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二高一数学下学期同步考点讲与练6.4.3 课时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解析版)_第1页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一数学下学期同步考点讲与练6.4.3 课时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解析版)_第2页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一数学下学期同步考点讲与练6.4.3 课时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解析版)_第3页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一数学下学期同步考点讲与练6.4.3 课时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解析版)_第4页
(人教A版)必修二高一数学下学期同步考点讲与练6.4.3 课时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4.3课时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决距离、高度、角度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理解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形模型,并综合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一、基线1、定义:在测量过程中,根据测量的需要而确定的线段叫做基线。2、性质: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基线长度,使测量既有较高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高越高。二、实际测量中的有关名称、术语:1、仰角与俯角:(1)仰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与水平线的夹角(2)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视线在水平线下方时与水平线的夹角2、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指定方向线是指正北或正南或正东或正西,方向角小于90°)3、方位角:从正北的方向线按顺时针到目标方向线所转过的水平角三、利用解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1、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2、应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位置,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中;(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四、测量距离问题常见题型及解决办法1、常见题型与解决方法(1)两点间不可通又不可视(如图①):可取某点C,使得A,B与C之间的距离可直接测量,测出AC=b,BC=a以及∠ACB=γ,利用余弦定理得:AB=eq\r(a2+b2-2abcosγ).(2)两点间可视但不可到达(如图②):可选取与B同侧的点C,测出BC=a以及∠ABC和∠ACB,先使用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AB.(3)两点都不可到达(如图③):在河边测量对岸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可先在一侧选取两点C,D,测出CD=m,∠ACB,∠BCD,∠ADC,∠ADB,再在△BCD中求出BC,在△ADC中求出AC,最后在△ABC中,由余弦定理求出AB.2、求距离问题的注意事项(1)选角或确定要创建的三角形,首先确定所求量所在的三角形,若其他量已知,则直接求解;若其他量位置,则把未知量放在另一确定的三角形中求解;(2)确定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如都可以,就选便于计算的定理。五、测量高度问题需要注意3个问题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要理解仰角、俯角(它是在铅垂面上所成的角)、方向(位)角(它是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是关键.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搞错.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六、测量角度问题需要注意3个问题1、测量角度时,首先应明确方位角及方向角的含义;2、求角的大小时,先在三角形中求出其正弦或余弦值;3、在解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解题过程中也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综合使用的优点。题型一测量距离问题【例1】某大学校园内有一个“少年湖”,湖的两侧有一个健身房和一个图书馆,如图,若设音乐教室在处,图书馆在处,为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甲同学选定了与、不共线的处,构成,以下是测量的数据的不同方案:①测量;②测量;③测量;④测量.其中要求能唯一确定、两地之间距离,甲同学应选择的方案的序号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测量∠A,∠C,∠B,知道三个角度值,三角形有无数多组解,不能唯一确定点A,B两地之间的距离;②测量∠A,∠B,BC,已知两角及一边,由正弦定理可知,三角形有唯一的解,能唯一确定点A,B两地之间的距离;③测量∠A,AC,BC,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由正弦定理可知,三角形可能有2个解,不能唯一确定点A,B两地之间的距离;④测量∠C,AC,BC,已知两边及夹角,由余弦定理可知,三角形有唯一的解,能唯一确定点A,B两地之间的距离.