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研制规范 第2部分 滤料类》_第1页
《职业卫生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研制规范 第2部分 滤料类》_第2页
《职业卫生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研制规范 第2部分 滤料类》_第3页
《职业卫生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研制规范 第2部分 滤料类》_第4页
《职业卫生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研制规范 第2部分 滤料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职业卫生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研制规范第2部分:滤料类范围本文件适用于职业卫生实验室研制滤料类质量控制样品,以下简称QCM。本文件规定了该类QCM的技术要求、制备步骤、规范使用等原则。本文件的基本用户是需要研制特定的QCM的实验室人员。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000.1-1994标准样品工作导则(1)在技术标准中陈述标准样品的一般规定GB/T15000.2-2019标准样品工作导则第2部分:常用术语及定义GB/T15000.3-2023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GB/T15000.7-2021标准样品工作导则第7部分: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的通用要求CNAS-GL003-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05-2018实验室内部研制质量控制样品的指南GBZ/T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ISO/IEC指南99国际计量学词汇-基本及一般概念和相关术语ISO3534-1统计学-术语及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统计学及概率论术语术语、定义GB/T15000.2-2019、ISO/IEC指南99、ISO3534-1、GBZ/T224-2010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滤料类质量控制样品的技术要求基体要求滤料类QCM的基体应与日常检测样品的基体相同,应选择与日常样品类型一致的微孔滤膜或其它滤料以及配套的封装滤料盒.滤料总量可在考虑实验室一定周期(如每年)的QCM需求量及研制过程用量后确定,所有样本应来自经验收合格的同一生产商的同一批次产品。特性和特性值滤料QCM的特性与所需进行质量控制的测量特性一致,其特性值的范围可在考虑该目标化学物质的职业卫生限值、日常样品浓度、标准曲线范围等因素后确定。均匀性和稳定性均匀性:抽取样品的检测结果标准偏差小于检测方法标准偏差的三分之一时,则该批次QCM均匀性符合要求;方法没有给出标准偏差的,也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抽取样品的检测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判定该批次QCM均匀性是否符合要求。稳定性:各存放条件下,各考察时间点抽取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均匀性检验的总体均值运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时间点前该批次QCM的稳定性符合要求。滤料类质量控制样品的研制步骤使用一种实用且简便的方法来确保QCM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达到开发成本和预期用途之间的平衡,可为实验室提供较有证标准物质(CRM)更为经济的识别测量波动的方法。研制过程除需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组织外,研制人员还应有丰富的样品知识并熟悉相关过程。滤料类QCM研制步骤为:材料准备→加料制备→封装→均匀性评估→赋值→稳定性评估→研制文件整理→贮存/使用。材料及其处理、分装和包装均可由具有一定经验和特定设备的第三方完成。滤料类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材料准备按照4.1要求,准备一定数量的滤料,选用量程适宜的单道可调移液器;按照4.2要求准备一定浓度的加料用目标化学物质标准贮备溶液,滤料按照目标化学物质规定/推荐测定方法程序进行验收,确认该批次滤料及滤料空白试验符合要求。加料封装用一次性无目标化合物塑料镊子将微孔滤膜放置于防酸丝线上,用单道可调移液器准确吸取一定体积(建议为10~50μL)的目标化学物质标准贮备液由内向外旋转滴加于微孔滤膜中心表面,自然晾干后封装于相应尺寸的单个微孔滤膜盒。该批次QCM全部完成加料封装后还应给每个样品贴上清晰的标签,标签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和材料描述、编号、批号等内容。均匀性评估从该批次QCM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随机抽取不少于10个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使用目标化学物质规定/推荐测定方法程序测定,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样品的重复测定可按随机次序进行,以降低测量飘移对均匀性评估的影响。标准偏差小于检测方法标准偏差的三分之一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样品间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定值将6.3中均匀性评估研究获得的样本总平均值作为指示值,3倍总评均值的标准偏差建立指示值的控制限。稳定性评估在室温存放条件下,按照每个考察时间点(时间点的确定可参考附录B)6个样品的数量随机抽取稳定性评估用样品,各时间点取出6个样本,使用目标化学物质规定/推荐测定方法程序测定,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各时间点检测结果与均匀性检验的总体均值运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时间点前该批次QCM的稳定性符合要求。各时间点样本测定前,应使用CRM等对实验室测量程序进行校准,以降低实验室长期再现性对稳定性评估的影响。样品信息文件QCM的单个样品除应有清晰、合适的标签外,还应附有使用说明文件。文件信息应包括制备日期、贮存条件、有效期、预期的用途、指示值、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样品的贮存/运输/使用贮存QCM制备完成后,应严格按照样品信息文件中的贮存条件来贮存,确保包装容器密封、远离热源、避光和防潮也是通则。此外,还应定期监测贮存条件(如:冰箱温度)并记录,以确保贮存条件合适。运输本文件所述QCM通常无需广泛分发,如需要运输还有必要进行运输稳定性评估,可参考ISO指南35。使用滤料类QCM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有效期、预期用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滤料类QCM均为一次性使用全部单元,无须考虑最小取样量、单元内均匀性、启封后的保存等问题。

