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导读]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很有神秘感,传说他母亲怀了八十一年的身孕,才从腋下产出他。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第6课篇目(一)《老子》四章学习任务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3.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4.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助读资料一、作者简介老子(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聃,有人又称他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东)人。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王朝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代,相传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人物颂歌]你是嵌在岁月深处,与时光同行的一缕圣光,耀古烁今,惊叹四方。这圣光源于你幼时聪慧,静学好思。你师从商容,为悟天下至理而废寝忘食、不知寒暑。十三岁即入周都,遍阅藏书,如饥似渴,不知昼夜,从此如蛟龙入海,如雄鹰展翅。十六岁即名闻遐迩、声播海内。这圣光源于你恪守孝义的人格魅力。你以孝为先,恭听高堂;你德厚绵长,惠及乡邻。这圣光源于你与孔子的千古传奇。低吟浅唱的黄河之畔,你与孔子临水论道,滔滔黄河之水见证了你的“上善若水”;敝室传道,你寥寥数语,以齿舌让孔子明了“以柔克刚”。你的智慧是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送来了光明和希望,驱除了愚昧和黑暗。二、写作背景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当时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残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藏室史,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王朝的兴衰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著书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老子>四章》一课即节选自该书。文意疏通一、破译重点字词(在括号内译出加点词的意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①()。埏②()埴③()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⑤()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⑥()者不立⑦(),跨⑧()者不行,自见⑨()者不明,自是⑩()者不彰11(),自伐12()者无功,自矜13()者不长14()。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15(),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16()。(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17()者有志18()。不失其所19()者久,死而不亡20()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21(),其未兆22()易谋23(),其脆易泮24(),其微易散2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26()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27()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28()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29()不学,复30()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二、理解重点语句(在横线上填名句)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
2.《<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3.《<老子>四章》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中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
4.《<老子>四章》中,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5.《<老子>四章》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6.《<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
7.《<老子>四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句子是“,”。
8.《<老子>四章》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
9.《<老子>四章》中,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
10.《<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句子是“,”。
11.《<老子>四章》中,以“,”为喻,强调“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12.《<老子>四章》中,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一、明辨通假1.曰余食赘行 同
2.其脆易泮 同,
3.起于累土 同,
二、语境辨义1.伐①自伐者无功
②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
2.足①知足者富
②始于足下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④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3.强①自胜者强
②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
③筋骨之强(《劝学》)
④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⑤挽弓当挽强(《前出塞》)
4.之①有车之用
②故有之以为利
③为者败之
④民之从事
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是以圣人欲不欲
2.常于几成而败之
四、古今异义(在横线上释解古义)1.跨者不行古义:
今义:不可以2.民之从事古义: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3.强行者有志古义: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五、文言句式(分析句式特色并翻译)1.宾语前置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翻译:
2.状语后置句(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翻译: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翻译:
六、文学文化常识(一)文化常识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二)文体知识闪烁辩证光芒的哲理经典——《老子》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论述的是宇宙论和本体论,《德经》主要论述的是人生论和政治论。《老子》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老子企图通过无为缓和尖锐社会矛盾的思想。文本整体把握(一)理清文脉架构根据文本,恰当填充下面空缺处的内容。(二)内容理解分析1.下列对《老子》第十一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B.房屋如果没有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C.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对此,老子阐释“有”与“无”的相互关系以警世人。D.作者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有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2.下列对《老子》第二十四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本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可取的。B.轻浮、急躁的举动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夸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C.本章不仅强调雷厉风行的政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也喻示急躁冒进、自我夸耀的行为不可取。D.本章所阐述的问题包含辩证法观点,即“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是老子思想中极富精义的部分。3.下列对《老子》第三十三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关自我调整的观点。B.在老子看来,“自知”“自胜”十分重要,但是“知人”“胜人”更加重要。C.“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D.老子认为,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己,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4.下列对《老子》第六十四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章谈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由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B.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关注,杜绝祸患的出现。C.这一章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物,都是以“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D.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即许多人做事粗心大意,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核心任务达成任务(一)理解文章观点[明确任务]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主要阐述了老子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要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任务落实]1.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答:
