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气象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大气中主要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气体成分为()。A.二氧化碳B.臭氧C.氧D.水汽答案:B解析: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二氧化碳主要吸收长波辐射;氧对紫外线吸收能力较弱;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2.干洁大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氩气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干洁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占比约为78%,是体积占比最大的气体;氧气约占21%;氩气等其他气体占比相对较少;二氧化碳含量极少。3.下列表示气压单位的是()。A.米B.摄氏度C.帕斯卡D.千克答案:C解析:帕斯卡是气压的单位;米是长度单位;摄氏度是温度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4.近地气层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A.日出前后B.12时左右C.13时左右D.14时左右答案:D解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并将热量传递给近地气层。地面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个过程,一般在14时左右,近地气层热量收支达到平衡,温度达到最高。日出前后温度最低;12时左右太阳辐射最强,但此时地面和空气还在不断吸收热量升温。5.土壤热容量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水的热容量较大,当土壤湿度增加时,相当于增加了土壤中热容量较大的水的含量,所以土壤热容量增大。6.一般情况下,植物生命活动的温度范围是()。A.-5~50℃B.0~35℃C.5~40℃D.10~30℃答案:A解析: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植物生命活动可以在-5~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只是在不同温度下生命活动的强度和效率不同。7.下列属于积温的是()。A.活动积温B.平均温度C.最高温度D.最低温度答案:A解析:积温是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活动积温是积温的一种,它是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值。平均温度是一段时间内温度的平均值;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某一时期内出现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值,它们都不属于积温。8.形成露和霜的天气条件是()。A.有云的夜晚B.有风的夜晚C.晴朗微风的夜晚D.阴雨的夜晚答案:C解析:晴朗微风的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大,降温快,有利于水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达到饱和而凝结成露或霜。有云的夜晚,云层会阻挡地面辐射,使地面降温慢,不易形成露和霜;有风的夜晚,空气混合作用强,不利于水汽在局部聚集凝结;阴雨的夜晚,空气湿度大但气温相对较高,也不利于露和霜的形成。9.相对湿度的大小与()有关。A.水汽压和温度B.气压和温度C.风速和温度D.海拔和温度答案:A解析: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水汽压反映了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温度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大小,所以相对湿度与水汽压和温度有关。气压、风速、海拔等因素对相对湿度没有直接的决定作用。10.下列属于降水类型的是()。A.雨、雪、霜B.雨、雪、雹C.雾、雨、雪D.露、雨、雪答案:B解析: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雪、雹等。霜和露是水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凝结形成的,不属于降水;雾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悬浮小水滴,也不属于降水。11.风向是指风的()。A.来向B.去向C.垂直方向D.水平方向答案:A解析:风向是指风的来向,例如北风是指从北方吹来的风。12.下列属于地方性风的是()。A.季风B.信风C.山谷风D.极地东风答案:C解析:地方性风是由于局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地形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风。山谷风是由于山坡和山谷受热不均而形成的,属于地方性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大范围风系;信风是在低纬度地区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作用形成的;极地东风是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它们都不属于地方性风。13.大气稳定度主要取决于()。A.气温垂直递减率B.气压C.湿度D.风速答案:A解析:大气稳定度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递减率的对比关系。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稳定;反之则不稳定。气压、湿度和风速对大气稳定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决定因素。14.下列有利于形成平流雾的条件是()。A.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B.冷干空气流经暖的下垫面C.暖干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D.冷湿空气流经暖的下垫面答案:A解析:平流雾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冷却,水汽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冷干空气流经暖的下垫面不会使水汽饱和形成雾;暖干空气本身水汽含量少,也不易形成雾;冷湿空气流经暖的下垫面会使空气增温,水汽更不易饱和。15.农业气象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广的是()。A.干旱B.洪涝C.台风D.霜冻答案:A解析:干旱是一种长期的、影响范围广泛的气象灾害,它可以影响到不同气候区和不同地形的农业生产,涉及的面积往往较大。洪涝主要影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台风主要影响沿海地区;霜冻主要影响在低温季节有农作物生长的地区,其影响范围相对干旱来说较小。二、多项选择题1.大气的垂直分层包括()。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E.散逸层答案:ABCDE解析:大气根据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与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平流层中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热层气温随高度急剧升高;散逸层是大气的最外层,大气质点可以逃逸到宇宙空间。2.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有()。A.地面温度B.空气湿度C.地面性质D.云量E.海拔高度答案:ABCDE解析: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空气湿度大,会吸收部分地面辐射,影响地面辐射的传递;不同的地面性质,如土壤、植被等,其发射率不同,会影响地面辐射;云量多会阻挡地面辐射,使其向太空散失的热量减少;海拔高度影响大气的稀薄程度等,也会对地面辐射产生影响。3.土壤温度的变化特点包括()。A.日变化B.年变化C.垂直变化D.水平变化E.随时间的随机变化答案:ABC解析: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日变化是指一天中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一般在13时左右地表温度达到最高,日出前后最低;年变化是指一年中土壤温度的变化,一般在7、8月地表温度最高,1、2月最低。土壤温度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化幅度减小,位相延迟。土壤温度一般没有明显的水平变化规律,也不是随时间随机变化的。4.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包括()。A.最适温度B.最低温度C.最高温度D.平均温度E.临界温度答案:ABC解析: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指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适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最快、最适宜的温度;最低温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最高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所能忍受的上限温度。