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进城选调教师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小学语文进城选调教师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小学语文进城选调教师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小学语文进城选调教师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小学语文进城选调教师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进城选调教师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1.qīngxīkěbiàn(清晰可辨)2.xīgài(膝盖)3.guànlì(惯例)4.yùncáng(蕴藏)5.páihuái(徘徊)6.yìngjiēbùxiá(应接不暇)7.línglóngtītòu(玲珑剔透)8.qióngjiāng(琼浆)(二)汉字与词语(10分)1.比一比,组词(4分)辩(辩论)——辨(分辨)即(立即)——既(既然)籍(书籍)——藉(慰藉)销(销售)——消(消失)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①王老师(耐心)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直到深夜。(细心/耐心)②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摧毁)了山村的公路,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抢修。(摧残/摧毁)③读了《少年中国说》,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情不自禁/油然而生)3.补充成语并按要求分类(3分)①(斩)钉(截)铁②(忐)忑(不)安③(庞)然(大)物④(巧)舌(如)簧⑤(依)(依)不舍⑥(余)音(绕)梁描写人物心理:②⑤;描写语言表达:①④;描写声音优美:⑥(三)句子训练(12分)1.修改病句(4分)①通过这次研学活动,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删去“通过”或“使”)②春天的公园是个美丽的季节。(将“季节”改为“地方”)③他不仅会弹钢琴,但是会拉小提琴。(将“但是”改为“还”)④我们讨论并听取了班长关于春游的建议。(将“讨论并听取”改为“听取并讨论”)2.按要求仿写句子(4分)例: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仿:秋风染红了漫山的枫叶,染红了果园的柿子,也染红了天边的晚霞和小朋友的笑脸……3.句式转换(4分)①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改为反问句)难道信赖不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四)标点与文学常识(10分)1.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请修改(4分)①妈妈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句号应放在引号内)②他喜欢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等。(删去“……”或“等”)③“你写完作业了吗?”妈妈问:“写完了就帮我择菜。”(冒号改为逗号)④《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呐喊”改为《呐喊》)2.填空(6分)①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鹂”与“白鹭”从(颜色)角度形成对比;“鸣”与“上”从(动作)角度突出画面的动态美。②《落花生》一课中,父亲借花生“(埋在地里)、(不好看)”的特点,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③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采薇》;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以“爱的哲学”为核心,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二、阅读理解(30分)(一)古诗阅读(10分)阅读《石灰吟》(于谦),完成练习。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①若等闲:好像平常事②浑不怕:全、都2.诗的前两句通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描写,表现了石灰(经历艰难锤炼)的过程;后两句中的“粉骨碎身”与“留清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不怕牺牲)的精神。(4分)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石灰的经历表达诗人的人生追求。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等闲”流露出诗人对磨难的轻视。C.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直接点明诗人的价值取向。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理解。(2分)示例:清白指正直、纯洁的品格。生活中,我们应像石灰一样,即使面对诱惑或压力,也要坚守诚信、善良,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问心无愧。(二)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父亲的手》,完成练习。①父亲的手很粗糙。指节像老树根一样凸起,掌心布满老茧,手背的皮肤皱巴巴的,像晒干的橘子皮。我曾嫌恶地问:“爸,你的手怎么这么丑?”他笑着说:“丑手不丑,能干活嘞!”②记得八岁那年,我在放学路上摔破了膝盖,鲜血直流。父亲蹲下来,用他粗糙的手轻轻托住我的腿,从裤兜里掏出皱巴巴的手帕,蘸了点口水,仔细擦拭伤口。我疼得龇牙咧嘴,他的手却像有魔法,擦得很慢、很轻,仿佛怕碰碎了我的眼泪。③读初中时,我住校。每周五回家,父亲总会在路口等我。冬天的风像刀子,他的手插在褪色的棉裤兜里,见我来了,立刻掏出来,变戏法似的拿出个烤红薯。红薯还冒着热气,他的手却冻得通红,指尖裂开的小口子渗着血。我接过红薯,触到他的手,像触到一块冰。他搓着手说:“冷吧?快吃,甜着呢!”④去年深秋,我在外地工作,接到母亲电话:“你爸手受伤了,切菜时不小心划到了。”我赶回家,看见父亲坐在门槛上,母亲正给他包纱布。他的手背上有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血已经止住了,但周围的皮肤肿得老高。我责备他:“怎么这么不小心?”他却笑着说:“没事,就划了道口。倒是你,在外面别太累,手嫩,可别磨出茧子。”⑤那天夜里,我看着父亲熟睡的手:指节依然凸起,老茧依然厚重,伤口包着纱布,像一道沉默的疤痕。突然明白,这双手曾托起我摔破的膝盖,捧过温暖的烤红薯,在寒冬里为我捂热希望;这双手种过地、修过房、编过竹筐,用粗糙的温度编织着一个家的岁月。⑥现在,我常常握住父亲的手。他的手依然粗糙,却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那是岁月的温度,是爱的形状。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①嫌恶:厌恶、嫌弃②变戏法似的:形容父亲拿出烤红薯的动作迅速、自然,带有惊喜感2.