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现代农业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现代农业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现代农业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现代农业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现代农业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现代农业技术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5年,我国首次实现商业化种植的“碳汇稻”品种,其核心优势是A.抗旱性提高30%B.每季可固定土壤碳1.2t/haC.无需施用氮肥D.生育期缩短15天答案:B2.在番茄智能温室中,利用“数字孪生叶片”模型实时调控灌溉,主要监测的生理指标是A.叶温与气孔导度B.茎流量与根压C.花粉活性与柱头温度D.呼吸商与ATP含量答案:A3.2024年发布的《无人农场分级标准》中,L4级无人农场的必备条件是A.单机无人化作业比例≥80%B.全场5G覆盖率≥95%C.决策AI可脱离云端离线运行72hD.农机具备LIDAR+视觉融合导航答案:C4.利用CRISPR-Cas12a编辑玉米“高光效1号”基因,其靶标位于A.rbcL启动子区B.PEP羧化酶外显子3C.NADP-苹果酸酶内含子5D.叶绿体psbA5′UTR答案:B5.在垂直农场中,采用“动态LED导轨”技术,其主要节能机理是A.将红光与蓝光分时供给B.根据植株高度实时调整PPFD分布C.利用废热驱动CO₂捕集D.通过光伏直供直流母线答案:B6.2025年,农业农村部将“再生稻无人化收割”纳入补贴目录,其技术瓶颈主要是A.头季与再生季茎秆力学差异B.稻田GPS信号多路径效应C.稻桩高度识别精度不足D.履带接地比压过大答案:A7.利用“大豆-根瘤菌数字匹配”平台,推荐接种剂的核心算法是A.随机森林+土壤电导率B.图神经网络+根际代谢谱C.贝叶斯优化+16SrRNA丰度D.强化学习+根瘤表型组答案:D8.在设施草莓中,使用“蜂毒肽纳米载体”防治红蜘蛛,其释放触发条件是A.叶表温度>32℃B.螨虫取食碱性唾液pH>7.8C.光强<200μmol·m⁻²·s⁻¹D.湿度>90%RH持续30min答案:B9.2025年,全国推广“秸秆-沼渣-生物炭”三联供模式,其碳足迹较传统焚烧减少A.0.82tCO₂-eq/t秸秆B.1.15tCO₂-eq/t秸秆C.1.48tCO₂-eq/t秸秆D.1.73tCO₂-eq/t秸秆答案:C10.在“无人化稻田除草机器人”中,用于识别稗草的深度学习模型主干网络是A.ConvNeXtV2B.SwinTransformerV3C.EfficientNetv4D.RegNetY-32GF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下列哪些技术组合可实现“零化学农药”葡萄园周年生产A.性信息素迷向+超声驱鸟B.CRISPR敲除霜霉病易感基因VvMLOC.臭氧微纳米气泡+紫外C夜射D.寡糖诱抗+无人机释放捕食螨答案:A、B、D12.关于“水稻无人化直播”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RTK+视觉导航,播幅误差≤1cmB.使用包衣种子,丸粒化后比重1.35g/cm³C.播后24h内启用“垄面镇压辊”提高成苗率D.通过“毫米波雷达”实时统计落籽密度答案:A、C、D13.在“智慧鱼塘”中,实现“零水交换”的关键子系统包括A.微滤机+生物絮团B.电解氯杀菌+紫外消毒C.反硝化墙+沸石吸附D.鱼菜共生浮床答案:A、C、D14.2025年,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基因编辑安全证书”涵盖作物有A.高油酸油菜B.抗褐变马铃薯C.低镉积累粳稻D.耐旱苜蓿答案:A、B、C15.利用“区块链+NFT”实现农产品溯源,链上需记录的数据有A.种子基因型哈希值B.当日光合有效辐射累积量C.采摘瞬间乙烯释放速率D.冷链车厢门磁报警日志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6.2025年,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拖拉机”加满液氢可连续作业18小时。答案:√17.“CRISPR-off”技术通过甲基化编辑实现基因可逆沉默,无需切断DNA双链。答案:√18.在垂直农场中,红蓝光质比3:1时,生菜花青素含量一定高于5:1。答案:×19.“数字土壤护照”要求每1ha耕地至少采集1kg混合样测定全氮。答案:×20.利用“无人车+多光谱”诊断小麦赤霉病,最佳飞行高度为15m。答案:×21.“再生稻+碳汇”项目可在VCS机制下交易,每亩年均可核证0.4tCO₂。答案:√22.2025年,全国禁用“甲拌磷”后,花生线虫防治主要依赖淡紫紫孢菌。答案:√23.“智能放牧项圈”采用LoRaWAN,可在30km无基站草原上传数据。答案:√24.在“无人化奶牛场”,AI通过尾根加速度计判断发情,准确率可达98%。答案:√25.“鱼粉替代”配方中,黑水虻粉用量超过25%会降低大西洋鲑鱼片色泽。答案:√四、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26.2025年,我国“耐盐碱杂交稻”平均亩产突破______kg,土壤含盐量临界值为______dS/m。答案:618,6.527.“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带宽______m时,土地当量比(LER)可达1.42,玉米行距缩小至______cm。答案:4.0,4028.在“智能灌溉”中,当土壤水势降至______kPa时,系统自动启动微喷;甜瓜膨果期需维持基质含水量______%(体积)。答案:-25,7529.“猪脸识别”模型采用______网络提取面部关键点,识别准确率______%。