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然灾害安全课件_第1页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课件_第2页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课件_第3页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课件_第4页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课件第一章认识自然灾害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现象引发的,造成巨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难性事件。这些灾害源于地球自身的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过程,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十分严重,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主要灾害类型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干旱、雷电水文灾害:洪水、风暴潮自然灾害的分类与特点地震灾害地壳断层活动引发的强烈震动破坏力强,瞬间释放巨大能量突发性高,难以准确预测可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滑坡台风灾害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暴雨周期性发生,多在夏秋季节风力破坏和暴雨洪涝双重危害可提前预警,有准备时间洪水灾害暴雨或河流溢出导致的水患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农田、道路、房屋易引发疾病传播滑坡灾害地质不稳定引发的山体滑动降雨或地震诱发突发性强,逃生时间短掩埋破坏力巨大地球的力量,瞬间释放第二章地震灾害详解地震的成因与影响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地震主要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当板块边界发生断层错动时,长期积累的应力突然释放,产生强烈的震动波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地震。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和地质条件共同决定了地震的破坏程度。地震的主要影响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础设施破坏,交通、通讯、供水中断引发次生灾害:火灾、滑坡、海啸心理创伤和社会经济长期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要点抗震建筑设计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和先进的抗震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础加固采用深基础和隔震技术,如橡胶隔震支座,减少震动向上层传递结构优化框架结构、剪力墙设计,增强建筑水平抗震能力,采用柔性连接安全疏散合理规划逃生通道和应急出口,确保震后快速安全疏散抗震等级标准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高抗震等级住宅建筑:满足当地抗震设防要求定期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地震应急准备01参与地震演练定期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地震演练,熟悉"蹲下、掩护、抓牢"的避震动作。演练能让我们在真实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快速做出正确反应。02准备应急包家中常备应急包,包含饮用水、压缩食品、急救用品、手电筒、收音机、备用电池、口哨、常用药品等。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03了解安全位置熟悉家中、学校、工作场所的安全位置,如承重墙角、坚固的桌下。明确安全出口和避难场所位置,规划逃生路线。04加固室内物品固定好书架、柜子等家具,防止地震时倾倒。重物放在低处,确保门窗开启灵活,避免变形卡死。科学设计,守护生命现代抗震技术让建筑能够在强烈地震中保持稳定。从日本的晃动阻尼器到中国的隔震技术,工程师们用智慧为生命构筑起坚固的防线。每一个抗震设计细节,都是对生命的尊重。第三章台风与暴雨防护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每年造成巨大损失。随着气候变化,台风强度有增强趋势。了解台风规律,做好防台准备,是沿海居民的必修课。台风的形成与危害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是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气旋系统。当海水温度超过26.5℃时,大量水汽蒸发上升,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旋转,形成低压中心。能量不断积累,最终发展成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台风。台风带来的多重危害强风破坏:10级以上大风摧毁房屋、树木、电力设施暴雨洪涝:短时间内带来大量降雨,引发城市内涝和山洪风暴潮:海水倒灌,淹没沿海低地,破坏海堤次生灾害:滑坡、泥石流、疾病传播预警的重要性:现代气象监测技术可提前数天预测台风路径和强度,及时发布预警并组织撤离,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台风来临前的准备1加固防护检查并加固门窗,用胶带贴成"米"字形增强抗风能力。固定室外物品如花盆、晾衣架,防止被风吹落伤人。2清理排水清理阳台、天台排水口和下水道,确保排水畅通。检查房屋是否漏雨,及时修补。3储备物资储备足够的饮用水、食物、药品和生活必需品,准备手电筒、蜡烛、收音机等应急用品。