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1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2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3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4页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试卷(详解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晾晒,则该图主要可以用来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A.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与液体质量的多少的关系C.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2、如图所示,下列情景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糖汁成型“糖画”——熔化放热B.樟脑丸“消失”——升华吸热C.湿手被“吹干”——液化放热D.冰棒冒“白气”——汽化吸热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 D.草叶上的白霜4、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5、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山明水浄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6、“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7、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8、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9、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有些是人工制造。其造雪原理是: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小液滴在落到地面前会变成小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造雪过程中,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B.人工造雪过程中,气温必须达到0℃或0℃以下C.人工造雪过程中,小液滴需要吸收热量D.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不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相等10、如图所示,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1,河水结冰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B.图—2,树叶上的露珠由高空中的冰晶熔化形成C.图—3,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升华成气态后跑到空气中D.图—4,霜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形成的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天问一号在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将开启火星探测任务.在火星车顶都,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正十一烷。白天,温度升高时,这种固态物质吸收热量而熔化;夜间,温度下降时,这种物质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利用这种方法,可保证火星车安全度过漫漫寒夜。2、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的。3、如图所示,舞台上的白雾使演员如临仙境,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______传入观众耳中的,观众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4、甲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5、相信你经历过:①刚买的新鲜蔬菜没得及时吃,就会用保鲜膜包起来或者放入冰箱冷藏起来,前者是通过___________来减慢蒸发的,后者是通过_________来减慢蒸发的。②年终时节,会买来许多牛肉烘干,方便储藏,已备来时之需,这样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_________蒸发的(填“加快”或“减慢”)。6、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7、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这样喝起来感觉更凉爽,原因是______;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感觉凉爽,其原因是______。8、如图所示,这是热播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幅画面,趴在雪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岿然不动,以坚强的毅力、勇猛的战斗精神取得了胜利!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______成水后再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9、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10、2022年2月7日,合肥普降大雪,为防止路面积雪、结冰以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和公路养护人员连夜在城区主干道、高架桥路面上铲雪、撒盐,其中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___________。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闷热的夏天,小明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过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小明认为这是瓶内的水往外渗出后,附着在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2、电视上播放的大型舞台表演,有一些节目为了表演效果经常喷洒干冰产生白色的雾,请问这个雾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3、晾晒衣服时,人们通常将湿衣服展开,放在太阳下的通风处,这样衣服干燥的更快。试解释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______。4、爸爸开车送小明上学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一个现象。人在车内,车窗关闭时,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起雾。起雾后,爸爸打开冷风吹向前挡风玻璃,就不再起雾,而且原先的雾也很快消散了。(1)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玻璃上“起雾”的原因。(2)为什么吹风能让雾很快消散?(3)小明想:“如果向玻璃吹热风,把玻璃吹热了,就不会起雾了。”某一次,当玻璃刚刚起雾时,小明让爸爸打开热风吹向玻璃,结果发现热风吹向玻璃的时候,玻璃上起雾反而更严重了。请问:小明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为何实际情况与他的想法不符?5、八年级物理实验小组想要自制一个简易温度计,有A、B两组设备可供选择,你觉得哪个更好?实验装置小瓶里装有带颜色的水,并给小瓶配有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后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请你写出后续实验步骤。6、水壶烧开水的时候,为什么离水壶嘴较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水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7、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8、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9、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07秒,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次飞船又“进化”了!轨道舱壳体结构使用质量轻、超塑性、超韧性和超强耐腐蚀铝合金材料,还给飞船穿了套“温控外衣”——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别看它薄,它可以保护飞船减少温度变化的影响,再大的温差也不怕,并且十分耐高温,它主要是应用在飞船的轨道舱和推进舱上。返回舱上的隔热层主要依赖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其外面还有一层防烧蚀涂层,能抵御返回舱闯入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升空时,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酒大量的水,顿时周围“白气”滚滚。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做简要的回答。(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为什么“温控外衣”十分耐高温?

回答:因为它的熔点高。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绿豆汤是一道清热消暑的甜品,小红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让绿豆汤更快地凉下来,吹凉后盛入碗中盖紧盖子。接着小红把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打开冰箱,发现绿豆汤凝固成冰,盖子被撑开请你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为什么用风扇吹绿豆汤更快的凉下来,以及盖子为什么会被撑开。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反映了水温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时间/min012345678……温度/oC919395979999999999……(1)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oC;(2)小新和小明也在实验室里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与该同学相同,他们依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图丙中c、d图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2、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______都相同;(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3、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应将___________(选填“整块冰”或“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___________,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分钟,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先确定___________(选填“铁棒A”或“铁圈B”)的位置;(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5)当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碎冰完全熔化后,用酒精灯继续给其加热,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5、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应该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在选择冰块的加热方式时,你认为最佳的选择是______(选填“A”或“B”);(2)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若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______℃;(3)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4)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图中两条干湿程度相同的裤子折叠方式相同,即表面积相同;都位于同一位置,则空气流速相同;一条在太阳下,一条在树荫下,温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是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故选A。2、B【详解】A.糖汁成型“糖画”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樟脑丸“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B正确;C.湿手被“吹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C错误;D.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3、D【详解】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4、D【详解】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C【分析】【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6、C【分析】【详解】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7、D【详解】A.人觉得舒适的室温大约23,所以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3,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略高于0,约为2,故B不符合题意;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38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符合题意。故选D。8、B【详解】A.由于物质在不断的吸收热量,故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大于c点,故A错误;B.该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第11min结束,熔点为50℃,故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也可以处于固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C.该物质由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晶体的熔点为50℃,故C错误;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在80℃就沸腾了,而水的沸点为100℃,此时会涨破温度计,无法读数,故D错误。故选B。9、B【详解】A.人工造雪是小液滴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固,故A错误;B.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所以小液滴凝固成小冰晶时温度必须到0℃或0℃以下,故B正确;C.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所以在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10、C【详解】A.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而冰是晶体,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C.用久了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故C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

