈并联电阻为100Ω时,改变故障线路时选线的情况如下表5-4所示。表5-4故障选线结果分析故障线路阻值/Ω各条出线零序电流/A选线结果L1L2L3L4L5L300.3597.8430.982.346.09正确L4500.245.176.5325.004.02正确L21000.1717.584.731.122.91正确L23000.088.472.270.541.40正确L15006.001.171.480.350.91正确L510000.030.630.800.193.03正确L120001.660.330.410.100.25正确L330000.010.221.020.070.17正确由上表可得,当过渡电阻阻值增大时,线路零序电流虽然逐渐减小,但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仍远远大于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因此,可以得出利用并联电阻选线,能够准确的选择处故障线路,还可以得出这种选线方法在高阻接地故障时仍然能够准确选出线路。5.2.3并联电阻对中性点电压的影响本节将仿真发生永久性故障时,验证第三章理论分析并联电阻投入和切除时对中性点电压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永久性故障发生——延时一段时间——投入并联电阻——故障选线、切除故障——断开并联电阻——恢复原来运行状态,取过渡电阻为100Ω,在并联电阻为50Ω、100Ω、200Ω时,测量这个过程中的中性点电压的变化。这里设t=0.005s发生故障,t=0.02s投入故障并联电阻,t=0.06s故障排除,t=0.08s时并联电阻断开。中性点电压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图5-40并联电阻为50Ω时中性点电压大小图5-41并联电阻为100Ω时中性点电压大小图5-42并联电阻为200Ω时中性点电压大小由图5-40到图5-42可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以时,中性点电压突然增大,在并联电阻投入瞬间,会出线一个尖顶的波然后电压逐渐下降后趋于稳定,在故障切除以后,中性点电压变为正常运行时的大小,随后切除并联电阻,在切除并联电阻后中性点电压几乎没有变化。本节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进行了仿真实验,在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并联电阻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故障电流,从而提高零序电流分量,做到选线的正确性,它的主要优势在于:消弧线圈并联电阻充分利用了消弧线圈补偿容性短路电流的优势,并且还解决了零序电流过小的问题。能够判断瞬时的故障和永久性的故障,在瞬时性故障时能够很好的熄灭掉瞬时电弧和永久性故障时故障电流较小使得零序电流也较小的问题。消弧线圈并联电阻器配电网接地方式,解决了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选线困难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继电保护的灵敏度。投入并联电阻和切除并联电阻时,对系统中性点电压影响很小,因可以得到广泛利用。上述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第三章方法的正确性,而且这种方法只需要通过收集短路时各个线路稳态的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分量将它们进行比对,不需要各种谐波和暂态量的分析,该方法便于故障时的各个量的提取和测量,因此这种方法是能够在配电网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5.3基于零序能量选线方法仿真实验模型搭建本节的仿真的参数取用5.2节中的参数,仿真的模型如图5-43所示。。图5-43模型模型中包括零序电压获取电路、零序电流获取电路和零序能量获取电路。仿真软件设置为了方便看出零序能量的选线效果,设置仿真时长为0.4s,在0.05s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即图5-2中K3在仿真开始后的0.05s闭合,发生永久性故障。故障类型介绍在本节实验中将选用三种接地故障类型对此方法进行检验,它们包括金属性接地(即直接接地)、经低阻接地、经高阻接地。故障点选择在第五条出线的中点即距离母线4km处,讨论其在不同过渡电阻时,故障电流、零序电流、零序电压的情况。零序能量的提取零序能量的提取仿真电路如图5-44所示。图5-44两倍频零序能量获取5.3.1各种类型接地故障时的零序能量根据第4章所述,在一个周期里面的零序能量的值是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增大零序能量的是一条直线,而且它的斜率是不会改变。金属性接地故障时的零序能量图5-45金属性接地故障零序能量波形由上图可以看出,在发生故障以后,由Y轴可看到零序能量的数量级是,所以可以得出故障线路的零序能量远远大于非故障线路的零序能量。所以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金属性接地故障时的选线。小电阻接地故障时的零序能量这里将选用10、50、100Ω的作为过度电阻进行仿真,来观察其故障时各条线路零序能量,如图5-46所示。