4关注预报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息,了解台风路径、强度和影响时间。听从政府的疏散指令。5规划避难提前了解就近的避难场所位置,规划好撤离路线。低洼地区和危房居民应做好随时转移准备。台风期间的安全措施室内安全要点避免外出台风期间尽量留在室内,远离门窗。不要在高楼阳台上逗留。关闭电源关闭不必要的电源和燃气,防止短路引发火灾。拔掉电器插头。远离危险不要靠近窗户,以防玻璃破碎。躲在承重墙附近的安全区域。保持通讯保持手机充电,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信息和指令。特殊情况应对如需外出远离低洼地区、河道、海边和危房。避开广告牌、大树等可能倒塌的物体。遇到积水不要在积水中行走或开车,水深难以判断,且可能有电线掉落漏电。台风眼经过台风眼经过时会短暂平静,但随后风力会再次加强,不要放松警惕外出。发现险情发现房屋有倒塌危险,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及时报警求助。重要提醒:台风过后不要立即外出,要等官方宣布安全后再行动。注意掉落的电线、倒塌的树木和建筑物,小心次生灾害。提前防范,生命无价台风虽然强大,但并非不可防范。现代预警系统给了我们宝贵的准备时间。只要提前做好防护,听从指挥及时撤离,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安全。预防永远胜于救灾。第四章洪水与滑坡防范洪水和滑坡是夏季多发的自然灾害,常伴随暴雨发生。山区和河流沿岸是高危地区。了解这两种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防范措施,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洪水成因与影响1持续暴雨长时间强降雨导致地表径流急剧增加2河水上涨河流水位超过警戒线,流量超过河道承载能力3堤坝溃决水压过大导致堤坝决口或漫堤4洪水泛滥洪水淹没农田、道路、房屋,造成灾害洪水的主要影响生命威胁:淹没房屋,冲走人员,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农作物被毁,房屋倒塌,车辆被淹基础设施破坏: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系统瘫痪疾病传播:水源污染,垃圾堆积,易爆发传染病次生灾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受灾人口数千万。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以及南方山区是洪水高发区。滑坡的诱因与防治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地质因素土质松散、岩层破碎、坡度陡峭的山体易发生滑坡降雨集中暴雨使土体含水量增加,重量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地震诱发地震震动破坏山体稳定性,导致大规模滑坡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挖、砍伐植被破坏山体稳定滑坡防治措施稳定坡面:修建挡土墙、护坡,加固不稳定山体排水系统:建设截水沟、排水渠,减少雨水渗入植被恢复:种植树木草皮,增强土壤固结能力监测预警:设置监测点,及时发现滑坡征兆避让搬迁:危险区域居民实施异地搬迁洪水滑坡应急措施识别危险区域了解所在地区的洪水淹没区和滑坡易发区。观察地质变化,如裂缝、地面下沉、泉水突然干涸或浑浊等滑坡前兆。暴雨期间避免前往山区、河边等危险地带。及时撤离转移收到预警信息或发现危险征兆时,立即向高处转移。不要贪恋财物,生命安全第一。撤离时关闭水电气开关,带上必需品和证件,沿指定路线快速撤离。建立预警体系社区建立灾害监测和预警机制,配备预警设备。组织居民学习防灾知识,进行应急演练。制定撤离方案,明确避难场所和撤离路线,确保老弱病残能及时转移。储备救援物资社区和家庭储备救生衣、救生圈、绳索、急救药品等救援物资。准备足够的应急食品和饮用水。保持通讯工具畅通,便于及时联系和救援。自救要点:洪水中要抓住固定物或漂浮物,不会游泳者不要贸然下水救人。滑坡发生时向两侧跑,不要顺坡向下或向上跑。被困后保持冷静,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水患无情,人有准备洪水的力量令人敬畏,但人类的智慧同样强大。从古代的都江堰到现代的三峡大坝,从防洪工程到预警系统,我们不断提升防洪能力。只要有备无患,就能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守护家园。第五章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完善的预警系统和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从政府到社区,从家庭到个人,每个层面都要做好准备,形成全社会共同防灾减灾的强大合力。预警系统的重要性现代预警技术我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多灾种预警系统,包括气象监测、地震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地面观测站等手段,实时监测灾害发展态势。气象预警提前1-7天预测台风、暴雨等天气灾害地震预警震后数秒到数十秒发出预警,争取避险时间地质监测实时监测山体变形,预警滑坡泥石流预警信息传播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应急广播系统等多渠道快速传播。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能在几分钟内将预警信息传达给受影响地区的所有公众。15秒地震预警时间可为重点区域争取避险时间3-7天台风预警提前量充足的准备和撤离时间95%预警覆盖率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及时传达,挽救生命: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研究表明,提前一小时预警可减少70%的人员伤亡。社区应急准备1制定应急预案社区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应急流程和处置措施。预案要定期演练和修订,确保实用有效。2建设避难场所设立紧急避难场所,配备必要的照明、通讯、医疗救护和生活保障设施。