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历史教育自考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问题,其核心是落实()A.三维目标B.核心素养C.双基要求D.综合评价2.下列关于“史料实证”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正确的是()A.仅指对文献史料的辨析B.强调通过史料独立探究历史问题C.等同于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D.侧重对历史结论的机械背诵3.某教师在讲解“文艺复兴”时,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局部图、薄伽丘《十日谈》节选、但丁《神曲》片段,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A.讲授法B.情境教学法C.比较法D.问题探究法4.历史教学中“时序与地域”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A.唯物史观B.时空观念C.历史解释D.家国情怀5.下列不属于中学历史教材分析基本维度的是()A.知识逻辑B.学生认知C.考试大纲D.情感价值6.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其设计的关键是()A.增加其他学科知识点的数量B.围绕历史核心问题整合多学科资源C.弱化历史学科的主体性D.以其他学科知识为主线7.某教师设计“从敦煌壁画看唐代中外交流”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美术史、交通史资料撰写小论文,这主要指向()A.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B.时空观念与家国情怀C.唯物史观与综合评价D.双基落实与应试能力8.下列关于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表述,错误的是()A.应关注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B.只需考察知识记忆的准确性C.需评价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D.可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9.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一观点对应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A.时空观念B.家国情怀C.唯物史观D.历史解释10.某教师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展示《申报》对战争的报道、日本《每日新闻》的战地记录、北洋水师军官日记三种史料,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其主要目的是()A.让学生记住战争进程B.培养史料辨析与实证能力C.强化爱国情感教育D.落实考试重点内容11.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A.确定教学目标B.选择教学方法C.设计教学活动D.准备教学资源12.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典型活动是()A.绘制“新航路开辟”路线图B.分析工业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英国C.背诵“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D.演唱《黄河大合唱》感受抗战精神13.2022年版课标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单独列为主题,体现的编写原则是()A.突出时序性B.强化阶级斗争C.落实立德树人D.注重全球视野14.某教师在“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中,让学生模拟“瓦子”中的市民生活场景,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角色扮演法B.讲授法C.史料教学法D.比较法15.历史教学中“评价学生能否运用不同类型史料有理有据地解释历史问题”,主要考察的是()A.知识掌握程度B.核心素养发展水平C.课堂参与度D.语言表达能力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大概念教学17.情境教学法(历史学科)18.历史课程资源19.唯物史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0.表现性评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1.简述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22.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可采取哪些具体策略?23.简述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原则与实施要点。24.结合实例说明历史教师如何通过“问题链”设计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5.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教师在“鸦片战争”教学中,首先展示《穿鼻草约》《南京条约》文本复印件、当时英国《泰晤士报》关于“通商自由”的报道、清朝官员奏折中“英夷桀骜”的描述三组史料。然后提问:“这些史料对战争原因的描述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接着引导学生结合19世纪中英经济结构(中国自然经济、英国工业革命)、外交政策(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分析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结合具体时空背景辩证分析。”问题:(1)该教学片段主要落实了哪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请具体说明。(6分)(2)指出该设计的亮点,并提出一条改进建议。(6分)26.以下是某学生的历史小论文片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并未改变。”问题:(1)指出该片段中的史实错误并修正。(4分)(2)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角度,分析该学生的思维局限。(4分)(3)若指导该生修改论文,你会建议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或分析?(4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27.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实施路径及其教育价值。28.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请结合实例,谈谈教师应如何利用数字化资源(如虚拟仿真、数据库、多媒体课件等)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2022年版课标明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B解析:史料实证强调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认识,是探究历史的关键能力。3.B解析:通过多类型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时代特征,属于情境教学法。4.B解析: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将历史事件、人物置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理解。5.C解析:教材分析应基于课程标准、知识逻辑、学生认知和情感价值,考试大纲是评价依据而非教材分析维度。6.B解析:跨学科主题学习需以历史核心问题为中心,整合其他学科资源,而非简单叠加。7.A解析:结合多学科史料探究历史问题,重点培养史料实证(辨析资料)和历史解释(撰写论文)能力。8.B解析:课堂评价应关注多维目标,知识记忆仅是基础,不能作为唯一标准。9.C解析: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规律性,属于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10.B解析:通过不同立场的史料对比,引导学生辨析史料的真实性和局限性,培养实证能力。11.A解析:教学设计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起点,指导后续环节。12.B解析: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属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典型表现。13.C解析: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4.A解析: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属于角色扮演法。15.B解析: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直接关联运用史料解释问题的能力。二、名词解释16.