平均温度是一段时间内温度的平均值;临界温度概念较宽泛,不是植物三基点温度的内容。5.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有()。A.水汽压B.绝对湿度C.相对湿度D.饱和差E.露点温度答案:ABCDE解析:水汽压是指空气中水汽所具有的压强,反映了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绝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能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饱和差是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差值越大,空气越干燥;露点温度是指在气压不变、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也能反映空气的湿度状况。6.降水的形成条件包括()。A.充足的水汽B.空气的上升运动C.足够的凝结核D.稳定的大气E.低温环境答案:ABC解析:降水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为降水提供物质基础;空气的上升运动使空气冷却,水汽达到饱和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可以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稳定的大气不利于空气上升运动,不利于降水形成;低温环境不是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不同温度下都可能形成降水。7.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A.传播花粉B.调节农田小气候C.造成风蚀D.引起倒伏E.影响作物蒸腾答案:ABCDE解析:风可以传播花粉,帮助植物授粉;风能够调节农田小气候,如改善通风条件、调节温度和湿度等;大风会造成土壤风蚀,破坏土壤结构;强风可能引起作物倒伏,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风还会影响作物的蒸腾作用,风速大时,作物蒸腾加快。8.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A.二氧化碳B.甲烷C.臭氧D.水汽E.一氧化二氮答案:ABCDE解析: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水汽和一氧化二氮等气体都能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9.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有()。A.选育抗灾品种B.调整农业布局C.人工影响天气D.加强气象监测预报E.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答案:ABCDE解析:选育抗灾品种可以提高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调整农业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安排种植作物和养殖品种,降低灾害风险;人工影响天气,如人工增雨、防雹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及时发布灾害信息,便于采取防范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等,有助于调节气候,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10.影响农田小气候的因素有()。A.地形B.土壤性质C.种植方式D.作物种类E.灌溉答案:ABCDE解析:地形如山地、平原、谷地等不同地形会影响光照、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从而影响农田小气候;土壤性质如土壤质地、颜色等会影响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进而影响近地面的温度和湿度;种植方式如密植、间作、套种等会改变农田的通风、透光条件;不同的作物种类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的需求和影响不同;灌溉可以调节农田的水分和温度状况,改善小气候。三、判断题1.大气中的杂质越多,大气透明度越好。()答案:错误解析:大气中的杂质会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透明度降低。杂质越多,对光线的阻挡和散射作用越强,大气透明度越差。2.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答案:错误解析:气温日较差一般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太阳辐射的日变化也大,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小,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3.植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就是植物开始生长的温度。()答案:正确解析: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开始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植物的生命活动基本停止,所以可以说它是植物开始生长的温度。4.相对湿度越大,说明空气越潮湿。()答案:正确解析: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相对湿度越大,说明实际水汽压越接近饱和水汽压,空气越接近饱和状态,也就越潮湿。5.风速越大,蒸发越快。()答案:正确解析:风速越大,能将蒸发出来的水汽迅速带走,使蒸发面附近的水汽含量降低,从而加快蒸发速度。同时,风还能促进空气的对流,增加蒸发面与外界空气的热量交换,也有利于蒸发的进行。6.山谷风在白天是谷风,夜晚是山风。()答案:正确解析:白天,山坡受热快,空气升温快,密度减小,空气上升,山谷中的空气沿山坡上升补充,形成谷风;夜晚,山坡冷却快,空气降温快,密度增大,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7.大气稳定度与气温垂直递减率有关。()答案:正确解析:大气稳定度主要取决于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递减率的对比关系。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稳定;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时,大气不稳定。所以大气稳定度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密切相关。8.人工增雨只能在有云的条件下进行。()答案:正确解析:人工增雨是通过向云中播撒催化剂等方式,促进云内的水汽凝结和降水过程。如果没有云,就没有水汽的聚集,也就无法实现人工增雨,所以人工增雨必须在有云的条件下进行。9.霜冻一定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答案:错误解析:霜冻是否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取决于农作物的抗寒能力和霜冻的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如果农作物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或者霜冻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可能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明显危害。10.农业气象预报对农业生产没有实际意义。()答案:错误解析:农业气象预报可以提前提供气象信息,如气温、降水、风等的变化情况,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如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还能提前预警农业气象灾害,使农民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减少灾害损失,所以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四、简答题1.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点。答: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与人类活动和农业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特点如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5℃。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少。-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产生垂直方向的对流运动,这种对流运动使上下层空气发生交换,对水汽、热量、杂质等的垂直输送和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地表性质差异,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使得对流层中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从而形成不同的天气系统和气候区域。