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卷(上海专用)语文(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6页,满分100
分。
2.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古诗文(27分)默写与运用。(6分)1.默写(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2),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3)大漠沙如雪,。(李贺《马诗》)(4)
,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5)《十五夜望月》中借望月表达自己思亲之愁的诗句是,。【答案】寒食东风御柳斜咬定青山不放松燕山月似钩千锤万凿出深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详解】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御、燕、钩、凿”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4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作者是人称“”的唐代诗人李贺。3.下列对于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照耀下,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B.三、四句,诗人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C.诗人用比喻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燕山月似钩”中的“钩”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的“钩”都是指一种武器。D.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答案】2.五言绝句/五绝诗鬼3.A【解析】2.本题考查古诗的文学常识。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马诗》只有四句,每句五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李贺,字长吉,人称“诗鬼”,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A.“大漠沙如雪”中的“如”表示“像”,是“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并不是真的铺上了霜雪,所以“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表述有误;故选A。(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学
弈《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链接材料】弈秋是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后人将弈秋推为围棋“鼻祖”。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通国之善弈者(2)思援弓缴而射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6.《学弈》一文用的方法叙述了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答案】4.(1)善于、擅长
(2)代词,指天鹅5.虽然与他一起学习,却不如他啊。6.对比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1)句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善:善于、擅长。(2)句意: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之:代词,指天鹅。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虽:虽然。与之俱学:与他一起学习。之:代词,他。俱:一起。弗若:不如。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人跟从最擅长下棋的弈秋学习,但两个人学习态度不一样,一个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学习,另一个表面在学习,实际上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一心二用,最后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学习的人学习效果好,由此可看出这里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从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上来看学习就应该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才会学得好。因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只听弈秋讲的内容,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讲课,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鹘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注释】①未几:没有多久。②鹳:一种鸟,嘴长而直。③匝:周、圈。7.“悲鸣不已”中“已”字的意思是。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二
鹊
亦
尾
其
后
群
鹊
见
而
噪
若
有
所
诉。9.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喜鹊的形象特点。【答案】7.停止8.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9.爱子、聪明有智慧、团结、知恩图报。(答出两点即可)【分析】7.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意义的理解。句意为: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已:停止。8.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两只喜鹊像尾巴一样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是两个完整的主谓句,“若有所诉”指群鹊的表现;据此断句为: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9.本题考查分析形象特点。根据“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可知,鹊疼爱自己的孩子;根据“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可知,其他的喜鹊听到喜鹊的悲鸣都飞过来了,可见它们是团结的;根据“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可知,鹊聪明有智慧,能够借助外力解决困难;根据“群鹤喧舞,若庆且谢也(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可知,鹊知恩图报。【点睛】参考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很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经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不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可是又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像尾巴一样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二、现代文(2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待那只手巩高峰①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我。