大概念教学:以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如“统一多民族国家”“近代化”“全球化”)为引领,整合单元或跨单元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整体性、结构化的历史认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17.情境教学法(历史学科):教师通过创设基于真实历史背景的情境(如史料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历史、探究历史,增强对历史的代入感和理解力,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18.历史课程资源:指能够服务于历史教学目标,用于历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各种资源总和,包括教材、文物图片、影像资料、实地遗迹、网络资源、学生生活经验等,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支撑。19.唯物史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的思维方式,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等观点,是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20.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如历史辩论、小论文撰写、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历史思维、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和综合性。三、简答题21.(1)具体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2)内在联系:唯物史观是根本方法,指导其他素养的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认知的基础框架;史料实证是探究历史的关键能力;历史解释是对历史的理性分析;家国情怀是价值追求。五大素养相互关联,共同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22.策略:①时间轴绘制:引导学生用时间轴梳理事件顺序(如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标注关键时间节点;②空间地图运用:通过历史地图对比(如“西汉与唐朝疆域图”),分析疆域变化与历史事件的关系;③时空定位训练:要求学生在描述历史事件时明确“何时何地”(如“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移至嘉兴南湖)召开”);④情境模拟:创设“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时间(宋代)和空间(东京)特征描述生活场景。23.(1)设计原则:①以历史核心问题为中心(如“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②整合相关学科(如地理的路线分析、美术的文物鉴赏、文学的诗词印证);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④体现实践性(如实地考察、资料搜集)。(2)实施要点:明确跨学科目标,避免学科知识堆砌;教师需具备跨学科视野,引导学生聚焦历史本质;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注重过程指导,及时解决学生跨学科探究中的困难。24.实例:在“新航路开辟”教学中,设计问题链:①“15世纪欧洲人为什么渴望去东方?”(结合《马可·波罗行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分析动机);②“他们具备了哪些条件实现远航?”(从航海技术、地理知识、王室支持等角度探究条件);③“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哪些不同影响?”(引导辩证分析积极与消极后果);④“结合今天的‘一带一路’,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联系现实,提升思维深度)。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到现实深入思考,培养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能力。四、材料分析题25.(1)落实的核心素养:①史料实证:通过三组不同来源的史料对比,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②历史解释:引导学生结合经济、外交背景分析战争根本原因,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解释;③唯物史观:从经济基础(中英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外交政策)角度分析,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2)亮点:史料选择具有多元性(条约、西方媒体、清朝官员记录),问题设计注重思维深度(差异及原因分析),总结提升了历史思维方法。改进建议:可补充普通民众的口述史料(如当时广州百姓的回忆),丰富史料类型,更全面反映战争影响。26.(1)史实错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应改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辛亥革命未彻底废除封建制度)。(2)思维局限:对“封建制度”概念理解不准确,未区分“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制度”;分析停留在表面(果实被窃取),未深入探讨资产阶级软弱性的具体表现(如未发动群众、依赖旧势力);缺乏对革命意义的全面评价(如思想解放、社会风俗变革)。(3)建议补充: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分析其对君主专制的否定;②农村土地制度资料(如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改变),说明封建经济仍存在;③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习俗变化的史料(如剪辫、易服),体现思想解放;④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袁世凯谈判的具体史料,分析其妥协性。五、论述题27.实施路径:①确定大概念:如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可提炼“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为大概念。②整合教学内容:围绕大概念,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新中国政治制度”等内容串联,分析不同文明、不同时期制度创新的背景、特点及影响。③设计探究活动:如“比较秦朝郡县制与美国联邦制的异同,说明制度创新如何适应时代需求”的小组探究,引导学生从具体制度中抽象出“制度与时代”的关系。④评价反馈:通过小论文、辩论等方式,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大概念解释具体历史现象。教育价值:帮助学生突破碎片化记忆,形成结构化历史认知;培养归纳、比较、辩证分析等高阶思维;促进核心素养(尤其是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落实;增强历史学习的意义感,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28.实施策略:①虚拟仿真技术:如利用“VR敦煌莫高窟”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壁画细节,结合教材中“隋唐文化繁荣”内容,分析艺术与经济、宗教的关系,增强直观体验。②历史数据库应用: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南京市餐饮业劳动合同样本
- 2025二手经济房买卖合同范本
- 2025股权转让合同的订立
- 2025挖掘机的租赁合同样本
- DB11∕T 1352-2016 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 2025加工企业劳动合同
- 福建福州地铁试题及答案
- 人工琥珀制作方法
- 医院院感科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 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 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二中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守底线 护成长-校长在全校教职工防欺凌防性侵专题会上的讲话
- 麻醉科手术麻醉对高龄患者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 感染科医生的个人防护措施
- 小区公用充电桩施工方案
- 2025 高中美术服装款式设计课件
- 2025年下半年漯河市源汇区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别克营销策划方案
- 千回百转,游响停云-中国传统戏曲、曲艺经典赏析(山东艺术学院)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森林报冬课件
- 钢结构施工安全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