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心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认知心理学》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单位所属部门: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一、选择题1.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感觉和知觉的过程B.情感和情绪的体验C.动机和意志的行为D.人格和气质的特征答案:A解析: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旨在理解人类如何获取、存储、处理和运用信息。选项B、C、D分别属于情绪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畴。2.以下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注意力分配B.记忆策略C.问题解决过程D.社会态度形成答案:D解析:注意力分配、记忆策略和问题解决过程都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涉及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社会态度形成则更多地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3.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多少个信息块()A.59个B.2030个C.5060个D.100200个答案:A解析:根据标准,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59个信息块,这一特性被称为短时记忆的组块化。4.以下哪种现象最能体现遗忘的规律()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C.干扰效应D.提取失败答案:C解析:干扰效应是指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扰导致记忆提取困难的现象,这是遗忘的一种重要规律。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也是干扰效应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但干扰效应本身更能体现遗忘的普遍规律。提取失败是指由于某些条件不满足导致记忆无法提取,与遗忘的规律不完全相同。5.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深度加工策略()A.关联信息B.复述信息C.组织信息D.生成例子答案:B解析:深度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将信息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组织信息结构、生成例子等方式来加深理解记忆的方法。复述信息属于浅层加工策略,主要依靠机械重复来保持信息,加工深度较浅。6.认知心理学中,"元认知"指的是()A.认知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调节B.认知结果的评价和判断C.认知内容的记忆和理解D.认知对象的注意和分配答案:A解析: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控,包括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等方面。它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体现了认知过程的主动性和自我性。7.以下哪种现象最能体现知觉的选择性()A.视错觉B.视野缺损C.首次效应D.明暗适应答案:A解析: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在感知环境中根据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现象。视错觉是由于知觉系统对信息的加工方式不同导致的感知偏差,最能体现知觉的选择性和解释性加工。首次效应是指人们对最先接收到的信息记忆更深刻,属于记忆效应。视野缺损是视觉系统损伤导致的结果,明暗适应是视觉系统对光照变化的适应过程。8.认知心理学中,"启动效应"指的是()A.前后经验对后继认知活动的影响B.认知任务之间的相互干扰C.认知结果的量化测量D.认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答案:A解析: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经验或刺激对后继认知活动产生无意识的影响,这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例如,看到"医生"这个词后,更容易说出"护士"而不是"律师"。选项B描述的是干扰效应,选项C是记忆测量的方法,选项D是认知心理学中关于自动化加工的一个概念。9.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A.随机分配B.恒定刺激C.匹配组D.双盲设计答案:B解析:在实验心理学中,控制无关变量是保证实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随机分配、匹配组和双盲设计都是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随机分配可以确保各组被试在实验开始前没有系统差异;匹配组通过将被试按某些关键特征配对分配到不同组来控制这些变量的影响;双盲设计可以防止实验者和被试的期望影响实验结果。