②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我也没睡。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于是我暗自后悔: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④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你长得很像我儿子。”⑤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须、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⑥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⑦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⑧我轻轻打了个冷战。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一配得上老奸巨猾这个词。⑨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见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⑩我的预感没错,熄灯后车厢里的人大都睡了,他没有。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能神志清醒的本领。这是经验,也是饭碗。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那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洗下来的内衣。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保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⑪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⑫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中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车内吹着冷气。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⑬他的眼睛大多数时间望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份耐心。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份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⑭他动手了。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犹疑着探了过来,漫过我头顶的时候带着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不过却没有预想中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在脑海里虚构着人赃俱获的画面。⑮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
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⑯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中的泪水溢出来。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10.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一落座老人主动搭讪,我假装没听见→(1)→夜深了老人多望向窗外,我暗自担心→(2)11.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语句有什么作用?12.这篇小说是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3.结合全文分析“老头”这一人物形象。【答案】10.“我”认为他套近乎,想偷取“我”的东西;“我”明白了他对“我”的疼爱,希望他能再拍“我”。11.环境描写;描写了车厢内的黑暗与寒冷,烘托了“我”因长时间戒备老头动手而产生的紧张不安心理。12.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直接表达了“我”对老人的理解、感谢,便于突出主旨。13.善良淳朴、思子心切、与人为善等。【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第⑨段“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可知,“我”的工作使“我”常常到处奔波,“我”见过很多小偷,老人刻意的套近乎让“我”更加确信他是小偷;根据第⑮段“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可知,原本令“我”猜疑的老人不但没有偷“我”的东西,反而是将“我”身上的衣服拉紧,他只是对在外奔波的“我”感到心疼和关爱;联系第⑨段“我又瞅了他一眼。我也有两年没和父亲见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可知,老人使“我”想到自己的父亲,当他帮“我”拉好衣服后,“我”也希望他能像父亲一样拍拍“我”。11.本题考查文章中语句的作用。根据第⑫段“夜深了,四周一片漆黑,仿佛隐藏着无数索要的魔爪,敲得车窗玻璃嘣嘣作响,空气中透着阵阵寒意,好像空调不断地向车内吹着冷气”可知,“夜深了”“车窗玻璃蹦蹦作响”“空气中透着寒意”描写了车内黑暗寒冷寂静的环境,为环境描写;根据第⑩段“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沧桑就是证明。所以我能保持的,只有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和第⑪段“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可知,我认为老人想偷我的东西所以一直紧紧盯着老人的手,描写周围黑暗寒冷的环境营造出紧张的氛围,烘托出“我”因长时间戒备老头动手而产生的紧张不安心理。12.本题考查人称选用的好处。根据第⑨段“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立起来的汗毛往外支撑毛衣,痒痒的。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我太紧张”可知,我一直戒备老人偷窃,通过以第一人称我来描述当时的感受给人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联系第⑮段“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和第⑯段“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我怕我眼中的泪水溢出来”可知,我以为要行窃的老人竟给我拉好衣服保暖,令人感动,“眼中的泪水”也直接表达了“我”对老人的理解、感谢,所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更能使读者感同身受便于突出主旨。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第⑤段“我就像你儿子?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须、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和第⑦段“他讪讪地笑了笑,说:‘我三年没见着他了,只偶尔听到他的声音。’”可知,老人三年没见儿子,所以当见到与儿子相像的作者时才会对还是陌生人的作者流露出对儿子的思念;根据第⑮段”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老头从我上方垂下一声细微的叹息:‘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联系第⑥段“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可知,老人对着像儿子的作者搭话,作者却没有理他,但是老人看到冷风吹到了作者,还是好心地将作者的衣服替他掖好,防止他冻醒,体现了老人的善良、与人为善。