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1页(共41页)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5•金安区校级模拟)非洲疾控中心于2024年8月13日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呼吁非洲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避免猴痘疫情在非洲大陆持续蔓延。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猴痘病毒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C、H、O、N,不一定含有P、S B.可根据该病毒核酸的单双链来判断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C.人体感染该病毒时,机体先产生细胞免疫后产生体液免疫 D.该病毒能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2.(2025•邢台开学)人类感染KP.2病毒后会出现感冒症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培养KP.2病毒 B.KP.2病毒需借助于人体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C.分别用35S和32P标记KP.2病毒,可以探究其遗传物质的具体种类 D.若KP.2病毒中C+G占总碱基的50%,则可确定其遗传物质是DNA3.(2025•湖北开学)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事实不支持该观点的是()A.去核的蝾螈受精卵无法完成细胞分裂 B.离体的核糖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合成多肽链 C.单细胞变形虫能独立完成摄食、繁殖等生命活动 D.T2噬菌体只有侵入大肠杆菌后,才能合成子代病毒4.(2024秋•梅河口市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归纳法说法错误的是()A.施莱登通过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都由细胞构成且都有细胞核,提出植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B.罗伯特•胡克命名细胞,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各自理论均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 D.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理论不是百分百可信的5.(2025•辽宁开学)“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桃树包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多于河豚包含的 B.江水也参与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一朵桃花同时属于器官层次和组织层次 D.江里面的生物均以细胞为基本组成单位6.(2025•衡水三模)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认为除病毒外,动植物等生物由细胞构成 C.施莱登和施旺科学地观察了所有类型的动物和植物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7.(2025•南充校级开学)某种昆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环状DNA,该病毒具有包膜结构,包膜上的蛋白A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两者的膜发生融合,从而使病毒DNA进入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体外培养的梭形昆虫细胞,被上述病毒感染后会转变为圆球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包膜上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B.病毒的遗传物质双链环状DNA位于拟核中 C.蛋白A与细胞膜受体结合离不开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D.感染病毒后细胞形态的改变与细胞骨架的改变有关8.(2025春•安徽期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生命画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早莺与新燕都是动物,共同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群落 B.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 C.钱塘江中的某些藻类既是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D.钱塘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9.(2025•延边州开学)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如图是HIV病毒的形态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HIV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病毒RNA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B.HIV病毒必须寄生在特定宿主细胞内才能存活,其众多的包膜蛋白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才能合成 C.HIV病毒的表面蛋白能使HIV病毒与特定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HIV病毒的RNA能在宿主细胞内指导DNA的合成,并将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可能与病毒的反转录酶和整合酶的作用有关(多选)10.(2025•娄底模拟)2025年3月7日,乌干达共确诊12例埃博拉(由EBOV﹣Sudan病毒感染所致)病例,并出现2例死亡病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头痛。下列关于该病毒遗传物质的相关推断错误的是()A.让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若在宿主细胞中能找到病毒的RNA,则其为RNA病毒 B.在含32U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EBOV﹣Sudan,若子代病毒出现放射性,则其为RNA病毒 C.用32P标记的病毒侵染细胞,若子代出现了不含32P的病毒,则其可能为DNA病毒 D.用32P标记的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若子代出现了含32P的病毒,则其为RNA病毒(多选)11.(2025•沧州一模)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选择合适的模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生物学研究的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通过观察各种细胞的物理模型,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 B.孟德尔、摩尔根发现并总结相关遗传规律时,均利用了假说—演绎法、构建数学模型 C.DNA衍射图谱照片、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不都属于物理模型 D.研究人员通过构建概念模型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进行了解释(多选)12.(2025•潍城区校级开学)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为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后人又根据他们的理论进行整理并修正,得到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为解释个体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还可以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伏笔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C.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动物和植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D.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生物均以细胞为基本组成单位(多选)13.(2025•岳麓区校级开学)新型冠状病毒和破伤风杆菌均可引发感染。下列有关它们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没有细胞结构,都不能独立生活 B.两者都以脱氧核糖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组成它们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它们都不具有核膜,但其中之一具有生物膜系统三.解答题(共2小题)14.(2025•广西校级开学)河溪鸟类自然保护区中,山上马尾松等植物茂盛,生存着野猪、白鹭等飞禽走兽。此外,溪流中还有鱼、虾生存,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命系统的角度理解,写出白鹭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2)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最大的生命系统是。(3)马尾松是此山的主要树种之一,与野猪相比,马尾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细菌既是结构层次,又是结构层次。(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该溪流中中所有的鲫鱼构成。