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职业暴露及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1页
安全注射、职业暴露及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2页
安全注射、职业暴露及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3页
安全注射、职业暴露及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4页
安全注射、职业暴露及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注射、职业暴露及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安全注射的核心要素,表述错误的是A.注射操作前严格手卫生B.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注射器具C.重复使用未被污染的注射器D.对注射产生的医疗废物规范处理答案:C2.医务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暴露时,最常见的暴露途径是A.完整皮肤接触B.黏膜接触C.锐器伤D.非锐器伤答案:C3.处理被HI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时,局部伤口的正确处理顺序是A.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流动水冲洗→75%乙醇消毒→覆盖无菌敷料B.立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伤口→流动水冲洗→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C.直接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D.用肥皂水浸泡伤口3分钟→挤压血液→覆盖无菌敷料答案:A4.安全注射中“一人一针一管”原则的核心目的是A.降低医疗成本B.防止交叉感染C.提高工作效率D.符合操作规范答案:B5.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职业暴露高风险场景?A.给糖尿病患者测量指尖血糖时未戴手套B.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静脉输液时,针头意外刺破手套后扎伤自己C.接触HIV阴性患者的尿液后未洗手D.处理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痰液时佩戴普通外科口罩答案:B6.关于防护装备的使用,错误的是A.接触患者血液时应佩戴乳胶手套B.进行可能喷溅血液的操作时需佩戴护目镜C.戴手套前无需进行手卫生D.脱手套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答案:C7.发生HBV职业暴露后,若暴露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应在多少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A.24小时B.48小时C.72小时D.96小时答案:A8.安全注射操作中,抽取药液时的正确要求是A.药液抽取后可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B.从单剂量药瓶中抽取药液时,可多次使用同一注射器C.抽取药液时需确保注射器与针头连接紧密D.为节约时间,可直接用手接触注射器活塞答案:C9.以下哪项不属于职业暴露后的三级预防措施?A.暴露后立即处理伤口B.暴露后进行暴露源病毒载量检测C.暴露后服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D.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检测答案:B10.处理医疗锐器时,正确的做法是A.为节省空间,将使用后的针头回套针帽B.锐器盒满至3/4时立即封闭转运C.用手直接分离使用后的针头与注射器D.将玻璃安瓿直接放入生活垃圾桶答案:B11.医务人员在进行肌肉注射时,以下操作符合安全规范的是A.注射前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无需脱碘B.选择三角肌注射时,进针角度为90°C.注射后将针头直接插入锐器盒D.为多名患者注射时,共用同一副手套答案:C12.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最佳启动时间是A.暴露后2小时内B.暴露后12小时内C.暴露后24小时内D.暴露后48小时内答案:A13.关于安全注射的定义,正确的是A.仅指不使用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具B.包括对受种者无害、对实施者无风险、对环境无危害C.主要关注注射后的医疗废物处理D.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无关答案:B14.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职业暴露?A.护士为患者吸痰时,痰液喷溅至眼睛B.医生缝合伤口时,被污染的缝针划伤C.保洁人员清理医疗垃圾时,被带血的棉签扎伤D.患者家属接触患者血液后未洗手答案:D15.防护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是A.金属鼻夹朝下,覆盖口鼻B.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确保无漏气C.佩戴后可触摸口罩外侧调整位置D.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答案:B16.处理被血液污染的台面时,应使用的含氯消毒液浓度为A.500mg/LB.1000mg/LC.2000mg/LD.5000mg/L答案:B17.关于锐器伤的预防,错误的是A.使用安全型注射器B.操作时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C.为患者注射后立即回套针帽D.规范使用锐器盒答案:C18.安全注射中“无菌操作”的核心要求是A.注射部位皮肤消毒面积≥5cm×5cmB.注射器开启后可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C.药液抽取后需在4小时内使用D.操作过程中避免手接触注射器针头和活塞答案:D19.发生梅毒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无需特殊处理,仅需局部消毒B.立即注射长效青霉素C.暴露后4周检测梅毒血清学指标D.暴露后24小时内服用阿奇霉素答案:C20.以下哪项是安全注射的“三要素”?A.安全的注射环境、安全的注射人员、安全的注射器具B.对受种者无害、对实施者无风险、对环境无危害C.无菌操作、一人一针、规范处理D.手卫生、消毒、防护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安全注射的基本原则包括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B.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C.规范处理医疗废物D.优先使用自毁式注射器答案:ABCD2.职业暴露的类型包括A.锐器伤暴露B.黏膜暴露(眼、鼻、口)C.完整皮肤暴露(长时间或大面积接触)D.非皮肤黏膜暴露答案:ABC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高风险操作包括A.手术中传递锐器B.静脉注射后处理针头C.为躁动患者进行肌肉注射D.清理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答案:ABCD4.关于手卫生的正确操作,包括A.接触患者前需洗手B.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需洗手C.手无明显污染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D.洗手时揉搓时间≥15秒答案:ABCD5.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暴露级别评估需考虑的因素有A.暴露源的病毒载量B.暴露途径(如刺伤、黏膜接触)C.暴露量(如针头是否空心、刺伤深度)D.暴露者的免疫状态答案:ABC6.安全注射中“注射部位选择”的注意事项包括A.避开皮肤感染、瘢痕、硬结部位B.肌肉注射选择肌肉丰厚且无大血管神经的部位C.静脉注射选择弹性好、无静脉炎的血管D.儿童臀部注射时可选择臀大肌答案:ABC7.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原则包括A.根据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级别B.穿戴时先戴口罩,再戴护目镜,最后戴手套C.脱卸时先脱手套,再摘护目镜,最后摘口罩D.