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末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末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末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末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末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末聚焦“单元研习任务”,彰显“教材价值本位”CONTENTS目录12一、阅读微专题——散文的语言特色鉴赏二、写作微专题——“读书札记”写作指导NO.1一、阅读微专题——散文的语言特色鉴赏散文的语言与小说的语言在分类上一样,一是人物语言(写人叙事散文),即文中人物的对话或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文中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时使用的语言。散文的语言特色鉴赏主要在于理解散文语言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等。(一)语言鉴赏角度用词角度动词、形容词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力等。叠词使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能使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化用成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续表手法角度长句与短句结合,使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整句与散句结合,使句式错落有致,语调抑扬顿挫,音韵和谐优美。修辞之美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修辞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且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技巧白描、工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写作方法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二)语言风格常见特征豪放与柔婉豪放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色彩鲜明;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柔婉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精致,所表现的情感婉约动人,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较少使用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续表直露与含蓄直露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含蓄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华丽与质朴华丽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质朴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较少有描绘性语言,较少使用修辞手法。续表诙谐与庄重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采用夸张、反语、比喻等修辞手法,有趣味。庄重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对关联词的运用完整准确。简洁与丰满简洁语势流畅,多用短句。丰满多用长句,多用辩证性语言。(三)语言鉴赏答题步骤语言特色鉴赏“三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角度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与作答有关的动词和“语言特色”“表达效果”等表示答题方向的名词。一般来说,要从用词、句式、修辞、叙述人称、叙述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具体角度因题而定。第二步:依内容,析特点根据赏析角度,逐一分析重要语句中的文字,总结语言特点。首先考虑用词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其次是句式,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等。再次是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还有就是叙述人称,如第一人称方便直接抒情;第二人称有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比较客观等。此外还应注意语言风格,如诙谐、庄重、质朴、华丽等。第三步:按主次,分点答题目所涉及的语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应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点表述,形成合理的顺序。另外,指明效果时用词要准确,要注意运用术语。[针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汴京的星河叶文玲…………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再说那灯。针对训练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有删改)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解析:第一步:审题干,明角度根据题目要求总结“怎样的语言特点”和画线句的形式可确定,本题应从“用词”“修辞”“叙述手法”等角度赏析。第二步:依内容,析特点画横线的语句中,“巧夺天工”“五色荧煌炫转”“争奇斗俏”等词语,辞彩绚丽,带有夸张的意味。“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近近地看”“远远地望”是铺陈手法;“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使用了排比修辞。“果有”“真个”等副词的运用表现出惊喜的意味;“你看”“你抬头”中第二人称的运用,给人以急于与朋友或亲人等分享喜悦之感。第三步:按主次,分点答结合上面的分析,根据先主后次、分点表述的原则总结答案。参考答案:①用词夸张,辞彩绚丽。如“巧夺天工”“五色荧煌炫转”“争奇斗俏”等词语。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如“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近近地看”“远远地望”是铺陈手法;“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使用了排比修辞。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与朋友、亲人分享的兴奋心情。二、写作微专题——“读书札记”写作指导NO.2读书札记就是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便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札记”有二义。一是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二是指记录读书时的心得、体会。清代王筠在《菉友肊说》中提及:“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辄札记之。”所以札记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可以记录好的语句,灵感出现时也可以随手记下来。读书札记常用的形式提纲式以记住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仿写式参照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以致用。评论式主要是对书籍或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写法加以评论,分析其思想艺术价值。续表心得式即随感,是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对自己的教育最深刻,以及自己读后的感受等。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理解的目的。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完一篇较长的文章后,可抓住其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不管写怎样的札记,首先要读懂书籍、文章,这是基础。一般要先把书籍、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包身工》用文学笔法报道真实事件,其中的人物、事件、环境都是真实的,但又运用了较多的文学手法,如塑造形象、刻画细节、营造气氛等,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就作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写一篇札记。[写作指导]

本题旨在强化学生对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和理解,并以课文为依托,学习、掌握该类题材常运用的文学手法,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读书札记的能力。写作札记的角度,题目中已经给出一些提示:真实的人物、事件、环境与灵活多样的文学手法。写作主旨为“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针对训练[参考范文]《包身工》: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体现了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具体表现为:第一,报道内容是真实的。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是夏衍亲自深入上海东洋纱厂采访调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写成的。文中包身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带工老板对他们的压迫,都是真实的。如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述了包身工起床的场景,这种形象的描写方式真实地反映了包身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她们过着非人的生活。在对早餐进行描写时,作者将重点放在了三个环节,一是描写了饮食之差,包身工吃的粥是乡下人喂猪的食物,像浆糊一样稀薄,没有粥菜;二是描写了饮食的少,负责擦地板与倒马桶的包身工忙完之后,食物就没有了,老板娘只将锅中残余的锅巴刮下来兑上水龙头里的清水搅拌一下给她们吃;三是描写了生活条件的恶劣,在饭堂中仅有两条板凳,包身工一人一碗稀饭,随便在角落中吃完。以上种种细节都展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这些描写为读者呈现了包身工生活的真实情境。文中交代的背景资料是真实的。例如,作者不仅描述了包身工的生活环境,还为读者说明了这一制度的起源,生动讲述了带工老板如何欺骗农村女孩做包身工的情景,揭露了资本家的虚伪面目。这些,更增添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第二,大量采用文学的手法,是文章文学性的体现。首先,典型形象的塑造,是文学类作品常用的文学手法。芦柴棒、小福子等人物形象,都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她们是千千万万个包身工中的一员,她们没有任何自由,每天天不亮就要干活,工作强度惊人,承受着非人的压力,稍微有些失误或者稍稍偷偷懒,就会遭到毒打。尤其是“芦柴棒”这个人物形象,是作者融合了千千万万个包身工悲惨遭遇后塑造而成的文学典型。其次,细节描写和场景描绘,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电影艺术的一些手法和特点。如作品一开头,就是一系列生动的电影镜头: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叫喊,横七竖八地躺卧的包身工“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清晨四点过一刻,天还没有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工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这些细节描写和场景描绘,不仅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性,也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行文夹叙夹议,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