该保护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5)空气中的病毒由成分组成,必须寄生在中才能生存,(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15.(2025秋•兴庆区校级月考)图1为某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病毒刺突蛋白S的部分片段结构示意图,刺突蛋白S能与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介导病毒入侵细胞。图3是该病毒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毒的囊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病毒刺突蛋白S的合成场所在。(2)图2、3所示的分子都以作为基本骨架,图2片段由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图3方框中核苷酸的名称是。“胖人怕热,瘦人怕撞”,是因为脂肪具有的功能。(3)与野生型相比,该病毒的突变株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强,研究发现与刺突蛋白S有关。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突变株S蛋白中部分氨基酸序列,结果如图,图中字母代表氨基酸。由图推测突变株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增强的原因是。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题号12345678答案DBBCBABA二.多选题(共5小题)题号910111213答案ACABDBCDACABD一.选择题(共8小题)1.(2025•金安区校级模拟)非洲疾控中心于2024年8月13日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呼吁非洲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避免猴痘疫情在非洲大陆持续蔓延。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下列有关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猴痘病毒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C、H、O、N,不一定含有P、S B.可根据该病毒核酸的单双链来判断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C.人体感染该病毒时,机体先产生细胞免疫后产生体液免疫 D.该病毒能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考点】病毒.【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解答】A、病毒一般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酸中含有的元素有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含有S等,A错误;B、病毒的核酸包括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等不同类型,因此仅从核酸的单双链无法判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B错误;C、病毒入侵人体后,机体先通过体液免疫进行防御,病毒侵入细胞后,再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C错误;D、病毒无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能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2.(2025•邢台开学)人类感染KP.2病毒后会出现感冒症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培养KP.2病毒 B.KP.2病毒需借助于人体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C.分别用35S和32P标记KP.2病毒,可以探究其遗传物质的具体种类 D.若KP.2病毒中C+G占总碱基的50%,则可确定其遗传物质是DNA【考点】病毒.【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2)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活、繁殖。(3)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属于生物。当然,病毒在生物分类上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解答】解:A、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增殖,无法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所以不可以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培养KP.2病毒,A错误;B、KP.2病毒无细胞结构,自身不含核糖体,其蛋白质的合成需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完成,B正确;C、用同位素标记法(如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核酸)可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否为核酸,但无法直接区分是DNA还是RNA(如RNA病毒核酸含P,但实验无法排除RNA),C错误;D、若C+G占病毒总碱基的50%,可能为双链DNA(符合碱基互补配对),也可能为单链DNA或RNA(碱基比例无规律),无法据此确定遗传物质类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3.(2025•湖北开学)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事实不支持该观点的是()A.去核的蝾螈受精卵无法完成细胞分裂 B.离体的核糖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合成多肽链 C.单细胞变形虫能独立完成摄食、繁殖等生命活动 D.T2噬菌体只有侵入大肠杆菌后,才能合成子代病毒【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解答】解:A、去核的蝾螈受精卵无法完成细胞分裂,说明细胞分裂需要完整的细胞结构,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错误;B、离体的核糖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合成多肽链,但核糖体是细胞器,其功能需要依赖细胞提供的物质(如ATP、mRNA等),离体实验只能说明细胞器在人工模拟环境中可以执行部分功能,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支持“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观点,B正确;C、单细胞变形虫能独立完成摄食、繁殖等生命活动,直接体现单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生命系统,C错误;D、T2噬菌体必须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增殖,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依赖宿主细胞,进一步支持细胞的重要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4.(2024秋•梅河口市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归纳法说法错误的是()A.施莱登通过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都由细胞构成且都有细胞核,提出植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B.罗伯特•胡克命名细胞,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 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各自理论均运用的是完全归纳法 D.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理论不是百分百可信的【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1、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的观察,发现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所以他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2、英国的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并把小室命名为细胞cell。荷兰的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精子等(活细胞)。3、不完全归纳法是不能排除个例的。【解答】解:A、施莱登通过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都由细胞构成且都有细胞核,提出植物体都由细胞构成,A正确;B、罗伯特•胡克观察到死细胞并命名细胞,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B正确;C、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各自理论,C错误;D、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不过也可能存在例外的可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2025•辽宁开学)“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桃树包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多于河豚包含的 B.江水也参与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一朵桃花同时属于器官层次和组织层次 D.