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市海绵城市调蓄塘施工方案_第1页
扎兰屯市海绵城市调蓄塘施工方案_第2页
扎兰屯市海绵城市调蓄塘施工方案_第3页
扎兰屯市海绵城市调蓄塘施工方案_第4页
扎兰屯市海绵城市调蓄塘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扎兰屯市海绵城市调蓄塘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扎兰屯市主城区东南部,总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其中调蓄塘主体水域面积8500平方米,陆域生态修复区3500平方米。项目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480mm,其中6-8月占比达70%,最大小时降雨量56mm,土壤类型以黑钙土为主,渗透系数1.2×10⁻⁴m/s。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本调蓄塘需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SS去除率60%以上的建设目标,同时满足极端低温-30℃、最大冻土深度1.8m的气候适应性要求。1.2工程范围调蓄塘主体工程包括:土方开挖与支护工程:总开挖量约25000立方米,最大开挖深度5.2m防渗系统工程:HDPE土工膜铺设面积9200平方米水力系统工程:进水口3处、出水口2处、溢流口1处、生态护坡1200米生态修复工程:水生植物种植区4200平方米,滨水植被缓冲带1800平方米配套设施工程:管理用房1座(120平方米)、监测系统1套、巡查步道850米1.3设计标准调蓄容量:50000立方米(按50年一遇暴雨标准设计)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抗冻等级:F250(满足-30℃极端低温环境)渗透系数:防渗系统K≤1×10⁻⁷cm/s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组织架构本项目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设立5个专业工作组:工程技术组:负责施工方案实施、技术交底和质量控制施工管理组:负责现场施工组织、进度管理和资源调配安全环保组:负责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物资设备组:负责材料采购、设备管理和仓储保障质量检测组:负责材料检验、工序验收和试验检测2.2施工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遵循"三区分离、就近布置"原则:材料堆放区:设置HDPE土工膜存放区(硬化地面+防雨棚)、砂石料仓(分隔堆放+防雨覆盖)、水泥罐(带自动计量系统)加工区:设置钢筋加工棚(30m×6m)、模板堆放区(硬化处理+防雨防晒)办公生活区:采用集装箱式临建(占地300平方米),配备标准化办公设施和生活配套机械设备区:设置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停放区(硬化地面+排水沟)临时道路:修建6m宽施工便道(级配碎石基层+泥结碎石面层),环形布置2.3施工进度计划总工期180日历天,关键线路如下:第1-15天:施工准备及场地平整第16-45天: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第46-65天:基底处理及防渗系统施工第66-90天:水力设施及生态护坡施工第91-120天:水生植物种植及生态修复第121-150天:配套设施及监测系统安装第151-180天:调试、清理及竣工验收三、主要施工工艺3.1土方开挖与支护工程3.1.1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按5m×5m方格网进行施工放样,设置永久性控制桩和临时水准点降水处理:在基坑周边设置轻型井点降水系统(间距1.5m,深度7m),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1m截排水系统:沿施工区周边设置截水沟(0.8m×1m)和集水井(1.5m×1.5m×2m),配备潜水泵排水3.1.2基坑开挖开挖方式:采用分层开挖法,每层厚度2m,选用1.2m³反铲挖掘机作业,5t自卸汽车运输开挖顺序:遵循"先周边后中心、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机械开挖至基底以上30cm后改为人工清理土方处理:可利用土方(约15000m³)堆放于指定存土区,用于后期生态修复区回填;弃土(约10000m³)运至指定弃土场规范堆放3.1.3边坡支护针对1.8m深厚冻土层地质条件,采用"复合支护"体系:上部放坡段(地面以下2m):1:1.5自然放坡,坡面铺设土工格栅(TGSG30-30)+喷播植草防护下部支护段(2-5.2m):采用SMW工法桩支护(Φ850mm三轴搅拌桩,间距600mm,插入H型钢),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截面500mm×600mm)坡脚处理:设置1.2m宽碎石褥垫层(粒径5-31.5mm),外设排水