-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和杂质,是云、雨、雪、雷暴等各种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场所。2.说明土壤热特性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答:土壤热特性主要包括土壤热容量和土壤导热率,它们对土壤温度有重要影响:-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水的热容量较大,当土壤湿度增加时,土壤热容量增大。在同样的热量收支情况下,热容量大的土壤升温慢、降温也慢。例如,潮湿的土壤在白天升温比干燥土壤慢,夜晚降温也慢,温度变化相对较小;而干燥的土壤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也快,温度变化较大。-土壤导热率: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热量。土壤的导热率与土壤质地、孔隙度和湿度等有关。一般来说,紧实的土壤导热率较大,疏松的土壤导热率较小;潮湿的土壤导热率比干燥土壤大。导热率大的土壤,热量传递快,土壤上下层之间的温度差异小;导热率小的土壤,热量传递慢,土壤上下层之间的温度差异大。例如,在白天,导热率大的土壤表层热量能较快地传递到深层,使表层温度不会升得过高;在夜晚,深层热量能较快地传递到表层,使表层温度不会降得过低。3.分析积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答:积温是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制定农业气候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积温条件,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农业气候区域,确定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品种。例如,活动积温较高的地区可以种植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活动积温较低的地区则适合种植耐寒作物如小麦、油菜等。-安排作物种植季节。通过计算作物所需的积温,可以合理安排作物的播种、移栽、收获等农事活动时间。确保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热量,满足其生长需求。例如,根据某地区的积温情况和某种作物的积温要求,确定该作物的最佳播种期,以保证作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预报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积温与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通过累积一定时期的积温,可以预测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如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这有助于农业生产管理者及时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如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引种和推广新品种。在引进新的作物品种时,需要考虑该品种所需的积温条件是否与当地的积温情况相匹配。如果引进的品种所需积温过高,在当地可能无法正常成熟;如果所需积温过低,则可能浪费当地的热量资源。通过积温分析,可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并进行推广种植。4.简述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降水对农业生产既有有利影响,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有利影响:-提供水分。降水是农业生产中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水分条件。充足的降水可以满足作物蒸腾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对水分的需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墒情。降水可以使土壤湿润,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调节农田小气候。降水可以降低农田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农田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例如,在炎热的夏季,一场降水可以缓解高温对作物的伤害。-不利影响:-洪涝灾害。过多的降水可能导致河流泛滥、农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洪涝会淹没作物,使作物根系缺氧,导致根系腐烂,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存活。同时,洪涝还可能冲毁农田基础设施,如灌溉渠道、田埂等。-土壤侵蚀。暴雨等强降水会对土壤表面产生强烈的冲刷作用,导致土壤侵蚀。土壤侵蚀会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农田生态环境。-病虫害滋生。降水过多,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和繁殖,增加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威胁。-影响农事活动。降水天气会影响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农事活动,如播种、施肥、收获等。例如,在降雨天气下,无法进行机械作业,会延误农事时机。5.阐述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答:农业气象灾害是指不利的气象条件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常见的防御对策如下:-农业工程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建水库、水渠、灌溉设施等,提高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在干旱时可以及时灌溉,补充作物所需水分;在洪涝时可以快速排水,降低农田积水,减少灾害损失。-营造农田防护林。防护林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蚀,调节农田小气候,提高空气湿度,减轻干旱、风沙等灾害的影响。同时,防护林还能为鸟类等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生物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通过深耕、施肥、客土等方式改良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抗灾能力。例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减轻干旱和暴雨对土壤的影响。-农业技术措施:-选育抗灾品种。通过育种手段培育具有抗寒、抗旱、抗涝、抗病虫害等特性的作物品种。抗灾品种能够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生长和产量,降低灾害损失。-调整种植制度和布局。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灾害发生规律,合理调整作物的种植季节、种植方式和种植区域。例如,在易发生霜冻的地区,适当推迟春播作物的播种时间,避开霜冻危害;在低洼易涝地区,选择耐涝的作物品种或采用垄作等种植方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培土等,增强作物的生长势和抗逆能力。例如,在干旱时期,通过中耕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在暴雨来临前,做好农田的排水准备工作。-气象监测与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利用气象卫星、气象站等设备,实时监测气象要素的变化,及时掌握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动态。-加强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农民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农民能够提前做好防御准备。-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增雨。在干旱时期,通过向云中播撒催化剂等方式,促进云内的水汽凝结和降水过程,增加降水量,缓解干旱。-人工防雹。在可能发生冰雹的天气条件下,向云层中发射炮弹等,破坏冰雹的形成过程,减少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险与政策支持:-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当发生气象灾害造成损失时,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降低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遭受气象灾害的农民给予补贴和扶持,帮助农民恢复生产。同时,加大对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气象科研工作。五、论述题1.论述温度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及影响。