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05/第五单元走向近代涉及考点考点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考点14文艺复兴运动考点15探寻新航路考点16早期殖民掠夺考点13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考点131.(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其主要表现是(
)A.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 D.工业化和城市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因此B项正确;庄园经济和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特征,与材料中世纪晚期的社会转型无关,排除A项;种植园经济是美洲殖民地建立的经济模式,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工业化和城市化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在英国,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们出租的土地所得的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材料内容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
)A.殖民掠夺 B.租地农场 C.市民阶层 D.文艺复兴【答案】B【解析】据题干“在英国,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些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B项正确;殖民掠夺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开始,并不发生于中世纪欧洲,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有涉及市民阶层,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一场由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一场新文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材料反映出租地农场()A.导致庄园制度逐渐衰落 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C.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生产的产品推向市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因此选项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符合题意,C项正确;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后出现租地农场,而非租地农场导致庄园制度逐渐衰落,排除A项;庄园具有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而非租地农场,排除B项;租地农场生产的产品推向市场是租地农场的特点,但不是材料所主要强调的,排除D项。故选C项。4.(24-25九年级上·江西新余·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部分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西欧经济和社会出现了发展,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自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故①处应是租地农场,B项正确;手工业行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手工业者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工厂制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5.(24-25九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新生机,进入转型时期。”下列能体现“新生机”的是(
)A.封君封臣制形成B.庄园经济的盛行 C.手工工场的出现 D.启蒙运动的扩展【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新生机,进入转型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租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业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C项正确;8世纪查理马特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此时并非中世纪晚期,排除A项;9世纪庄园开始形成,并非是在中世纪晚期,排除B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24-25九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答案】D【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故选D;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7世纪,与材料信息不符,B错误;9世纪欧洲出现庄园,与材料信息不符,C错误。7.(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中世纪晚期,法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说明中世纪晚期欧洲(
)A.富裕农民等成为农村的主要阶级力B.商人巨贾的政治地位有了大幅度提高C.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的重要政治力量D.市民在城市中发展成新兴的资产阶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的王权基础”可知,法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强化了王权,说明了市民阶层是强化王权的重要力量,C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富裕农民及农村,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市民对王权的支持,并非商人巨贾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市民发展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8.(24-25九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指出: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的一国之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说,国王是一国之内最高的领主,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该材料主要表(
)A.统一是大势所趋 B.贵族和国王之间矛盾尖锐C.城市和王权的结盟是利益的结盟 D.城市具有深谋远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的一国之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说,国王是一国之内最高的领主,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结合所学可知国王为了反对贵族而拉拢城市,城市为了自身安全支持国王,可见二者各取所需,维护各自利益,C项正确;此时国家名义上是统一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王贵族相互的矛盾冲突;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这时期城市和王权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结盟,不能体现城市具有深谋远虑,排除D项。故选C项。9.(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早期的资产阶级包括(
)①大手工业作坊主②富裕农民③商人
④银行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大手工业作坊主:这些人是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者,他们通过雇佣工人、扩大生产规模来积累财富。由于他们直接参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因此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个选项是正确的。②富裕农民:虽然这些农民在经济上相对富裕,但他们主要依赖土地为生,并没有直接参与工商业活动。因此,他们并不属于资产阶级,而是仍然属于农民阶层的一个特殊群体。所以,这个选项是错误的。③商人:商人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的群体,他们通过买卖商品来赚取利润。由于他们直接参与商品流通,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他们无疑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个选项是正确的。④银行家:银行家是金融业的重要人物,他们通过经营银行业务(如存贷款、汇兑等)来获取利润。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银行家也因此成为资产阶级中的重要一员。所以,这个选项也是正确的。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10.(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阶层,D项正确;材料介绍的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思想文化、外交领域、政治制度等内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1.(24-25九年级上·江西临川·期中)英国是租地农场产生最早的国家,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兴起揭开了英国经济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序幕。这种租地农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②雇佣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③将产品推向市场④佃户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英国的领主采用转让、联姻、继承、买卖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①②③正确;领主的自营地租给佃户耕种,不是佃户义务耕种,④错误。故选D;ABC不合题意,排除。12.(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某同学在历史课的课前五分钟演讲时,配备了下列图片作为说明。他演讲的主题是(
