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浙江省舟山市五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考生须知: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用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要了解这些人的思想,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达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总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材料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获得预期的成功。一般地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摘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习惯用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西方学生常对中国哲学著作感到困惑,因为中国哲学家思想不够连贯。B.中国哲学家惯用格言、警句、比喻和事例等形式来表述思想,这些可能导致著作语言的暗示性比较强。C.在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精神、思想是否正确尚无法确定,但通过第二阶段的成败就能立即确定。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经过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对事物的认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历史上并未将哲学当成专门行业,也没有专业的哲学家,哲学发展滞后于西方。B.中国哲学家的著作有些地方表述不够透彻,但也因此使简短词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C.如果脱离实践,人民群众就无法掌握正确思想,不能更好地改造社会、改造世界。D.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为重大,它将检验此前的理性认识正确与否。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选文冯友兰所说的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的一项是()(3分)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庄子》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C.知是行之成,行是知之始。——《传习录》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4.请结合材料二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正确的思想”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6分)5.根据材料一相关论述文字,简要分析《〈老子〉四章》与材料二论述风格的不同之处。(4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亮剑(节选)都梁李云龙突围后,带领残存的30多人撤往二营驻地桃树沟。对于独立团来说,这次亏吃大了,政委赵刚负了重伤,人已经奄奄一息了。李云龙派出一个排的兵力护送赵刚去总部医院治伤,他对昏迷中的赵刚说:“老赵,你去安心养伤,你千万要挺住呀,你答应过我,不把鬼子赶跑,咱俩谁也不许死,你听见没有?你他娘的别装熊,想一撒手就走了?门也没有,这太不够朋友了,告诉你,你生是独立团的人,死是独立团的鬼,躲到哪儿也要把你抓回来。想当逃兵?绝对不行,只许你活着,不许你死,你听见没有?求你啦,老赵……”李云龙哭了,眼泪成串地滚落在胸前。送走了赵刚,李云龙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一天谁也不许进门,饭不吃,水也不喝,叶子烟卷的大炮一支接一支地抽,半开的窗户像个正在生火的大烟囱,突突地往外冒烟。这次团部被袭,牺牲了五十多人,警卫排几乎全部阵亡,团部人员阵亡了一半,连断后掩护的炊事员老王都牺牲了,一想起这事,李云龙的心就在痛苦地抽搐,他在反省自己。李云龙的怒火在胸中翻腾,娘的,这次团部差点儿让人连锅端了,政委负了重伤,老子连老婆都让人抓了。这次不能就这么算了,要当了缩头乌龟,以后就别在这一带混了。什么他娘的特种部队?莫非是三头六臂?不是爹妈生的血肉之躯?就算他山本特工队是钢打的核桃,老子也要把你砸碎吞了。你小子不知死,竟逃进了平安县城,这晋西北是这么容易来的吗?既然来了就别想走了。傍晚时分,李云龙猛地推开房门,大吼一声:“通讯班集合。”李云龙把几个通讯员全部派出去,命令各营、连、排迅速归建,有重要作战任务。两天以后,独立团集结完毕。独立团要攻打县城,它开辟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内的地方武装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就轰轰烈烈地干起来。而县城的日本守军一遭到攻击,各地的守军就要来增援,而周边的几个游击区都有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国民党军的地方部队,都有人数庞大的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等地方武装。虽然八路军和国民党军之间根本没有协同作战的命令,八路军内部的通讯能力很差,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之间的联络也很差,周边游击区的各部根本不知道这里有个李云龙要攻击县城。但只要日军从自己眼前的据点里出来,就不能让他痛痛快快地走路,见了便宜能不占吗?于是,晋西北的八路军各部,国民党军各部,各地区的抗日武装,包括啸聚山林的土匪山大王全都卷了进去,晋西北真乱套了。