江里面的生物均以细胞为基本组成单位【考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自然界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解答】解:A、桃树为植物,其生命系统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河豚为动物,层其生命系统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由此可知桃树缺少“系统”层次,其包含的层次少于河豚,A错误;B、江水属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一,所以江水参与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正确;C、一朵桃花属于生殖器官层次,由不同组织构成,但器官本身不属于组织层次,C错误;D、江中的病毒属于生物,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并非所有生物均以细胞为基本组成单位,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6.(2025•衡水三模)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认为除病毒外,动植物等生物由细胞构成 C.施莱登和施旺科学地观察了所有类型的动物和植物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魏尔肖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先前存在的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解答】解:A、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魏尔肖提出“所有细胞都来自先前存在的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A正确;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施莱登和施旺并未提及病毒,B错误;C、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并没有观察所有类型的动物和植物细胞,C错误;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并没有揭示多样性,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有关内容,要求学生知道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难度不大,把握其基本要点即可。7.(2025•南充校级开学)某种昆虫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环状DNA,该病毒具有包膜结构,包膜上的蛋白A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两者的膜发生融合,从而使病毒DNA进入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体外培养的梭形昆虫细胞,被上述病毒感染后会转变为圆球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包膜上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B.病毒的遗传物质双链环状DNA位于拟核中 C.蛋白A与细胞膜受体结合离不开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D.感染病毒后细胞形态的改变与细胞骨架的改变有关【考点】病毒.【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解答】解:A、病毒没有核糖体,病毒包膜上的蛋白质由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A正确;B、拟核是原核生物中的结构,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没有拟核,B错误;C、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A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的结合需依赖膜上蛋白质的识别功能,C正确;D、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因此感染病毒后细胞形态改变由细胞骨架重组引起,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8.(2025春•安徽期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生命画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早莺与新燕都是动物,共同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群落 B.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不完全相同的 C.钱塘江中的某些藻类既是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D.钱塘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考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答案】A【分析】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种群;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是群落。【解答】解:A、早莺与新燕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群落包括该区域所有的生物,A错误;B、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因此暖树与新燕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B正确;C、衣藻等单细胞藻类既是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D、钱塘江中的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9.(2025•延边州开学)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如图是HIV病毒的形态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HIV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病毒RNA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B.HIV病毒必须寄生在特定宿主细胞内才能存活,其众多的包膜蛋白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才能合成 C.HIV病毒的表面蛋白能使HIV病毒与特定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HIV病毒的RNA能在宿主细胞内指导DNA的合成,并将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可能与病毒的反转录酶和整合酶的作用有关【考点】病毒;艾滋病的传染与预防.【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AC【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活、繁殖。【解答】解: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病毒RNA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其众多的包膜蛋白必须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才能合成,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HIV病毒的表面蛋白与特定宿主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不能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C错误;D、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其RNA通过反转录酶形成DNA,再经过整合酶整合到宿主的DNA中,该功能与病毒的反转录酶和整合酶的作用有关,D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多选)10.(2025•娄底模拟)2025年3月7日,乌干达共确诊12例埃博拉(由EBOV﹣Sudan病毒感染所致)病例,并出现2例死亡病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头痛。下列关于该病毒遗传物质的相关推断错误的是()A.让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若在宿主细胞中能找到病毒的RNA,则其为RNA病毒 B.在含32U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EBOV﹣Sudan,若子代病毒出现放射性,则其为RNA病毒 C.用32P标记的病毒侵染细胞,若子代出现了不含32P的病毒,则其可能为DNA病毒 D.用32P标记的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若子代出现了含32P的病毒,则其为RNA病毒【考点】病毒.【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ABD【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解答】解: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若检测到宿主细胞内的病毒RNA,可能是RNA病毒的直接复制产物(如埃博拉病毒),也可能是DNA病毒转录生成的RNA(如腺病毒)。因此,仅凭宿主细胞中存在病毒RNA无法确定病毒类型,A错误;B、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B错误;C、因为DNA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的两条链会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内,经过多次复制后,形成的大多数病毒DNA不含最初带标记的模板链,因此可能会出现不含32P的病毒,故用32P标记的病毒侵染细胞,若子代出现了不含32P的病毒,则其可能为DNA病毒,C正确;D、用32P标记的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无论病毒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都会出现子代含32P的病毒,因此子代若出现含32P的病毒,不能确定其为RNA病毒,D错误。