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同步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声音是人类最早研究的物理现象之一,中国先秦时就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和乃成乐”。《吕氏春秋》记载,皇帝令伶伦取竹作律,增损长短成十二律;伏羲作琴,三分损益成十三音。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增损长短成十二律”是通过改变振幅的方式获取不同的音律B.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速度是340m/s,超声波的速度要大一些C.“音和乃成乐”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D.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蝙蝠就是利用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2、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准备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小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小刚的音色 B.小刚歌声的频率C.小刚歌声的响度 D.小刚歌声的音调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的音色不同B.敲击鼓面发声,是因为鼓面正在振动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面对面交谈是因为真空可以传声4、2021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广大青少年带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授课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飞船的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进行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D.不少观众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5、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学校教室、走廊等墙壁上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音调低一点B.“禁止大声喧哗”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6、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8、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9、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超声波碎石 B.倒车雷达C.B超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10、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_____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______会发生变化。2、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3、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4、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的发声装置___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___传递到人耳的,提醒小强关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能听出熟人的声音是由声音的___________辨别的。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轻轻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6、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______发声,当车走到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7、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时______高,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______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______不同。8、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传到人耳,提醒小强关上冰箱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9、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___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10、音乐中的“男低音”“女高音”指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或“音色”),某人看见闪电后经过6s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______m。(常温下音速340m/s)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开采,变得越来越匮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求:
(1)该处海底的深度?
(2)能否利用这种方法测量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2、如图所示,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2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3、猎人在平行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右侧山崖340m,1.5s后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1)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多少米?(2)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后,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3)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4、为测量海底的深度,某科学家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海面上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8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已知超声波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求;(1)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米?(2)该处海深为多少米?(3)能否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5、小明看到闪电后5秒听到雷声,打雷处距小明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___________实验乒乓球会弹起。(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___法。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2、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东东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______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法。(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3、小明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Ⅰ.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地同时听到直尺发出声音,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______(填快或慢),直尺发出的音调变___(填高或低)。Ⅱ.如图甲所示,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3)之涵和意舒同学用木棒敲击瓶子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个瓶子。(4)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第______个瓶子。(5)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____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_____(填高或低)。4、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1)实验一:如图A中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如图A中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______。(2)实验二:如图B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B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粗细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①若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高”,应选量筒______(填字母代号),其中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②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______;③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______(c高/d高/一样高);④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______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解析】【详解】A.“增损长短成十二律”是通过改变振动频率的方式获取不同的音律,故A错误;B.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速度是340m/s,声速与频率无关,超声波的速度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乐音的频率有规则,发出的音调好听,所以其波形也是有规则的,故C正确;D.超声波具有传播距离远的特点,蝙蝠就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的,故D错误。故选C。2、A【解析】【分析】【详解】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主要是依据小刚的音色来判断的。故选A。3、B【解析】【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击鼓面发声,是因为鼓面正在振动,故B正确;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的表面接近真空,月球上可以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故D错误。故选B。4、C【解析】【详解】A.太空舱中有空气,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则在飞船的太空舱内,三名宇航员能直接对话,故A错误;B.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球上的学生听到航天员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B错误;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航天员在出征仪式上进行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C正确;D.不少观众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引吭高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强度即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C。5、C【解析】【详解】A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静”表示要控制声音的响度小一点;“禁止大声喧哗”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C正确;B.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D.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6、A【解析】【详解】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A正确;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故选A。7、D【解析】【分析】【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昆虫的位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8、A【解析】【详解】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9、A【解析】【详解】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A.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B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解析】【详解】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是指减小声音的响度。故选C。二、填空题1、
振动
响度【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的振动产生的。[2]用不同的力敲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2、响度【详解】dB是声音响度的单位;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变大。3、响度【详解】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根据这个内容,对本题进行分析.解答: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响度大;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故答案为响度【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响度知识的了解,并要掌握与响度有关的因素.4、
振动
空气
信息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4]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听出熟人的声音是由声音的音色辨别的。5、
响度
振幅【详解】[1][2]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6、
振动
音色
信息【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2][3]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7、
音调
响度
音色【分析】【详解】[1]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2]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观众到声源的距离不同,导致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3]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8、
振动
空气
信息【详解】[1][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个报警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这声音传到人耳,小强意识到要关上冰箱门,小强收到这个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9、
振动
能量【详解】[1]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老师能发出声音是由于他的声带在振动。[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酒杯被声音震碎说明声音在传递能量。10、
音调
2040【分析】【详解】[1]音乐中的“男低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特征。[2]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为s=vt=340m/s×6s=2040m三、计算题1、(1)3000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详解】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t总=×4s=2s由知道,该处海洋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2)不能。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1)该处海洋的深度为3000m;(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1500m【详解】解: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答: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为1500m。3、(1)255m;(2)0.5s;(3)595m【详解】解:(1)声音传播到左侧山崖的时间t1=1.5s=0.75s由v=得,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s1=vt1=340m/s×0.75s=255m(2)听到第二次回声需要的时间t2===2s听到第二次回声与听到第一次回声间隔时间t=2s﹣1.5s=0.5s(3)两山之间的距离为s=255m+340m=595m答:(1)放枪的位置距左侧山崖的距离为255m;(2)他听到第一次回声后,0.5s后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3)山谷的宽度是595m。4、(1)12000m;(2)6000m;(3)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详解】解:(1)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通过的路程s=vt=1500m/s×8s=12000m(2)该处海深(3)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答:(1)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12000米;(2)该处海深为6000米;(3)不能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5、1700m【详解】解:根据可知,打雷处距小明的距离为答:打雷处距小明1700m。四、实验探究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微小振动放大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甲
B【详解】(1)[1][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2)[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3)[4]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4)[5]通过水波来类比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故选B。2、
振动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转换
空气
能量【详解】(1)[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3]泡沫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换放大成泡沫球的跳动,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2)[4][5]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
乙
慢
低
⑦
①
快
高【详解】(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品德故事演讲稿
- 2025金融街(天津)置业有限公司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安徽南陵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补充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乡村规划建筑师补充招聘1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职英语思政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
- 智能终端产品用户体验调研报告
-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指南及案例
- 2025年秋季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专场招聘28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为什么而活着 演讲稿
- 生产企业安全演讲稿
- 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临床教学质量检查标准评分表
- “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权限及流程表
- 生产设备台账参考模板范本
- 《王传福传 比亚迪神话》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2023年河南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水资源系统工程(研2015)
- GB/T 14647-2008氯丁二烯橡胶CR121、CR122
- GB/T 14336-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 GB 15745-1995小型民用爆破器材仓库安全标准
- 新世纪福音战士课件
- 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1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