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操作手段_第1页
免疫学实验操作手段_第2页
免疫学实验操作手段_第3页
免疫学实验操作手段_第4页
免疫学实验操作手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实验操作手段一、免疫学实验概述

免疫学实验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诊断和生物技术领域。常见的免疫学实验操作手段包括样本制备、抗体应用、细胞分析、分子检测等。本指南将系统介绍各类免疫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流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

1.**试剂与耗材准备**:

-配制缓冲液(如PBS、Tris缓冲液等)。

-准备抗体(一抗、二抗)、酶标记物、荧光染料等。

-检查移液器、离心机、培养箱等设备是否校准。

2.**样本采集与处理**:

-根据实验需求采集血液、组织或细胞样本。

-采用无菌操作进行样本处理,如细胞裂解、组织切片等。

3.**实验分组**:

-设置对照组(如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实验组,确保结果可比性。

(二)实验操作阶段

1.**样本前处理**:

-细胞样本:洗涤、计数、调整浓度。

-组织样本:固定、脱水、包埋、切片。

2.**免疫反应**:

-抗体孵育:将样本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如ELISA、免疫组化)。

-酶联检测:加入酶底物显色(如TMB、DAB)。

3.**信号检测**:

-光学检测:使用酶标仪或显微镜定量/定性分析。

-荧光检测:流式细胞仪或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三)结果分析与记录

1.**数据整理**:

-记录各组的吸光度值、荧光强度等定量数据。

-绘制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展示结果趋势。

2.**统计分析**:

-使用SPSS或GraphPad等软件进行差异检验(如t检验、ANOVA)。

-评估实验重复性(如计算CV值)。

三、常用免疫学实验技术

(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1.**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二抗显色定量目标分子。

2.**操作步骤**:

(1)包被:将抗原包被于微孔板。

(2)封闭:用封闭液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3)孵育一抗:加入待测样本或标准品。

(4)孵育二抗:加入酶标记的二抗。

(5)显色:加入TMB等酶底物,避光反应30-60分钟。

(6)终止:加入终止液(如H₂SO₄),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450-550nm)。

(二)免疫荧光技术

1.**原理**:

-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目标蛋白,通过显微镜观察定位。

2.**操作步骤**:

(1)细胞固定:用甲醇或甲醛固定细胞。

(2)封闭:用血清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3)孵育一抗:4℃过夜孵育特异性抗体。

(4)孵育二抗:37℃孵育荧光标记的二抗(如AlexaFluor系列)。

(5)成像:使用荧光显微镜(如FITC/DAPI双标)拍照。

(三)流式细胞术(FCM)

1.**原理**:

-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细胞,利用激光激发检测细胞表型或胞内物质。

2.**操作步骤**:

(1)细胞制备:洗涤、破膜(如需检测胞内蛋白)。

(2)染色:加入荧光标记抗体(如CD3、Ki-67)。

(3)上机:调整细胞浓度,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4)数据分析:使用FCSExpress等软件分析细胞比例和表达强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

1.**质量控制**: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校准仪器。

-每个实验设置阴性对照(未标记抗体)。

2.**操作规范**: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控制孵育时间与温度,确保反应效率。

3.**安全防护**:

-佩戴手套、护目镜,避免试剂接触皮肤。

-荧光染料需避光保存,防止降解。

---

**(接上文)三、常用免疫学实验技术**

**(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1.**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如微孔板)表面,通过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最后加入酶的底物,产生可测量的颜色反应。通过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从而对样本中的目标分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ELISA根据检测目标和结合方式不同,主要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和竞争法等。

2.**操作步骤(以双抗体夹心法为例,常用于检测蛋白质)**:

***(1)包被(Coating)**:

***目的**:在微孔板表面固定捕获抗体(CaptureAntibody),使其定向排列。

***操作**:

*配制捕获抗体工作液:将捕获抗体用稀释液(如PBS-T或包被缓冲液,pH9.6-10.5)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0.5-5µg/mL)。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200µL捕获抗体工作液,设空白孔(只加稀释液)、阳性对照孔(已知浓度标准品)和阴性对照孔(无目标物)。