2.老子认为“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不对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这些行为为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答:
3.分析第三十三章中句子的现实意义。①自知者明②自胜者强③知足者富④强行者有志答:
4.第六十四章包含了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答:
任务(二)分析论说特点[明确任务]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比喻、排比、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先秦道家思想的智慧,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指导作用。[任务落实]5.文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答:
6.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论说道理?答:
阅读导引:鲁迅在《出关》中,通过把老子还原为生活人物的方法,揭示了老子的无为哲学与现实的人的本性的矛盾,对我们全面理解老子具有启发意义。“让圣人回到生活,回归人的真实状态”,从生活现象中生发哲理,这和《<老子>四章》的论述之道是一致的。出关(节选)①鲁迅“站住!”几个人大叫着。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胡胡的说:“我记性坏……”“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税收精义》曾拜访过先生……”“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那很好!现在卫生是顶要紧的②。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到了关上,让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的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完了!”大家如大梦初醒。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第二天早晨,天气有些阴沉沉,老子觉得心里不舒适,不过仍须编讲义,因为他急于要出关,而出关,却须把讲义交卷。他看一眼面前的一大堆木札,似乎觉得更加不舒适了。然而他还是不动声色,静静的坐下去,写起来。回忆着昨天的话,想一想,写一句。那时眼镜还没有发明,他的老花眼睛细得好像一条线,很费力。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于是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关尹喜非常高兴,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一面自己亲手从架子上挑出一包盐,一包胡麻,十五个饽饽来,装在一个充公的白布口袋里送给老子做路上的粮食。老子再三称谢,收了口袋,和大家走下城楼,到得关口,还要牵着青牛走路;关尹喜竭力劝他上牛,逊让一番之后,终于也骑上去了。大家回到关上,好像卸下了一副担子。“这就是稿子。”账房先生提起一串木札来,翻着,说:“字倒写得还干净。我看到市上去卖起来,一定会有人要的。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这可只能怪您自己看错了人,”关尹喜笑道,“他那里会有恋爱故事呢?他压根儿就没有过恋爱。”“您怎么知道?”书记诧异的问。“这也只能怪您自己打了瞌睡,没有听到他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一有所爱,就不能无不爱,那里还能恋爱,敢恋爱?您看看您自己就是:现在只要看见一个大姑娘,不论好丑,就眼睛甜腻腻的都像是你自己的老婆。”“倘使他的话是对的,我们的头儿就得放下关官不做,这才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书记说。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关尹喜用袍袖子把案上的灰尘拂了一拂,提起两串木札来,放在堆着充公的盐和饽饽等类的架子上。(有删改)[注]①这篇小说改编自“老子西出函谷关”的典故。节选部分之前的情节是孔子两次问学于老子,孔子第二次问学后,老子便决定出关。鲁迅在《<出关>的“关”》中说道:“老子的西出函谷,为了孔子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是三十年前,在东京从太炎先生口头听来的,后来他写在《诸子学略说》中,但我也并不信为一定的事实。至于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儒者,柔也’,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子则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了。”②1934年,国民党当局发动“新生活运动”,强调规矩和卫生。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社会灾患四起、民不聊生。[亮点赏析]1.借古讽今。《出关》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小说借着老子出函谷关的历史故事来还现实世界之魂,以此暗讽20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世界: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已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2.形象生动。小说将老子讲学的场面描绘得生动有趣。“面面相觑”“七倒八歪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等词句说明老子的空谈不被人们接受。鲁迅多次用“像一段呆木头”来形容老子,可见他对老子的态度是批判的。小说最后,关尹喜与书记的对话也可以佐证这一点。3.喜剧效果。小说以颠覆人物原型的方式,把传统观念里自在逍遥的老子描绘成呆头呆脑的形象,以他被迫狼狈出关呈现出一种喜剧性的效果。课下请完成课时跟踪检测(十)第6课篇目(一)《老子》四章Ⅰ.文本初解与明意[文意疏通]一、①用:功用②埏:揉和③埴:黏土④器:陶器⑤户牖:门窗⑥企:踮起脚⑦不立:不能久立⑧跨:阔步行走⑨自见:自我显露⑩自是:自以为是11彰:彰显12伐:夸耀13矜:夸耀14长:长久15行:同“形”16处:为,做17强行:勤勉而行18志:意志19所:地方、位置,这里指立身之地20不亡:不朽21持:持守22兆:显露迹象23谋:解决24泮:同“判”,分离25散:散失26累:同“蔂”,土筐27几:接近28欲:动词,想要29学:学习30复:弥补、补救二、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6.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9.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10.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Ⅱ.语言建构与运用一、1.“行”“形”2.“泮”“判”分离3.“累”“蔂”土筐二、1.①动词,夸耀②动词,讨伐,进攻③动词,砍伐2.①形容词,满足②名词,脚③动词,值得④副词,足够3.①形容词,刚强②形容词,勉强③形容词,强健,健壮,有力④形容词,有余⑤名词,强有力的弓4.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指车子、器皿、屋室③助词,无实义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三、1.意动用法,以……为欲2.使动用法,使……失败四、1.行走不稳2.行事,做事3.勤勉而行五、1.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知自者明”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2.(1)状语“于毫末”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毫末生”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2)状语“于未有”“于未乱”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未有为之”“于未乱治之”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祸乱没有产生之前就处理妥当。Ⅲ.文本赏析与评价[文本整体把握](一)①无之以为用②故有道者不处③自知者明(二)1.选D“有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错误,文中论述的是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2.选CC项应为“本章不仅强调急躁冒进、自我夸耀的行为不可取,也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绿色金融发展对ESG管理咨询服务的带动作用
- 重点帮扶活动方案
- 铁岭活动策划方案
- 门店续费活动方案
- 野营活动策划方案
- 销售参加会场活动方案
- 院上活动开幕式策划方案
- 阅读考级活动方案
- 酒店选美活动方案
- 银泰开盘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评标专家考试题库题及答案
-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电影《731》看民族记忆-2025-2026学年高中上学期主题班会
- 总务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甘肃省庆阳市公安局面向社会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金融文本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洞察及研究
- 2025江苏宿迁泗阳县部分县属国有企业招聘劳务派遣人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文图文情境默写题仿真专练(含答案)
- 餐饮业员工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手册
- 2025年MBA考试管理学基础复习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 旅游包车合同范本含导游服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