攻打县城的战斗先在北门打响,顷刻之间,其他三个方向也传来爆豆般的枪声。城上城下轻重机枪对射打得飞沙走石,几个梯次的爆破组冒着弹雨前仆后继,伤亡一开始就很大。爆破手们不断地中弹倒下,新的爆破手又不顾死活地冲上去,这是场硬碰硬的战斗,双方都玩儿了命。一个爆破手拖着被重机枪打断的双腿,艰难地爬近城墙根,守军慌了,成串的手榴弹落下来,负伤的爆破手没等手榴弹爆炸就拉着了导火索……轰地一声巨大的爆炸,城墙出现一个巨大的V字型缺口,攻击部队潮水般地冲上去,又一片片地倒下……此时,以平安县城为中心,方圆几百里内打成了一锅粥。楚云飞得到情报,太原日军一个联队已前来增援平安县城。楚云飞吃了一惊,日军一个联队的兵力增援,说明平安县城遭到攻击,守军已经吃不住了,是哪支部队吃了豹子胆?就这么不管不顾干上了?楚云飞心想,肯定是李云龙,这小子够愣的,居然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这么自顾自地干了起来,就你那一个团,兵力够用吗?楚云飞心里有些不满,这小子简直目中无人,虽说双方时有摩擦,好歹算是友军吧?这不是看不起我楚某吗?他不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不满归不满,忙还是要帮的,何况鬼子要从他的地盘上过,总得留下点买路钱吧?“鬼子既然送上门来,咱们设伏干他一仗如何?”楚云飞对参谋长林志强说。“团座,咱们一个团对付鬼子一个联队①,这不是闹着玩的,兵力对比是1:1呀,赔本儿的买卖可不能干,请团座三思。”林志强不同意。“当然,我也不打算赔本儿,咱们来个梯次配置,分段阻击,给李云龙那小子赢得点儿时间。”林志强说:“团座,咱和八路军井水不犯河水,帮他的忙干什么?”“这李云龙还算条汉子,中国军队要是多几个李云龙这样的军官,这场战争就好打多了,准备战斗吧。”楚云飞下了决心。国民党军358团刚刚进入阵地,前面就打响了。李云龙派出的打援部队和日军接上火了。这是独立团一连和县大队、区小队组成的阻击部队,人数只有几百人,而日军却是整整一个联队,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激战。整整四个小时,八路军的阻击部队死战不退,日军的重炮把阵地炸成一片火海,以大队为单位轮番攻击,战士们从被炸塌的工事中钻出来,用机枪、步枪、集束手榴弹顽强阻击。负责阻击的八路军指挥员拒绝了358团的换防建议,声称他们奉命阻击8个小时,只有到时间才能撤退,除非他们全部阵亡。这支八路军小部队最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楚云飞在望远镜中看到最后的几个战士拉响了集束手榴弹和冲上阵地的日军士兵同归于尽,他感慨万端,一想到有朝一日要和这样的部队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不由得暗暗心惊。(节选自《亮剑》第七章有删改)【注】①抗战时期,日军一个标准联队约3800人。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刚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李云龙痛哭不已,喊着不许赵刚死,体现了李赵二人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B.独立团要攻打县城,根据地和游击区内的地方武装都跟着独立团一起进攻、阻击;说明八路军深得人心,是人民的部队。C.八路军内部的通讯能力很差,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之间的联络也很差,这说明了八路军的抗战的艰难。D.楚云飞看到八路军部队为完成阻击任务死战不退、全军覆没,他感慨万端,既感慨八路军的英勇,又感慨国民党部队的懦弱。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后就别在这一带混了”“什么他娘的特种部队”,小说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李云龙鲜明的形象。B.“一个爆破手拖着被重机枪打断的双腿,艰难地爬近城墙根”,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也表现了战斗的惨烈。C.林志强认为伏击增援的日军是“赔本的买卖”,这也从侧面说明了358团战斗力不如敌人,打起来会输给对方。D.小说中的李云龙是一个“圆形人物”,他既有面对战友身负重伤时的铁汉柔情,也有面对强大敌人时敢于亮剑的英勇无畏。8.虽然楚云飞在文中笔墨不多,但他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李云龙说:“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请结合节选文本,谈谈你对标题“亮剑”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选自《老子》)材料二: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10.材料二中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老子A修道德B其学C以自隐无名D为务E居周F久之G见周之衰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贵难得之货”中“贵”与“譬如平地”(《〈论语〉十二章》)中“平”的用法相同。B.“复众人之所过”中“过”与成语“文过饰非”中的“过”意思相同。C.“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中“累”与“起于累土”(《〈老子〉四章》)中“累”的意义和用法相同。D.“吾所以告子”中“所以”与“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所以”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B.老子认为圣人的追求不同凡俗。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追求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C.老子对礼的看法赢得孔子钦佩。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表明了他对老子的敬佩,也说明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D.