沟(0.5m×0.6m)3.2防渗系统施工3.2.1基底处理清基处理:人工清除基底杂物、草根及腐殖土,平整度误差控制在±5cm/2m压实处理:采用20t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度≥93%),碾压方向由低到高,重叠宽度≥1/3轮宽特殊处理:对局部软弱地基采用换填3:7灰土(厚度500mm),压实度≥95%;对冻土区域采用"保温被覆盖+热风枪加热"措施,确保施工温度≥5℃3.2.2HDPE土工膜铺设采用"从下到上、分区分段"铺设工艺:材料准备:土工膜进场前需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检测(拉伸强度、耐候性等指标),存放时距热源≥10m,避免阳光直射铺设工艺:铺设前在基底铺设300g/m²短纤土工布(搭接宽度≥15cm,采用缝合连接)HDPE土工膜采用人工铺设(膜卷展开方向与坡度方向一致),铺设速度控制在2-3m/min搭接处理:采用双轨热熔焊接(搭接宽度10cm),焊接温度180-200℃,行走速度1.5-2m/min特殊部位处理:阴阳角处做成圆弧过渡(半径≥50cm),采用"补丁+加强层"处理;管道穿越处采用"套管+密封环"止水措施质量检测:焊接完成后进行气压检测(压力0.25MPa,保持30min压降≤2%),合格率100%3.2.3保护层施工底层保护层:在土工膜上铺设500mm厚素土(压实度≥90%),采用轻型压路机静压(速度≤2km/h)面层保护层:采用300mm厚块石护面(粒径200-300mm),人工摆砌(错缝排列,缝隙用小石块填充)3.3水力系统施工3.3.1进水口结构采用"消能+沉淀"复合式进水口设计: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箱涵(尺寸2m×1.5m)+消能坎(高度0.5m)+格栅(间距50mm)施工工艺:基坑开挖(深度6m),采用钢板桩支护(SP-IV型拉森桩,长度9m)基础施工:C15混凝土垫层(100mm厚)+Φ12钢筋网(间距200mm×200mm)模板工程:采用18mm厚酚醛覆膜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3.5mm钢管)混凝土工程:C30P8抗渗混凝土(掺加引气剂,掺量0.01%),分层浇筑(厚度≤500m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间15-30s)养护:采用"薄膜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期≥14d,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80%以上方可拆模3.3.2生态护坡施工针对扎兰屯市气候特点,采用"植被混凝土+生态袋"复合护坡技术:坡体结构:坡比1:2.5,分三级台阶(每级高度2m,宽度1.5m)施工工艺:坡面修整:人工修整坡面(平整度≤5cm/2m),开挖锚固沟(宽30cm×深40cm)基材喷播:喷射植被混凝土(厚度10cm,配合比:水泥:土:有机质:保水剂=1:4:2:0.05),喷射压力0.3-0.5MPa生态袋铺设:采用聚丙烯生态袋(尺寸40cm×60cm),内装种植土(田园土:腐叶土:珍珠岩=6:3:1),采用"品"字形堆叠,袋间采用连接扣固定植被种植:在生态袋内种植乡土植物(紫花苜蓿、沙打旺等),喷播混合草灌种子(草灌比7:3)3.3.3溢流设施施工溢流口采用"分级控制+消能缓冲"设计: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溢流堰(宽度5m,高度1.2m)+消能池(尺寸3m×2m×1m)施工要点:溢流堰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抗冻等级F250),设置温度伸缩缝(间距10m,缝宽20mm,填塞沥青木板)消能池内设置消能墩(间距50cm,高度80cm),底部铺设200mm厚块石(粒径150-200mm)安装不锈钢格栅(间距10cm),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栏杆(高度1.2m)3.4生态修复工程3.4.1水生植物种植采用"沉水-浮水-挺水"立体种植模式:沉水植物区(水深1.5-2.5m):种植苦草、黑藻(株行距30cm×30cm,种植密度9株/m²)浮水植物区(水深0.5-1.5m):种植睡莲、凤眼莲(采用生态浮床种植,覆盖率控制在30%)挺水植物区(水深0.3-0.8m):种植芦苇、菖蒲(采用容器苗种植,株行距50cm×50cm)种植工艺:选择春秋季(气温10-25℃)种植,采用"人工栽种+生态袋固定"方式,确保根系入土深度≥20cm3.4.2滨水植被缓冲带建设构建"乔-灌-草"复合植被系统:乔木层:种植旱柳、蒙古栎(胸径5-6cm,株距3m,采用"品"字形配置)灌木层:种植紫丁香、金叶榆(高度1.2-1.5m,株距1.5m,与乔木呈带状间隔种植)草本层:种植鸢尾、狼尾草(密度30株/m²,采用混播方式)种植要点:苗木选择乡土品种(抗寒耐旱),种植前进行根系修剪和生根剂处理,种植后设立支撑(乔木采用三角支撑,支撑高度1.2m)3.4.3微生物系统构建采用"人工强化+自然净化"相结合方式:微生物投放:在塘底均匀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投放量0.5kg/m²生物载体设置:在水体中设