故选:A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病毒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多选)11.(2025•沧州一模)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选择合适的模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生物学研究的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施莱登和施旺通过观察各种细胞的物理模型,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 B.孟德尔、摩尔根发现并总结相关遗传规律时,均利用了假说—演绎法、构建数学模型 C.DNA衍射图谱照片、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不都属于物理模型 D.研究人员通过构建概念模型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进行了解释【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孟德尔遗传实验;DNA的结构层次及特点.【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DNA分子结构和复制;孟德尔遗传实验;生物的进化;理解能力.【答案】BCD【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解答】解:A、施莱登和施旺通过观察各种细胞的物理模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A错误;B、孟德尔、摩尔根利用了假说—演绎法总结了相关遗传学规律,并构建数学模型,B正确;C、DNA衍射图谱照片不属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正确;D、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达尔文通过构建概念模型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进行了解释,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完全归纳法、模型等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多选)12.(2025•潍城区校级开学)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为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后人又根据他们的理论进行整理并修正,得到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为解释个体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还可以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伏笔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C.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动物和植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D.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生物均以细胞为基本组成单位【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AC【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解答】解:A、个体发育的基础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为解释个体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还可以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伏笔,A正确;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但没有揭示差异性和多样性,B错误;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使人们认识到动物和植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C正确;D、细胞学说揭示了一切动植物均以细胞为基本组成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多选)13.(2025•岳麓区校级开学)新型冠状病毒和破伤风杆菌均可引发感染。下列有关它们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没有细胞结构,都不能独立生活 B.两者都以脱氧核糖核酸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C.组成它们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它们都不具有核膜,但其中之一具有生物膜系统【考点】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ABD【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活、繁殖。【解答】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但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A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RNA),破伤风杆菌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并非两者都以脱氧核糖核酸作为遗传信息携带者,B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破伤风杆菌有细胞结构,自身含有核糖体,其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所以组成它们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生物膜系统;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也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A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病毒和原核细胞的特征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的能力。三.解答题(共2小题)14.(2025•广西校级开学)河溪鸟类自然保护区中,山上马尾松等植物茂盛,生存着野猪、白鹭等飞禽走兽。此外,溪流中还有鱼、虾生存,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命系统的角度理解,写出白鹭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3)马尾松是此山的主要树种之一,与野猪相比,马尾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系统;细菌既是细胞结构层次,又是个体结构层次。(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该溪流中中所有的鲫鱼构成种群。该保护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5)空气中的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成分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生命系统。【考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理解能力.【答案】(1)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细胞;生物圈(3)系统;细胞;个体(4)种群;群落(5)蛋白质和核酸;活细胞;不属于【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大分子和病毒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解答】解:(1)白鹭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生物圈。(3)马尾松是植物,其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系统层次;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既是细胞结构层次,又是个体结构层次。(4)该溪流中所有的鲫鱼属于同一物种,构成种群;该保护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5)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任何层次。故答案为:(1)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细胞;生物圈(3)系统;细胞;个体(4)种群;群落(5)蛋白质和核酸;活细胞;不属于【点评】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5.(2025秋•兴庆区校级月考)图1为某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病毒刺突蛋白S的部分片段结构示意图,刺突蛋白S能与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介导病毒入侵细胞。图3是该病毒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毒的囊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病毒刺突蛋白S的合成场所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2)图2、3所示的分子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图2片段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图3方框中核苷酸的名称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胖人怕热,瘦人怕撞”,是因为脂肪具有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3)与野生型相比,该病毒的突变株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强,研究发现与刺突蛋白S有关。