(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蔡伦造纸惠千秋苏青①“诗里,画里,蔡伦故里,莱阳在这里欢迎你。”感受“千年纸都”的文化魅力,畅想“荆楚名区”的美好未来。莱阳是“纸圣”蔡伦的故里,同时也是“诗圣”杜甫的卒葬之地,享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汉白玉之乡”“油茶之乡”“楠竹之乡”等美誉。②中国造纸学会秘书长曹春昱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深受前人丝絮生产工艺的影响。古人用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将余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每次漂絮完的篾席上都会遗留一些残絮,用篾席多次漂絮,残絮便会累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纤维薄片晾干后剥离下来,便可用于书写。古籍把这种絮片称为赫蹄或方絮。方絮因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只能供达官显贵书写使用。③时任尚方令的蔡伦,在主管御用器具制造期间,经多年摸索、实践,发明了用树皮、麻头、敝布、渔网等为原料制造植物纤维纸的办法。东汉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将自制的植物纤维纸献呈汉和帝,得到汉和帝的褒赞和赏赐,并下令在全国推广使用,纸张逐渐取代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丝帛,成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用得起的书写用品。后人把蔡伦发明制造的这种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④在“蔡侯纸”发明前,人们一直在寻找造纸的方法,全国多地考古发现的“灞桥纸”“中颜纸”“金光纸”等,就是西汉时期先人找寻、探索的具体反映。这些所谓“西汉纸”的考古发掘,使得蔡伦造纸术的发明曾一度受到质疑,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蔡伦并非造纸术的最早发明者,他只不过是改良了已有的造纸术。但是,更多的研究者用事实证明,“灞桥纸”“西汉纸”等只是纤维物的简单堆积,相较于制作原料,其物理、化学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因而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纤维纸”。⑤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规范了工艺流程,使得这种创新技术易于学习、推广。在原料选择上,蔡伦主要利用废弃的麻料和易得的树皮,使生产成本得以大幅降低。在生产制作上,他根据植物纤维原料特性和手工作坊生产要求,创造了“锉、煮、捣、抄、烘”五步造纸工艺流程。“锉”即切断或砍碎原料,今天的造纸业谓之曰“切料”;“煮”是为了脱掉树皮、麻料中的果胶和木质素,等同于现代造纸工艺中的“脱胶”;“捣”就是将切碎、煮烂的原料春捣成浆,即今天造纸行业里的“打浆”;“抄”就是用篾席或丝网在纸浆里抄纸,今天的造纸行业仍沿用了这一工艺名称;“烘”是把“抄”出来的纸页摊平晾干,它是蔡伦造纸法的最后一道工序。⑥史籍记载,蔡伦“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可见,蔡伦发明造纸术并非轻松所得,每逢节假日,他都闭门谢客,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工场作坊,学习、探寻与造纸工艺相关的方法与技术。真可谓,锲而不舍,天道酬勤。蔡伦之后近2000年的今天,世界各国造纸的主要工艺流程,基本上还是沿袭他发明的“蔡侯纸”生产原理,无非是把手工操作改成机械操作,继而把机械操作改进为自动控制,不断提高造纸的效率和质量。⑦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纸张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应用,快速推动报刊、图书业发展,给先进思想的传播和优秀文化的传承插上了翅膀,继而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选自《科普日报》2023年11月10日,有删改)14.下面是婷婷同学梳理的文章思维导图,其中不属于本文科普内容的一项是(
)A.A B.B C.C D.D15.阅读文章后,同学们对“造纸工艺流程”产生了浓厚兴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秀秀:“锉”即切断或砍碎原料,今天的造纸业谓之曰“切料”。B.希希:“煮”是为了脱掉树皮、麻料中的果胶和木质素,等同于现代造纸工艺中的“脱胶”。C.惠惠:“捣”就是将切碎、煮烂的原料春捣成浆,即今天造纸行业里的“打浆”。D.梅梅:“抄”就是用篾席或丝网在纸浆里抄纸,这是蔡伦造纸法的最后一道工序。16.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阅读文章后,请简要概括蔡伦发明造纸术具有的伟大意义。17.阅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围绕“蔡侯纸”展开了激烈讨论。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把同学们的讨论内容补充完整。小语:在“蔡侯纸”发明之前已经有了“方絮”,为什么不全国推广使用“方絮”呢?小文:这是因为①小田:那“蔡侯纸”具有怎样的优势呢?小林:②。【答案】14.A15.D16.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报刊、图书业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17.这是因为“方絮”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只能供达官显贵书写使用,无法普及到平民百姓中。“蔡侯纸”相较于“方絮”具有明显的优势。它降低了生产成本,规范了工艺流程,使得这种创新技术易于学习、推广。因此,“蔡侯纸”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成为了平民百姓也用得起的书写用品。【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有误,虽然本文提到了方絮,但主要是用它来说明蔡伦造纸术发明前的一种书写材料,以及其稀少昂贵的特点。文章并没有详细介绍方絮的制作方法,因此方絮的制作方法不属于本文的科普内容。文章的重点是介绍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和影响等方面,以展现其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故选A。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和辨析。D.有误,根据文章第⑤段可知,“抄”确实是用篾席或丝网在纸浆里抄纸,但这不是蔡伦造纸法的最后一道工序。文章明确提到,“烘”是把“抄”出来的纸页摊平晾干,它是蔡伦造纸法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梅梅的表述中关于最后一道工序的部分是错误的。故选D。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文章第⑦段“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纸张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应用,快速推动报刊、图书业发展,给先进思想的传播和优秀文化的传承插上了翅膀,继而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可以概括:(1)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纸张作为一种轻便、易制、经济的书写材料,逐渐取代了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丝帛,使得书写变得更为便捷和普及,有力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2)促进了报刊、图书业的发展:纸张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应用,快速推动了报刊、图书业的发展。