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攻克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攻克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攻克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攻克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攻克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某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f,用它照相时.要在底片上成缩小的清晰的像,被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A.大于2f

;

B.大于f,小于2f

;

C.等f;

D.小下f.2、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B.沿O与S’连线方向。C.沿F2与S’连线方向。D.沿F1与S’连线方向。3、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5cm

C.10cm

D.5cm4、以下有关光学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猴子看到的水中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人站在平面镜前,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镜中所成的像越小;C.凸透镜成虚像一定是放大的,凸透镜成实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是缩小的;D.能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漫反射.5、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6、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此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7、下列对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小孔成像、④照相机照相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①③

B.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②③C.所成像是实像的有②④

D.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8、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9、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分别用四块透镜进行实验。他们把蜡烛均放在离透镜20cm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用透镜甲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则焦距大于20cm的凸透镜是A.甲

B.乙

C.丙

D.丁10、人脸识别系统中,如图5,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R.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图12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13甲、乙所示。结合图12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2、图中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纸上字”太仓”的情景,看到的”仓”字是正立、放大的

像(填“实”或“虚”),这个玻璃瓶相当于

镜.3、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水珠(直径为5mm),双手平拿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如图所示,看到的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4、远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对着太阳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作用。修理钟表的师傅戴的老花镜是____镜,修理时,细小零件放在该镜______的位置。5、在灯光下做的“手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近视眼镜的玻璃镜片相当于________透镜。6、师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属于

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球面镜中的

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

镜.7、如下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8、小芳和妈妈到位于抚州城东抚河之畔的著名古楼——拟岘台游玩时,用单反相机拍了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同,则在拍完甲照片后改拍乙照片时,应将照相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拍摄对象,同时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暗箱的长度。9、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10、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并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和蜡烛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适当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观察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像,这时测得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凸透镜焦距f的大小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F、F'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那么,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应是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与F之间,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_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①

;②

。(2)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凸透镜焦距/cm1414141416161616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2030406020304060像到凸透镜距离/cm4726221880342722像的性质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根据上表,请你归纳出二个结论:①

。②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C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B7、答:D8、答:A9、答案:B10、答:A二、填空题1、答案:

a

2、答案:虚

放大3、答案:放大

4、答案:会聚;凸透;焦距以内5、答案:直线传播;凹6、答案:平面;凸面镜;凹透镜7、答案:凹8、答案:靠近

增大

【解析】照相机镜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图中从甲到乙,人像变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得,像距应增大,物距应减小,所以改拍乙照片时,拍照者应靠近拍照对象,同时镜头前伸,增大照相机暗箱的长度即像距。点睛: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掌握物距和像距变化时像的变化情况,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会变大,这里的像变大,是与之前比变大,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像距小于物距,像就缩小。9、答案:后缩10、答案:减小、增大三、实验探究1、答案:光屏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u>2f

照相机

2、答案:缩小

变大3、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