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1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2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3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4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目录明晰学考要求TOC\o"1-2"\h\u 1基础知识梳理 2考点精讲精练 5考点一:理清翻译重点 5考点二:调整翻译语序 8考点三:增删翻译内容 10实战能力训练 12 【学考要求】1.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广东省学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考题分析考题类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文言文阅读1.

传记文言文12分,《隋书

·张威传》题型:实词、断句、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翻译。1.传记文言文19分,《宋史·王彦传》题型:实词、断句、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翻译。1.传记文言文19分,《元史·列传第五十七》题型:实词、断句、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翻译。1.传记文言文19分,《明史·儒林传》题型:实词、断句、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翻译。1.传记文言文19分,《后汉书》题型:实词、断句、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翻译。【规律总结】句子翻译题通常涉及到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与课本联系最为紧密,是考查学生文言文掌握能力最重要的方式。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翻译的具体方法和翻译的失误形式,希望同学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规避翻译误区,提升翻译准确率。一、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补”:就是增补内容。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二、文言文翻译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举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分析】这一句中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分析】这一句中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分析】这一句中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4.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分析】这一句中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举例】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分析】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举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分析】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举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分析】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举例】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分析】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举例】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分析】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举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分析】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举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分析】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举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分析】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举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分析】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举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分析】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考点一:理清翻译重点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关注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这些内容是翻译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与课本内容衔接最为紧密的部分。例如:2024年学业水平测试中的“明日”与《孔雀东南飞》文中“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中的“明日”;2021你那学业水平测试中的“易”与《烛之武退秦师》文中“以乱易整”中的“易”。【典型例题】(2024高二下·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伦少介然有义行。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伦后为乡啬夫,平傜赋,理怨结,得人欢心。数年,鲜于褒荐之于京兆尹阎兴,兴即召伦为主簿。时长安铸钱多奸巧,乃署伦为督铸钱掾,领长安市。伦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随王之国。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及为三公,值帝长者,屡有善政,乃上疏褒称盛美,因以劝成风德。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连以老病上疏乞身。元和三年,赐策罢,以二千石奉终其身,加赐钱五十万,公宅一区。后数年卒,时年八十余,诏赐秘器、衣衾、钱布。(节选自《后汉书》)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即时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有删改)材料二: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选自《礼记·公子重耳对秦客》,有删改)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2)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考点二:调整翻译语序调整翻译语序,就是将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常考的倒装句主要有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例如2022年学业水平测试中就出现了宾语前置句。【典型例题】(2022高三·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鼎,字鼎臣,燕人。至元十七年,见裕宗于东宫,命入宿卫。二十五年,授织染杂造局总管府副总管,后积官至礼部尚书、宣徽副使。太德十一年,山东诸郡饥,诏鼎往赈之。朝廷议发米四万石,钞折米一万石,鼎谓同使者曰:“民得钞,将何从易米?”同使者曰:“朝议已定,恐不可复得。”鼎曰:“人命岂不重于米耶!”言于朝,卒从所请。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定路总管。时皇太后欲幸五台,言者请开保定西五回岭,以取捷径。遣使即鼎,使视地形,计工费,鼎言:“荒山斗入,人迹久绝,非乘舆所宜往。”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三年,召授资善大夫、同知中政院事。两浙财赋隶中政者巨万计,前往者率多取其赢,鼎治之,一无私焉。浙有两富豪,曰朱、张家,多贷与民钱其后两家诛没而券之已偿者亦入于官官唯验券征理民不能堪。鼎力为辨白,始获免。四年,改京畿澧运使。皇庆二年,特旨复佥宣征院事;四月,进资政大夫、崇祥院使。延祐三年卒,年五十有三。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谥孝敏。(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民得钞,将何从易米?(2)还报,太后喜,为寝其役。