放出

凝固【详解】[1][2]白天,温度升高时,这种固态物质吸收热量而熔化变为了液态,晚上,温度降低,液态变为了固态,故是凝固,凝固放热。2、

液化

放出

运动【详解】[1][2]火箭离开地面时,高温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大水池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时遇到周围的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3]以火箭为参照物,火箭升空时,火箭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地面是运动的。3、

升华

吸收

液化

空气

音色【详解】[1][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空气传入观众耳中的。[5]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依据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

3.00

-6【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A的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为4.00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7.00cm,则木块的长度是l=7.00cm-4.00cm=3.00cm[2]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在零摄氏度以下,故温度计的示数为-6℃。5、

减小液体的表面积

降低液体温度

加快【详解】[1]用保鲜膜把菜包起来,保鲜膜使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慢蒸发的。[2]把菜放入冰箱冷藏起来,菜的温度降低,是通过降低液体温度来减慢蒸发的。[3]把牛肉烘干时,提高了牛肉的温度,这样是通过提高液体的温度来加快牛肉中水分的蒸发,防止变质。6、凝固【详解】正十一烷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放热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7、

冰熔化吸热

汗液蒸发吸热【详解】[1]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冰熔化吸热使可乐温度降低,喝起来感觉更凉爽。[2]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蒸发吸热,人感觉凉爽。8、

凝华

熔化

凝固【详解】[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从志愿军战士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2][3]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志愿军战士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熔化成水,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凝固成冰形成的。9、【详解】如图所示,温度计单位为℃,每大格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而示数向上越来越小,表明此时示数在0℃以下,故读数为。10、熔点【详解】冰、雪是晶体,其熔点在一标椎大气压下为零摄氏度。但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而变化,为防止路面积雪、结冰以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和公路养护人员连夜在城区主干道、高架桥路面上铲雪、撒盐,因为盐能尽快地融雪,而盐水在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才结冰,所以撒盐的目的是降低冰、雪的熔点。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方法一:把这瓶矿泉水取出放置足够长时间,用毛巾擦净瓶外壁的水珠,发现瓶外壁不再出现水珠,所以不是瓶内水渗到外壁。方法二:两个相同的矿水瓶,一个不装水,另一个装满水,把它们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过一会发现两个矿泉水瓶外壁都出现水珠,所以不是瓶内水渗到外壁。2、见解析【详解】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形成的原理是:固态二氧化碳为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而升华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形成白雾。3、见详解【详解】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以及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就越快,故晾晒衣服时,人们通常将湿衣服展开,放在太阳下的通风处,这样衣服干燥的更快。4、(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详解】(1)车内空气中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所以玻璃上会“起雾”。(2)因为风能加速小水珠的蒸发,所以雾很快消散。(3)小明说的有道理,玻璃热了水蒸气就不容易在玻璃上液化了。但刚开始一吹热风,玻璃还没有那么快热起来,反而热风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在冷玻璃上液化,所以生雾更严重了。5、见解析【详解】A组设备更好。因为B设备会受大气压的影响,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时,B设备中的气体体积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引起玻璃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而A设备中没有气体,水柱高度受大气压的影响较小,所以A设备更好。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沸水的温度是100°C,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记录两次水柱上表面的位置,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柱上表面位置标0,在沸水中时水柱上表面位置标100,然后利用刻度尺将这段距离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最小刻度值为1°C,有玻璃管上端空白处表注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C,从而可以利用此温度计粗略测量温度。6、见解析【详解】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离壶嘴较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离水壶嘴较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水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7、见解析【详解】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表面,放出热量,凝华为小冰晶。8、见解析【详解】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发生汽化(蒸发)现象,汽化过程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9、

为什么发射塔周围“白气”滚滚

发生了液化现象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运动状态变化吗

运动状态变化【详解】[1][2]问题1:火箭点火升空时,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为什么顿时周围“白气”滚滚;回答1:降温系统向发射塔喷洒大量的水,高温气体遇冷液化形成白气。[3][4]问题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运动状态还发生改变吗;回答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运动方向时刻在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化。10、见解析【详解】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加快了绿豆汤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绿豆汤中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绿豆汤能很快凉下来。绿豆汤中主要是水,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绿豆汤结冰后,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知,体积会变大,所以盖子会被撑开。四、实验探究1、

a

99

水的质量不同【详解】(1)[1][2]水沸腾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水温相同,水内部不断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根据乙图可知,a图中的气泡在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大,因此为水沸腾时的情况;根据表格可知,对水加热时,水温保持99℃不变,可知水的沸点为99℃。(2)[3]根据丙图可知,两杯水升高的温度相同,d加热时间长,所以d比c的质量大,即两个图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2、

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乙、丙

温度

正确【详解】(1)[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温度、与空气流速有关和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关,已经控制了温度和空气流速,故还需要控制与空气接触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