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分)②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4分)14.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不作为、得过且过。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认识的看法。(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用足两韵二首(其二)释函是影落荒林静者知,微香不与众芳期。云深绝壑水流处,月静高空雨过时。邂逅芝兰随臭味,穷通山日自葳蕤。从来物理多同异,指点川原付画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犹如一幅写意画,勾勒出百合花孤影幽香的绝俗形象。B.颔联描绘出一幅空灵悠远的画面,烘托百合花的高雅脱俗。C.颈联中的“自”暗含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慨,情感沉郁惆怅。D.全诗语言自然流畅、不事雕琢;情、景、理彼此融合,成为一体。16.尾联由百合花引出诗人对“物理”的思考,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好学,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舒适,而“
,
”,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好学。(2)《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
,
”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3)“空”在诗歌中营造出别样的意境。例如唐代诗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伞,这一日常之物,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A
。油纸伞,(甲),坚韧挺拔的竹子,仿佛文人墨客B
的脊梁;油纸伞,以纸为面,轻盈柔韧的油纸,恰似风雅之士谦和从容的风度。古代文人雅士,手持油纸伞,漫步于烟雨濛濛之中,那份洒脱与悠然,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油纸伞下,凝聚着文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面对困境的无畏精神。绸伞,则宛如一位婉约的江南女子。在江南的婚俗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吉祥之物,寓意着“同心圆满”。伞面上山水花鸟的绘制细腻入微,处处彰显典雅精致。当一对新人在绸伞的庇佑下,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那精美的图案仿佛也在诉说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伞骨的交错纵横,如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与情感交织,虽纷繁复杂却又和谐统一。而在诗词的世界里,伞更是承载着无尽的情思。戴望舒笔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一句,如同一幅细腻的水墨画,将伞化作了朦胧的诗意。“悠长”二字的反复使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也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渲染得C
。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缓缓移动,那是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也是对生活迷茫的探寻。伞,不仅仅是实用的,(乙)。从文人风骨的象征,到婚俗中的美好寓意,再到诗词里的情思寄托,①它以独特的方式,②修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③这小小的物件中,④我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引用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来诠释文人的心境。下列诗句中,不适合作为替换项的一项是()(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B.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生动新颖而又富有哲理,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达成的。(4分)22.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有人支持王尔德所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强调爱自己。也有人支持孟子所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强调爱别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结合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因为中国哲学家思想不够连贯”错误,根据材料一第1段“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可知“不连贯”指的是中国哲学著作的语言表述,而非“中国哲学家思想不够连贯”。C.“但通过第二阶段的成败就能立即确定”错误,根据材料二第2段“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可知有时候成败是因为斗争力量不同,并不能“立即确定”精神、思想是否正确。