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题库-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_第1页
2025年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题库-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_第2页
2025年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题库-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_第3页
2025年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题库-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_第4页
2025年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题库- 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题库——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群落多样性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为上层海洋提供氧气,这主要体现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A.直接经济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潜在药用价值D.非使用价值3.导致全球珊瑚礁白化现象的主要环境压力是:A.过度捕捞B.海洋酸化C.外来物种入侵D.底拖网捕捞4.以下哪种海洋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范畴?A.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B.珊瑚礁人工移植C.实施限额捕捞制度D.设立海洋公园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确立了哪种海洋法律制度?A.领海及毗邻区制度B.大陆架制度C.专属经济区制度D.公海制度6.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BM)强调:A.单一物种的过度开发B.忽略人类活动的影响C.将人类活动纳入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D.仅保护濒危物种7.塑料微粒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危害不包括:A.导致生物窒息B.引起生物内分泌失调C.作为食物进入食物链D.直接提供营养物质8.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包括:A.海洋变暖导致物种分布范围改变B.海洋酸化影响钙化生物C.海洋缺氧区域扩大D.海岸工程破坏栖息地9.海洋基因资源的主要价值在于:A.直接作为渔业资源B.开发新药物和工业酶制剂C.用于制造海洋工程材料D.主要作为科学研究对象10.下列哪项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面临的主要伦理挑战?A.如何平衡保护与经济发展B.如何确保公平分享惠益C.如何界定物种的内在价值D.如何监测所有物种的数量变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2.海洋污染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__________污染。3.旨在保护关键海洋栖息地和物种的特定区域,通常称为__________。4.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危害包括排挤本地物种、传播疾病和改变__________。5.可持续渔业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是确保捕捞强度不超过渔业资源的__________。6.基于保护生物学原理,海洋保护区通常被划分为核心区和__________。7.海洋酸化是指__________在海洋水体中增加的现象。8.《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9.海洋生态修复旨在恢复退化海洋__________的结构和功能。10.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属于__________在保护中的应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物种多样性2.海洋保护区(MPA)3.海洋基因资源4.过度捕捞5.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BM)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价值。2.分析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人为因素。3.简述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4.简述海洋可持续渔业管理的主要措施。五、论述题(10分)结合具体实例,论述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D2.B3.B4.B5.C6.C7.D8.D9.B10.B二、填空题1.特有性高度2.噪声3.海洋保护区4.食物链5.可持续产量6.缓冲区7.二氧化碳浓度8.发展中国家9.生态系统10.新兴技术三、名词解释1.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包括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两个维度。2.指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而划定的特定海域,并对其人类活动进行管理的区域。3.指海洋生物体携带的遗传物质,是生物进化适应的基础,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4.指渔业捕捞强度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资源量持续下降的现象。5.指将海洋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来考虑,综合管理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简答题1.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如提供食物、药物、工业原料、旅游资源等)、间接价值(如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和潜在价值(如未来可能发现的新资源、新功能等)。2.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人为因素包括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等)、栖息地破坏与丧失(海岸工程、填海造地、底拖网捕捞等)、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3.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在于保护关键物种和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科学研究提供基地,为公众提供环境教育场所,并可持续利用部分资源。4.