(资料性)

微孔滤膜中铅QCM研制(示例)材料准备:准备175张(QCM需求量以175张计)通过验收的同批次微孔滤膜,铅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100μL单道可调移液器。加料封装:用一次性无目标化合物塑料镊子将微孔滤膜悬空于防酸丝线上,用单道可调移液器准确吸取20μL铅标准贮备液由内向外旋转滴加于微孔滤膜中心表面,自然晾干后封装于相应尺寸的单个微孔滤膜盒。该批次QCM全部完成加料封装后还应给每个样品贴上清晰的标签,标签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和材料描述、编号、批号等内容。均匀性评估:从该批次微孔滤膜中铅的QCM中随机抽取10支用于均匀性检验。按照GBZ/T300.33-2017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测定结果见表1。样品的重复测定应按随机次序进行(可参考如下示例),以降低测量飘移对均匀性评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样品间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示例:10个样品,重复测量3次,适合的测量方案如下:第一次测量顺序:1、3、5、7、9、2、4、6、8、10第二次测量顺序:10、9、8、7、6、5、4、3、2、1第三次测量顺序:2、4、6、8、10、1、3、5、7、9注: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在工作站中直接输入上述进样位置进行测量顺序的调整。表1微孔滤膜中铅均匀性测定结果(μg)样号 测定次数123119.819.419.3219.919.619.6319.819.719.9419.819.519.7519.719.519.4619.819.619.6719.819.819.5819.719.619.7919.819.619.61019.719.419.6总平均值19.6标准偏差0.2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单元间90.2150.0240.994重复测定200.4800.024F临界值F0.05(9,20)=2.39。计算的F值为0.994,该值<F临界值,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时,该批次微孔滤膜中铅的QCM是均匀的。定值:将均匀性评估研究中获得的10个铅的QCM的总平均值作为指示值,3倍标准偏差建立指示值的控制限,本批次活微孔滤膜中铅QCM的指示值及控制限为:19.6±0.6(μg)。稳定性评估:室温条件下按照0、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存放时间(存放条件及时间点的选择可参考附录B),各时间点取出6个样本进行测定,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测定结果见表3。各时间点检测结果与均匀性检验的总体均值运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时间点前该批次滤膜QCM的稳定性符合要求。表3微孔滤膜中铅稳定性测定结果(μg)样号 存放时间(月)013612119.619.719.8219.619.8319.819.5419.719.8519.719.8619.119.7平均值19.619.7标准偏差0.20.12t02.04按下式计算t值:t=式中:x─n次测量的平均值;μ─参考值(指示值);n─测量次数;S─n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注:为了保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准确度,n≥6。表3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存放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各时间点测定6个样本计算所得t值均小于临界值t(0.05,5)=2.57,各时间点平均值与参考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室温条件下该批次微孔滤膜中铅QCM至少可稳定存放12个月。样品信息文件:为该批次微孔滤膜中铅的QCM逐一贴上带有编号、“微孔滤膜中铅”等信息的标签,再将制备日期、贮存条件、有效期、预期的用途、指示值、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等信息以文件形式汇总,作为该批次QCM的信息文件。

(资料性)

常见滤料QCM贮存条件及有效期参考信息序号名称存放条件有效期1滤膜中镉室温12个月2滤膜中铅室温12个月3滤膜中锑室温12个月4滤膜中锰室温12个月5滤膜中铬室温12个月6滤膜中砷室温12个月7滤膜中镍室温12个月8滤膜中锡室温12个月9滤膜中钡室温12个月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目的意义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和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施行,我省于2019-2023年连续5年分别通过现场核查、人员考核、盲样考核、实验室比对等形式,对全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进行了现状调查,通过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存在部分类别项目检测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实验室未严格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下称“规范”)规定要求采取必要质量控制措施等问题。规范要求每批样品测定前及测定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质量控制样品(QCM)的测定来判断是否符合质控要求,单个项目每批次样品测定需要QCM两个以上。规范明确QCM可通过外购或自制获得,省内暂无相关产品供应单位,国内主要供应商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卫生研究中心、广东省职防院、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单价在220元左右,按照实验室年平均使用量800份估算,外购QCM需要17万元左右,成本较高。