答案:HRNet,96.730.2025年,全国“秸秆制氢”示范工程,每吨干秸秆可产______kgH₂,副产物______可用作土壤调理剂。答案:18,生物炭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31.阐述“碳汇稻”实现土壤碳固定的生理与农艺机制。答案:碳汇稻通过三条路径实现碳固定:(1)根系分泌:选育品种根系分泌有机酸量增加42%,促进土壤矿物保护态碳形成;(2)秸秆深翻:配套“深翻35cm+秸秆粉碎<1cm”技术,使秸秆碳进入稳态腐殖质库,年矿化率降至3.2%;(3)微生物调控:接种“碳汇菌剂”(Bacillusvelezensis+Mortierella),提高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0.7g/kg。生理层面,碳汇稻叶片C/N比提高,光呼吸降低,夜间呼吸速率下降8%,更多光合碳向地下分配,根冠比达0.28,较常规稻高32%。32.说明“无人化稻田除草机器人”识别稗草的算法流程。答案:流程分五步:(1)数据采集:使用MicasenseRedEdge-P多光谱相机,获取670–800nm5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0.3cm;(2)数据标注:采用“LabelMe+专家复核”,建立稗草、水稻、阔叶草、裸地四类样本库,共计18万张;(3)模型训练:主干网络SwinTransformerV3,引入CBAM注意力模块,损失函数采用FocalLoss,解决类别不平衡;(4)边缘部署:模型蒸馏至8MB,部署于NVIDIAJetsonOrinNano,推理速度45ms/帧;(5)后处理:采用CRF条件随机场优化边缘,结合稻株行距先验,剔除伪目标,最终识别精度mIoU=92.4%。33.概述“垂直农场动态LED导轨”节能的数学原理。答案:设植株冠层为曲面z=f(x,y),LED导轨在t时刻位置为(x_t,y_t,z_t),光强分布函数为PPFD(x,y,z,t)=I₀·cosθ·exp(-k·d²)其中d为光源到冠层距离,θ为入射角。目标函数为min∫∫∫₀^TE(t)dts.t.∫∫_SPPFD(x,y,z,t)dxdy≥DLI采用Pontryagin极小值原理,求解最优控制u(t)=(x_t,y_t,z_t),使哈密顿函数H最小。实验表明,相比固定LED,动态导轨可节能27.8%,DLI均匀性提高19%。六、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34.某无人化稻田2025年种植“碳汇稻”100ha,测得数据:(1)头季产量7.8t/ha,秸秆5.2t/ha;(2)再生季产量3.1t/ha,秸秆1.9t/ha;(3)秸秆碳含量42%,腐殖化系数0.35;(4)根茬碳2.3t/ha,根际沉积碳0.8t/ha;(5)CH₄排放折碳1.1t/ha,CO₂排放折碳0.4t/ha。计算该稻田年净碳汇量(tCO₂-eq)。答案:步骤1:计算碳输入秸秆碳=(5.2+1.9)×0.42=3.0t/ha稳态碳=3.0×0.35=1.05t/ha根茬+根际=2.3+0.8=3.1t/ha总输入=1.05+3.1=4.15t/ha步骤2:计算碳输出CH₄+CO₂=1.1+0.4=1.5t/ha步骤3:净碳汇=4.15-1.5=2.65t/ha折CO₂=2.65×44/12=9.72t/ha100ha净碳汇=972tCO₂-eq35.某垂直农场生菜栽培层面积2000m²,采用动态LED导轨,额定功率密度0.4kW/m²,电价0.6元/kWh。(1)若每日LED运行18h,固定式年耗电多少?(2)动态导轨节能27.8%,年节省电费多少?(3)若碳排放因子0.5701tCO₂/MWh,年减排多少?答案:(1)固定式年耗电=0.4×2000×18×365=5256MWh(2)年节省电量=5256×0.278=1461MWh节省电费=1461×1000×0.6=87.66万元(3)年减排=1461×0.5701=832.8tCO₂七、综合分析题(25分)36.阅读材料:2025年,黄淮海平原某10万亩耕地建成“无人化麦玉两熟农场”,集成技术包括:(1)L4级无人农机集群(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2)“星-空-地”立体传感网(Sentinel-2、高光谱无人机、土壤传感器);(3)“AI-决策云”平台,每日生成作业处方图;(4)“生物育种+生物防治”双轮驱动;(5)“秸秆制氢+生物炭”循环单元。当年实测:小麦平均亩产612kg,玉米738kg,化肥减量22%,农药减量35%,碳排放强度降低0.31tCO₂-eq/ha,农民亩均纯收入增加280元。问题:(1)从“技术-经济-生态”三维视角,构建该农场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权重及评分标准;(2)指出制约该模式向长江中下游稻区复制的三项关键瓶颈,并提出破解路径;(3)若2030年将该模式推广至1亿亩,估算全国粮食增产、碳减排及经济效益。答案:(1)指标体系技术维度(权重0.35):①农机无人化率(%)≥90得10分,<60得0分;②传感网时空分辨率(m/天)≤10得10分,>30得0分;③AI处方图执行率(%)≥95得10分,<70得0分。经济维度(权重0.30):④亩均纯收入增量(元)≥300得10分,<100得0分;⑤投资回收期(年)≤5得10分,>10得0分;⑥农机利用率(%)≥80得10分,<50得0分。生态维度(权重0.35):⑦化肥减量(%)≥25得10分,<10得0分;⑧农药减量(%)≥30得10分,<15得0分;⑨碳排放强度降低(t/ha)≥0.3得10分,<0.1得0分。(2)瓶颈与路径瓶颈1:稻区田块小而散,农机掉头效率低。路径:推广“田块合并+激光平地”技术,整合小田为5–10ha标准格田,配套“折腰式无人拖拉机”,掉头时间缩短40%。瓶颈2:稻区多阴雨,无人机植保窗口短。路径:开发“防雨型多旋翼+毫米波雷达避障”,在轻雨(<5mm/h)条件下仍可作业;同步布设“无人船+风送式喷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