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古诗《永遇乐》教学与赏析《永遇乐》,一调寄慨,千载传响。作为词坛中颇具分量的长调,其体制恢宏,气象阔大,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用以抒发登临怀古之幽情,或寄寓家国身世之深悲。对《永遇乐》的教学与赏析,不仅是对文本字句的解读,更是对词人身处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心路历程的探寻,对古典诗词艺术魅力的体悟。本文旨在从教学实践与文本赏析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引导学习者深入词境,把握《永遇乐》的艺术精髓与文化内涵。一、教学之径: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永遇乐》的教学,当遵循认知规律,从基础入手,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构建对词作的立体认知。(一)背景知识的铺垫:知人论世,境由心生教学的首要环节,在于为学生铺陈必要的背景知识。1.词牌初识:简要介绍《永遇乐》作为词牌的基本特点,如句式长短交错,音韵起伏变化,适宜表达复杂深沉的情感。不必过分拘泥于格律的细枝末节,以免束缚学生的初始感知,但需点出其作为“慢词”的舒展与容量。2.作者其人:无论是辛弃疾的“英雄之词”,还是李清照的“闺阁之怨”(若选其作),抑或是其他词人的《永遇乐》,作者的生平经历、性格学养、时代境遇,都是理解词作情感基调和思想内涵的钥匙。如讲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必须将其置于南宋偏安、壮志难酬的大背景下,以及他个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早年经历与晚年投闲置散的苦闷形成的强烈对比中。3.创作缘起:了解词作的具体创作情境,如登临之所、触发之由,能帮助学生更快地“代入”词境。是逢佳节?是友朋聚散?是旧地重游?这些信息都可能影响词作的情感走向。(二)文本解读的核心:披文入情,字字珠玑文本解读是教学的核心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细致揣摩。1.诵读涵咏:词乃声情并茂的艺术。教学中应强调诵读,通过范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词的节奏、韵律和语气。在诵读中,体会词句的抑扬顿挫如何与情感的起伏相契合。例如,读“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其语调应略带苍凉与惋惜;读“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应读出英雄暮年的悲壮与不甘。2.字词疏通:对生僻字词、典故出处、特殊句式进行必要的解释,扫清阅读理解的障碍。《永遇乐》一词,尤其是名家之作,往往用典精当,如辛弃疾词中“孙仲谋处”、“寄奴曾住”、“佛狸祠下”等,需引导学生了解典故的原始含义及其在词中的特定指向,理解词人用典的深层用意——是借古讽今,是自比古人,还是抒发对历史的感慨。3.句段分析:逐句逐联(或分片)理解句意,把握词作的行文脉络和思路走向。上阕写了什么景,怀了什么古?下阕抒了什么情,寄了什么慨?上下阕如何过渡,情感如何深化?通过对句段关系的梳理,学生能更清晰地把握词作的结构层次。(三)艺术手法的剖析:慧眼识珠,领悟匠心《永遇乐》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上。1.用典的艺术:此为《永遇乐》,特别是豪放派词人创作时常用的手法。教学中不仅要指出典故,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用此典,此典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要塑造的形象有何关联,用典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如使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含蓄等)。2.对比的运用:今昔对比、盛衰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等,在《永遇乐》中屡见不鲜。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与“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便是江山依旧与英雄不再、繁华落尽的对比,引人深思。3.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词中景物描写并非孤立存在,往往浸染着词人的情感。分析景物描写如何烘托气氛、寄托情思,是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关键。4.抒情方式的辨析: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是慷慨激昂,还是沉郁顿挫?辨析抒情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情感的强度与特点。(四)情感主旨的把握:探骊得珠,共鸣古今理解词作的情感主旨是教学的落脚点。通过上述层层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概括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对英雄业绩的仰慕、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对报国无门的愤懑、对个人身世的悲慨,或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惆怅等。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感中所蕴含的普世价值,如对家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的反思等,从而与古人产生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二、赏析之妙:以意逆志,品味深致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具体赏析其艺术成就与思想深度,可作为《永遇乐》教学的范本。(一)意境的营造: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悲凉交织开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起笔便境界阔大,时空悠远。“千古江山”四字,将读者的思绪拉向遥远的历史纵深;“英雄无觅”则点明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奠定了全词苍凉悲壮的基调。紧接着,“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瑟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历史无情、盛景不再的喟叹。下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则于平凡景物中寄寓对英雄刘裕的追忆,以“寻常”反衬其不寻常的功业。“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更是以眼前祭神赛社的热闹景象,与历史上异族入侵的惨痛记忆形成强烈反差,暗含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忘却国耻的隐忧。全词通过对历史遗迹和现实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纵深感和浓郁的现实悲凉感。(二)用典的精妙:言简意丰,意蕴无穷辛词向以用典多而著称,此词尤为突出。“孙仲谋”、“寄奴”(刘裕)是正面典故,寄寓了词人对英雄的向往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则是反面用典,借刘义隆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历史教训,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教训,不可轻举妄动;“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是词人自身经历的回顾,饱含沧桑之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用拓跋焘(佛狸)的典故,影射南宋统治下北方失地的异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以廉颇自况,抒发了英雄暮年、壮志难酬的悲慨与不甘。这些典故的运用,使得词作内涵极为丰富,表达更为含蓄蕴藉,引人反复咀嚼。(三)情感的张力:壮志豪情与失意悲慨的激荡词人的情感在词中并非单一的宣泄,而是充满了复杂的张力。既有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与向往,展现出豪迈的英雄气概;又有对国事日非、壮志难伸的忧愤与悲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何等雄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又是何等苍凉!这种豪情与悲慨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得词人的情感表达更为真实、饱满,也更具感染力。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一位爱国志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三、教学与赏析的融合与拓展教学与赏析并非割裂,而是相辅相成。教学为赏析提供方法与路径,赏析则为教学提供生动的案例与深度。在实际操作中,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赏析方法运用于其他《永遇乐》词作的解读,如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体会不同词人、不同风格的《永遇乐》所展现的艺术风貌。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同一词牌在不同情感基调下的灵活运用,以及不同词人的个性特征。此外,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赏析感悟付诸笔端,撰写赏析短文或评论,也是深化理解、提升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甚至可以尝试引导学生模仿《永遇乐》的格式与风格进行创作,虽非易事,但能极大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词牌特点的理解。结语《永遇乐》的教学与赏析,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它不仅要求我们传授知识,更要求我们引领学生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奖金合同
- 工作没签劳动合同
- 央六购片合同
- 租房正式合同
- 日用百货购销合同
- 快递签订合同
- 房东不给开租赁合同
- 日月股份合同
- 绿化管理合同
- 餐饮大客户协议书
- 工作价值观测试(WVI量表) 完整版
-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第二版)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23年版)
- GB/T 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 Unit 4 Understanding ideas (Click for a friend) 公开课课件【知识建构+备课精研】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册
- GB/T 12238-2008法兰和对夹连接弹性密封蝶阀
-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完整版
- 文书档案分类与整理实务讲义课件
- 家长进课堂之日常急救小常识模板课件
- 《幼儿园中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思考》讲座课件
- 旅游产业经济M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