机构实验室又普遍存在自制能力不足情况,导致部分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QCM未能按规范足量使用,制约了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提升,亟需制定相关标准对省内相关实验室自制QCM进行规范和指引,补足其QCM自制能力,促进QCM的使用,进而提升我省相关机构实验室检测质量、能力;新标准的执行也可促进我省培育出一批具备规范制备QCM能力的实验室,为尽快推动我省自有高水平QCM供应商的产生夯实技术基础。标准附录部分通过示例详细描述了此类QCM材料准备、加料封装、均匀性评估、定值、稳定性评估、具体数据处理、信息文件书写等过程,一般此类实验室均具备研制基础条件,可操作性较强。申请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是江苏省卫生地方标准挂靠单位,国内率先成立江苏省地方卫生标准委员会。中心“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卫生标准、地方标准等各类标准超过50项,有丰富的标准研制、评估能力和经验。单位每年用于标准制定的经费在100万元左右。第一起草人承担了近4年我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比对工作样品制备工作。经济效益:本标准的制订、实施可有力促进我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逐步具备QCM自制能力,按照单个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每周需使用20份,年使用量800份估算,可为省内实验室节约外购QCM费用17万元左右,全省现有该类实验室100余家,预计可为省内相关企事业单位节约外购QCM费用1500万元。社会效益:QCM制备标准的制订实施可对省内相关实验室自制QCM进行规范和指引,补足其QCM自制能力,促进QCM的使用,进而提升我省相关机构实验室检测质量、能力;保证我省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质量,有力保障我省1500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健康。新标准的执行也可促进我省培育出一批具备规范制备QCM能力的实验室,为尽快推动我省自有高水平QCM供应商的产生夯实技术基础。二、任务来源《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2023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苏市监标〔2023〕173号),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申报的地方标准项目《职业卫生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研制规范》已通过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批准获得立项。三、编制过程2023年8月标准立项后,为广泛吸收各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凝练形成广泛共识,充分保障标准质量,推动标准后续应用实施,牵头单位就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及起草人进行了公开征集,并对部分申请单位进行了现场评估,根据申请、评估情况,遴选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2家单位参与起草。2024年3月召开研制《职业卫生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研制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工作会议,探讨研制方法,确定各子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标准第2部分:滤料类主要起草单位有: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州兰化仪器有限公司。2023年10月,各子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基本确定后,根据各字标准样品特点陆续开展了预实验、标准文本编写、示例补充、编制说明编写、征求意见汇总等工作。四、主要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职业卫生实验室研制质量控制样品(QCM),对研制QCM的总体技术要求、研究步骤、制备过程、贮存/使用等内容进行了规范,基本用户是需要研制特定的QCM的实验室人员。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分为以下5个部分:——第1部分:固体吸附剂管类;——第2部分:滤料类;——第3部分:吸收液类;——第4部分:粉尘类(游离二氧化硅测定);——第5部分:生物样本类。五、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起草组通过实地调研北京、广东等国内质控样研制单位、查阅GB/T15000标准样品工作导则、CNAS-GL003-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05-2018实验室内部研制质量控制样品的指南等相关国家标准、指南,各子标准逐一开展试验论证,专家论证等确立主要技术指标。2024年3月,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质控样品研制小组,进行了质控品制备材料采购收集工作,对研制人员进行了质控品制备物资准备验收、质控品制备、质控品定值、研制规范起草等相关环节的分工,收集比对单位的信息。1.材料验收2024年4月,进行滤膜(南通金南玻仪五金厂直径37mm孔径0.8μm)的验收/滤膜保存盒的验收和加标过程的确定。验收方法:随机抽取10张滤膜和10个滤膜保存盒,按照目标化学物质规定/推荐测定方法程序进行验收,测定其中铅含量,检测结果均小于定量下限。2.加标装置的确定2.1将滤膜放置于50mL离心管和拉成网格状的丝线上,分别进行加标.经实验发现,当加标量较大时(40μL)放置于离心管上的滤膜浸湿后平整度不如平铺于丝线上的滤膜,故选用丝线拉成网格状的装置将滤膜平铺与表面进行加标.2.2丝线材质的确定选取钓鱼线/丙纶线(直径300D)两种材质丝线拉成网格状,将滤膜平铺于网格上进行加标,盖上过夜后保存.实验发现加标后一段时间,钓鱼线会被酸腐蚀熔断,丙纶线则可正常使用,故选择丙纶线制作加标平铺滤膜材料.3.质控样品制备及验证过程2024年4月,制备175张滤膜中铅质量控制样本,利用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考察了滤膜中铅质控品的均匀性并进行了初步定值。3.1均匀性评估:从该批次滤膜中铅QCM中随机抽取10张用于均匀性检验。