恒定刺激是指保持刺激的物理特性不变,这本身是一种实验条件而非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0.认知心理学中,"表征"指的是()A.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B.认知任务的完成速度C.认知结果的准确性D.认知过程的复杂性答案:A解析:表征是指信息在头脑中的心理表征或表征方式,即信息如何被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内在形式。这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涉及信息如何以语义、图像或其他形式存在于认知系统中。完成速度、准确性和复杂性都是认知过程的指标,而不是信息本身的表征形式。11.根据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工作记忆的理论,以下哪项操作最能体现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A.同时记住一个电话号码和它的区号B.逐个回忆一个长列表中的所有项目C.在脑海中模拟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D.一次性默写出一篇短文的内容答案:B解析: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通常用组块来衡量。逐个回忆长列表中的所有项目需要不断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这最能体现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同时记住两个电话号码属于双重任务,但并未同时进行提取操作。模拟复杂过程和一次性默写虽然也依赖工作记忆,但更侧重于工作记忆的复杂操作和处理能力,而非容量限制本身。12.在认知心理学中,"再认"与"回忆"的主要区别在于()A.再认依赖于提取线索,回忆则不需要B.再认是对已有信息的确认,回忆是重新构建信息C.再认比回忆更快更准确,回忆则相反D.再认只适用于视觉信息,回忆适用于听觉信息答案:B解析:再认是指对曾经接触过的信息再次遇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它通常依赖于外部刺激作为提取线索。回忆则是指在没有外部提示的情况下,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过程,需要主动构建信息。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选项A不正确,回忆也需要提取线索。选项C描述了两者的一般特点,但不是定义性区别。选项D是错误的,两者都适用于各种感觉信息。13.认知心理学中,"语义记忆"与"情景记忆"的主要区别在于()A.语义记忆是长期的,情景记忆是短期的B.语义记忆关于事实和概念,情景记忆关于个人经历C.语义记忆有意识,情景记忆无意识D.语义记忆只对重要事件编码,情景记忆对所有事件都编码答案:B解析:语义记忆是指关于一般知识、事实、概念和语言规则的记忆,它不与特定的个人经历或时间地点相关联。情景记忆则是指关于个人亲身经历的事件的记忆,包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当时的情感和认知状态等情景信息。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选项A不准确,两者都有长时和短时成分。选项C不正确,两者都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选项D过于绝对。14.以下哪种现象最能说明人类认知系统具有自上而下的加工特点()A.在嘈杂环境中仍能听清自己名字B.看到一张不完整的图片能猜出它是什么C.熟悉的人脸即使在光线昏暗处也能识别D.刚学过的单词更容易在后续任务中遇到答案:A解析: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认知系统根据已有知识、期望或目标来解释或预期输入信息的过程。在嘈杂环境中能听清自己名字,是因为认知系统主动地根据预期(知道自己名字会出现在环境中)来筛选和解释声音信息,体现了基于知识预期的自上而下加工。选项B是识别的典型例子,但也包含自下而上的信息整合。选项C是熟悉人脸识别的特点,也涉及自上而下的知识运用。选项D描述的是记忆的干扰或提取倾向,与加工方向性不直接相关。15.认知心理学中,"心向"通常指的是()A.认知任务完成的动机水平B.解决问题时的策略选择倾向C.注意力集中的稳定性程度D.对特定刺激的偏好反应模式答案:B解析:心向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或执行认知任务时,倾向于采取的某种特定的策略或方式,它反映了个体思维和行为的习惯性模式。这与动机(A)、注意稳定性(C)和对刺激的偏好(D)不同。心向强调的是认知过程的方法和倾向性。16.以下哪种方法在认知心理学实验中主要用于测量被试的内在反应时()A.信号检测论实验B.速度准确率权衡实验C.记录眼动轨迹D.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答案:B解析:速度准确率权衡实验通过让被试在不同压力条件下(要求高准确率或高速度)完成任务,并记录其反应时和准确率,可以推算出被试在没有压力下的内在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信号检测论实验(A)主要测量被试的辨别能力和反应标准。