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突变株S蛋白中部分氨基酸序列,结果如图,图中字母代表氨基酸。由图推测突变株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增强的原因是突变株的S蛋白中有两个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与宿主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力增强。【考点】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专题】正推法;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理解能力.【答案】(1)脂质和蛋白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2)碳链3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保温、缓冲减压(3)突变株的S蛋白中有两个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与宿主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力增强【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解答】解:(1)宿主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增殖,因此可推测,病毒刺突蛋白S的合成场所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2)图2为多肽链部分结构,图3中含有碱基U,说明为RNA链的片段,图2和图3所示的两种分子都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因为组成它们的单体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氨基酸的种类取决于其中含有的R基,图2所示片段中②③④⑤为R基,有三种类型,可见图2片段是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图3是RNA单链片段,方框中核苷酸的名称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有隔热、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胖人怕热,瘦人怕撞”,是因为脂肪具有保温、缓冲减压的功能。(3)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蛋白质的结构影响其功能。由图可知突变株和野生型相关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比,有两个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结构的变化影响其功能,进而导致突变病毒与宿主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力增强,即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增强。故答案为:(1)脂质和蛋白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2)碳链3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保温、缓冲减压(3)突变株的S蛋白中有两个氨基酸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与宿主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力增强【点评】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难度适中。
考点卡片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知识点的认识】1.细胞的发现显微镜之于生物学,犹如望远镜之于天文学,细胞生物学的变革无不和显微技术的改进息息相关。1590年J.和Z.Janssen父子制作第一台复式显微镜,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1665年英国人RobertHooke出版《显微图谱》。观察了软木,并首次用cells来描述“细胞”1680年荷兰学者A.vanLeuwenhoek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观察过植物、原生动物、水、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唾液、血液、精液等等。1830s消色差显微镜出现,人们才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1831年R.Brown在兰科植物表皮细胞内发现了细胞核。1836年GG.Valentin在动物神经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与核仁。这些工作对于细胞学说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2.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1838年Schleiden发表“植物发生论”,认为无论怎样复杂的植物都由细胞构成。但他以free﹣cellformation理论来解释细胞形成。Schwann提出了“细胞学说”(CellTheory);1939年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Schwann提出: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但他也采用了的Schleiden细胞形成理论。1855年德国人R.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来源于老细胞”(omniscellulaecellula)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19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基本内容有三条:(1)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命题方向】典例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分析: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内容:①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解答:A、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A错误;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C、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构成的整体起作用,C正确;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创立者和内容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在此类题型中,注意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典例2:细胞学说揭示了()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解答:A、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B、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C、细胞学说表明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错误;D、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题思路点拨】本考点需要重点掌握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本质。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的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植物不包括系统层次。【命题方向】杜甫的古诗《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暮春初夏时的自然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黄鹂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B.翠柳上的一个细菌同时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C.白鹭生活的非生物环境不参与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黄鹂和翠柳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区别为翠柳没有系统层次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解答:A、黄鹂属于多细胞动物,一个黄鹂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A正确;B、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翠柳上的一个细菌同时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B正确;C、白鹭生活的非生物环境参与构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C错误;D、翠柳属于高等植物,黄鹂和翠柳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区别为翠柳没有系统层次,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题思路点拨】1.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种子是(器官)层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2、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4、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5、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6、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3.