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济南市深泉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1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周礼小司寇》记载,小司寇掌管外朝事务,负责召集民众征询意见。当国家有危难、要迁都、需选立嗣君等军国大事时,周王必须征求贵族议事会、国人会议的意见。这体现出()A.国人成为周王室统治的基础B.原始民主遗风影响了政治决策C.周王室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D.民主政治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2.汉武帝即位之初,其舅舅田蚡作为丞相骄横专权。为此,武帝找来官职低下但是有才干,而且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给他们附加上侍中、诸曹等名号。这些人可以相对容易地出入皇宫,在宫廷里面办公。这一举措在当时()A.折射了外戚干政问题的严重B.加剧了中央冗官局面C.削弱了中央朋党政治的基础D.重塑了政治权力结构3.西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以“家世”“德行”“才能”为评定标准,但实际操作中,中正官多由士族担任,评定往往偏重门第,寒门子弟难以晋升。为此,朝廷曾下诏“拔寒素”,要求中正官荐举“门寒身素,志行清正”者,但因士族势力盘根错节,这一举措收效甚微。到东晋,九品中正制几乎完全被士族掌控,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这一过程反映出()A.选官制度调整难以突破阶级局限B.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九品中正制始终阻碍社会阶层流动D.寒门与士族的矛盾逐渐消除4.唐朝政事堂会食时,三省长官常以共餐为机,对议事分歧再作协商。史载争议未决者,至会食时从容商榷,多能协和”。此制将政务协调与日常交往结合,可见其()A.提升了官僚群体的品秩待遇B.构建了君臣议政的全新范式C.顺应了三省分权协作的机制D.确保了行政决策的绝对公平5.南宋中央官学“置博士弟子员,皆未尝考其德行道艺之素,其所授受,又皆世俗之书,进取之业,使人见利而不见义”“亦惟荣辱升沉,......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季考月书,尽成文具”。这说明南宋中央官学()A.深度融合理学思想B.秉持崇文抑武国策C.沦为科举制度附庸D.引领书院发展方向6.《明会典》记载,明朝每六年会对京官进行一次京察”,由吏部与都察院共同主持,考察官员的政绩、品行等。考察后若发现有遗漏的不合格官员,给事中与御史可进行“拾遗”弹劾,且一经弹劾,官员多被惩处。明代宗至万历年间,官员皆以被“京察”查处为大辱。这体现了明朝的官员管理()A.以考核官员政绩为核心B.注重通过刑罚威慑官员C.监察机制运作较为有效D.使官员行政效率大幅提升7.1898年,张之洞读《孔子改制考》后,十分恼怒,作《劝学篇》予以反驳。他认为,君臣之义“与天无极”,而《孔子改制考》却完全抛弃三纲五常,鼓吹民权。张之洞批评康有为忘亲”、“忘圣”,“欲举世放恣黩乱而后快。”由此可见()A.维新思想引起既得利益集团不满B.《孔子改制考》导致了变法失败C.张之洞没有读懂《孔子改制考》D.洋务派思想与立宪派有本质区别8.《训政纲领》规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负有发动训政”的全权;国民政府作为政务执行机关,是“训政”的执行者;联系国民党与国民政府的总枢纽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这表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运作模式()A.借训政之名行党治独裁之实B.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大步迈进C.标志近代政党政治彻底失败D.精准契合孙中山训政理念内核9.1943年开始,中共各抗日根据地组织了各种互助组和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以私有股份或私有制为基础,不限制社员入社资格,入股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现金、有价证券如公债券、储蓄票,也可以是粮食等。这些措施旨在()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C.激活经济活力突破封锁D.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经验10.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有关人民形象的多维建构。据此可知,新中国人民立体形象的建构主要意在()1950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使劳动成为光荣,全国劳动人民由奴隶的地位进入主人的地位”1951年6月,政务院提出“各级人民政府是人民自己的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国家建设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1953年10月,《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直接地是依靠全国职工和农民的创造性劳动;人民民主制度使他们在劳动中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A.促进国家和政党形象塑造B.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C.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性认可D.集中力量建设工业化国家11.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通过“陶片放逐法”,每年可投票放逐威胁民主政治者。该制度()A.体现了轮番而治B.强化了僭主政治C.易演变为多数暴政D.标志成文法诞生12.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A.有效解决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B.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C.无法集中中央的权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13.美国从1883年开始,逐渐形成的文官制度的传统是“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B.忽视了官员道德品质C.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D.要求公务员要保持政治中立14.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西奥多·洛维在书中写道,自从1937年以来,“国会新增加的每项计划,都是按照其致力于对政府进行扩张而授权行政部门去实施执行。这些法律故意以最宽泛、最模糊的条件写下来,以便为......总统在制定实际政策时提供最大可能的自由决定权”。这反映美国()A.立法权的消失B.分权制衡原则被打破C.行政权的扩张D.三权分立体制被破坏15.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推动私有化改革,财政部首席文官爱德华·布里奇斯虽反对这一政策,但仍按职责组织团队制定实施方案,并拒绝参与保守党内部的政策辩论。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A.文官政治中立保障政府运作的稳定性B.首相的决策需经高级文官同意方可推行C.政党轮替导致文官与内阁成员共进退D.文官的个人倾向决定国家政策的调整方向第11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有关战国到秦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信息,并分别予以说明。17.商鞅变法运动开始之后,由于其行动与理论的独特性,引起了学者和政治家的强烈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也有不同。(5分)时期评价战国多数人称赞商鞅是善于用兵的军事家,韩非、李斯等称颂商鞅推行法治、富国强兵、移风易俗的治秦功绩。汉朝贾谊驳斥商鞅“遗礼义,弃仁恩,尚告奸”;司马迁认为商鞅不重视道德和教化,其评价亦成为后人关注商鞅的标杆。宋朝宋代学者主张效仿上古“王道之政”,期冀重回太平盛世,因此批判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改革秦人风俗习惯的措施,而商鞅军事、耕战、“令出必行”等法律方面的思想在宋代则受到重视。