记录眼动轨迹(C)提供视觉信息处理的线索。事件相关电位技术(D)是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技术,不是直接测量反应时。17.根据认知心理学中的"组块"理论,以下哪项操作最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A.减少每个组块包含的信息量B.增加短时记忆的提取线索C.将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单元D.提高短时记忆的编码速度答案:C解析:组块是指将多个基本信息单元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较大单元,从而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过程。因此,将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单元(如将一串数字按电话号码的格式分组)是最能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方法。减少组块信息量(A)会降低容量。增加提取线索(B)和提高编码速度(D)有助于记忆效果,但不直接增加容量。18.在认知心理学中,"认知负荷理论"主要由谁提出()A.霍尔尼B.布鲁纳C.萨提亚D.坎迪尔答案:D解析:认知负荷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约翰·坎迪尔(JohnK.Anderson)等人提出的,该理论主要解释了人类认知系统在处理信息时的容量限制以及如何通过降低内在负荷和增加外在负荷来提高学习效果。19.以下哪种现象最能说明认知过程中存在平行加工的特点()A.学习一种新的乐器演奏技能B.同时阅读和理解听到的内容C.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证明题D.识别一个熟悉的人脸答案:B解析:平行加工是指认知系统同时处理多个信息流或多个方面的信息的过程。同时阅读和理解听到的内容,意味着认知系统在处理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这两个独立的通道,这最能体现平行加工的特点。学习乐器(A)和解决数学题(C)通常涉及序列化的步骤和策略运用。识别人脸(D)虽然复杂,但主要依赖于整合来自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不一定体现严格的并行处理。20.认知心理学中,"图式"是指()A.记忆中的特定事件图像B.关于某个知识领域的组织化知识结构C.注意力集中的特定模式D.解决问题的固定程序答案:B解析:图式是指个体关于某个概念、事物或情境的知识结构,它包含了相关的概念、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个体理解新信息并将新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是图式的核心定义。记忆中的图像(A)是情景记忆的成分。注意力模式(C)是注意力的特征。固定程序(D)更接近于算法或策略。二、多选题1.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工作记忆的容量,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B.工作记忆的容量受限于信息处理的通道数量C.工作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组块策略来增加D.工作记忆的容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E.工作记忆的容量与个体的智力水平无关答案:CD解析:认知心理学普遍认为,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这通常被称为短时记忆容量限制,并非无限(A错误)。虽然信息处理涉及多个通道,但容量限制并非直接由通道数量决定,更多是信息编码和存储结构的限制(B不完全准确)。组块是指将多个基本单元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较大单元,有效组块可以显著增加工作记忆能处理的数量(C正确)。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D正确)。工作记忆容量是智力的核心成分之一,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E错误)。因此,正确的说法是CD。2.以下哪些现象或研究结果是内隐记忆的典型证据()A.再认测验中出现的倒摄干扰B.随机字母串中包含了一些先前学习过的单词C.重复学习任务时反应时逐渐缩短D.似是而非的联想测验(如"金丝雀——黄色")E.语义相关判断任务中的反应时优势答案:BDE解析: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或明确回忆的情况下,其行为或认知过程受到先前经验无意识影响的现象。随机字母串中的内隐启动效应(B)显示先前学习过的单词的无意识提取。似是而非的联想测验(D)通过判断对不相关联词对的反应速度,可以揭示内隐联想强度。语义相关判断任务(E)中,语义相关的词对反应时更快,这是内隐语义记忆的体现。再认测验中的倒摄干扰(A)是外显记忆(ExplicitMemory)的表现,属于有意识回忆。重复学习任务时反应时缩短(C)可能是练习效应或策略改进的结果,不一定涉及内隐记忆。因此,BDE是内隐记忆的证据。3.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认知过程通常被认为包含哪些主要阶段()A.感觉登记B.注意选择C.短时记忆编码D.长时记忆存储E.