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定向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开幕式一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下列自然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A.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B.冬至,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C.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D.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2、氯乙烷,俗称运动场上的“化学大夫”。氯乙烷在常压、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通过高压将它液化后装在喷筒内,运动员某些软组织挫伤或拉伤时,将乙烷喷射在伤处,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应急处理,这主要是利用了氯乙烷()A.温度比较低 B.汽化能吸热C.密度比较大 D.升华能吸热3、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5、下列情景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不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B.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只要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冰一定能熔化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的6、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 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 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7、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8、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9、小明将一块干冰放入水杯中,水中出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同时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中是水蒸气 B.“白气”是水蒸气C.“白气”是液化现象 D.干冰放热10、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80℃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D.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1)这一过程包含着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2)“白气”是由于________(壶内/壶外)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其中________(a/b)处的“白气”较浓;(3)烧水、做饭的时候,产生的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相近,但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引起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先要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还要________热。2、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一段时间后,眼罩的玻璃片常常变得模糊不请,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放在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表面上都有一层白白的霜,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3、如图所示为汽车的后视镜。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汽车的后视镜都采用___________(选填“凸面镜”、“凹面镜”或“平面镜”);在雨雪天气后视镜的表面极易产生水雾而影响驾驶,为了消除水雾的影响,有的汽车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现在汽车中普遍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的汽车发出的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4、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的。5、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6、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人预定轨道。如图,火箭点火升空时,巨大的火焰喷向下方的水池,产生大量白雾,白雾的形成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_(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河水结冰是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9、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10、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而夏天吃冰棒也会在冰棒周围看见白气,请分别解释这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2、八年级物理实验小组想要自制一个简易温度计,有A、B两组设备可供选择,你觉得哪个更好?实验装置小瓶里装有带颜色的水,并给小瓶配有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后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请你写出后续实验步骤。3、北方的冬季非常寒冷,有些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进入教室后,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请你分析一下什么原因?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请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和依据。6、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现象。人在车内,车窗关闭时,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起雾后,爸爸打开冷风吹向前挡风玻璃,就不再起雾,而且原先的雾也很快消散了。(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玻璃上“起雾”的原因。(2)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3)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某一次,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请问: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7、冰雹和雪花同是固态的水,由于形成过程不相同,所以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请你简要说说它们形成过程有什么不相同?8、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很多戴眼镜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后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上霜,挡住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一会儿霜又变成了白雾,看东西还是模糊不清;再过一会儿;白雾干了,眼镜片又透亮了。请解释上述现象中的霜、白雾、白雾干了的成因。9、1773年冬天,俄国圣彼得堡的一家舞厅,由于人多,又有成千上万支蜡烛在燃烧,使得舞厅又闷又热。一名男子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一拳打破窗户玻璃,奇迹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雪花随着从窗外吹来的寒冷气流,飘落在热得发晕的人们的头上和手……屋里下雪了!而屋外的夜空却是星光灿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答:______。(不超过20字)10、夏天,小明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解释一下整个过程先后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如图甲,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______(A/B)的高度;(2)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则图______(①/②)是沸腾时的情况;时间/min012345678水温/℃909294969898989898(3)由上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沸点是______,说明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如图丙,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用酒精灯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内的水沸腾时,乙试管内的水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5)如图戊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6)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图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是______A.B。C。D。2、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特点。(1)组装甲装置时应当以________的顺序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2)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冰的熔化图象是图________(选填①或②),其熔点是________℃;(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小龙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小龙同学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a、b图线,由图线可知:①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②烧杯内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况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或“B”)所示;③水沸腾的特点是______;④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则ma______mb(选填“>”、“=”或“<”);(2)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4、甲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组装甲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时,组装的顺序为________(选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2)图甲中在加热固体时用到的加热方法叫________,这样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固体在加热过程中________;(3)图乙中温度计显示的是固体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4)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______℃;(5)图丙中BC段物体处于_________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上升到88℃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min012345678温度t/℃8890949698989898(1)2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在5min到8min时间内,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保持水沸,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______热量;(4)从图象可以看出: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A符合题意;B.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池塘覆上薄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成的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详解】因为氯乙烷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将它高压液化后装在喷筒内,当将氯乙烷从喷筒内喷射在伤口处时,氯乙烷会迅速变成气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需要吸热,伤口处的热量被氯乙烷吸收,温度会迅速降低,从而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A【详解】图中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折叠方式相同,即表面积相同;都位于同一位置,则空气流速相同;一条在太阳下,一条在树荫下,温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是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故选A。