综上可得,一定能唯一确定A,B两地之间的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是②④.故选:C【变式1-1】如图,两点在河的两岸,在同侧的河岸边选取点,测得的距离,则两点间的距离为()A.B.C.D.【答案】D【解析】因为,故,由正弦定理,,故m故选:D【变式1-2】如图,点,在无法到达的河对岸,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在河岸边选取,两个观测点,测得,,,,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结果用m表示).【答案】【解析】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所以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在中,,,所以.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在中,,,,由余弦定理解得:.故答案为:【变式1-3】一条河流从某城市中穿过,其中一河段的两岸基本上是平行的,根据城建工程计划,需要测量出该河段的宽度,现在一侧岸边选取两点,,并测得,选取对岸一目标点并测得,,,则该段河流的宽度为()A.B.C.D.【答案】A【解析】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所以,如图所示过点向做垂线交与:所以该段河流的宽度.故选:A.【变式1-4】如图,从气球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的俯角分别为、,此时气球的高是,则河流的宽度约等于().(用四舍五入法将结果精确到个位.参考数据:,,,,)A.B.C.D.【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作矩形,因为从气球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的俯角分别为、,所以,,因为气球的高是,所以,则,,,,,,,故选:A.题型二测量高度问题【例2】如图所示,为测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两点,从、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则树的高度为()A.B.C.D.【答案】A【解析】在,,,,又,由正弦定理得:,,树的高度为(m).故选:A.【变式2-1】杭师大附中天文台是学校图书馆处的标志性建筑.小金同学为了测量天文台的高度,选择附近学校宿舍楼三楼一阳台,高为,在它们之间的地面上的点M(B、M、D三点共线)处测得楼顶A、天文台顶C的仰角分别是和,在阳台A处测得天文台顶C的仰角为,假设和点M在同一平面内,则小金可测得学校天文台的高度为()A.B.C.D.【答案】D【解析】在直角三角形ABM中,在△ACM中,,故由正弦定理,,故在直角三角形CDM中,,∵∴.故选:D【变式2-2】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山高,选择和另一座山的山顶作为测量基点,从点测得点的仰角,点的仰角,,从点测得,已知山高,则山高(单位:)为()A.B.C.D.【答案】C【解析】在中,,因为,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在中,,,则,由正弦定理可得,,在中,,又因为,则.故选:C.【变式2-3】平凉大明宝塔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六年,省政府拨款,对宝塔进行了维修和加固,铺了楼板,做了木梯,如今的宝塔,面目全新.游客可以由木梯盘旋而上至顶层,举目四望平凉城市风光.某学生为测量平凉大明宝塔的高度,如图,选取了与平凉大明宝塔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测得米,在,两点观察塔顶点,仰角分别为和,,则平凉大明宝塔的高度是()A.25米B.米C.30米D.米【答案】C【解析】在中,,,在中,,,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米.故选:C.【变式2-4】如图所示,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为α,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为β.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h,则山CD的高度为()A.B.C.D.【答案】C【解析】在中,∠BCA=90°+β,∠ABC=90°-α,∠BAC=α-β,∠CAD=β.根据正弦定理,得,即=,∴AC==.在Rt△ACD中,CD=ACsin∠CAD=ACsinβ=.即山的高度为.故选:C.题型三测量角度问题【例3】如图所示,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南偏西方向上,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方向上,则灯塔A在灯塔B的()A.北偏东方向上B.北偏西方向上C.南偏东方向上D.南偏西方向上【答案】D【解析】由条件及题图可知,为等腰三角形,所以,又,所以,所以,因此灯塔A在灯塔B的南偏西方向上.故选:D.【变式3-1】一艘船航行到点处时,测得灯塔与其相距30海里,如图所示.随后该船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沿直线向东南方向航行1小时后到达点,测得灯塔在其北偏东方向,则()A.B.C.D.【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海里,由正弦定理可得=,代入数据得.故选:C.