海洋可持续渔业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设定捕捞限额、实施休渔期和休渔区、推广选择性渔具、加强渔业资源监测、建立渔业管理分区、制定法律法规等。五、论述题气候变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迫使许多海洋物种向更高纬度或更深水域迁移,改变物种的地理分布和群落结构。海水酸化(CO2溶解导致pH下降)影响钙化生物(如珊瑚、贝类)的骨骼生长,威胁珊瑚礁等关键栖息地的生存。海洋变暖和酸化还可能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理功能。海洋缺氧区域(热液区)因溶解氧减少而扩大,限制生物生存范围。应对策略包括:全球层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发展清洁能源),区域层面加强海洋监测和预警,保护关键栖息地增强生态系统韧性,管理人类活动减少额外压力(如控制污染、可持续渔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保护挑战。---解析一、选择题解析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群落多样性虽然重要,但通常被视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或表现形式,而非独立的基本层次。故选D。2.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氧气、净化海水等,这些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属于间接使用价值。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利用,潜在价值是未来可能利用。故选B。3.全球范围内,导致珊瑚礁白化的主要压力是海水温度升高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而海水温度升高是气候变化的结果。化学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底拖网捕捞等也会破坏珊瑚礁,但不是白化的直接主因。故选B。4.易地保护是指将濒危物种或其栖息地从原地迁移到其他地方进行保护。珊瑚礁人工移植是将珊瑚碎片或珊瑚苗移植到受损或退化区域,属于对退化栖息地的修复,旨在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更接近于生态修复或栖息地恢复的范畴,而非典型的易地保护(如将动物移入动物园或保护区)。建立保护区、实施限额捕捞属于就地保护或管理措施。故选B。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是国际海洋法的核心,其确立了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等一系列海洋法律制度。其中,专属经济区制度是公约的重要内容,规定了沿海国对其专属经济区内的自然资源(生物和非生物)拥有主权权利和管理权。故选C。6.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BM)的核心思想是将人类活动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管理,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它反对单一目标、部门分割的管理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故选C。7.塑料微粒对海洋生物的危害主要是物理性(堵塞消化道、导致窒息)、化学性(吸附和释放有毒物质、引起内分泌失调)以及生物性(作为食物链传递)。塑料本身并不提供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故选D。8.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主要包括:海水变暖导致物种分布范围改变和海洋上层缺氧;海洋酸化(CO2溶解导致pH下降)影响钙化生物(珊瑚、贝类等);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湿地和低洼岛屿;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海啸)加剧。海岸工程是人为活动,属于导致栖息地破坏的原因之一,而非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故选D。9.海洋基因资源极其丰富且独特,许多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海的)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生化物质,是开发新药、化妆品、工业酶制剂等的重要来源,其潜在经济价值巨大。直接作为渔业资源是直接价值,但基因资源的价值更侧重于其内在的潜能。故选B。10.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伦理挑战主要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冲突(即人类是否有权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其他物种的利益);如何界定和评估非使用价值(如生态价值、存在价值);如何在保护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之间取得平衡;如何确保惠益分享(特别是对提供基因资源的原住民社区)的公平性。其中,如何界定物种的内在价值是核心伦理问题之一,涉及我们是否应将生物仅仅视为服务于人类的资源。故选C。二、填空题解析1.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物种数量上,更体现在物种的地理分布上,许多物种是特有于特定海域的。同时,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多样性程度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物种、遗传、生态系统)都表现出高度性。2.海洋污染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常见的化学污染(如石油、农药、重金属)和物理污染(如垃圾、噪声),噪声污染(来自船舶、水下施工等)对海洋哺乳动物、鱼类和头足类动物的导航、通讯和捕食产生严重影响,是日益受到关注的一种污染形式。3.海洋保护区(MarineProtectedArea,MPA)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工具,通过划定特定海域,限制或禁止人类活动,以保护重要的物种、遗传资源、栖息地和生态过程。4.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之一。入侵物种可能通过排挤本地物种、捕食本地物种、传播疾病或改变本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式,对本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破坏原有的食物链。5.可持续渔业管理旨在确保渔业的长期生产力,核心原则是确保捕捞活动不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或长期衰退,即捕捞强度应维持在资源能够自我更新的水平,即其可持续产量范围内。6.为了在保护效果和资源利用之间取得平衡,许多海洋保护区(特别是多功能保护区)会划设不同的管理区域。核心区通常是保护强度最高、完全禁止开发活动的区域;缓冲区则位于核心区外围,可能允许低强度、特定的活动或科学研究,起到缓冲和保护核心区的作用。7.海洋酸化(OceanAcidification)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海水pH值下降的现象。这是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的重要影响之一。