近代人们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从“阶级服务”角度做出评价,主张商鞅变法顺应了经济变革的要求,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时代的记忆:一幅宣传画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领到了选民证》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事件1215年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强调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1258年亨利三世再次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牛津条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1265年英国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议会,除了有贵族和主教外,还有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1327年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1343年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为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整理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有学者说,“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而是超越传统。还有学者认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君主立宪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尊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全新的政体”的理由。(4分)济南市深泉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ACCCAABA题号1112131415答案CDCCA二、非选择题16.信息1:中国古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说明:战国时期、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国家分裂。战国中后期,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统一趋势日益明显。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于公元前221年完成同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信息2:地方管理制度由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战国时期,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建立新体制,新体制体现专制和集权色彩。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体现了由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信息3:民族关系,华夏认同说明:随着战国兼并战争的进行,民族交融逐步发展,各民族间的隔阂逐渐减弱。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华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信息4: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制。说明: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井田制逐渐瓦解,在各国变法中逐渐承认土地私有制,并成为统一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本题共14分。其中写出提取的信息2分,对信息进行阐释4-6分。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提取,阐释史论结合,史实正确】17.示例: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受时代的影响。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存在差异,这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而纷纷推行变法,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效,得到多数人的称颂。汉朝的治国思想转变,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正统,宣扬道德教化,商鞅变法以法治国的理念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在此时遭到批判。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商鞅变法的精神符合社会转型时期的需求,因此对商鞅变法总体持赞扬态度。综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时期对商鞅变法评价的变化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全面。【论题需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题目拟定言之有理即可。论题2分,论述不同时代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并说明其原因。评价归纳2分,原因阐述2分,表述成文1分,合计15分。】18.《领到了选民证》赏析这幅宣传画《领到了选民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历史场景。画面中,村民们聚集在一起,手持选民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象征着他们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身份得到了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或人民当家做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旨在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增强国家的民主建设。本画作作为宣传作品,目的在于宣传持有选民证的重要性,选民证的发放标志着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提升,体现了新中国对民主制度的重视。图中站在田间地头的人们普遍关注选民证的发放,通过选举人民能够直接参与到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管理中,这不仅增强了人民的主人翁意识,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画面背景中的“选民登记站”标志着选举工作的有序进行,体现了政府对民主程序的规范化管理。选民证的普及和选举制度的实施,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一步,反映了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总之,这幅宣传画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也展现了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努力与成就。通过选民证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员岗前培训合格承诺书5篇
- 一场事情的处理经历作文12篇
- 家庭消费责任承担承诺书4篇范文
- 质量检验操作指南与报告书写模板
- 未来的梦想童话作文9篇
-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工具模板
- 2025品牌授权代理商合同书范本
- 中国纳伏前置放大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苗木采购合同苗木采购合同示例
- 中国三指塑料把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住建局遴选公务员面试答题技巧与模拟题解析
- 社区养老驿站养老用品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混凝土工程成本控制方案
- 1.1《土壤里面有什么》课件 2025-2026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 房地产集团资金管理中心资金使用职责
-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2026届重庆康德卷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国铁集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药物警戒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 2025年地基基础检测低应变检测考试题与答案
- 供电所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