【变式3-2】甲船在A处,乙船在甲船北偏东60°方向的B处,甲船沿北偏东方向匀速行驶,乙船沿正北方向匀速行驶,且甲船的航速是乙船航速的倍,为使甲船与乙船能在某时刻相遇,则()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设在点处相遇,设,则,由题知:,由正弦定理得:,解得.因为,所以,即.故选:B【变式3-3】某校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测量一土坡的倾斜程度”,在坡脚A处测得,沿土坡向坡顶前进后到达D处,测得.已知旗杆,土坡对于地平面的坡角为,则()A.B.C.D.【答案】D【解析】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在中,易知,则整理可得故选:D【变式3-4】在地面上某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θ,由此处向塔走30m,测得塔顶的仰角为,再向塔走m,测得塔顶的仰角为,则角θ的度数为______.【答案】【解析】如图,∵,,∴,∴.∵,,∴,∴.在中,由,得,∴,∴.∵,∴,∴.故答案为:.6.4.3课时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题型1测量距离问题】1、如图,为了测量某障碍物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最好选用数据()A.B.C.D.【答案】C【解析】由余弦定理知,所以只要测量出,且这三个数据便于测量.故选:C2、如图,设,两点在河的两岸,在点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测出的距离为,,后,就可以计算出,两点的距离为()(其中,,精确到)A.B.C.D.【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由正弦定理可知,即,解得,故选:C3、欲测量河宽即河岸之间的距离(河的两岸可视为平行),受地理条件和测量工具的限制,采用如下办法:如图所示,在河的一岸边选择A,B两个观测点,观察对岸的点C,测得∠CAB=75°,∠CBA=45°,AB=120米,由此可得河宽约为______米.(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5°≈0.97)【答案】95【解析】如图,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到的距离(米).故答案为:954、如图,某景区欲在两山顶A,C之间建缆车,需要测量两山顶间的距离.已知山高,,在水平面上E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B、D、E在同一水平面上),山顶C的仰角为60°,,则两山顶A,C之间的距离为()A.B.C.D.【答案】B【解析】在中,,,则,在中,,,则,在,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所以两山顶A,C之间的距离为.故选:B5、如图,从高为h的气球(A)上测量待建规划铁桥(BC)的长,如果测得桥头(B)的俯角是,桥头(C)的俯角是,则桥BC的长为()A.B.C.D.【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得:,在中,,即,整理得:;在中,,即,整理得:,则.故选:A.【题型2测量高度问题】1、一同学到东方神话主题乐园游玩时,想用所学数学知识测量乐园内某游乐设施的高度,选择点和勇闯玄甲城项目的顶部点C为测量观测点,从点测得M点的仰角,C点的俯角以及,从C点测得,点A,B,N共水平面,若勇闯玄甲城项目的高,则()A.B.C.D.【答案】D【解析】因为在中,,,所以,,又因为在中,,,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所以m,又因为在中,,所以m.故选:D.2、如图,一栋建筑物AB的高为米,在该建筑物的正东方向有一个通信塔CD.在它们之间的地面点M(B、D、M三点共线)处测得楼顶A和塔顶C的仰角分别是15°和60°,在楼顶A处测得塔顶C的仰角为30°,则通信塔CD的高(单位:米)为()A.B.30C.D.60【答案】C【解析】依题意,,在中,,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在中,(米),所以通信塔CD的高为米.故选:C3、真武阁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一颗明珠,它位于广西容县城东的容州古城内,是一座没有经过重建而原貌原址保存下来的纯木结构建筑,如图所示,真武阁呈方塔状,分三层三檐,为了测量真武阁的高度,选取了与真武阁底部在同一水平而上的,两点,测得米,,,,则真武阁的高的长度是______米.【答案】13【解析】设,在中,,,在,,,,,在中,,,,,即的长度是13米.4、如图,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斜坡上有一塔,从测得塔的张角分别是,,若,求塔高.【答案】【解析】在中,,所以,即,所以,在中,,所以,所以,则塔高AD为.5、文笔塔,又称慈云塔,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太保山麓,古塔建设于唐代南诏时期.2007年4月在原址拆除重建后的文笔塔新塔与广大市民见面.如图,某同学在测量塔高AB时,选取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C和D.测得,在点C测得塔顶A仰角为,已知,,且CD=56米.(1)求;(2)求塔高AB(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2)47【解析】(1)在中,因为,所以,则,所以,所以,又,所以,则;(2)在中,因为,所以米,则中,米,所以塔高AB为47米.【题型3测量角度问题】1、一艘客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方向,之后它以每小时32海里的速度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处,此时测得船与灯塔S相距海里,则灯塔S在B处的()A.北偏东B.北偏东或南偏东C.南偏东D.以上方位都不对【答案】B【解析】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