8.《生物多样性公约》承认不同国家在历史、能力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规定了发达国家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共同履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义务。这一原则被称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mmonbutDifferentiatedResponsibilities,CBDR)。9.海洋生态修复的目的是通过人为干预,恢复退化、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能够重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并维持生物多样性。10.新兴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海洋研究和管理的方式。例如,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高效率地监测海洋环境变化(如海面温度、叶绿素浓度、海草床分布等),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变化趋势分析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三、名词解释解析1.物种多样性: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物种丰富度(即物种的数量多少)和物种均匀度(即各个物种的数量分布是否均衡)。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2.海洋保护区(MPA):指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而划定的特定海域,并对其人类活动进行管理的区域。MPA通过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如禁捕区、限捕区、旅游区等),旨在保护关键的物种、遗传资源、生态系统过程和重要的海洋栖息地(如珊瑚礁、红树林、滨海湿地等)。3.海洋基因资源:指海洋生物体携带的遗传物质,包括DNA、RNA等。这些遗传物质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和功能基因,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的基础。海洋基因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是开发新药物、保健品、工业酶制剂等的重要宝库。4.过度捕捞:指渔业捕捞强度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资源量持续下降的现象。当捕捞速度大于资源的自然增长速度时,即使捕捞强度没有立即导致资源灭绝,也会使资源长期处于低水平,渔获量下降,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可持续性受损。5.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BM):一种综合性的海洋管理方法,它将海洋作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来考虑,将人类活动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评估这些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服务的影响。EBM的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的前提下,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调跨部门、跨尺度的协调管理和适应性管理。四、简答题解析1.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多种价值。直接价值包括提供食物(鱼类、贝类、海藻等)、工业原料(珍珠、珊瑚、海藻提取物等)、药用资源(海洋生物碱、抗肿瘤药物等)、旅游资源(观鲸、潜水、海滩休闲等)。间接价值(或称生态价值)包括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影响洋流)、净化海水(生物滤食)、维持生态平衡(控制病虫害、传粉)、保护海岸线(珊瑚礁、红树林防浪)等。潜在价值是指未来可能发现的具有经济或科研价值的资源,如新的药用成分、生物能源等。2.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压力。主要因素包括:过度捕捞(导致种群衰退、生态系统结构改变);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如石油、农药、重金属;物理污染如塑料垃圾、噪声污染;热污染等);栖息地破坏与丧失(海岸工程开发、围填海、底拖网捕捞破坏底质、破坏红树林、珊瑚礁等);外来物种入侵(通过船舶压舱水、ballastwater、水产养殖、贸易等引入,排挤本地物种、传播疾病);气候变化(海水变暖导致物种迁移、珊瑚白化、海洋酸化影响钙化生物、缺氧区扩大等)。3.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意义在于:为濒危物种和关键栖息地提供安全的避难所,阻止其进一步衰退甚至灭绝;保护遗传多样性,维持物种的进化潜力;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重要的生态过程;为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和宣传教育提供基地;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实现部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如生态旅游);提升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4.海洋可持续渔业管理的主要措施:可持续渔业管理旨在平衡渔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确保渔业的长期可行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主要措施包括:设定科学合理的捕捞限额(TACs),根据资源评估结果控制总捕捞量;实施休渔期和休渔区,让渔业资源有恢复的时间;推广使用选择性渔具,减少对非目标物种(幼鱼、大型鱼类、保护物种)和栖息地(如珊瑚礁)的损害;加强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建立渔业管理分区,根据不同海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管理规则;制定和完善渔业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鼓励发展替代生计,减少对过度捕捞的依赖。五、论述题解析题目要求:结合具体实例,论述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论述思路:1.引言:简要说明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2.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结合实例):*海水变暖:解释海水变暖如何导致物种分布范围向高纬度或深水区迁移。举例说明,如某些珊瑚物种因海水温度升高而大规模白化死亡(如2002-2003年大堡礁白化事件);北太平洋某些鱼类种群向北方迁移,影响传统渔业。*海洋酸化:解释CO2溶解导致海水pH下降,影响钙化生物(珊瑚、贝类、翼足类等)外壳和骨骼的形成与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