*孵育:将微孔板置于37°C恒温箱或室温避光环境下孵育2-4小时,或4°C过夜孵育以增强结合。

*洗涤:孵育结束后,小心吸弃孔内液体,用洗涤液(如PBS-T或洗涤缓冲液)洗涤3-5次,每次洗涤时用吸水纸拍干边缘(或使用洗板机),每次洗涤约30-60秒。洗涤是去除未结合抗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

***(2)封闭(Blocking)**:

***目的**:封闭微孔板表面未被捕获抗体结合的位点(如孔壁的疏水基团、蛋白残留等),防止后续的非特异性结合。

***操作**:

*配制封闭液:常用封闭液包括5%脱脂奶粉、3-5%BSA(牛血清白蛋白)或非fat奶粉。用稀释液或封闭缓冲液(pH7.2-7.4)配制。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200µL封闭液。

*孵育:室温避光孵育1-2小时,或4°C过夜孵育以获得更充分的封闭效果。

*洗涤:同包被后的洗涤步骤,洗涤3-5次,去除未封闭的封闭液。

***(3)加样(Sample/WesternBlot)**:

***目的**:加入含有待测目标分子的样本或WesternBlot转膜后的膜条,使其与固定在孔内的捕获抗体结合。

***操作**:

*样本准备:根据样本类型(血清、细胞裂解液、组织提取液等)进行适当稀释或直接使用。确保样本无沉淀或气泡。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µL样本(或WesternBlot膜条)。

*孵育:室温避光孵育1-2小时,或4°C过夜孵育以增强结合。孵育时间需根据样本浓度和抗体灵敏度优化。

*洗涤:同包被后的洗涤步骤,洗涤3-5次。

***(4)加酶标二抗(Substrate/WesternBlot)**:

***目的**:加入酶标记的二级抗体(DetectionAntibody),该抗体能与样本中结合的捕获抗体(或WesternBlot膜上的目标蛋白)结合。

***操作**:

*配制酶标二抗工作液:将酶标二抗用稀释液或抗体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1-10µg/mL)。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µL酶标二抗工作液。

*孵育:室温避光孵育1小时,或4°C过夜孵育。

*洗涤:同包被后的洗涤步骤,洗涤3-5次。此步洗涤尤为重要,需确保去除未结合的二抗,减少背景干扰。

***(5)显色(SubstrateAddition/WesternBlot)**:

***目的**:加入酶的底物,酶催化底物产生有色产物,颜色深浅与结合的酶标二抗量成正比。

***操作**:

*配制底物溶液:根据所用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选择相应的底物(如TMB、OPD、BCIP/NBT等),用底物缓冲液配制工作液。注意底物通常需现配现用或低温保存。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200µL底物溶液。注意避光操作,特别是对光敏感的TMB底物。

*显色反应:室温避光孵育15-30分钟。反应时间需根据酶活性和抗体结合情况优化,避免过度反应导致颜色不均或背景过高。可轻微晃动板架促进反应均匀。

***(6)终止(StopSolution/WesternBlot)**:

***目的**:立即停止酶的催化反应,使显色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便于酶标仪检测。

***操作**:向每个微孔中加入50-100µL终止液(如2MH₂SO₄或1MHCl)。终止液会改变底物的pH环境,使颜色反应停止。

***(7)检测(Detection)**:

***目的**:使用酶标仪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

***操作**:

*设定参数:在酶标仪上设定检测波长(如TMB显色为450nm,设参考波长,通常为630nm)和读数孔。

*测定:将微孔板放在酶标仪中自动读取各孔的OD值。记录数据。

3.**结果分析**:

*使用Excel或专业软件(如GraphPadPrism)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各样本孔的OD值平均值。

*以空白孔调零(BlankCorrection),扣除背景吸收。

*绘制标准曲线(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以标准品浓度对数为横坐标,对应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

*计算样本浓度:将样本的平均OD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样本中目标分子的浓度或相对含量。

*进行统计学分析(如t检验、ANOVA),比较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4.**关键注意事项**:

***微孔板选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微孔板材质(如聚苯乙烯)和表面处理(如疏水/亲水)。

***抗体质量**:确保抗体特异性强、背景低、效价合适。

***稀释液选择**:所有稀释液应无污染、无酶抑制物,使用无热原水配制。

***洗涤彻底**:洗涤是ELISA成功的关键,必须确保每次洗涤充分,避免背景过高。

***温度控制**:孵育温度和时间需标准化,过高或过低、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结果。

***避光操作**:对光敏感的试剂(如TMB底物)需全程避光。

***酶标仪校准**:定期校准酶标仪,确保读数准确。

**(二)免疫荧光技术**

1.**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Technique)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荧光二抗)或荧光标记的抗原,与细胞或组织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检测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定位、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技术。根据检测对象不同,可分为免疫细胞荧光和免疫组化荧光。荧光标记的染料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便于多重标记和区分。

2.**操作步骤(以免疫细胞荧光为例)**:

***(1)细胞制备与固定**:

***目的**:制备单细胞悬液或将组织切片,并使细胞/组织成分固定,维持其形态和抗原性。

***操作**:

*细胞悬液:若为新鲜细胞,用胰蛋白酶等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洗涤1-2次。

*组织切片:新鲜或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脱水、透明、石蜡包埋(若做冰冻切片则直接冷冻切片),切片厚度通常为5-10µm。

*固定:根据细胞类型或组织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常用固定剂包括:

*甲醇(-20°C,快速冷冻固定,适用于多数细胞和冰冻切片,能较好地保存抗原,但可能导致细胞收缩变形)。

*4%多聚甲醛(pH7.4,室温或4°C,适用于多种细胞和冰冻切片,能较好地固定蛋白质,但可能封闭抗原表位,需后续通透)。

*冰醋酸(-20°C,适用于某些特定抗原,通透性好,但可能导致细胞脆化)。

*处理:将细胞悬液滴加在预先放置好盖玻片的载玻片上,或直接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固定液。固定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具体时间需优化。

***(2)通透(Permeabilization)**:

***目的**:使细胞膜或细胞壁通透性增加,有利于抗体进入细胞内部结合胞内抗原,或使固定过程中变性的蛋白质恢复部分溶解性。

***操作**:

*选择通透剂:常用通透剂包括0.1%TritonX-100、0.25%NP-40、0.1%SDS(使用需谨慎,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过度)。

*处理:用冰冷的通透剂溶液(通常含0.1%PBS-Tween20或0.1%SDS)处理细胞或组织切片,室温孵育5-20分钟。通透时间需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优化。

*洗涤:用PBS或洗涤缓冲液洗涤3-5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通透剂。

***(3)封闭(Blocking)**:

***目的**:封闭细胞表面或组织切片上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若后续需酶标),以及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如细胞表面受体、内源性蛋白等),减少背景荧光。

***操作**:

*选择封闭液:常用封闭液包括5%脱脂奶粉、3-5%BSA(牛血清白蛋白)、血清(同种来源血清效果更佳)。

*处理:将封闭液滴加在样本上,覆盖完全。室温避光孵育30分钟-2小时,或4°C过夜封闭。

*洗涤:同洗涤步骤,洗涤3-5次。

***(4)孵育一抗(PrimaryAntibodyIncubation)**:

***目的**:加入特异性识别目标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使其与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

***操作**:

*配制一抗工作液:将特异性一抗用封闭液或抗体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0.1-10µg/mL,需预实验确定最佳浓度)。

*处理:将一抗工作液滴加在样本上,覆盖完全。建议使用封闭体系(如含血清的封闭液稀释)以提高抗体稳定性。

*孵育:盖上盖玻片或盖皿,置于湿盒中(防止水分蒸发),在4°C冰箱孵育过夜(适用于多数一抗,可增强结合信号),或室温孵育1-2小时(适用于高亲和力一抗或易降解的样本)。

***(5)洗涤**:

***目的**:去除未结合的一抗,减少非特异性信号。

***操作**:用洗涤缓冲液(如PBS-T或0.05%Tween20-PBS)洗涤3-5次,每次5分钟。可根据需要增加洗涤次数。

***(6)孵育二抗(SecondaryAntibodyIncubation)**:

***目的**:加入酶标记或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该抗体能与样本中结合的一抗结合,从而间接检测目标抗原。荧光二抗是本技术中最常用的标记方式。

***操作**:

*选择与一抗物种匹配的二抗:例如,若一抗为兔源,则选择羊抗兔IgG荧光二抗。若检测细胞表面蛋白,常选用C3/celllinker等特殊荧光二抗,无需通透步骤。

*配制二抗工作液:将荧光二抗用洗涤缓冲液或抗体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1-10µg/mL)。