置悬浮生物填料(表面积≥300m²/m³),悬挂密度10个/m²运行管理:初期每月监测水质指标(COD、氨氮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微生物投放量3.5配套设施施工3.5.1监测系统安装设置"水位-水质-气象"三位一体监测系统:水位监测:安装超声波水位计(测量范围0-6m,精度±0.5%FS),数据采集间隔15min水质监测:设置在线监测站(监测指标:pH、DO、浊度、COD等),数据实时传输至管理平台气象监测:安装自动气象站(监测要素:降雨量、温度、风速等),数据采集间隔10min施工要点:传感器安装前进行校准,线缆采用穿管保护(埋深≥0.8m),设备防护等级≥IP683.5.2巡查步道施工采用透水结构设计(总厚度400mm):面层:60mm厚陶瓷透水砖(尺寸200mm×100mm×60mm,抗压强度≥C40)找平层:30mm厚中砂(含泥量≤3%)基层:150mm厚无砂混凝土(强度C20,孔隙率15-20%)垫层:160mm厚级配碎石(粒径5-31.5mm,压实度≥93%)施工工艺:采用"人"字形铺砌方式,砖缝宽3-5mm,采用中砂灌缝(灌缝深度≥砖厚2/3),碾压采用5t压路机静压2遍四、质量控制措施4.1材料质量控制建立"三检三验"制度:进场检验:主要材料(HDPE土工膜、钢筋、水泥等)进场时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土工膜每5000m²一组,钢筋每60t一组)过程检验:对混凝土坍落度(每台班2次)、土工膜焊接质量(100%气压检测)等关键指标进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对完工结构进行实体检测(混凝土强度、结构尺寸等),合格率100%4.2关键工序质量控制针对5个关键工序制定专项质量控制措施:土方开挖:严格控制开挖坡度(1:1.5)和基底标高(允许偏差±50mm),严禁超挖(预留30cm人工清理层)土工膜焊接:焊接前清理膜面(保持洁净干燥),焊接温度控制在180-200℃,每天开工前进行试焊(检验合格方可正式施工)混凝土施工:严格控制配合比(每工作班检查2次),坍落度控制在180±20mm,抗冻剂掺量0.01%,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5℃生态袋铺设:袋内装填饱满度≥90%,叠放整齐(错缝≥1/2袋长),连接扣安装牢固(每袋≥2个)植物种植:苗木成活率≥90%(乔木)、95%(灌木),种植后1个月内进行养护管理(浇水、施肥等)4.3质量通病防治针对本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制定防治措施:土工膜焊接缺陷:采用"预焊+复焊"工艺,对焊接缺陷部位采用热风枪补焊(补焊直径≥10cm),补焊后重新检测混凝土裂缝:优化配合比(掺加粉煤灰15%),控制降温速率(≤2℃/d),设置后浇带(间距30m),养护期≥14d边坡失稳:加强边坡监测(坡顶位移监测频率1次/d),雨季施工时增加监测频次,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加固措施植被退化:选择乡土抗逆品种,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质3%),建立养护档案(记录浇水、施肥等情况)五、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5.1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五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培训:开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安全技术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签字确认率100%),针对性制定专项安全措施隐患排查治理:实行"周检查+日巡查"制度,建立隐患排查台账(整改率100%)应急管理: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基坑坍塌、触电等),配备应急物资(急救箱、应急照明等),每季度组织应急演练安全考核: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与绩效挂钩),考核结果作为奖惩依据5.2专项安全措施针对关键部位制定专项安全防护措施:基坑作业: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刷红白警示漆),夜间设红色警示灯;上下通道采用之字形爬梯(宽度1m,踏步间距30cm)高处作业:作业平台搭设满铺脚手板(厚度≥5cm),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和18cm高挡脚板;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高挂低用)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潮湿环境≤15mA)焊接作业:配备灭火器(每50m²1组),设置接火斗(防火毯铺垫),作业人员佩戴防护面罩和绝缘手套5.3文明施工措施落实"六个100%"文明施工要