【即时演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国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比及数年,民无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居上者之难,如此之验。昔齐桓好衣紫,阖境不鬻异采;楚庄爱细腰,一国皆有饥色。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故俗苟诊,必为法以矫之;物苟溢,必立制以检之。累于俗、饰于物者,不可与为治矣。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楚人担山雉者,路人问:“何乌也?”担雉者欺之曰:“凤皇也。”路人曰:“我闻有凤皇,今直见之,汝贩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乌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成以为真凤皇,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凡天下万里皆有是非,吾所不敢诬。是者常是,非者常非,亦吾所信。宋公以楚人战于泓,公子目夷曰:“楚众我寡,请其未悉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不鼓不成列。寡人虽亡之余,不敢行也。”战败,楚人执宋公。晋文公为骊姬之谮,出亡十九年,惠公卒,赂秦以求反国,杀怀公而自立。彼一君①正而不免于执,一君②不正,霸业遂焉。国乱有三事:年饥民散,无食以聚之则乱;治国无法,则乱;有法而不能用,则乱。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国不治,未之有也。(节选自《尹文子·大道上》,有删改)[注]①一君:宋襄公。②一君:晋文公。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2)有食以聚民,有法而能行,国不治,未之有也。考点三:增删翻译内容在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增加或者删减内容,比如增加量词或省略的部分,删减没有实际意义的语气助词等等。通过增加或者删减内容,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达到简明扼要、一语中的的效果。【典型例题】(2021高三上·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彦,上党人。性豪纵,喜读韬略。父奇之,使诣京师,从种师道两入夏国,有战功。金人攻汴京,彦慨然弃家赴阙,求自试讨贼。时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异其才,擢为都统制。使率裨将张翼、白安民、岳飞等十一将,部七千人渡河,与金人战。败之,复卫州新乡县,传檄诸郡。金人以为大军至,率数万众薄彦垒,国之数匝。彦以众寡不敌,溃围出。诸将散归,彦独保共城西山,遣腹心结两河豪杰,图再举。金人购求彦急,彦虑变,夜寝屡迁。其部曲觉之,相率刺面,作“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无他意。彦益感励,抚爱士卒,与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忠义民兵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皆附之,众十余万,绵亘数百里,皆受彦约束。金人患之,召其首领,俾以大兵破彦垒。首领跪而泣曰:“王都统砦坚如铁石,未易图也。”金人乃间遣劲骑挠彦粮道,彦勒兵待之,斩获甚众。绍兴元年九月,李忠反,扰京西,遂攻金州诸关。贼众皆河朔人,骁果善战,彦与战不利,关陷。彦退屯秦郊,令将上尽伏山谷间,焚秦郊积聚,伪若通者。秦郊距郡城二十里,路坦夷,彦募敢死士易摩帜,设奇以待。阅再宿,贼至秦郊,官军逆战,大败之,忠走降刘豫。彦称名将,当建炎初,屡破大敌,威声振河朔。时方挠于和议,遽召之还,又夺其兵柄而使之治郡,士议惜之。彦事亲孝居官廉子弟有战功不与推赏将死召其弟侄以家财均给之。(选自《宋史·王彦传》,有删节)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部七千人渡河,与金人战,败之。(2)路坦夷,彦募敢死士易麾帜,设奇以待。【即时演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邦字季,初为泗上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刘季亡匿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数有奇怪,沛中子弟闻之,多欲附者。及陈涉起,沛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沛父老,为陈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应诸侯。秦二世二年冬十月,泗川监将兵围沛公于丰,沛公出与战,破之。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泗川守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初,楚王景驹在留沛公往从之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不去。时章邯司马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三年,怀王遣沛公西入关。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汉高祖元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节选自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鞅用于秦,变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①于孝公,侯毕贺。苏子曰:此皆战国之游士邪说诡论,而司马迁暗于大道,取以为史。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甚者则名实皆宗之,庶几其成功,此司马迁之罪也。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敦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夫尧、舜、禹、汤,世主之父师也;谏臣弼士,世主之药石也;恭敬慈俭,勤劳忧畏,世主之绳约也。今使世主日临父师而亲药石,履绳约,非其所乐也。故为商鞅之术者,必先鄙尧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谓贤主者,专以天下适己而已。”此世主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用商鞅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终不悟者,乐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祸之惨烈也。(节选自苏轼《论商鞅》)材料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商鞅之言,何为至今而不绝邪?无他,商鞅者,乍劳长逸之术也。用此而谏争绝,桎梏脱,则虽目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孰谓秦之法密,能胜天下也?法愈密,吏权愈重;死刑愈繁,贿赂愈章。涂饰以免罪罟,而天子之权,倒持于掾史。设大辟于此,设薄刑于彼,细极于牛毛,而东西可以相窜。见知故纵,蔓延相逮,而上下相倚以匿奸。闰位之主,窃非分而寐寝不安,藉是以箝②天下,而为天下之所箝,固其宜也。受天命,正万邦,德足以威而无疚愧者,勿效尔为也。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笥何也法定于一王狱吏无能移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①胙:(zuò)祭祀用的肉。②箝:(qián)限制,约束。1.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敦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2)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叔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吕布之乱,太祖遣乾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兰、封破,典从太祖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徙颍阴令,为中郎将。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从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幹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典、进、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谥典曰㦘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①耿纯:东汉开国名将。曾烧光家宅,以断绝后路,向刘秀表示忠心。②郊遂:郊野。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兰、封破,典从太祖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2)典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定州军政坏驰,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然诸校业业不安,有卒吏以赃诉其长,轼曰:“此事吾自治则可,听汝告,军中乱矣。”立决配之,众乃定。(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2)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