*处理:将二抗工作液滴加在样本上,覆盖完全。盖上盖玻片或盖皿,置于湿盒中。

*孵育:室温避光孵育30-60分钟。孵育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荧光信号扩散。

***(7)洗涤**:

***目的**: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操作**:同孵育一抗后的洗涤步骤。

***(8)脱水与封片(DehydrationandMounting)**:

***目的**:使样本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便于荧光观察,并长期保存荧光信号。

***操作**:

*脱水:按梯度增加酒精浓度(如50%,70%,90%,100%乙醇)洗涤2-3次,每次3-5分钟。更换酒精时需用吸水纸吸干边缘液体。

*清洗:用纯丙酮或无水乙醇清洗一次,去除残留水分。

*封片:滴加适量抗荧光淬灭封片剂(MountingMedium)于样本表面,盖上盖玻片。封片剂能有效延长荧光信号的保存时间,并减少荧光淬灭。注意盖玻片边缘要完全被封片剂覆盖,防止水分侵入。

***(9)成像与分析**:

***目的**:使用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观察并记录荧光信号。

***操作**:

*荧光显微镜:将封片好的载玻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上,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源和滤光片组(根据荧光染料种类选择,如FITC、AlexaFluor488、TRITC、AlexaFluor594等)。调节光圈、对比度等参数,拍照记录。可进行多通道同时成像。

*流式细胞术:若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需将样本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上机检测。需设置同型对照(用等浓度同型IgG代替一抗或二抗)以排除非特异性结合。

3.**结果分析**:

***定性分析**:观察目标抗原在细胞内的定位(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表达模式(如均匀表达、点状聚集)。

***半定量分析**:通过改变一抗浓度或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ImageProPlus)对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表达差异。

***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通过设置门控,分析目标细胞群体的荧光强度分布,计算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MFI)等参数。

4.**关键注意事项**:

***抗体选择**:选择特异性强、背景低、已验证过效果的抗体。注意一抗和二抗的物种来源匹配。

***固定剂和通透剂优化**:不同的固定剂和通透剂对抗原的影响不同,需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进行优化选择。

***封闭充分**:封闭不充分会导致高背景,封闭过度可能封闭抗原表位,导致信号减弱。封闭时间、温度和封闭液浓度需优化。

***荧光淬灭**:盖玻片边缘残留水分或未完全覆盖的封片剂会吸收荧光,导致信号减弱。确保封片剂完全覆盖。

***荧光串色**:不同荧光染料之间可能存在串色,选择光谱分离好的染料,并在成像时使用相应的滤光片组。

***对照设置**:必须设置阴性对照(不加一抗或用同型IgG代替一抗),以排除非特异性结合。

**(三)流式细胞术(FCM)**

1.**原理**: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可以对悬浮细胞或组织细碎片段进行快速、多参数、单细胞水平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流系统将细胞逐一、单个地通过激光束照射区域,同时收集细胞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通过荧光探测器检测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计算机处理,最终获得每个细胞在多个参数(如细胞大小、颗粒度、多种荧光标记物强度等)上的信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细胞表面的标记物(如细胞因子受体、分选抗体)或胞内标记物(需使用通透/染色试剂盒)。

2.**操作步骤(以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为例)**:

***(1)细胞制备**:

***目的**:获得纯净、单分散的细胞悬液。

***操作**:

*样本处理:新鲜组织需进行酶消化(如胶原酶)或机械破碎(如组织研磨器)获取细胞。血液样本需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洗涤:收集到的细胞通常含有培养基、血液成分等杂质,需用PBS或细胞洗涤缓冲液洗涤1-3次,去除杂质。

*计数与调整浓度:使用细胞计数板或细胞计数仪计数细胞总数,并用细胞培养基或细胞洗涤缓冲液将细胞浓度调整至所需范围(通常为1x10⁵-1x10⁸cells/mL,取决于后续实验和仪器设置)。

