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九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其种群密度的制约B.种群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C.某草原羊群中新迁入若干只羊,可提高该草原羊群的环境容纳量D.鱼糖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过大时,鱼的产量可能会降低2.下列各组腺体中,都是内分泌腺的是()A.唾液腺、汗腺、甲状腺 B.肠腺、胰腺、胰岛C.垂体、胰岛、甲状腺 D.肝脏、胃腺、甲状腺3.真核细胞中具双层膜、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线粒体和溶酶体C.中心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4.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获得F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相等B.③的子叶颜色与F1子叶颜色相同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D.产生F1的亲本一定是YY(♀)和yy(♂)5.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N1~N4表示能量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B、C、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B.图乙中的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乙中能量由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6.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46795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B.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净光合量之比C.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该生产模式把多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有关问题:(1)冬泳时,寒冷刺激机体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_________形成冷觉。同时,寒冷时,正常人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2)寒冷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______(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至于过高,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还存在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____分泌增加,共同促进机体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这体现了激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3)冬泳过程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_________,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研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有助于了解其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下图甲和乙是人体内与胰岛素分泌相关的两种调节过程,其中①~④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脂肪细胞,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了________神经支配,除此之外,还受到_______等信号分子调节。据图甲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2)除图乙所示外,胰岛素还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3)据图乙分析: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会更高,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脂肪分解过程中会产生酮体,严重时会引起酸中毒,糖尿病病人较___________________(填“难”或“易”)发生酸中毒。若某人在手术前长时间不能进食,医生会给他注射葡萄糖溶液,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20世纪初,生理学家勒维用电流刺激蛙心脏的迷走神经时,蛙的心脏跳动减慢。为研究迷走神经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之间传递的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设计如下实验。实验器材:带有神经的离体蛙心脏、连接管、对蛙心脏跳动无影响的液体X等。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①取甲、乙两个具有正常收缩能力的蛙心脏,用插管把它们连接起来,同时剪去乙蛙心脏的迷走神经;②向甲蛙心脏中注入液体X,使两蛙心脏中的血液被液体X替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甲、乙两蛙心脏的跳动变化。(2)实验结果是甲蛙心脏的跳动先减缓,随后乙蛙心脏的跳动也减缓。(3)实验分析:实验前剪去乙蛙心脏的迷走神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由于电流刺激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接原因,其影响只可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影响先作用于______心脏,而后作用于______心脏。(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要想在短时间内就获得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植株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育种。(2)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简要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和结论。)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__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可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2)红耳龟的_____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红耳龟乌龟中华花龟中华鳖蛇鳄龟数目(只)14820841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_____的制约,得以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而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多少。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用K值表示。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详解】A、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A正确;B、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羊群中新迁入若干只羊,其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还有可能破坏其生存环境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C错误;D、池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过大,生存斗争加剧,鱼生长速率下降,导致产量下降,D正确。故选C。2、C【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内环境,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详解】A、唾液腺、汗腺属于外分泌腺,A错误;B、肠腺属于外分泌腺,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胰岛是内分泌腺,B错误;C、垂体、胰岛、甲状腺均属于内分泌腺,C正确;D、肝脏、胃腺属于外分泌腺,D错误。故选C。3、D【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由双层膜构成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塉,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叶绿体内膜光滑,基质中含有基粒,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将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转变成活跃化学能和热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正确。故选D。4、C【解析】表格中表示的是孟德尔用纯种黄色豌豆(YY)和绿色豌豆(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Yy),F1自交获得F2,其中①和②的基因型均为Yy,均表现为黄色,而③的基因型为yy,表现为绿色,据此答题。【详解】A、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所以图示中雌配子Y与雄配子Y数目不相等,A错误;B、③的基因型为yy,子叶表现为绿色,而F1子叶为黄色,B错误;C、①和②的基因型均为Yy,子叶均表现为黄色,③的子叶表现为绿色,C正确;D、产生F1的亲本可能是YY(♀)和yy(♂),也可能是YY(♂)和yy(♀),D错误。故选C。