病毒【知识点的认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2)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活、繁殖;(3)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属于生物。当然,病毒在生物分类上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命题方向】手足口病毒、甲型H1N1病毒等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它由有机物组成它具有细胞结构它能使其他生物致病它能复制产生后代分析:本题是对生物的基本特征的考查,回忆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的内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进行繁殖产生后代,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但是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产生后代,这也是足口病毒、甲型H1N1病毒等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故选:D。点评:对于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及对病毒的结构、功能和生活方式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考点归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命题方向】题型一: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典例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解答:A、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故A错误;B、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长,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故B错误;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故C错误;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而这些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题型二:生物的分类典例2: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选项细胞细胞壁光合作用染色质细胞全能性A蓝细菌细胞有有有无B洋葱根尖细胞有无有有C兔成熟红细胞无无有有D蛙受精卵无无有有A.AB.BC.CD.D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是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洋葱根尖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成熟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由此作答。解答:A、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质,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B、洋葱根尖细胞能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和染色质,具有全能性,B正确;C、兔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没有染色质,无全能性,C错误;D、蛙受精卵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染色质,具有细胞全能性,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察生物的分类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需要熟记。【解题思路点拨】生物的分类:生物细胞结构生物5.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知识点的认识】1.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氨基酸→核糖体(进行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细胞质基质→胞内蛋白→内质网(剪切、折叠、糖基化和二硫键的形成)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浓缩、分选、包装)→细胞膜(具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实现外排)→分泌蛋白到细胞外整个过程:线粒体提供能量.2.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加工、运输)(加工、分泌)(外排)所以:①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②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③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细胞核等④分泌蛋白有:抗体、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等血红蛋白、呼吸酶、光合酶、载体、解旋酶不属于分泌蛋白3.分泌蛋白与细胞内蛋白的区别①作用部位不同: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细胞内蛋白则在细胞内起作用;②合成部位不同:分泌蛋白是由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所合成的,由粗面内质网加工;而细胞内蛋白质是由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所合成的,加工则与滑面内质网有关.【命题方向】短杆菌肽S是一种环状十肽抗生素,能与细胞膜结合,从而破坏细胞膜,对病原菌有很强的杀伤力。研究发现,相较于动物细胞膜而言,短杆菌肽S更容易破坏细菌细胞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短杆菌肽S是由10种氨基酸脱去9个水分子缩合而成B.1分子短杆菌肽S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C.短杆菌肽S经酒精处理后发生变性,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短杆菌肽S对细胞膜的作用可能受胆固醇限制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解答:A、短杆菌肽S是环状十肽类抗生素,合成1分子短杆菌肽S的脱水缩合过程中会产生10分子水,形成10个肽键,A错误;B、短杆菌肽S是环状十肽类抗生素,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为0个,B错误;C、短杆菌肽S经酒精处理后,会发生变性,变性的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D、胆固醇属于动物细胞膜成分,因此可以推测短杆菌肽S对细胞膜的作用可能受胆固醇限制,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学生要理解肽链和环状肽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解题思路点拨】①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②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③多肽中具体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应关注R基中是否有氨基或羧基;④若形成的多肽链是环状: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⑤在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知识点的认识】核酸的基本结构:【命题方向】人体细胞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A.2种B.4种C.5种D.8种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有4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有4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构成DNA的碱基有4种,分别是A、G、C、T,构成RNA的碱基有4种,分别是A、T、C、U;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解答:在人体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三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种核糖核苷酸。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两种核酸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掌握本考点需要重点掌握核酸基本单位和核酸的种类。7.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8.孟德尔遗传实验【知识点的认识】1、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假说解释→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做出假说(其中假说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3、相关概念(1)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只有雌蕊称雌花,只有雄蕊称雄花。(2)传粉方式:①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雄蕊柱头上的过程;②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③花未开时同一朵花就完成了自花传粉的过程,传粉后才开花。