4、C【详解】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E点达到凝固点,因此凝固点等于45℃,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不升温,在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错误;C.t=2min时,该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因此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D.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时,放热不降温,故D错误。故选C。5、C【详解】A.体温计有个缩口,此结构导致体温计液体遇冷时不能流回到液泡中,但遇热时能受热膨胀上升,用水银体温计正确测量出甲的体温为36.5℃,然后直接测量体温为37.2℃的乙,则能测出乙的准确体温,故A错误;B.冰要熔化,要达到熔点,且要继续吸热。将一支从冷冻室拿出来的冰棍放在0℃的环境中,冰棍达到熔点后,不能再吸收到热量,因此不管放置多长的时间,冰都不能熔化,故B错误;C.火焰的温度大于汤水的沸点,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汤水也能继续沸腾,因此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D.利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时,干冰升华放热,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6、D【详解】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开灯时灯丝中的钨由于高温升华形成钨蒸气,当灯关闭时温度降低,在灯管两端凝华形成的。故选D。7、B【分析】【详解】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8、B【详解】A.由于物质在不断的吸收热量,故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大于c点,故A错误;B.该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第11min结束,熔点为50℃,故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也可以处于固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C.该物质由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晶体的熔点为50℃,故C错误;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在80℃就沸腾了,而水的沸点为100℃,此时会涨破温度计,无法读数,故D错误。故选B。9、C【详解】干冰在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吸收热量,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白气”,气泡中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白气”是小水珠,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B【详解】ABD.图中该物质在10~25min内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此时对应的温度为80℃,即它的熔点是80℃,故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第10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
汽化
液化
壶内
a
液化
放【详解】(1)[1][2]用水壶烧水时,壶内的水受热汽化变成水蒸气从壶嘴冒出,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白气”。(2)[3][4]壶内和嘴处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壶嘴上方一定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较低,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细小的水珠,产生“白气”,故a处的“白气”较浓。(3)[5][6]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就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2、
液化
凝华
内【详解】[1]在抗疫战斗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而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眼罩液化为小水滴。[2]在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上的霜,是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3]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3、
凸面镜
汽化
超声波【详解】[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面镜能扩大视野,应用于汽车观后镜。[2]用加热的方法消除水雾,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进行回声定位的。4、
液化
放出
运动【详解】[1][2]火箭离开地面时,高温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大水池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时遇到周围的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3]以火箭为参照物,火箭升空时,火箭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地面是运动的。5、液化【详解】眼镜片上出现的“水雾”饮料瓶上出现的小水珠都是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6、
汽化
液化【详解】[1][2]发射架下都喷出白雾,这是由于水先经历汽化过程,变成水蒸气,再经历液化过程形成的小水滴。7、
凝华
凝固【详解】[1]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故是凝华现象。[2]河水结冰是将水变为固态,故是凝固现象。8、【详解】如图所示,温度计单位为℃,每大格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而示数向上越来越小,表明此时示数在0℃以下,故读数为。9、
汽化
放出【详解】[1][2]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汽化,产生大量高温水蒸气;水蒸气向上运动过程中,接触到馒头时液化成小水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10、熔化【详解】“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是壶嘴处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夏天吃冰棒也会在冰棒周围看见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的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见解析【详解】A组设备更好。因为B设备会受大气压的影响,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B设备中的气体体积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引起玻璃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而A设备中没有气体,水柱高度受大气压的影响较小,所以A设备更好。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沸水的温度是100°C,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记录两次水柱上表面的位置,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柱上表面位置标0,在沸水中时水柱上表面位置标100,然后利用刻度尺将这段距离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最小刻度值为1°C,有玻璃管上端空白处表注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C,从而可以利用此温度计粗略测量温度。3、见解析【详解】眼镜片上出现水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后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而形成的。4、使小镜子温度升高,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附着在镜子上,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详解】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5、见解析【详解】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这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以防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遇冷液化产生水雾而使镜面模糊看不清牙齿。6、(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详解】(1)车内空气中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所以玻璃上会“起雾”。(2)因为风能加速小水珠的蒸发,所以雾很快消散。(3)小明说的有道理,玻璃热了水蒸气就不容易在玻璃上液化了。但刚开始一吹热风,玻璃还没有那么快热起来,反而热风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冷玻璃上液化,所以生雾更严重了。7、见解析【详解】冰雹是随着云中水蒸气的聚集,会形成降雨,雨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较强冷空气,就会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雹;雪花是水蒸气遇到强冷空气直接从气态水凝华变成固态冰晶降到地面上。8、见解析所示【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白雾干了是雾汽化为水蒸气。9、答案见解析【详解】室内温度较高,水蒸气含量大,室外的低温冷空气进入室内,使水蒸气剧烈放热凝华形成冰晶,形成雪。10、见详解【详解】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温度较低,空气中水蒸气在鸡蛋周围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一会小水珠由于空气直接接触,小水珠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又变成水蒸气,就消失在空气中了。故先后发生了液化和汽化。四、实验探究1、
B
①
98℃
小于
会
c
D【详解】(1)[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图中的B部分,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图中的A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2)[2]①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②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3)[3][4]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8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实验时水的沸点为98℃,根据水的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可知,实验时水面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4)[5]给甲容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容器水达到沸点,甲会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气进入甲容器内水面上的气体中,同时气体温度升高,由于盖子密闭,故甲容器内水面上的气体压强增大,甲容器内水的沸点升高(高于试管内的水的沸点),当乙达到水的沸点时,能够继续从甲容器内水中吸热,故乙试管内的水会沸腾。(5)[6]只减小水的质量,其它条件都不变,沸点不变,缩短了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根据水的沸点相同可以判断c图像符合题意。(6)[7]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温度高时降温快,温度低时降温慢,直到达到室温,温度不再变化,由此判断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2、
从下到上
受热均匀
b
-4
①
0
固液共存态【详解】(1)[1][2]组装甲装置时,为保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当以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避免局部过热,而是整体受热均匀。(2)[3][4]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b,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零刻度线以下第4小格处,则其示数为-4℃。(3)[5][6]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于冰是晶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