随着造纸术的广泛传播,纸张成为了重要的信息载体,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3)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造纸术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发明和传播,推动了全球范围内文化、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补全对话。本题主要围绕“蔡侯纸”展开讨论,通过同学们的提问和回答,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小语提出了为什么在“蔡侯纸”发明之前不全国推广使用“方絮”的问题,这需要回答者了解“方絮”的局限性以及与“蔡侯纸”的对比。接着,小田询问了“蔡侯纸”的优势,这需要回答者能够总结出“蔡侯纸”相对于“方絮”的优点。(1)对于小语的问题,根据文章第②段“古人用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将余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每次漂絮完的篾席上都会遗留一些残絮,用篾席多次漂絮,残絮便会累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纤维薄片晾干后剥离下来,便可用于书写。古籍把这种絮片称为赫蹄或方絮。方絮因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只能供达官显贵书写使用”可知,这是因为“方絮”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只能供达官显贵书写使用,无法普及到平民百姓中。(2)对于小田的问题,小林详细地列举了“蔡侯纸”的优势,包括原料易得且成本低廉、生产工艺规范易于学习和推广、质量显著提升等。这些优势使得“蔡侯纸”能够满足更广泛的书写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这个回答全面地介绍了“蔡侯纸”的优势,符合题目要求。三、综合运用(共9分)18.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回答下列问题。(1)《鲁滨逊漂流记》在国内被很多出版社发行过,其中大部分小说的封面用了鲁滨逊划船的画面,小说中与这个画面相匹配的情节是(
)A.鲁滨逊不顾父母的忠告和担心,独自出航冒险。B.鲁滨逊自制简易木筏将搁浅船只上的物品运送到荒岛的岸边。C.鲁滨逊被海盗抓获后,趁其不注意,想办法驾船逃跑。D.鲁滨逊在非洲进行商品交易,获得了不少暴利并运回家乡。(2)小张同学经上网查询,搜集到下面三段资料:【资料一】《鲁滨逊漂流记》最早由杭州残疾青年沈祖芬译介到中国,书名为《绝岛漂流记》。《绝岛漂流记》译成于1898年,1902年由杭州惠兰学堂印刷,上海开明书店发行。【资料二】《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自1719年面世以来,备受欧美各国读者喜爱。自晚清一来,该小说被冠以“冒险小说”也风行中国,主要阅读群体为青年读者和学生,直到今天,这一趋势依然没有改变。【资料三】到19世纪末,《鲁滨逊漂流记》在世界上的各种译本已达700多。过去的120年,该小说的中文译本也在100种以上,1990年至2004年间的中文不同译本达到了85种之多。从三段资料中分别概括出一条反映“《鲁滨逊漂流记》在中国的传播”的信息。①;②;③中文译本多。(3)在中国,孙悟空是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在西方,鲁滨逊也是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请你仿照示例,对鲁滨逊的英雄形象作简要介绍。示例:孙悟空是中国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借芭蕉扇并扇灭了山火。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答案】(1)B(2)①《鲁滨逊漂流记》在中国最早译成于1898年,当时叫《绝岛漂流记》;②这本书一直受到青年读者以及学生喜爱;(3)鲁滨逊是西方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次出海时,遇上了大风暴,鲁滨逊侥幸存活,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他靠着自己的智慧,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在我心中,他是一个求生力强,勇敢、充满智慧的人。【详解】(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表现了鲁滨逊的毅力,与“鲁滨逊划船”匹配。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鲁滨逊漂流记》在中国的传播”回答。结合“《鲁滨逊漂流记》最早由杭州残疾青年沈祖芬译介到中国,书名为《绝岛漂流记》”可得:《鲁滨逊漂流记》在中国最早译成于1898年,当时叫《绝岛漂流记》;结合“自晚清一来,该小说被冠以‘冒险小说’也风行中国,主要阅读群体为青年读者和学生,直到今天,这一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可知,这本书一直受到青年读者以及学生喜爱;结合“过去的120年,该小说的中文译本也在100种以上,1990年至2004年间的中文不同译本达到了85种之多”可得:中文译本多。(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鲁滨逊是西方人们心中的英雄。鲁滨逊敢于冒险。他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鲁滨逊有毅力。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在我心中,他是一个敢于冒险、求生力强、有毅力、充满智慧的人。四、写作(40分)19.题目:别样的关怀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和学校名。(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答案】例文:别样的关怀愿你在被打击时,记着你的战友,他永远是那个与你并肩作战、共同进退的兄弟。愿你在迷茫时,记着你的战友,他永远是那个与你携手前进、决不言弃的坚实后盾。战友之情,血汗之交,情深意重。三月的春风,带回久逝的绿色,唤醒了沉睡的万物。中考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我行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这一刻,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处理员工年终总结(2篇)
- 电视舞美设计课程
- 教育的本质属性
- 胸腔外科专科护士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燃气安全消防培训
- 2025版卒中征兆分析与护理指导
- 营养健康美食博主
- 环境监测上岗考试专项题及答案
- 海关协管员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全考试题参考题目(及答案)
- 工业视觉方案设计
- 浙江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2023年木材收购合同(精选4篇)
- 2023编译原理试卷B
- Q-CR 9521-2018 高速铁路信号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 GB/T 6892-2000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
- GB/T 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
- GB/T 25995-2010精细陶瓷密度和显气孔率试验方法
-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全部题库)其他各大高校均可使用
- (完整)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 医疗器械培训计划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