图5-46过渡电阻为10Ω故障零序能量波形图5-47过渡电阻为50Ω故障零序能量波形图5-48过渡电阻为100Ω故障零序能量波形由图5-46到图5-48可以同样看出在发生故障以后,由Y轴可看到零序能量的数量级是,所以可以得出故障线路的零序能量远远大于非故障线路的零序能量。在小电阻接地故障时零序能量法是适用的。高阻接地故障时的零序能量这里将选用1000Ω、3000Ω的作为过渡电阻进行仿真,来观察其故障时各条线路零序能量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图5-49过渡电阻为1000Ω故障零序能量波形图5-50过渡电阻为3000Ω故障零序能量波形在发生高阻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分量特别小如图5-17和图5-18所示,零序电流大小只有几安倍甚至小于1安培,因此通过零序电流来识别故障线路就变得非常困难,但在由零序能量所得出的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相差也是几十焦耳,因此在高阻接地时,通过零序能量可以精准、快速地选出故障线路。下面给出过渡电阻从0到3000Ω,改变故障线路时选线的情况如下表5-5所示,在0.4s时的能量。表5-5故障选线结果分析故障线路阻值/Ω各条出线零序能量/J选线结果L1L2L3L4L5L102884510764136253217.98372.3正确L350435.979506.8128452842.87393.4正确L3100349.887636.8102632283.85953.3正确L2300115.134010.43170.1750.441950.1正确L250049.6431727.91367.5323.73841.23正确L4100013.774300.77380.25687.25233.91正确L420003.628179.232100.16180.1361.616正确L530001.668536.38546.00710.88465.506正确由第四章证明的故障线路的零序能量最大原则,上表可得,在过渡电阻阻值增大后,线路零序能量虽然逐渐减小,但是故障线路的零序能量仍比非故障线路零序能量大得多,因此,通过获取零序能量的方法,能够准确的选择处故障线路。5.3.2出线数目零序能量关系在第4章由理论分析可以得到在出线越多时,故障线路零序能量要比非故障线路能量越大,在本小节将通过仿真来验证这个结论。仿真模型本节仿真将对比,若多一条出线和两条出线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大小零序能量的差值的变化情况,仿真模型如下图5-51所示。图5-51模型参数设置接地过渡电阻为1000Ω,第六条出线和第七条出线分别与第一条出线和第二条出线相同。仿真如下图所示:图5-51不投入新出线时各条线路零序能量的大小图5-52投入第六条出线时各条线路零序能量的大小图5-53投入第七条出线时各条线路零序能量的大小由图5-51到图5-53可以知道,在投入出线越多时故障线路零序能量与非故障线的零序能量差值越来越大,因此使得选线变得简单了许多。通过本节所给出的仿真结论可以得出基于零序能量选线的以下特点:这种方法能够适用于各种电阻接地故障,即在低阻和高阻故障时都是适用的一种选线方式选线,而且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线路。而由图5-45到图5-50能够看到在不同故障接地电阻下零序能量的量级,若零序能量特别大,则发生的是金属性接地或者小电阻接地故障,若零序能量较小则发生的是高阻接地故障。在投入出线越多时,虽然各条线路的零序能量消减了,但是故障线路零序能量与非故障线的零序能量差值越来越大,因此在出线多的配电网中,零序能量法更加适用。比起直接用零序电流判断故障线路,虽然多了两步:1.获取零序电压;2.将零序电压电流取绝对值然后再积分;但是比起一些通过获取暂态分量来判断故障线路要来的简单许多,因此这种方法能够在配电网得到广泛的使用。6.结论与展望6.1结论在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单相接地故障是最容易发生的,而快速处理故障则对配电系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配电系统常常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这对故障线路的特征量影响较大,使得其特征量信号和非故障线路特征量信号相差很小,因此使得故障线路难以辨别,通过传统的零序电流幅值判别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而经高阻接地更是使得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时发生短路故障,其零序电流分量会变得非常大,因此它有利于选线,因此我们就将其应用到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当中。在正常运行和瞬时故障时仍采用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仅仅当发生永久性故障时将电阻到中性点运行方式当中,因此提出了消弧线圈并联电阻的接线方式。本文提出了两个故障选线的方法,第二个是由暂态能量法,进一步提出的稳态零序能量能量法,这种方法是取得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再将它们分别取绝对值得到两倍频率以后的量相乘,再将它们的乘积在对时间进行积分,获得一个关于能量的判据,我们把这个能量称为零序能量。