重复使用的防护装备需按规范消毒答案:ABCD8.医疗锐器包括A.注射针头B.手术刀片C.玻璃安瓿D.缝合针答案:ABCD9.发生HBV职业暴露后,暴露者的预防措施包括A.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B.接种乙肝疫苗(若未接种过)C.暴露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D.无需进行后续检测答案:ABC10.安全注射的“三不”原则是A.不重复使用注射器具B.不共用注射药液(除非单剂量药瓶)C.不使用非无菌注射技术D.不接触患者血液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安全注射仅适用于医院内的注射操作,社区诊所无需严格执行。(×)2.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挤压伤口促进血液流出,以减少病毒吸收。(√)3.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可先浸泡消毒,再放入锐器盒。(×)4.为HIV阳性患者注射时,必须佩戴双层手套。(×)5.黏膜暴露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暴露部位。(√)6.锐器盒可放置在治疗车侧面,方便操作时随手丢弃针头。(√)7.抽取药液时,注射器内可保留少量空气,不影响注射安全。(×)8.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24小时内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9.防护口罩佩戴后,若感觉呼吸不畅,可将口罩拉至下颌处。(×)10.安全注射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消除注射相关风险。(×)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安全注射的定义及核心要素。答案: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风险、注射产生的废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核心要素包括:(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注射器具,禁止重复使用;(3)确保注射药物和溶剂的无菌性;(4)规范处理医疗废物;(5)对实施者进行职业防护。2.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应遵循哪些处理流程?答案:(1)立即处理伤口: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柔挤压伤口,促使部分血液流出;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伤口,覆盖无菌敷料。(2)评估暴露风险:明确暴露源(患者)的感染状态(如HIV、HBV、HCV等)。(3)报告与记录:立即向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4)暴露后预防:根据暴露源类型和暴露级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5)随访检测:按规范进行定期血清学检测(如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3.列举5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答案:(1)规范操作:避免徒手传递锐器,使用后立即将锐器放入锐器盒,禁止回套针帽(特殊情况使用单手回套法)。(2)加强防护:接触血液体液时佩戴手套,可能喷溅时佩戴护目镜、面罩和防水围裙。(3)使用安全型医疗器具:如自毁式注射器、带安全锁的针头。(4)强化培训:定期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5)严格手卫生: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脱手套后均需进行手卫生。4.简述安全注射中“注射前准备”的具体要求。答案:(1)环境准备:注射区域需清洁、光线充足,避免人员频繁走动。(2)人员准备:操作者需穿戴清洁工作服,修剪指甲,进行手卫生;戴手套(接触血液体液时)。(3)物品准备:检查注射器具的包装是否完整、在有效期内;检查药液名称、剂量、有效期、澄明度;准备消毒用品(如碘伏、75%乙醇)、无菌棉签、锐器盒等。(4)患者准备:核对患者身份,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和血管情况,告知患者注射目的和注意事项。5.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暴露级别评估及预防用药?答案:暴露级别分为三级:(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暴露类型为皮肤黏膜擦伤、针刺或割伤(表浅、无明显出血);(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暴露类型为皮肤黏膜较深的损伤(有明显出血)或大面积、长时间黏膜接触;(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高病毒载量的体液/血液(如HIV阳性且病毒载量高),暴露类型为深部刺伤或割伤,或暴露于大量、高浓度的体液/血液。预防用药: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低时,可不用药;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高,或二级暴露,需使用基本用药方案(如两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三级暴露需使用强化用药方案(基本方案+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用药应在暴露后2小时内启动,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仍建议实施预防用药。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案例1:某医院急诊科护士小张在为一名HIV阳性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患者突然躁动,导致针头意外刺破小张左手食指(有明显出血)。小张立即挤压伤口,用流动水冲洗后消毒,随后报告科室护士长。问题:(1)小张的暴露属于几级?(2)后续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答案:(1)暴露级别判断:患者为HIV阳性(暴露源明确),针头刺破皮肤且有明显出血(属于二级暴露)。若针头为空心针且刺伤较深,可能升级为三级暴露(需结合具体情况)。(2)后续处理措施:①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②获取暴露源(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③评估暴露风险,启动预防性用药(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替拉韦),需在暴露后2小时内开始,连续服用28天;④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⑤心理支持,定期随访。案例2: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小李为3名糖尿病患者依次进行胰岛素注射。操作时,小李未更换手套,仅在为每名患者注射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套表面。问题:(1)小李的操作存在哪些安全隐患?(2)应如何规范操作?答案:(1)安全隐患:①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原则(若共用注射器);②未更换手套,可能导致交叉污染(手套表面可能残留前一名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下一名患者的注射部位);③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套表面不能替代更换手套,手套可能存在肉眼不可见的破损。(2)规范操作:①为每名患者使用独立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②接触每名患者前若手套未破损,可进行手卫生(但更安全的做法是更换手套);③若手套破损,立即更换;④注射后将针头直接放入锐器盒,禁止回套针帽;⑤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脱手套后必须洗手)。案例3:某外科医生在手术中,被带有患者血液的手术刀划伤右手大鱼际(伤口较深,出血明显)。患者术前检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