运动输出答案:ABCDE解析:信息加工理论将认知过程视为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通常包含多个阶段。首先是感觉登记(A),即环境刺激通过感官进入系统。然后是注意选择(B),决定哪些信息进入后续处理。接着是短时记忆编码(C),将选定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暂时存储。之后是长时记忆存储(D),将重要的信息保存起来。最后,当需要时,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提取过程),并可能导致运动输出(E),如言语或行为。这五个阶段共同构成了信息加工理论对认知过程的基本模型。4.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注意力分配()A.任务的难度B.个体兴趣C.刺激的物理特性(如强度、颜色)D.认知资源的可用性E.个体的疲劳程度答案:ABCDE解析:注意力分配是指个体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分配到不同任务或信息来源上的过程。任务的难度(A)会影响资源需求。个体对任务的兴趣(B)会促使分配更多注意力。刺激本身的物理特性,如显著性(强度、颜色、位置等)(C),容易吸引注意力。认知资源的总量和可用性(D)是分配的基础。个体的生理状态,如疲劳程度(E),会影响注意力的维持和分配能力。因此,这五个因素都会影响注意力分配。5.在认知心理学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通常包括哪些()A.随机分配被试B.匹配组设计C.恒定实验条件D.控制组设计E.操纵自变量答案:ABC解析:控制无关变量(ConfoundingVariables)是指那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但研究者未加以考虑或控制的因素。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这些变量。随机分配被试(A)可以将无法预先测量或控制的个体差异平均分配到不同实验条件中。匹配组设计(B)通过将被试按关键特征配对分配到不同组,来控制这些特征的影响。保持实验条件(如环境、设备、指导语等)恒定(C)可以避免这些因素造成变化。控制组设计(D)虽然有助于比较,但其本身不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具体方法,而是实验设计的类型。操纵自变量(E)是实验的核心,但不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因此,ABC是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6.以下哪些属于深度加工策略()A.关联信息B.复述信息C.组织信息D.生成例子E.死记硬背答案:ACD解析:深度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改变信息的形式等方式,进行意义理解и加深的加工方法。关联信息(A)是将新信息与已有概念建立联系。组织信息(C)是将其按照一定的结构(如分类、总结)进行排列。生成例子(D)是通过创建具体情境来帮助理解抽象概念。复述信息(B)主要是机械重复,属于浅层加工策略。死记硬背(E)也是一种浅层加工方式,缺乏理解。因此,ACD属于深度加工策略。7.根据信号检测理论,个体的反应标准(决策criterion)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个体的动机水平B.刺激的期望概率C.个体的风险偏好D.刺激的物理强度E.实验任务的要求答案:ABCE解析: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是信号还是噪音)是基于对刺激强度(或信号存在)的判断,而判断标准是可变的。这个标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动机水平(A),特别是对虚报(将噪音判为信号)和漏报(将信号判为噪音)的担心程度,会调整标准。刺激的期望概率(B),即研究者提供刺激是信号还是噪音的概率,会影响个体设定标准的倾向。个体的风险偏好(C),即更倾向于冒险(高虚报率)还是保守(高漏报率),也会决定标准的位置。实验任务的要求(E),例如是要求高准确率还是高速度,也会影响个体设定标准的方式。刺激的物理强度(D)本身是刺激特征,虽然会影响判断,但标准是判断者设定的,而非直接由物理强度决定。因此,ABCE是影响反应标准的因素。8.以下哪些现象或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过程中存在启动效应()A.预先暴露于"医生"一词后,更容易说出"护士"B.学习外文单词后,在阅读母语文章时更容易遇到这些单词C.看到"红色"这个词后,对"苹果"这个词的反应更快D.重复阅读一个句子,后面的句子理解更快E.听到关于"悲伤"的词语会无意识地影响面部表情答案:ABDE解析:启动效应是指先前暴露过的刺激(启动刺激)会无意识地影响后续相关刺激(目标刺激)的处理过程。预先暴露"医生"导致更容易说出"护士"(A,概念启动/联想启动)。学习外文单词后母语中遇到这些词更容易(B,语义启动)。看到"红色"后对"苹果"反应更快(C,可能是语义启动,但也可能只是熟悉度影响,相对较弱)。重复阅读句子导致理解更快(D,词汇启动/句法启动)。听到"悲伤"词语影响面部表情(E,情感启动/行为启动)。这五个选项中,A、B、D、E都明确或较典型地展示了启动效应。C选项虽然可能有启动效应,但不如其他选项明确。9.认知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编码,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短时记忆编码主要是语音编码B.