D.“才能形成对事物的认识”错误,根据材料二第2段“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可知应当是“正确的认识”,而不是“对事物的认识”。故选B。2.答案:A解析:A.“哲学发展滞后于西方”错误,根据材料一第2段“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等内容,可知材料一旨在客观阐述中国哲学著述特点与西方不同,而非比较两者发展水平,不能由此说明中国哲学“发展滞后于西方”。故选A。3.答案:C解析:材料一第3段末尾说“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可见冯友兰认为“暗示性”是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A.能体现,以“井蛙”“夏虫”为喻,借具体事物类比眼界局限的人,未直白阐释道理,需读者联想体悟,符合“用比喻说理、富于暗示”的风格。B.能体现,将“上善”比作“水”,借水的品性隐喻高尚品德的特质,语言简短且含无限暗示,读者需自行领会“上善”与“水”的深层关联,契合所述风格。C.不能体现,直接明晰地论述“知”与“行”的辩证关系,无比喻、事例,也无需要体悟的暗示成分,不符合“富于暗示、不直白透彻”的典型风格。D.能体现,以“近朱”“近墨”的生活现象为喻,暗示环境对人的影响,未直接展开论述,需要读者从现象中提炼道理,符合“用事例说理、富于暗示”的风格。故选C。4.答案: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外界的现象反映到人脑中的感性认识经过实践检验后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解析:5.答案:①表述形式不同:《〈老子〉四章》篇幅短,多为格言警句,语言不明晰却富暗示;材料二是长篇议论,逻辑连贯,以设问开篇,直白剖析认识与实践关系。②说理方式不同:《〈老子〉四章》用比喻、事例说理,依赖暗示补足深意,不充分论证;材料二以理性论辩为核心,分阶段阐述,借逻辑推导得出结论,注重道理完整可验证。③写作目的不同:《〈老子〉四章》以箴言引导人领悟处世、认知道理,求“使人成为人”;材料二聚焦认识来源与真理标准,清晰传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明确理论阐释目的。解析:6.答案:D解析:D.“又感慨国民党部队的懦弱”错误,原文“他感慨万端,一想到有朝一日要和这样的部队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不由得暗暗心惊”,楚云飞感慨的是八路军的英勇,心惊的是日后和八路军在战场上刀兵相见。面对这样英勇的队伍,他心里很震撼。这是对八路军英勇的侧面描写,并没有体现楚云飞“痛恨国民党的懦弱”。故选D。7.答案:C解析:C.“这也从侧面说明了358团战斗力不如敌人,打起来会输给对方”错误,原文“团座,咱们一个团对付鬼子一个联队,这不是闹着玩的,兵力对比是1:1呀,赔本儿的买卖可不能干,请团座三思”,林志强认为和敌军作战会给自己的军队带来很大的伤亡,以自身的伤亡来帮助井水不犯河水的八路军,不合算,而不是“358团战斗力不如敌人,打起来会输给对方”。故选C。8.答案:①嫉恶如仇的爱国者。面对日军敌寇,民族大义为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讲义气,宽容、顾全大局,面对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共两党的分歧,讲义气,该帮就帮,顾全大局。解析:①“这李云龙还算条汉子,中国军队要是多几个李云龙这样的军官,这场战争就好打多了,准备战斗吧”,楚云飞尽管对李云龙招呼都不打就独自攻打县城不满,但他敬佩李云龙是条汉子,还是决定“咱们来个梯次配置,分段阻击,给李云龙那小子赢得点儿时间”,楚云飞面对日军敌寇,以民族大义为先,可见其嫉恶如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②“虽说双方时有摩擦,好歹算是友军吧?这不是看不起我楚某吗?他不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不满归不满,忙还是要帮的”,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不同,存在分歧,楚云飞对李云龙擅自行动也感到不满,仍主动帮忙,还称赞李云龙是条汉子,体现出宽容和顾全大局的胸怀,可见其讲义气,宽容、顾全大局。9.答案:①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敢于亮剑,哪怕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坚持到最后一秒,阻击部队只有几百人,而日军却是整个联队,这样的悬殊之下,依然死战。②一种绝地反击魄力: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李云龙面对团队被毁,面对山本特工队,毅然决然的决定阻击。③一种军魂的凝聚力:大到这个团队的整体,小到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一种豪气当头,势不可挡凝聚力,从而铸就这个团体亘古不变的灵魂军魂。解析:10.答案:BEG解析:句意: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老子修道德”是主谓宾结构,“老子”作主语,“修”作谓语,“道德”作宾语,表意完整,故在B处断开;“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中,“其学”作主语,“以自隐无名为务”是完整的“以…为”结构,故在E处断开;“居周久之”中“居”作谓语,“周”作地点状语,“久之”作补语,故在G处断开。故选BEG。11.答案:C解析:A.正确。“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句意:不把难以得到的货物当作珍贵的。“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句意:好比填平土地。B.正确。“过”,均为过错、过失。句意: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错。C.错误。“累”,通“缧”,名词作状语,像蓬草一样/同“萦”,土筐。