求:施工围挡:设置2.5m高彩钢板围挡(连续封闭,基础牢固),每20m设置公益广告(面积≥30%)场地硬化:主要道路、材料堆放区等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厚度≥15cm),设置排水沟和洗车平台扬尘控制:易扬尘材料采用密闭存储,出入口设置雾炮机(覆盖率100%),裸土采用防尘网覆盖(覆盖率100%)噪音控制:夜间施工(22:00-6:00)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噪声源设置隔音屏障,噪声排放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垃圾分类:设置分类垃圾桶(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建筑垃圾回收率≥80%车辆冲洗:出入口设置自动洗车平台(高压冲洗+三级沉淀池),车辆出场前冲洗干净(合格率100%)六、环境保护措施6.1生态环境保护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采取以下保护措施:施工范围控制:严格限定施工边界(设置界桩),严禁超范围施工植被保护:对施工区周边树木设置保护围栏(距离树干≥1.5m),移植树木成活率≥90%水土保持:施工期设置沉淀池(三级,总容积50m³),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回用率≥80%)野生动物保护:严禁捕捉野生动物,发现保护动物立即停工并报告相关部门6.2污染防治措施实行"四防"污染防治措施:水污染防治:油料库房设置防渗池(渗透系数≤1×10⁻⁷cm/s),施工机械维修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施工现场PM10浓度监测(每日2次),超标时增加洒水频次(每日≥4次)噪声污染防治:高噪声设备设置隔音棚(降噪量≥20dB),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固废污染防治: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日产日清),危险废物(废油等)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转移联单齐全)6.3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三同时"制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临时措施:施工期设置临时排水沟(坡度0.3%)和沉沙池(每500m²设置1个)工程措施:弃土场设置挡渣墙(高度2m)和截水沟(0.5m×0.6m),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植物措施: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覆盖率≥90%),选用乡土植物品种七、季节性施工措施7.1冬季施工措施针对扎兰屯市寒冷气候特点,采取以下冬季施工措施:混凝土工程:原材料加热:拌合水加热至60-80℃,骨料预热至5℃以上(采用热风炉加热)混凝土保温: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覆盖电热毯+阻燃棉被),确保临界强度≥7MPa前不冻结施工温度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10℃,养护期间保证棚内温度≥5℃土方工程:冻土处理:采用"机械破碎+热风枪加热"方式开挖,每日开挖完成后覆盖保温被回填土施工:采用未冻土回填(冻土含量≤15%),分层厚度≤20cm,采用小型夯实机械夯实安全防护:防滑措施:施工现场道路结冰时撒融雪剂(环保型),设置防滑警示标志防火措施:易燃物品单独存放(远离火源≥10m),配备消防沙和灭火器7.2雨季施工措施针对6-8月集中降雨特点,制定以下雨季施工措施:排水系统:场地排水:设置临时排水沟(坡度0.5%)和集水井(间距50m),配备大功率抽水泵(排水能力≥50m³/h)基坑排水:在基坑底设置排水沟(0.3m×0.4m)和集水井(1m×1m×1.5m),保持水位低于作业面50cm防雨措施:材料防护:水泥罐设置防雨棚,砂石料堆采用防雨布覆盖(覆盖率100%)施工防护:混凝土浇筑前关注天气预报,避开雨天施工;若遇降雨立即停止浇筑,已浇筑部分及时覆盖防雨布质量控制:土方工程:雨后复工前检查基底含水率(超过最佳含水率2%时采用晾晒或掺石灰处理)混凝土工程:雨后检查模板支撑系统(垂直度、稳定性),必要时进行加固八、验收与移交8.1验收标准与程序验收工作分为以下阶段进行:分部工程验收: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签署分部工程验收记录单位工程验收:所有分部工程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资料完整性等竣工验收:工程全部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签署竣工验收证书8.2验收内容与要求主要验收内容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