文章围绕“父亲的手”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①八岁时,父亲用手为“我”处理膝盖伤口;②初中时,父亲在寒冬用手为“我”捂烤红薯;③去年深秋,父亲手受伤仍关心“我”的工作。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父亲蹲下来,用他粗糙的手轻轻托住我的腿,从裤兜里掏出皱巴巴的手帕,蘸了点口水,仔细擦拭伤口。”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蹲”“托”“掏”“蘸”“擦拭”),细致刻画了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粗糙的手”与“轻轻托住”“仔细擦拭”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动作的温柔和对“我”的关爱。4.第⑤段中“这双手曾托起我摔破的膝盖,捧过温暖的烤红薯,在寒冬里为我捂热希望”一句中的“希望”指什么?(3分)“希望”既指父亲用烤红薯带来的温暖,也指父亲用双手为“我”创造的生活保障和情感依托,是父爱的具体体现,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前行的力量。5.文章以“父亲的手”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①“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联起父亲关爱“我”的几件事;②通过对“手”的描写(粗糙、老茧、伤口等),突出父亲勤劳、无私的形象;③“手”是父爱的象征,表达“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恩。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哪些细节?请用一段话描述,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4分)示例:记得小学三年级的冬天,我总说教室里冷。第二天早晨,奶奶把一个用花布缝的棉垫塞进我书包。那棉垫软软的,里面絮着新棉花,还带着太阳的味道。后来才知道,她熬夜缝了半宿,老花镜滑到鼻尖也不肯停。现在棉垫旧了,可每次摸到它,都像摸到奶奶温暖的手。三、写作表达(30分)题目:藏在____里的温暖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书包”“早餐”“唠叨”等);②围绕中心选择具体事例,写出真情实感;③语句通顺,结构清晰;④不少于400字。【评分标准】一类文(27-30分):题目新颖,事例具体生动,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优美,结构完整。二类文(24-26分):题目合理,事例较具体,情感较真实,语言通顺,结构清晰。三类文(21-23分):题目明确,事例简单,情感较平淡,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完整。四类文(20分及以下):题目不完整,事例空洞,情感虚假,语言不通顺,结构混乱。四、教学实践(50分)(一)教学设计(30分)请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一课,完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6分)①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咆哮、放肆、狞笑”等词语;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描写老汉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朗读品析,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格,体会“桥”的深层含义。2.教学重难点(4分)重点: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老汉的人物形象;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感受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3.教学过程(20分)一、情境导入(3分钟)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提问:“如果遇到这样的灾难,你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交流后,揭示课题《桥》,质疑:“洪水来袭时,一座桥可能意味着什么?”二、初读感知(8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山洪暴发时,老支书组织村民过桥逃生,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2.检查词语:咆哮、放肆、狞笑、拥戴、搀扶、祭奠。重点指导“肆”的笔顺(横、竖、横、横、横、撇、横折、横、横),“奠”的部首(大)。三、精读品析(15分钟)(一)感受洪水的凶猛(环境描写)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反复朗读,圈画关键词(“像一群受惊的野马”“跳舞”“舔”“爬”)。2.讨论: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紧张氛围,烘托老汉的镇定;为后文村民慌乱、老汉指挥做铺垫。)(二)体会老汉的形象(人物描写)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用“△”标出关键词,批注感受。2.小组交流后全班分享: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像一座山”运用比喻,突出老汉的威严、沉稳,是村民的依靠。)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冲”“揪”“吼”动作、语言描写,表现老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③“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设置悬念,与结尾“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呼应,突出舍己为人的伟大。)(三)理解“桥”的含义1.提问:“文中的桥指什么?还可能指什么?”(预设:指村中的木桥;象征老汉用生命为村民搭建的“生命之桥”;象征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任之桥。)四、拓展升华(5分钟)1.小练笔:如果你是幸存的村民,站在老汉的坟前,你会说些什么?写一段30字左右的话。2.推荐阅读:《丰碑》(李本深),感受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五、作业布置(2分钟)①背诵文中你认为最感人的句子;②和家人分享这个故事,说说你的感受。(二)教学评价(20分)在《桥》的课堂上,教师提问:“老汉‘像一座山’,这个比喻好在哪里?”一名学生回答:“因为老汉长得很壮,所以像山。”如果你是授课教师,会如何评价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写出你的评价语言和引导策略。【参考答案】评价语言:“你注意到了‘像一座山’的比喻,很会抓关键句!不过老师想知道,除了外表,老汉的哪些行为让你觉得他像山呢?我们再仔细看看课文。”(3分)引导策略:①追问:“老汉在洪水来临时做了什么?村民们的反应是怎样的?”(结合“他不说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