按照GBZ/T300.3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3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测定结果见表3。样品的重复测定应按随机次序进行(可参考如下示例),以降低测量飘移对均匀性评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样品间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则表明样品是均匀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示例:10个样品,重复测量3次,适合的测量方案如下:第一次测量顺序:1、3、5、7、9、2、4、6、8、10第二次测量顺序:10、9、8、7、6、5、4、3、2、1第三次测量顺序:2、4、6、8、10、1、3、5、7、9注:配备自动进样器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在工作站中直接输入上述进样位置进行测量顺序的调整。按照GBZ/T300.3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3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详见表1表1滤膜中铅均匀性测定结果(μg/张)ICP法样号 测定次数123119.819.419.3219.919.619.6319.819.719.9419.819.519.7519.719.519.4619.819.619.6719.819.819.5819.719.619.7919.819.619.61019.719.419.6总平均值19.6标准偏差0.2表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F单元间90.2150.0240.994重复测定200.4800.024F临界值F0.05(9,20)=2.39。计算的F值为0.994,该值<F临界值,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时,该批次微孔滤膜中铅的QCM是均匀的。定值:将均匀性评估研究中获得的10个铅的QCM的总平均值作为指示值,3倍标准偏差建立指示值的控制限,本批次活微孔滤膜中铅QCM的指示值及控制限为:19.6±0.6(μg/张)。3.2.进行稳定性评估3.2.1保存稳定性评估:室温条件下按照0、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存放时间(存放条件及时间点的选择可参考附录B),各时间点取出6个样本进行测定,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测定结果见表3。各时间点检测结果与均匀性检验的总体均值运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时间点前该批次滤膜QCM的稳定性符合要求。表3滤膜中铅稳定性测定结果(μg/张)样号 存放时间(月)013612119.619.719.8219.619.8319.819.5419.719.8519.719.8619.119.7平均值19.619.7标准偏差0.20.12t02.04按下式计算t值:t=式中:QUOTExx─n次测量的平均值;QUOTEμμ─参考值(指示值);n─测量次数;S─n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注:为了保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准确度,n≥6。表5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存放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各时间点测定6个样本计算所得t值均小于临界值t(0.05,5)=2.57,各时间点平均值与参考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室温条件下该批次微孔滤膜中铅QCM至少可稳定存放12个月。3.2.2运输稳定性评估:4.样品信息文件:为该批次微孔滤膜中铅的QCM逐一贴上带有编号、“微孔滤膜中铅”等信息的标签,再将制备日期、贮存条件、有效期、预期的用途、指示值、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等信息以文件形式汇总,作为该批次QCM的信息文件。5.均匀性验证将制备的滤膜中铅质控品8张及滤膜中铅AK-QC201-1(20.6±1.4μg/张)分发给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家单位进行检测结果验证,样本平行测定3次。(寄送日期:2024.4.26),四家单位采用的检测仪器及验证结果见表4、表5表4四家单位使用仪器情况表实验室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性能状况备注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A-3300良好日立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gilent280ZAA280FSAA良好安捷伦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E900F良好PE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E900T良好PE表5四家单位验证结果实验室测定方法试样浓度范围(μg/张)滤膜铅质控样品(AK-QC201-1)标准值:(20.6+1.4μg/张)测定结果RSD%范围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9.6~20.120.70.14~6.72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9.3~19.920.31.22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9.3~20.120.90.07~3.95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9.4~20.120.70.83~3.22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无。七、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相关要求,对职业卫生实验室研制QCM的总体技术要求、研究步骤、制备过程、贮存/使用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是GB/T15000标准样品工作导则、CNAS-GL003-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05-2018实验室内部研制质量控制样品的指南等标准在职业卫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