深度加工有利于信息的长期存储C.视觉编码比语义编码更容易D.情感状态会影响编码过程E.编码深度是影响记忆保持的关键因素答案:ABDE解析:短时记忆对听觉信息(语音)的编码能力通常强于对视觉信息的编码,因此语音编码(A)被认为是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深度加工(如意义理解、关联)比浅层加工(如物理特征识别)能产生更牢固、更持久的记忆痕迹,有利于长期存储(B正确)。研究表明,语义编码通常比纯粹基于物理特征的视觉编码更有效、更持久(C错误)。个体的情感状态(如情绪强度)会影响编码的方式和效率,情绪化的经历往往更容易被记住(D正确)。编码深度,即加工信息的水平和程度,是影响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关键因素(E正确)。因此,ABDE是正确的说法。10.根据信息加工理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A.感觉记忆存储B.图式存储C.声音存储D.语义网络存储E.情景记忆存储答案:BDE解析:长时记忆是容量巨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记忆系统。其信息存储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图式存储(B)是关于物体、事件、情境的知识结构;语义网络存储(D)是关于一般知识和事实的组织方式,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构成网络;情景记忆存储(E)是关于个人亲身经历的事件及其细节的记忆。感觉记忆存储(A)是信息进入系统的最初阶段,持续时间极短(毫秒级),不属于长时记忆的存储形式。声音存储(C)不是长时记忆的一种基本分类存储形式,信息最终是以语义等形式存储。因此,BDE是长时记忆的主要存储形式。11.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工作记忆的容量,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B.工作记忆的容量受限于信息处理的通道数量C.工作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组块策略来增加D.工作记忆的容量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E.工作记忆的容量与个体的智力水平无关答案:CD解析:认知心理学普遍认为,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这通常被称为短时记忆容量限制,并非无限(A错误)。虽然信息处理涉及多个通道,但容量限制并非直接由通道数量决定,更多是信息编码和存储结构的限制(B不完全准确)。组块是指将多个基本单元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较大单元,有效组块可以显著增加工作记忆能处理的数量(C正确)。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D正确)。工作记忆容量是智力的核心成分之一,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E错误)。因此,正确的说法是CD。12.以下哪些现象或研究结果是内隐记忆的典型证据()A.再认测验中出现的倒摄干扰B.随机字母串中包含了一些先前学习过的单词C.重复学习任务时反应时逐渐缩短D.似是而非的联想测验(如"金丝雀——黄色")E.语义相关判断任务中的反应时优势答案:BDE解析: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或明确回忆的情况下,其行为或认知过程受到先前经验无意识影响的现象。随机字母串中的内隐启动效应(B)显示先前学习过的单词的无意识提取。似是而非的联想测验(D)通过判断对不相关联词对的反应速度,可以揭示内隐联想强度。语义相关判断任务(E)中,语义相关的词对反应时更快,这是内隐语义记忆的体现。再认测验中的倒摄干扰(A)是外显记忆(ExplicitMemory)的表现,属于有意识回忆。重复学习任务时反应时缩短(C)可能是练习效应或策略改进的结果,不一定涉及内隐记忆。因此,BDE是内隐记忆的证据。13.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认知过程通常被认为包含哪些主要阶段()A.感觉登记B.注意选择C.短时记忆编码D.长时记忆存储E.运动输出答案:ABCDE解析:信息加工理论将认知过程视为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通常包含多个阶段。首先是感觉登记(A),即环境刺激通过感官进入系统。然后是注意选择(B),决定哪些信息进入后续处理。接着是短时记忆编码(C),将选定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暂时存储。之后是长时记忆存储(D),将重要的信息保存起来。最后,当需要时,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提取过程),并可能导致运动输出(E),如言语或行为。这五个阶段共同构成了信息加工理论对认知过程的基本模型。14.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注意力分配()A.任务的难度B.个体兴趣C.刺激的物理特性(如强度、颜色)D.认知资源的可用性E.个体的疲劳程度答案:ABCDE解析:注意力分配是指个体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分配到不同任务或信息来源上的过程。