)A.西欧经济的发展 B.农业影响手工业C.社会分工细化 D.市民阶层出现【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手工工场、租地农场出现”结合所学可知,手工工场、租地农场都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转型,A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农业对手工业的影响,排除B项;图片反映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分工扩大和地区性分工扩大,不能看出分工细化,排除C项;图片没有涉及市民阶层出现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14文艺复兴运动考点141.(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运动如同一个大煮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中世纪保存和出现的各种文化,如同各种材料,都齐备在了这个锅中,形成了后来西欧文化这锅味道独特的菜肴。该学者意在强调文艺复兴的(
)A.厚古薄今 B.承古萌新 C.博采众长 D.人文内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而中世纪保存和出现的各种文化,如同各种材料,都齐备在了这个锅中,形成了后来西欧文化这锅味道独特的菜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通过复兴古典文化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因此体现了承古萌新的特点,B项正确;厚古薄今意思是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材料没有体现厚古薄今,排除A项;博采众长意思是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博采众长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材料没有强调文艺复兴的人文内涵,排除D项。故选B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临川·期中)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A.人文主义 B.专制思想 C.神权思想 D.写实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4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故A符合题意;专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思想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写实主义是一种美术思想,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3.(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下图知识卡片中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A.但丁 B.薄伽丘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答案】A【解析】据题干图片中的文字“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意大利中世纪的诗人,以其《神曲》闻名,他的作品标志着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渡,符合“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描述,A项正确;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代表作《十日谈》,他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排除B项;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科学家、发明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其最大的成就是绘画,排除C项;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和诗人,其活动时间晚于但丁,不符合描述,排除D项。故选A项。4.(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在代表作《哀悼基督》里,突出表现人的不同悲伤程度,与传统宗教画的刻板形象迥然不同。这主要是由于(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C.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宗教神学衰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在代表作《哀悼基督》里,突出表现人的不同悲伤程度,与传统宗教画的刻板形象迥然不同”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乔托在绘画中突出人的不同悲伤程度,体现了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领域的表现,C项正确;14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尚未确立,一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确立,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题干中14世纪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14世纪宗教神学虽受到一定冲击,但远未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5.(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从但丁到莎士比亚,欧洲涌现出一批新的思想者,他们勇敢地“从内心世界感受自身”“探索自己的灵魂”,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我”“我们”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加。下列作者及作品能反映这种思想的是(
)A.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B.彼特拉克的《神曲》C.莎士比亚的《掷铁饼者》 D.拉斐尔的《大宪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作品,它通过对人物表情和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耶稣宣布其门徒之一将背叛他时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深刻洞察,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A项正确;《神曲》实际上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作品,而非彼特拉克,排除B项;《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作品,与莎士比亚无关,排除C项;《大宪章》是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份重要法律文件,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24-25九年级上·江西鹰潭·期中)下图是传世名画《蒙娜丽莎》。达·芬奇以柔和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同时将光影与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歌颂了女性的自然美及生命的活力。该作品的特殊时代价值在于(
)
A.代表了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B.证明了妇女地位的显著提高C.再现了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 D.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潮【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极负盛名。《蒙娜丽莎》歌颂了人自身的美丽,呼唤着人性的觉醒,颂扬了生命的可爱之处,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代表了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指《蒙娜丽莎》在构图上的艺术成就,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项;妇女地位的显著提高,在《蒙娜丽莎》作品内容中无法体现,作品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排除B项;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在《蒙娜丽莎》作品内容中无法体现,作品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排除C项。故选D项。7.(24-25九年级上·江西鹰潭·期中)下图所示的人物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
)