句意: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从堆积的泥土开始筑起。D.正确。“所以”,用来……的/……的原因。句意:我用来告知你的话。/认为人都有怜悯他人之心的原因。故选C。12.答案:A解析:A.“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错误。根据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可知,老子之所以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住苗头,是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故选A。13.答案:①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如果在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②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解析:①“从事”,行事,做事;“几”,接近;“慎”,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对待。②“或”,有的人;“莫”,没有人;“然否”,是与非,正确与否。14.答案: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解。②材料一中老子主张在事物发展初期就提前谋划,且要遵循事物规律,始终谨慎;材料二中老子说君子遇到时机就出仕,告诉孔子要去掉过多的欲望和过高的志向。③可见“无为”不是不作为、得过且过,而是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形势,尊重规律。解析:15.答案:C解析:C.“暗含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慨,情感沉郁惆怅”错误,颈联中的“自葳蕤”说的是百合花无论处境顺逆,都能在山间自在生长、繁茂绽放,暗含诗人不随境遇浮沉的豁达,表达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全诗基调超然脱俗,无沉郁惆怅之情,而是突出百合的坚韧与高洁。故选C。16.答案:①尾联直抒胸臆,基于前面几联对百合花生长环境和高洁品性的描写,诗人感悟到自然万物在本质上会有相同和不同之处。②最后一句表面上是说,将眼前看到的景象交给画师去描绘,实际上是指将复杂的万物之理交给观景者个人去领会。③尾联以哲理性的话语作结,给本诗增添了思想深度,引发读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解析:①前六句集中描写百合花的生长环境、品性,展现其与众不同之处;而作为自然万物之一,百合花又与“芝兰”等有共通的高洁气质,体现了相同之处,尾联“从来物理多同异”体现出了万物本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的普遍哲理。②“指点川原付画师”表面是说将眼前的百合及万物交给画师描绘,实则暗含万物之理复杂微妙,难以用言语尽述,需观者自行体悟的意味。画师笔下的景象是具象的,而观者感受到的是抽象且个性化的,强调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需要观景者个人去领会。③尾联以哲理性的总结收束,使诗歌超越了单纯对百合花的咏叹,上升到对自然规律和万物本质的探讨,增添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引发读者由物及理、由自然及人生的联想与思考。17.答案: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解析:18.答案:A.熠熠生辉;B.不屈不挠;C.淋漓尽致解析:19.答案:C解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的是豁达、超脱、乐观的心境。A.在普遍悲秋的氛围中,诗人却赞美秋天胜过春天,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不随波逐流的豁达心境,与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精神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州市中医院胆道肿瘤化疗泵植入术考核
- 泰州市中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应用考核
- 绍兴市人民医院液体管理技术考核
- 温州市人民医院输血输液加温技术考核
- 酒商聚会活动方案
- 门店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酱油促销活动方案
- 随机夺宝活动方案
- 重庆购物活动方案
- 酒店父亲节活动方案
- 2025年老年人驾考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新版《保密法》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病案编码员题库及答案
- 2025河南中原再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9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消防宣传月启动宣讲课件
- 2025年10月全国教育学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 《新污染物治理技术》-课件 第2章 新污染物检测方法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2026年高三10月联考物理试卷+答案
- 电石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 南京江宁五上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 经济与社会:如何用决策思维洞察生活(复旦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