答:温度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对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作物的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例如,大多数作物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分裂和伸长速度较快,植株生长迅速。当温度低于或高于适宜范围时,生长速度会减慢。一般来说,作物的生长有三基点温度,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最快、最健壮;低于最低温度,作物生长基本停止;高于最高温度,作物生长也会受到抑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影响作物的发育进程。温度对作物的发育阶段,如发芽、开花、结果等有重要影响。不同作物完成各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积温。例如,小麦从播种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活动积温,积温不足会导致小麦生长发育迟缓,不能正常成熟。温度还会影响作物的花芽分化和授粉受精过程。高温可能导致花粉败育,影响授粉结实;低温则可能延迟花芽分化,使花期推迟。-影响作物的品质。温度条件对作物的品质有显著影响。例如,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适宜的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提高果实的甜度和口感。在蔬菜生产中,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蔬菜的营养成分含量发生变化,影响蔬菜的品质。-温度对作物分布的影响:-决定作物的地理分布。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温度条件是决定作物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热带作物如橡胶、椰子等需要高温高湿的环境,只能分布在热带地区;温带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可以在温带地区生长;寒温带作物如亚麻、甜菜等则更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影响作物的种植界限。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作物的种植界限也会受到限制。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由于温度较低,一些喜温作物无法种植,只能种植耐寒作物。同时,温度的变化还可能导致作物种植界限的移动。例如,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一些原本在较低纬度地区种植的作物可以向更高纬度地区扩展种植范围。-温度对农业生产季节和农事活动的影响:-确定农业生产季节。温度的季节变化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安排。在春季,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开始进行播种等农事活动;夏季温度较高,是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秋季温度逐渐降低,是作物收获的季节;冬季温度较低,一些地区需要进行越冬作物的防寒保暖或开展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影响农事活动的时间和效率。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农事活动的进行。在炎热的夏季,高温可能导致农民劳动效率下降,甚至会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寒冷的冬季,低温会使土壤冻结,无法进行一些田间作业。因此,需要根据温度条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的时间和方式。-温度异常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低温灾害。低温灾害包括冷害、冻害和霜冻等。冷害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温度降低到其生长发育所能忍受的临界温度以下,但未达到冰点,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冻害是指作物在冰点以下的低温环境中,细胞内水分结冰,造成细胞损伤和死亡。霜冻是指在温暖时期,土壤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引起作物受害的现象。低温灾害会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一些喜温作物危害更大。-高温灾害。高温灾害主要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超过作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高温会使作物呼吸作用增强,消耗过多的光合产物;还会导致作物水分蒸发过快,引起植株失水萎蔫;高温还可能影响作物的花粉活力和授粉受精过程,降低结实率。2.分析气象条件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答:气象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光照、风等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气象条件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系:-温度:温度是影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病虫害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病虫害的生长、繁殖速度较快。例如,许多害虫在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发育迅速,繁殖代数增加。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加快害虫的新陈代谢和发育进程,缩短其生命周期,导致害虫数量迅速增加。对于病原菌来说,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其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和侵染。例如,小麦锈病在15-20℃的温度条件下容易发生和流行。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可能导致害虫体内水分蒸发过快,影响其生存;低温则可能使病原菌的活动减弱。-湿度:湿度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高湿度环境有利于许多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例如,一些真菌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等,在高湿度条件下,病原菌的孢子容易萌发和侵染植物。高湿度还会使植物的气孔张开,增加病原菌侵入的机会。同时,高湿度也有利于一些害虫的生存和繁殖,如蚜虫在湿度较高时繁殖速度加快。相反,低湿度环境可能会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对一些需要高湿度条件才能生存的害虫也有一定的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佳木斯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3年莱芜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4年中山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4年兰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巩固)
-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实验高中2026届高二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测试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兰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成都龙泉中学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西藏大学《古典园林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26学年宁夏长庆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的综述报告
- 基层网格员消防培训课件
- 圆的周长学习单
- qdslrdashboard应用软件使用说明
- 《Windows 网络操作系统》-教学教案
- GB/T 28733-2012固体生物质燃料全水分测定方法
- GA 1517-2018金银珠宝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要求
- 英语形容词和副词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工程结构荷载和可靠度设计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