A.提倡发扬人的个性品质 B.歌颂了教会的神权至上C.指出人类是由进化而来 D.是当时“美术三杰”之一【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知,但丁主张肯定人的价值,提倡发扬人的个性品质,A项正确;但丁主张提倡发扬人的个性品质,反对教会的神权,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到人类的起源,排除C项;“美术三杰”指的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排除D项。故选A项。8.(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这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该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整体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B.文艺复兴运动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C.新航路开辟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D.文艺复兴运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这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至17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的神学思想;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成为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人文主义对新航路开辟的促进作用,而不是新航路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文艺复兴运动推动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故选D项。9.(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为西方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A.开启了政治变革 B.推翻了殖民统治C.推动了科技进步 D.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为西方著名的历史人物,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强调个性解放,冲击了封建神学对人性的束缚,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D项正确;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未涉及政治变革,排除A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是欧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不是殖民地国家,不涉及推翻殖民统治,排除B项;但丁和莎士比亚是文学家,其作品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不涉及对科技进步的推动,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15探寻新航路考点151.(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知识结构图是掌握历史知识点的重要方法。下面所示结构图意在说明(
)强大的物质基础地理知识的提高、西葡王室的支持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航海技术的提高、多桅多帆海船A.文艺复兴的背景 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C.殖民扩张的后果 D.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为欧洲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地圆学说出现。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将指南针用于航海的“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这些都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B项正确;欧洲工商业发展,形成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殖民扩张促进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加剧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鹰潭·期中)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东方,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他去的地方不是东方,而是比西方更远的西方。材料中的“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东方,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发现他去的地方不是东方,而是比西方更远的西方。”可知,他是哥伦布。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B项正确;迪亚士带领船队到达非洲好望角,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排除A项;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C项;麦哲伦横渡太平洋,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3.(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的航线是(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航线,葡萄牙人麦哲伦,受到西班牙的资助,于1519年至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项正确;①是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线,排除A项;②是达·伽马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到达印度,从而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排除B项;③是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线,排除C项。故选D项。4.(24-25九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下列航海家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处风光的是(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郑和船队 D.麦哲伦船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D项正确;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排除A项;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排除B项;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排除C项。故选D项。5.(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受多种因素影响 B.新航路的开辟巩固了封建统治C.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D.新航路开辟过程曲折前途光明【答案】A【解析】据材料“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两葡王室的支持”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技术方面,也有王室的支持等物质支持,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巩固了封建统治,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其影响,但与材料背景无关,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过程曲折前途光明,但材料体现的是条件,不是过程,排除D项。故选A项。6.(24-25九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评价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对下图中历史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
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给殖民地带来灾难C.推动中外友好交流 D.享誉史册的航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享誉史册的航海壮举,D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和平交往,没有“给殖民地带来灾难”,排除B项;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不属于“友好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7.(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下图所示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C.欧洲列强进行殖民扩张 D.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的“直接可以看出”,图中的信息“新世界的玉米、番薯、番茄、花生等物品传到旧世界”,“旧世界的小麦、柠檬、马、牛等物品传到新世界”表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D项正确;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地圆学说被充分证实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题干图中不能直接看出,排除AB项;题干只体现了新世界与旧世界之间的联系加强,并未直接展示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16早期殖民掠夺考点161.(24-25九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早期殖民扩张中,首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两个国家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葡萄牙④西班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和法国后来居上,所以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如果行程顺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这段旅程中,炎热、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货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材料体现了(