4、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操作①认定父本和母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注意去除干净、彻底,然后套上纸袋。②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总结为:(1)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好父本和母本;(2)去雄;(3)套袋;(4)人工授粉;(5)再套袋。5、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状便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2)分析方法科学: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对两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单因子→多因子)(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命题方向】题型一:假说演绎法的考察典例1:(2015•宁都县一模)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中“提出问题”环节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解答:A、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的,配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B错误;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C正确;D、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题型二:实验材料的选择﹣﹣豌豆特点的考察典例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实验的有关知识。碗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可避免其他植珠花粉干扰,做杂交实验时则必须对母本去雄,进行人工授粉。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形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测交的结果是,子代出现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解答: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为实现亲本杂交,应在开花前去雄,A错误;B、研究花的构造必须研究雌雄蕊的发育程度,B错误;C、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的纯合,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一样,C错误;D、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题型三:遗传学的经典实验典例3:(2014•黄山一模)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将逆转录和RNA复制纳入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分析: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4、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解答: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来的遗传因子一词,但并没有发现基因,A错误;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没有证明DNA转化因子,B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同时提出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正确;D、逆转录和RNA复制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不属于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中心法则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其提出的假说内容;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识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题型四:科学研究方法的考察典例4:(2013•郑州一模)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①1866年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解题方法点拨】高中生物学中各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1、观察类、调查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实验名称实验材料选择该种材料的优点备注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2、观察线粒体时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下表皮细胞含叶绿体数目少但大。2.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富含线粒体,取材方便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减少了染色过程,易于观察实验现象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可用葱、蒜代替)的根尖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马蛔虫或蝗虫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较少,且用马蛔虫或蝗虫,取材方便,精母细胞细胞数目多,易找到处于不同阶段的分裂相,且现象明显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易于取材,易于观察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该种病不易受环境的影响,能较稳定地遗传,易于进行发病率的统计及遗传方式的研究。2、检测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实验名称实验材料选择该种材料的原因备注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苹果或梨的组织液苹果或梨组织液的富含还原糖,且颜色接近白色,避免了实验中的颜色干扰不能有橘子或甘蔗。橘子本身富含色素,会掩盖颜色应的结果;而甘蔗不含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或者花生种子的组织液花生子叶富含脂肪,且颜色接近白色,避免了实验中的颜色干扰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可用蛋清或者豆浆蛋清或豆浆富含蛋白质,蛋清的稀释液为无色,豆浆接近白色,避免了实验中的颜色干扰。3、提取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实验名称实验材料选择该种材料的原因备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新鲜绿色的菠菜叶新鲜的菠菜叶富含色素,且便于研磨不能用很嫩的叶片,也不能用发黄的老叶,嫩叶色素含量少,发黄的老叶含叶绿素少。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富含血红蛋白,且血红蛋白为红色,便于收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鸡血、猪肝、菜花、香蕉、洋葱、菠菜、等富含DNA,且取材方便不能用人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血液,因为其红细胞内无DNA,无法提取到DNA4、探究类实验的材料选择及分析实验名称实验材料选择该种材料的优点备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取材方便,且温度不影响淀粉的分解。不能用过氧化氢酶作材料,是因为不同温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气泡数(氧气)的多少,实验现象直观明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酵母菌为单细胞生物,属于兼性厌氧菌。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类型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实验效果明显,缩短实验时间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酵母菌单细胞生物,适宜环境中可以大量增殖,较短时间内便可进行种群数量的统计。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加酶洗衣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 施工合同
- 丰田抵押合同
- 课程报名合同
- 注册公司的租房合同
- 一手房 签合同
- 租女友回家过年合同
- 屋顶做防水合同
- 框架协议书等于居间协议书
- 家政劳动协议合同范本
- 物业商铺装修协议书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 外聘审计人员管理办法
- 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幼儿关于警察职业的课件
- 医院信息公开培训
- 变压器发生火灾应急预案(3篇)
- 专题123 全等三角形的九大经典模型(举一反三)(人教版)(原卷版)
- 泰安宏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钙钛矿零碳建筑新材料BIPV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药膳与食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闭式冷却塔培训
- 核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