5、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根据A与B之间的双箭头和指向A的箭头最多,可知A是二氧化碳库,B是生产者,由B、C、D、E的箭头关系可知,C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详解】A、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既B、C、D、E;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A正确;B、根据能量流动公式可知,图乙中的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B正确;C、图乙中能量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100%,而N4是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C错误;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个功能,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故选C。6、D【解析】桑基鱼塘属于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系统中能够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生态农业可以最大限度的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桑和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846795MJ/hm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846795MJ/hm2,A错误;B、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总光合量之比,B错误;C、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桑基鱼塘模式将多个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大脑皮层(2).神经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负反馈(反馈)(5).肾上腺素(6).协同作用(7).胰岛B细胞(8).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解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冬泳时,寒冷刺激机体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冷觉,形成“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该过程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后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至于过高。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在寒冷时,二者分泌量增多,体现了激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3)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的功能。【点睛】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干内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8、(1)①.副交感②.葡萄糖、胰高血糖素③.神经调节、体液调节(2)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转化成某些氨基酸,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3)口服葡萄糖能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GIP,GIP能促进胰岛素分泌(4)①.易②.长时间饥饿导致脂肪分解产生酮体过多引起酸中毒(或引起内环境pH下降)【解析】1、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2、据图乙分析: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①、②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图中结构①~④是细胞膜上与不同的信息分子结合的受体。【小问1详解】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副交感经支配。由图可知,图中作用于胰岛B细胞并影响其分泌活动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据图甲可知,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中既有激素的参与也有神经递质的参与,因此该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小问2详解】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图乙中表明胰岛素可以转化成脂肪,因此胰岛素还可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转化成某些氨基酸,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小问3详解】由图乙可知,口服葡萄糖会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GIP,GIP能促进胰岛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会更高。【小问4详解】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水平低,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少,主要靠分解脂肪供能,因此糖尿病病人体内产生的酮体更多,更容易发生酸中毒。葡萄糖氧化分解除了能够供能之外,也能减少在长时间不进食的情况下,脂肪的分解,从而减少酮体的产生,避免酸中毒。【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要求考生掌握血糖调节过程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识图分析的能力。9、①.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甲蛙心脏的迷走神经②.排除迷走神经对乙蛙心跳产生的影响③.乙蛙心脏跳动减慢④.甲蛙心脏迷走神经受电流刺激后释放的某种化学物质⑤.甲蛙⑥.乙蛙⑦.神经元与心肌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迷走神经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使心跳变慢)【解析】据图可知,甲蛙和乙蛙的心脏用插管进行连接,液体X对蛙心脏跳动无影响,则电刺激甲蛙心脏的迷走神经,观察乙蛙心脏跳动是否变慢,据此可判断在神经元与心肌之间传递的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详解】(1)③电刺激甲蛙的迷走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会导致甲蛙的心跳减慢,甲蛙和乙蛙的心脏用插管进行连接,液体X对蛙心脏跳动无影响,观察乙蛙心脏跳动是否变慢,可判断在神经元与心肌之间传递的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3)根据题意可知,迷走神经可直接支配心脏跳动,实验前剪去乙蛙心脏的迷走神经是为了排除迷走神经对乙蛙心跳产生的影响。(4)甲蛙和乙蛙心脏之间没有神经纤维直接相连,则电信号不可能通过插管中的X液体直接作用于乙心脏,因此电流刺激不可能是乙蛙心脏跳动减慢的直接原因。乙蛙心脏跳动减慢的原因是:甲蛙心脏迷走神经受电流刺激后释放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先作用于甲蛙心脏,而后通过插管中的液体X作用于乙心脏,使乙蛙心脏跳动减慢。(5)该实验证实:神经元与心肌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而不是电信号。(迷走神经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使心跳变慢)。【点睛】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与肌肉或腺体间的突触间隙以化学信号传递。10、(1).单倍体(2).C(3).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4).方法1:将该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的F1,再让F1自交的F2,统计子代性状表现方法2: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后代性状表现(5).方法1: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方法2: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组是两亲本杂交后,再让子一代自交,属于杂交育种;B组是两亲本杂交后,用子一代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属于单倍体育种;C组用γ射线处理亲本,进行人工诱变,属于诱变育种。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1)B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C组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突变频率比较低,所以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3)在一块纯合高秆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该矮秆性状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也可能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根据各种可遗传变异特点。可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思路:方法1:将该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的F1,再让F1自交的F2,统计子代性状表现。方法2: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后代性状表现。预期结果及结论:方法1: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方法2: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