)A.三角贸易的血腥 B.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C.鸦片贸易的罪恶 D.新航路探索的艰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炎热、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货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三角贸易中程的情况。在“三角贸易”的过程中,奴隶贩子在非洲掳获黑人,然后装入拥挤的船舱,运往美洲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疾病、饥饿等因素,很多黑人死去。材料反映的正是“三角贸易”的这种血腥的本质,A项正确;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与题干中“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不符,排除B项;鸦片与题干中“活人货物”不符,排除C项;新航路探索的艰辛与题干中“活人货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A.三角贸易的出现 B.工业革命的影响C.奴隶制度的消亡 D.殖民争霸的加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故又称“三角贸易”。因此材料可以佐证三角贸易的出现,A项正确;工业革命始于1765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出现,而且此时奴隶制度并未消亡,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在19世纪末,随着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殖民瓜分的行列中,要求分享“阳光下的地盘”,殖民争霸加剧,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24-25九年级上·江西鹰潭·期中)在黑奴贸易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熏人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粮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的抛入大海。据此可知(
)A.三角贸易的血腥 B.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C.鸦片贸易的罪恶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黑奴贸易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血腥。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三角贸易”,A项正确;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排除B项;根据材料“在黑奴贸易中,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可知,贩卖的主要是黑奴,不是鸦片,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5.(24-25九年级上·江西临川·期中)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和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随着其侵略扩张,许多美洲地区落入他们之手,所以出现许多以欧洲国家原有城市为名,再冠上新字的地名,因此这些地名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B项正确;题干这些地名的出现不能反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排除A项;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不是这些地名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和拉美独立运动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6.(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历史信息,下列柱状图统计了1501年—1850年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奴隶上船和下船人数。该图反映了(
)A.途中奴隶死亡率不断增加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C.贩卖奴隶的人数不断增加 D.黑奴贸易的野蛮性【答案】D【解析】据柱状图统计的1501年—1850年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奴隶上船和下船人数分析可知,上船比下船人数多,这说明奴隶在运输途中大量死亡,体现了黑奴贸易的野蛮性,D项正确;途中奴隶死亡率不断增加说法错误,不是不断增加,有减少,排除A项;原始积累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奴隶贸易的野蛮血腥,排除B项;贩卖奴隶的人数不断增加说法错误,1801年减少,排除C项。故选D项。7.(24-25九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读如图,推知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C.殖民杀戮和致命传染病的传播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人口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可知,墨西哥和秘鲁地区在1570年前后人口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殖民征服过程中殖民者对印第安人野蛮屠杀和及传染病致死造成的,C项正确;三角贸易将黑奴贩卖到美洲,美洲人口增加,“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未导致人口减少,排除A项;黑奴贸易将黑奴贩卖到美洲,使美洲人口增加,材料反映的是“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与“非洲人口大量减少”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在1840年创作了油画作品《贩奴船》并随油画赋诗,该作品(
)
《贩奴船》无数只手伸向上苍,伸向那桅杆和风樯。夕阳西垂,乌云汹涌,暴风雨就要来临。快清理甲板,将尸体和病人扔进海浪,别管那些锁链还套在颈上。A.刻画了开辟新航路的水手形象 B.展现了近代海洋贸易的物种交换C.反映了三角贸易的血腥和残忍 D.突出了早期殖民掠夺的环境艰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作品和赋诗可知,它描绘的是一艘贩奴船渐渐远去,海面上留下了遗弃的尸体的情景,由此可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的血腥和残忍,C项正确;开辟新航路的水手主要有:迪亚士、哥伦布等,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A项;近代海洋贸易的物种交换主要指:欧洲殖民者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排除B项;早期殖民掠夺的环境艰险主要指:1521年4月,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被土著人杀死等,排除D项。故选C项。9.(24-25九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史观不同就会对历史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解读。所谓全球史现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以这种角度看殖民扩张的影响,应该是(
)A.“带着血泪的进步”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D.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严重灾难【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全球通史》是站在全世界、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的看待历史。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促进了界一体化的进程;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但殖民扩张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所以殖民扩张是“带着血泪的进步”,A项正确;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只是从欧洲发展的角度评价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严重灾难是从被殖民国家的角度评价的,也是片面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造成下表中“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英国海关记录离港商船吨位数(单位:万吨)时间1700年1714年1737年1751年1774年1783年离港商船吨位数32445052.58496A.欧洲文化的传播B.殖民地的斗争 C.海外市场的扩大 D.工业革命的完成【答案】C【解析】由表中的时间可知,时间属于18世纪,英国离港商船吨位数的不断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从而拥有广大的海外市场,促进英国经济发展,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反映的是英国海上贸易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C项正确;材料反映“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未能体现欧洲文化外传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不能体现殖民地反抗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反映“离港商船吨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的完成,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印第安人还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鳄梨、白薯、花生以及若干品种的蚕豆、南瓜和笋瓜。……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农政全书》材料三组别历史现象第一组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第二组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第三组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1)根据材料一概括物种交换的特点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中的现象最早与哪个事件相关?(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哪个朝代中国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这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欧洲社会变化有哪些?【答案】(1)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事件:新航路开辟。