任务的难度(A)会影响资源需求。个体对任务的兴趣(B)会促使分配更多注意力。刺激本身的物理特性,如显著性(强度、颜色、位置等)(C),容易吸引注意力。认知资源的总量和可用性(D)是分配的基础。个体的生理状态,如疲劳程度(E),会影响注意力的维持和分配能力。因此,这五个因素都会影响注意力分配。15.在认知心理学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通常包括哪些()A.随机分配被试B.匹配组设计C.恒定实验条件D.控制组设计E.操纵自变量答案:ABC解析:控制无关变量(ConfoundingVariables)是指那些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但研究者未加以考虑或控制的因素。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这些变量。随机分配被试(A)可以将无法预先测量或控制的个体差异平均分配到不同实验条件中。匹配组设计(B)通过将被试按关键特征配对分配到不同组,来控制这些特征的影响。保持实验条件(如环境、设备、指导语等)恒定(C)可以避免这些因素造成变化。控制组设计(D)虽然有助于比较,但其本身不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具体方法,而是实验设计的类型。操纵自变量(E)是实验的核心,但不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因此,ABC是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6.以下哪些属于深度加工策略()A.关联信息B.复述信息C.组织信息D.生成例子E.死记硬背答案:ACD解析:深度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改变信息的形式等方式,进行意义理解и加深的加工方法。关联信息(A)是将新信息与已有概念建立联系。组织信息(C)是将其按照一定的结构(如分类、总结)进行排列。生成例子(D)是通过创建具体情境来帮助理解抽象概念。复述信息(B)主要是机械重复,属于浅层加工策略。死记硬背(E)也是一种浅层加工方式,缺乏理解。因此,ACD属于深度加工策略。17.根据信号检测理论,个体的反应标准(决策criterion)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个体的动机水平B.刺激的期望概率C.个体的风险偏好D.刺激的物理强度E.实验任务的要求答案:ABCE解析: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是信号还是噪音)是基于对刺激强度(或信号存在)的判断,而判断标准是可变的。这个标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动机水平(A),特别是对虚报(将噪音判为信号)和漏报(将信号判为噪音)的担心程度,会调整标准。刺激的期望概率(B),即研究者提供刺激是信号还是噪音的概率,会影响个体设定标准的倾向。个体的风险偏好(C),即更倾向于冒险(高虚报率)还是保守(高漏报率),也会决定标准的位置。实验任务的要求(E),例如是要求高准确率还是高速度,也会影响个体设定标准的方式。刺激的物理强度(D)本身是刺激特征,虽然会影响判断,但标准是判断者设定的,而非直接由物理强度决定。因此,ABCE是影响反应标准的因素。18.以下哪些现象或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过程中存在启动效应()A.预先暴露于"医生"一词后,更容易说出"护士"B.学习外文单词后,在阅读母语文章时更容易遇到这些单词C.看到"红色"这个词后,对"苹果"这个词的反应更快D.重复阅读一个句子,后面的句子理解更快E.听到关于"悲伤"的词语会无意识地影响面部表情答案:ABDE解析:启动效应是指先前暴露过的刺激(启动刺激)会无意识地影响后续相关刺激(目标刺激)的处理过程。预先暴露"医生"导致更容易说出"护士"(A,概念启动/联想启动)。学习外文单词后母语中遇到这些词更容易(B,语义启动)。看到"红色"后对"苹果"反应更快(C,可能是语义启动,但也可能只是熟悉度影响,相对较弱)。重复阅读句子导致理解更快(D,词汇启动/句法启动)。听到"悲伤"词语影响面部表情(E,情感启动/行为启动)。这五个选项中,A、B、D、E都明确或较典型地展示了启动效应。C选项虽然可能有启动效应,但不如其他选项明确。19.认知心理学中,关于记忆编码,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短时记忆编码主要是语音编码B.深度加工有利于信息的长期存储C.视觉编码比语义编码更容易D.情感状态会影响编码过程E.编码深度是影响记忆保持的关键因素答案:ABDE解析:短时记忆对听觉信息(语音)的编码能力通常强于对视觉信息的编码,因此语音编码(A)被认为是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深度加工(如意义理解、关联)比浅层加工(如物理特征识别)能产生更牢固、更持久的记忆痕迹,有利于长期存储(B正确)。研究表明,语义编码通常比纯粹基于物理特征的视觉编码更有效、更持久(C错误)。个体的情感状态(如情绪强度)会影响编码的方式和效率,情绪化的经历往往更容易被记住(D正确)。编码深度,即加工信息的水平和程度,是影响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关键因素(E正确)。因此,ABDE是正确的说法。20.根据信息加工理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A.感觉记忆存储B.图式存储C.声音存储D.语义网络存储E.情景记忆存储答案:BDE解析:长时记忆是容量巨大、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记忆系统。