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②激烈运动后,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pH明显下降,这主要与H2CO3和HCO3-有关③小腿抽搐、尿毒症和镰刀型贫血症不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⑤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⑥聋哑演员能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语言中枢中的S区⑦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⑧鼻炎、皮肤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⑨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但不会引起基因组表达的改变。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⑨C.①⑤⑧⑨ D.①③⑥⑦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原因是()A.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杂交 B.原核生物含有质粒C.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D.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3.如图表示种群中1和2两个指标的变化(假设后续趋势不变),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1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则该种群呈逻辑斯蒂增长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该种群不存在K值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密度相同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4.为了更好地对果园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农林技术人员研究了果树的15种不同种植方法对各类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在植食性昆虫中)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叶草和苹果树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C.纯苹果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D.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数量明显减少5.如图是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做“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C.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外界溶液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B.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C.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D.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1)生态系统的结构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图1所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______。(2)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按10%的传递效率进行能量流动,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______万千焦。(3)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其仍按10%能量流动,其他生物量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计算人类干预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______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______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______。(4)在图2所示食物网中,a表示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若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式可表示为______。8.(10分)教材原话填空(1)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的个体。(2)交叉互换:一对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3)____________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5)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____________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9.(10分)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生活在浅海的贝类)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鰓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下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刺激海兔喷水管皮肤产生的兴奋传到a点时,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若在b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在图中_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缩鳃反射的效应器为_________。(2)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喷水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喷水管,都会引发更强烈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下图3表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①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S-TH作用于_________,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_________,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长时记忆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_________的形成,进而形成新的神经联系。②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给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此实验给我们在学习上的启示是_________。10.(10分)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下图为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_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2)将蚕沙(类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___________。(3)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某同学提出将该生态系统进行改进,在桑树下种植大豆,大豆下种植草菇,实现立体农业,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一田鼠一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3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比实际值___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5)能量从田鼠传递到融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6)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11.(15分)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控制。(5)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区段的变化,此时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填“向左/向右/不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①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①正确;②激烈运动后,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pH不会明显下降,这主要与H2CO3和HCO3-有关,②错误;③小腿抽筋是由于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属于遗传病,因此它们不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③正确;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有感觉但不能运动,④错误;⑤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⑤正确;⑥聋哑演员能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语言中枢中的V区,⑥错误;⑦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⑦正确;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但皮肤荨麻疹与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⑧错误;⑨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表达进行调节,⑨错误;①③⑤⑦正确;故选A。2、C【解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据此答题。【详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且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B【解析】1、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其增长率随时间一直减小,与曲线1不相符,A错误;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延长,增长速率一直增加,可代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该种群不存在K值,B正确;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数量相同,但不确定两个种群生存空间的大小,故种群密度大小未知,C错误;D、若1和2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故选B。4、B【解析】分析图示:由图可知,植食性昆虫在复合种植时减少,而肉食性性、寄生性、腐生性昆虫增多,说明肉食性性和寄生性昆虫抑制了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复合种植时生物量增多使腐生性昆虫增多。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详解】A、三叶草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或绿化观赏,而苹果树是阳生植物,选它跟苹果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B、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不一定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C、纯苹果种植园只有苹果树,而复合种植园园中生物种类较多,因此纯苹果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C正确;D、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导致害虫明显减少,D正确。故选B。【点睛】复合果园中植食性昆虫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5、C【解析】1、据图分析,1表示细胞壁,2表示细胞膜,3表示细胞核,4表示液泡膜,5表示细胞质,6表示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外界溶液,7表示液泡。2、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详解】A、图中细胞膜2、液泡膜4、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5构成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A错误;B、6处的浓度大于7处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6处的浓度小于7处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6处的浓度等于7处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由于无法确定图中细胞是在质壁分离还是在质壁复原或者是在动态平衡中,因此无法确定6、7处的浓度,B错误;C、图中1是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因此,6中充满了外界溶液,C正确;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其颜色逐渐加深,D错误。故选C。6、C【解析】基因工程是按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详解】A、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A错误;B、基因工程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基因工程是按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所以基因工程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C正确;D、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不都是有益的,也可能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生物安全问题和环境安全问题,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生态系统组成成分②.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③.生产者和消费者④.热能⑤.1.11⑥.0.57⑦.2⑧.下降⑨.y=20ax+5x【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组成.图1为食物网,所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热能.(2)根据题意可知,狮群获得的能量为300××10%××10%+300××10%××10%+(300××10%××10%×10%+300××10%××10%×10%)+300××10%×10%×10%×10%=1.11万千焦(3)人类干预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300××10%×10%×10%×10%+300××10%××10%+300××10%××10%+(300××10%××10%×10%+300××10%××10%×10%)=0.57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约2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环境阻力增大,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下降(4)图2有2条食物链,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若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么x与y的关系式可表示为y=ax÷20%÷20%+(1﹣a)x÷20%=20ax+5x.【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计算,意在强化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关键是能量流动的计算.8、①.配子②.同源③.非姐妹染色单体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外液)⑤.非同源⑥.非等位⑦.个别⑧.染色体组【解析】(1)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2)交叉互换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染色体变异包括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9、(1)①.负电位变正电位②.d③.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鳃(2)①.Ca2+②.神经递质③.增加(3)①.突触前神经元②.蛋白激酶A③.新突触④.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解析】分析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图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分析图2可知,习惯化后Ca2+进入神经细胞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小问1详解】兴奋传到a点时,引起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此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静息电位的负电荷变为动作电位的正电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若给予b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由图和分析可知,缩腮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构成。【小问2详解】结合图分析可知,习惯化后,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使突触前膜处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小问3详解】①由图可知,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S-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环腺苷酸激活了蛋白激酶A,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根据图分析,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新突触的形成,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②要产生长时记忆,必须形成新突触,而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有利于新突触建立。【点睛】本题以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建立与消除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以及综合运用能力。10、(1)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鱼饲料中的化学能②.弱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①.一②.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3)①.物种组成②.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4)①.标志重捕②.80③.偏大(5)①.3%②.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6)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通常包括: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针对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抽样检测法(针对微生物)。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包括:保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种群的繁衍;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小问1详解】图中有两个能量输入来源,人工输入鱼饲料等和太阳光,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鱼饲料等人工输入能量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小问2详解】蚕沙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桑同化的能量。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小问3详解】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立体农业利用的原理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小问4详解】针对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所以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就采用标志重捕法。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规则可知田鼠的种群密度40*30/15=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第二次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数量偏少,而第二次重捕中被标记数在计算公式中充当分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偏大。【小问5详解】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所以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为2.25×107/7.5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肇庆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ab卷
- 2024年南昌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巩固)
- 2023年青岛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4年东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3年荣昌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全优)
-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与实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二中2025-2026学年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辽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巩固)
-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26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民中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JTS-T-272-1-2014沿海港口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uv真空电镀工艺
- 六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试卷-湘少版-含答案
- 2023年08月上海申康医疗卫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中心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国歌法》、《国旗法》主题班会
- 神木市店塔镇孙营岔一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家庭服务业劳务品牌技能大赛 《整理收纳》项目理论复习题库(参考100题)
- GJB9001C-2017国军标整套体系文件汇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单)
-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工作票
- GB/T 29790-2020即时检验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