(2)朝代:明朝。影响: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3)变化:①马铃薯成为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改变了作物结构;②推动了欧洲城市化进程③促进了人口的增长;④推动了欧洲的崛起少数欧洲国家得以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⑤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美洲印第安人还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可知,物种交换种类多;根据材料一“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可知,物种交换范围广。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因此物种交流频繁和新航路开辟有关。(2)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美洲的马铃薯在《农政全书》记载,可知,马铃薯是明朝引进中国。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马铃薯引入中国,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3)社会变化:根据材料三“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可知,马铃薯成为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改变了作物结构;根据材料三“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可知,马铃薯的推广推动了欧洲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三“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可知,马铃薯的推广,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根据材料三“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可知,马铃薯推广,推动了欧洲的崛起少数欧洲国家得以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2.(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最初的中心。到14世纪,它在银行业和贸易方面居于欧洲领先地位。活跃的商业和城市创造业为意大利城市提供了财富来支持新的文化活动。同时,与一些外国学者的接触,尤其是与拜占庭学者的接触,有利于希腊罗马风格的复兴。最后,处在相互竞争中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对政府和外交的注意促使知识分子和政治领袖开始强调世界文化。——[美]皮持·N.斯特恩斯等著,赵轶峰等译《全球文明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最初的中心的原因。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的作者分别是谁?材料二中三部作品共同体现的核心思想潮流是什么?材料三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3)根据材料三归纳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答案】(1)社会经济发展;对外文化交流;知识分子和政治领袖强调世界文化(面向世界)。(2)图一:但丁。图二:达·芬奇。图三:莎士比亚。思潮:人文主义。(3)影响:促进宗教改革运动;促进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促进中世纪国家向现代国家过渡。性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活跃的商业和城市创造业为意大利城市提供了财富来支持新的文化活动”可得出,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同时,与一些外国学者的接触,尤其是与拜占庭学者的接触,有利于希腊罗马风格的复兴”可得出,对外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一“处在相互竞争中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对政府和外交的注意促使知识分子和政治领袖开始强调世界文化”可得出,知识分子和政治领袖强调世界文化(面向世界)。(2)人物:结合所学文艺复兴运动的知识可知,图一《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图二是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图三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因此可得出图一:但丁。图二:达·芬奇。图三:莎士比亚。思想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作品都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代表作,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潮流——人文主义。(3)影响:根据材料三“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可得出,促进宗教改革运动;根据材料三“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可得出,促进思想与学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三“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可得出,促进中世纪国家向现代国家过渡。性质:结合所学文艺复兴运动的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基础。3.(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蒙娜丽莎》哥伦布登陆美洲大陆三角贸易示意图——摘编自齐世荣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1)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象,请从历史价值角度解读《蒙娜丽莎》。(2)阅读材料,选择上图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从历史价值角度解读图《蒙娜丽莎》: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注和赞美。(2)选择图蒙娜丽莎和图哥伦布登录美洲大陆。观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的发展。论述: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精神,解放了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思想基础。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原材料,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发展。【解析】(1)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从《蒙娜丽莎》出现的时期、作者、体现的内容、精神等解读《蒙娜丽莎》。如: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注和赞美。(2)论述:开放性回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从题干图片中选取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如:选择图《蒙娜丽莎》和哥伦布登录美洲大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作品,“哥伦布登录美洲大陆”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重要事件,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确定观点为“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的发展”。论述时结合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闻写作与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 2025山东济南高新区教育系统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骨干教师8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景德镇市生态环境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8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央空调系统安装工艺标准流程
- 2025年福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批)招聘7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浙江宁波市慈溪市招聘教师(第一批)88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外国语大学财务专业技术岗位招聘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坚持一分钟演讲稿
- 中学生英语演讲稿
- 初三毕业生演讲稿
- 2025年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重塑医美格局:驾驭中国医美新潮流
-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课件2024
- 2025-2030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储能系统协同调度管理技术
- 青海省泽库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及答案分析
- 2025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考试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2025福建厦漳泉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社会招聘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保安员培训课程大纲
- 防爆电线管道施工方案
- 第11课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课件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通风系统管道敷设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