储备应急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药品、救援工具等。确保避难场所安全可靠,容量充足。3组织培训演练定期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演练内容包括疏散逃生、应急救护、物资分配等,让每位居民都熟悉应急流程。社区防灾网络建设成立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培训专业救援技能建立社区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完善应急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与周边社区建立互助机制,资源共享个人与家庭防灾准备家庭是防灾减灾的基本单元。每个家庭都应该制定家庭应急计划,准备应急物资,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做好充分准备,关键时刻能救命。准备应急包每个家庭应准备至少能维持3天的应急物资,包括瓶装水、压缩食品、急救药品、手电筒、电池、收音机、哨子、防水火柴、多功能刀具、常用药品等。熟悉逃生路线全家人共同制定逃生计划,熟悉家中、学校、工作场所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确定家庭集合点和紧急联系方式,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快速团聚。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手机等通讯设备保持充电,存储重要联系人电话。关注官方媒体和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家庭应急检查清单:定期检查应急包物资是否过期,通讯设备是否正常,逃生路线是否畅通,家具是否固定牢固,门窗是否灵活,燃气电器是否安全。人人参与,共筑安全防线防灾减灾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每个人都掌握防灾知识,每个家庭都做好应急准备,每个社区都建立防灾体系,我们就能筑起抵御灾害的坚固防线。第六章灾后自救与互助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时间极其宝贵。掌握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保持冷静理智,相互帮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灾后重建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灾后安全注意事项检查建筑安全灾后返回住所前,仔细检查房屋结构是否安全。注意墙体裂缝、倾斜、梁柱变形等危险信号。发现房屋有倒塌危险,立即撤离,不要进入。检查水电气管线,发现破损及时关闭总阀,防止次生灾害。注意饮用水安全灾后水源可能受到污染,不要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水。饮用水要煮沸消毒或使用净水片处理。避免食用变质或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传染病传播。配合救援行动服从救援人员指挥,不要盲目行动。如被困,保持冷静,寻找安全位置避险,通过敲击、呼喊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节约体力,保持体温,等待救援。不要占用救援通道,让专业救援队伍高效展开工作。帮助弱势群体关注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安全。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邻里互助,共渡难关。报告失踪人员信息,协助寻找。伤员救护要点先救命后治伤,优先处理窒息、大出血不随意搬动重伤员,防止二次伤害进行简单包扎止血,保持伤口清洁及时将伤员转移到医疗点救治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灾后心理创伤的表现经历自然灾害后,很多人会出现心理创伤反应,这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恐惧、悲伤、愤怒、麻木行为改变: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身体反应:头痛、胸闷、心悸、疲劳创伤回忆:反复想起灾害场景,噩梦心理疏导方法01接纳情绪允许自己感受悲伤、恐惧等情绪,不要压抑02倾诉交流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寻求心理支持03恢复日常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作息,参与重建活动04专业帮助严重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社区互助重建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重建,更是精神重建。社区要组织互助活动,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关怀。组织志愿服务,清理废墟,修复家园开展心理援助和慰问活动恢复社区活动,重建社会联系关注孤寡老人和孤儿,提供长期帮扶记录和纪念,总结经验教训灾难考验人性,也凝聚人心。在灾害面前,人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精神,是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强大力量。灾害防范的未来展望科技助力防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改变防灾减灾方式。智能预警系统能更准确预测灾害,无人机和机器人用于搜救,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调配,提高救援效率。5G通讯保障灾区信息畅通。环境保护减灾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保护森林湿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