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我们得出:由第三章理论分析和第五章仿真实验可以证明消弧线圈投切电阻选线能够较好判断瞬时的故障和永久性的故障,在瞬时性故障时能够很好的熄灭掉瞬时电弧和永久性故障时故障电流较小使得零序电流也较小的问题。在投入并联电阻以后,通过仿真计算各线路的零序电流分量并比较其幅值,可以直接判断故障线路,而且选线十分准确和快速,电阻的投切对几乎对中性点的电压几乎没有很大的影响说明了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选线的可行性。由第四章的理论分析和第五章的仿真实验,我们所获取到的两倍频率的能量,它在故障线路中会大于非故障线路,且随着母线的出线越多,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能量差距越大,更加容易判别。由第五章仿真实验可以得出,本文的两种选线方法都适用于高阻接地故障,能够在高阻接地时正确的选出故障线路。6.2展望由于时间与条件的不足,对于故障选线的研究只能停留在仿真实验中与实际情况必然会有偏差,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在实际的运行中,零序电压测量的通过互感器测量得到的,而互感器也有可能会产生零序点流,因此在实际测量零序电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差。故障模型存在不足,在实际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故障类型,但在本文无法展示,因此本文的两种方法可能对这些特殊故障不适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在实际现场进行实验验证,希望以后能够在配电网中进行故障选线的实验。

参考文献ADDINNE.Bib[1].李锦图,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联电阻接地特性研究,2019,华南理工大学.第63页.[2]. 朱姜峰,基于暂态信息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系统单相接地选线,2013,重庆大学.[3]. 徐栋杰,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中主动干预式消弧方法与技术,2019,华南理工大学.[4]. 李健,配电系统故障选线及定位研究,2007,重庆大学.[5]. 孟科,基于证据理论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方案设计,2016,青岛大学.第56页.[6]. 吕蕾,基于模糊综合决策的中压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法的研究,2014,河北科技大学.第62页.[7]. 李涛,基于STM32的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研究与实现,2015,河北工程大学.第70页.[8]. 吴乐鹏,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与定位方法的研究,2012,湖南大学.[9]. 史如新,基于中电阻投切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技术研发,2015,华北电力大学.第59页.[10]. 刘新茹,配电网单相弧光接地故障选线技术的研究,2019,西安科技大学.第76页.[11]. 杨越,基于稳态零序能量识别配电网单相接地选线方法研究,2018,华中科技大学.第64页.[12]. 连磊,10kV配电网接地方式与接地故障选线研究,2017,西安理工大学.第60页.[13]. 董莉娜,10kV配网单相接地故障小波选线方法研究,2009,重庆大学.[14].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研究_肖婷.[15]. Zhang,H.,etal.,ASegmentedNetworkMethodBasedFaultedLineSelectionStrategyforSingle-PhaseEarthFaultinSmallCurrentGroundingDistributionNetwork.2017,IEEE.p.1582-1585.[16]. 刘渝根等,结合小波包变换和5次谐波法的谐振接地系统综合故障选线方法.高电压技术,2015.41(05):第1519-1525页.[17]. Yumei,W.andG.Hao.FaultLineSelectionMethodforSinglePhaseEarthFaultBasedonTransientSignalsintheFrequencyBand.2010:IEEE.[18]. Liang,M.,H.ZhouandS.Wang.Researchonfaultlocationoflowvoltagedistributionnetworkwithsmallcurrentgroundingbasedonwaveletanalysis.2020:IEEE.[19]. Guo,F.,etal.,DetectionandLineSelectionofSeriesArcFaultinMulti-LoadCircuit.IEEETransactionsonPlasmaScience,2019.47(11):p.5089-5098.[20].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