其信息存储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图式存储(B)是关于物体、事件、情境的知识结构;语义网络存储(D)是关于一般知识和事实的组织方式,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构成网络;情景记忆存储(E)是关于个人亲身经历的事件及其细节的记忆。感觉记忆存储(A)是信息进入系统的最初阶段,持续时间极短(毫秒级),不属于长时记忆的存储形式。声音存储(C)不是长时记忆的一种基本分类存储形式,信息最终是以语义等形式存储。因此,BDE是长时记忆的主要存储形式。三、判断题1.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可以存储任意数量的信息。答案:错误解析:认知心理学普遍认为,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通常用组块来衡量,大约为7±2个信息块。当信息量超过这个限制时,记忆效果会显著下降。因此,工作记忆的容量并非无限。2.内隐记忆是指个体能够有意识地回忆起过去经历的事件或信息。答案:错误解析: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或明确回忆的情况下,其行为或认知过程受到先前经验无意识影响的现象。它与外显记忆(ExplicitMemory)相对,外显记忆是指个体能够有意识地回忆或再认过去的信息。因此,内隐记忆的核心特征是其无意识性。3.注意力分配是指个体将认知资源分配到不同任务上的过程。答案:正确解析:注意力分配是指个体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信息来源时,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如加工能力、时间等)分配到不同任务或信息上的过程。这是注意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映了认知系统处理多信息流的能力和策略。4.深度加工策略比复述策略更有利于信息的长期保持。答案:正确解析:深度加工策略,如关联信息、组织信息和生成例子等,能够促进对信息的理解和意义建构,从而形成更牢固、更持久的记忆痕迹。相比之下,复述策略主要是机械重复,加工深度较浅,对信息的长期保持效果较差。因此,深度加工策略通常被认为比复述策略更有利于长期记忆。5.根据信号检测理论,个体的判断标准是固定不变的。答案:错误解析: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标准(决策criterion)是可变的,会根据任务要求、动机水平、风险偏好和刺激的期望概率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例如,当个体要求高准确率时,会倾向于设置较高的判断标准(较少的错误判断);当个体更担心漏报时,也会提高判断标准。因此,判断标准并非固定不变。6.语义记忆是指关于个人亲身经历的事件的记忆。答案:错误解析:语义记忆是指关于一般知识、事实、概念和语言规则的记忆,它不与特定的个人经历或时间地点相关联。而关于个人亲身经历的事件的记忆属于情景记忆(EpisodicMemory)。因此,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记忆。7.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是指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组织化知识结构。答案:正确解析:图式(Schema)是指个体关于某个知识领域(如三角形、动物、故事等)的知识组织结构,它包含了该领域相关的概念、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图式帮助个体理解新信息、组织新信息并将其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8.短时记忆编码主要是对信息的视觉特征进行编码。答案: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湖北省荆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娄底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基金定投业务指南》课件
- 新课标(水平三)体育与健康《篮球》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 中国非遗文化傩戏文化
- 航天梦课件展示
-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课件(北师大版2024)
- 加油站季节性安全检查台账(每季度)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教师培训课件:《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小学)》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正版授权】 IEC 60811-203:2012 EN-FR Electric and optical fibre cables - Test methods for non-metallic materials - Part 203: General tests - Measurement of overall dimensions
- 《陆上风力发电机组钢混塔架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