*预实验(可选):对于分选实验,需先进行预实验确定最佳分选阈值。

***(2)孵育细胞因子抑制剂(可选)**:

***目的**:阻断细胞表面受体的进一步下调或上调,使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状态稳定。

***操作**:在特定条件下(如37°C、4°C或室温),用含或不含细胞因子抑制剂的缓冲液孵育细胞15-30分钟。常用抑制剂包括Phenylarsineoxide(PAO)、BrefeldinA(BFA)、Monensin等,根据实验目的选择。

***(3)孵育一抗(PrimaryAntibodyIncubation)**:

***目的**:加入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目标分子的单克隆抗体,使其与目标受体结合。

***操作**:

*配制一抗工作液:将特异性一抗用细胞染色缓冲液(通常含血清或BSA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pH7.2-7.4)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0.1-10µg/mL)。避免使用Fc封闭剂,除非抗体本身背景很高。

*处理:将细胞悬液与一抗工作液混合,总孵育体积根据细胞浓度调整。建议在4°C孵育过夜(增强结合信号),或室温避光孵育45-60分钟(适用于高亲和力抗体)。

*洗涤:用细胞洗涤缓冲液洗涤1-2次,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4)孵育二抗(SecondaryAntibodyIncubation)**:

***目的**:加入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该抗体能与样本中结合的一抗结合,从而间接检测目标细胞表面抗原。

***操作**:

*选择与一抗物种来源匹配且荧光通道兼容的二抗。例如,若一抗为鼠源,则选择兔抗鼠IgG荧光二抗(如PE,APC,AlexaFluor系列等)。

*配制二抗工作液:用细胞染色缓冲液稀释荧光二抗至适当浓度(通常1-10µg/mL)。

*处理:将细胞悬液与二抗工作液混合,避光孵育30-60分钟。

*洗涤:用细胞洗涤缓冲液洗涤1-2次,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5)(可选)孵育胞内抗体**:

***目的**:若需检测胞内抗原,需使用专用的细胞内染色试剂盒,使细胞膜通透,使抗体能进入胞内结合目标分子。

***操作**:

*膜通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用含固定剂和通透剂的溶液处理细胞,通常在4°C孵育20-30分钟。

*孵育一抗(胞内):用含血清的缓冲液将胞内一抗稀释,孵育(如4°C过夜或室温1小时)。

*洗涤。

*孵育二抗(胞内):用荧光二抗孵育。

*闭膜:用含高浓度脂质体的封膜剂(如Paraformaldehyde/Cholesterol)处理细胞,使细胞膜恢复完整性,防止后续荧光串色。

*洗涤。

***(6)(可选)使用同型对照**:

***目的**:排除非特异性结合,评估背景荧光水平。

***操作**:用等浓度、等种属来源的未标记二抗或IgG替代一抗或二抗进行孵育和洗涤。实验中需同时检测样本细胞和对照细胞的荧光信号。

***(7)上机检测**:

***目的**:将细胞悬液加入流式细胞仪,进行信号采集。

***操作**:

*混合:将处理好的细胞悬液与流式细胞仪上样缓冲液(如FACSFlow,PhosphateBufferedFillingSolution)按比例混合。

*上样:打开流式细胞仪,设置检测参数(如设门、选择荧光通道、调整流速等)。缓慢将细胞悬液泵入流式细胞仪。

*检测:仪器自动对每个细胞进行散射光和荧光信号的检测,并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

***(8)数据分析**:

***目的**: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软件(如FCSExpress,FlowJo)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操作**:

*转换:将原始数据文件(.fcs)导入分析软件。

*设门:根据细胞前向散射(FSC)和侧向散射(SSC)信号,设置门控区,去除细胞团块、双细胞、死细胞等非目标细胞。

*绘图:选择感兴趣的荧光参数,绘制散点图、直方图、条形图等,如FSCvsSSC散点图初步分选,目标荧光抗体散点图分析细胞群体比例和表达强度。

*分析:计算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MFI)、中位数(MedIAN)等统计参数,比较不同实验组间的差异。

3.**结果分析**:

***定性分析**:判断目标抗原是否在特定细胞亚群上表达。

***定量分析**:通过设置门控和统计分析,定量评估细胞亚群的比例和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

4.**关键注意事项**:

***抗体质量与特异性**:选择高纯度、高特异性的荧光标记抗体。

***细胞活力**:流式实验要求细胞保持良好的活力(通常>95%),冻融次数不宜过多。

***染色时间与温度**:孵育时间和温度对染色效果影响显著,需根据抗体说明书和预实验结果优化。

***抗体浓度**:抗体浓度过高可能导致信号饱和,浓度过低则信号微弱,需优化浓度。

***同型对照**:必须设置同型对照,用于评估背景荧光和排除非特异性结合。

***荧光串色**:高亲和力荧光染料(如PE,APC)之间可能存在串色,需选择兼容的荧光通道组合,并在分析时进行串色校正。

***设门策略**:合理的设门是准确分析结果的前提,需根据FSC/SSC散点图和实验目的仔细选择。

***避免固定**:大多数流式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时,不建议使用强固定剂(如甲醛),以免导致受体下调或构象变化。

---

**(文档结束)**

一、免疫学实验概述

免疫学实验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诊断和生物技术领域。常见的免疫学实验操作手段包括样本制备、抗体应用、细胞分析、分子检测等。本指南将系统介绍各类免疫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流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

1.**试剂与耗材准备**:

-配制缓冲液(如PBS、Tris缓冲液等)。

-准备抗体(一抗、二抗)、酶标记物、荧光染料等。

-检查移液器、离心机、培养箱等设备是否校准。

2.**样本采集与处理**:

-根据实验需求采集血液、组织或细胞样本。

-采用无菌操作进行样本处理,如细胞裂解、组织切片等。

3.**实验分组**:

-设置对照组(如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实验组,确保结果可比性。

(二)实验操作阶段

1.**样本前处理**:

-细胞样本:洗涤、计数、调整浓度。

-组织样本:固定、脱水、包埋、切片。

2.**免疫反应**:

-抗体孵育:将样本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如ELISA、免疫组化)。

-酶联检测:加入酶底物显色(如TMB、DAB)。

3.**信号检测**:

-光学检测:使用酶标仪或显微镜定量/定性分析。

-荧光检测:流式细胞仪或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三)结果分析与记录

1.**数据整理**:

-记录各组的吸光度值、荧光强度等定量数据。

-绘制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展示结果趋势。

2.**统计分析**:

-使用SPSS或GraphPad等软件进行差异检验(如t检验、ANOVA)。

-评估实验重复性(如计算CV值)。

三、常用免疫学实验技术

(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1.**原理**: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二抗显色定量目标分子。

2.**操作步骤**:

(1)包被:将抗原包被于微孔板。

(2)封闭:用封闭液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3)孵育一抗:加入待测样本或标准品。

(4)孵育二抗:加入酶标记的二抗。

(5)显色:加入TMB等酶底物,避光反应30-60分钟。

(6)终止:加入终止液(如H₂SO₄),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450-550nm)。

(二)免疫荧光技术

1.**原理**:

-用荧光标记抗体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目标蛋白,通过显微镜观察定位。

2.**操作步骤**:

(1)细胞固定:用甲醇或甲醛固定细胞。

(2)封闭:用血清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3)孵育一抗:4℃过夜孵育特异性抗体。

(4)孵育二抗:37℃孵育荧光标记的二抗(如AlexaFluor系列)。

(5)成像:使用荧光显微镜(如FITC/DAPI双标)拍照。

(三)流式细胞术(FCM)

1.**原理**:

-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细胞,利用激光激发检测细胞表型或胞内物质。

2.**操作步骤**:

(1)细胞制备:洗涤、破膜(如需检测胞内蛋白)。

(2)染色:加入荧光标记抗体(如CD3、Ki-67)。

(3)上机:调整细胞浓度,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4)数据分析:使用FCSExpress等软件分析细胞比例和表达强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

1.**质量控制**: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校准仪器。

-每个实验设置阴性对照(未标记抗体)。

2.**操作规范**: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控制孵育时间与温度,确保反应效率。

3.**安全防护**:

-佩戴手套、护目镜,避免试剂接触皮肤。

-荧光染料需避光保存,防止降解。

---

**(接上文)三、常用免疫学实验技术**

**(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1.**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如微孔板)表面,通过加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最后加入酶的底物,产生可测量的颜色反应。通过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从而对样本中的目标分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ELISA根据检测目标和结合方式不同,主要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和竞争法等。

2.**操作步骤(以双抗体夹心法为例,常用于检测蛋白质)**:

***(1)包被(Coating)**:

***目的**:在微孔板表面固定捕获抗体(CaptureAntibody),使其定向排列。

***操作**:

*配制捕获抗体工作液:将捕获抗体用稀释液(如PBS-T或包被缓冲液,pH9.6-10.5)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0.5-5µg/mL)。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200µL捕获抗体工作液,设空白孔(只加稀释液)、阳性对照孔(已知浓度标准品)和阴性对照孔(无目标物)。

*孵育:将微孔板置于37°C恒温箱或室温避光环境下孵育2-4小时,或4°C过夜孵育以增强结合。

*洗涤:孵育结束后,小心吸弃孔内液体,用洗涤液(如PBS-T或洗涤缓冲液)洗涤3-5次,每次洗涤时用吸水纸拍干边缘(或使用洗板机),每次洗涤约30-60秒。洗涤是去除未结合抗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

***(2)封闭(Blocking)**:

***目的**:封闭微孔板表面未被捕获抗体结合的位点(如孔壁的疏水基团、蛋白残留等),防止后续的非特异性结合。

***操作**:

*配制封闭液:常用封闭液包括5%脱脂奶粉、3-5%BSA(牛血清白蛋白)或非fat奶粉。用稀释液或封闭缓冲液(pH7.2-7.4)配制。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200µL封闭液。

*孵育:室温避光孵育1-2小时,或4°C过夜孵育以获得更充分的封闭效果。

*洗涤:同包被后的洗涤步骤,洗涤3-5次,去除未封闭的封闭液。

***(3)加样(Sample/WesternBlot)**:

***目的**:加入含有待测目标分子的样本或WesternBlot转膜后的膜条,使其与固定在孔内的捕获抗体结合。

***操作**:

*样本准备:根据样本类型(血清、细胞裂解液、组织提取液等)进行适当稀释或直接使用。确保样本无沉淀或气泡。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µL样本(或WesternBlot膜条)。

*孵育:室温避光孵育1-2小时,或4°C过夜孵育以增强结合。孵育时间需根据样本浓度和抗体灵敏度优化。

*洗涤:同包被后的洗涤步骤,洗涤3-5次。

***(4)加酶标二抗(Substrate/WesternBlot)**:

***目的**:加入酶标记的二级抗体(DetectionAntibody),该抗体能与样本中结合的捕获抗体(或WesternBlot膜上的目标蛋白)结合。

***操作**:

*配制酶标二抗工作液:将酶标二抗用稀释液或抗体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1-10µg/mL)。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µL酶标二抗工作液。

*孵育:室温避光孵育1小时,或4°C过夜孵育。

*洗涤:同包被后的洗涤步骤,洗涤3-5次。此步洗涤尤为重要,需确保去除未结合的二抗,减少背景干扰。

***(5)显色(SubstrateAddition/WesternBlot)**:

***目的**:加入酶的底物,酶催化底物产生有色产物,颜色深浅与结合的酶标二抗量成正比。

***操作**:

*配制底物溶液:根据所用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选择相应的底物(如TMB、OPD、BCIP/NBT等),用底物缓冲液配制工作液。注意底物通常需现配现用或低温保存。

*加样:向每个微孔中加入100-200µL底物溶液。注意避光操作,特别是对光敏感的TMB底物。

*显色反应:室温避光孵育15-30分钟。反应时间需根据酶活性和抗体结合情况优化,避免过度反应导致颜色不均或背景过高。可轻微晃动板架促进反应均匀。

***(6)终止(StopSolution/WesternBlot)**:

***目的**:立即停止酶的催化反应,使显色稳定在目标范围内,便于酶标仪检测。

***操作**:向每个微孔中加入50-100µL终止液(如2MH₂SO₄或1MHCl)。终止液会改变底物的pH环境,使颜色反应停止。

***(7)检测(Detection)**:

***目的**:使用酶标仪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

***操作**:

*设定参数:在酶标仪上设定检测波长(如TMB显色为450nm,设参考波长,通常为630nm)和读数孔。

*测定:将微孔板放在酶标仪中自动读取各孔的OD值。记录数据。

3.**结果分析**:

*使用Excel或专业软件(如GraphPadPrism)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各样本孔的OD值平均值。

*以空白孔调零(BlankCorrection),扣除背景吸收。

*绘制标准曲线(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以标准品浓度对数为横坐标,对应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

*计算样本浓度:将样本的平均OD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出样本中目标分子的浓度或相对含量。

*进行统计学分析(如t检验、ANOVA),比较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4.**关键注意事项**:

***微孔板选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微孔板材质(如聚苯乙烯)和表面处理(如疏水/亲水)。

***抗体质量**:确保抗体特异性强、背景低、效价合适。

***稀释液选择**:所有稀释液应无污染、无酶抑制物,使用无热原水配制。

***洗涤彻底**:洗涤是ELISA成功的关键,必须确保每次洗涤充分,避免背景过高。

***温度控制**:孵育温度和时间需标准化,过高或过低、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结果。

***避光操作**:对光敏感的试剂(如TMB底物)需全程避光。

***酶标仪校准**:定期校准酶标仪,确保读数准确。

**(二)免疫荧光技术**

1.**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Technique)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荧光二抗)或荧光标记的抗原,与细胞或组织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检测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定位、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技术。根据检测对象不同,可分为免疫细胞荧光和免疫组化荧光。荧光标记的染料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便于多重标记和区分。

2.**操作步骤(以免疫细胞荧光为例)**:

***(1)细胞制备与固定**:

***目的**:制备单细胞悬液或将组织切片,并使细胞/组织成分固定,维持其形态和抗原性。

***操作**:

*细胞悬液:若为新鲜细胞,用胰蛋白酶等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洗涤1-2次。

*组织切片:新鲜或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脱水、透明、石蜡包埋(若做冰冻切片则直接冷冻切片),切片厚度通常为5-10µm。

*固定:根据细胞类型或组织性质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常用固定剂包括:

*甲醇(-20°C,快速冷冻固定,适用于多数细胞和冰冻切片,能较好地保存抗原,但可能导致细胞收缩变形)。

*4%多聚甲醛(pH7.4,室温或4°C,适用于多种细胞和冰冻切片,能较好地固定蛋白质,但可能封闭抗原表位,需后续通透)。

*冰醋酸(-20°C,适用于某些特定抗原,通透性好,但可能导致细胞脆化)。

*处理:将细胞悬液滴加在预先放置好盖玻片的载玻片上,或直接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固定液。固定时间通常为10-30分钟,具体时间需优化。

***(2)通透(Permeabilization)**:

***目的**:使细胞膜或细胞壁通透性增加,有利于抗体进入细胞内部结合胞内抗原,或使固定过程中变性的蛋白质恢复部分溶解性。

***操作**:

*选择通透剂:常用通透剂包括0.1%TritonX-100、0.25%NP-40、0.1%SDS(使用需谨慎,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过度)。

*处理:用冰冷的通透剂溶液(通常含0.1%PBS-Tween20或0.1%SDS)处理细胞或组织切片,室温孵育5-20分钟。通透时间需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优化。

*洗涤:用PBS或洗涤缓冲液洗涤3-5次,每次5分钟,以去除通透剂。

***(3)封闭(Blocking)**:

***目的**:封闭细胞表面或组织切片上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若后续需酶标),以及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如细胞表面受体、内源性蛋白等),减少背景荧光。

***操作**:

*选择封闭液:常用封闭液包括5%脱脂奶粉、3-5%BSA(牛血清白蛋白)、血清(同种来源血清效果更佳)。

*处理:将封闭液滴加在样本上,覆盖完全。室温避光孵育30分钟-2小时,或4°C过夜封闭。

*洗涤:同洗涤步骤,洗涤3-5次。

***(4)孵育一抗(PrimaryAntibodyIncubation)**:

***目的**:加入特异性识别目标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使其与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

***操作**:

*配制一抗工作液:将特异性一抗用封闭液或抗体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0.1-10µg/mL,需预实验确定最佳浓度)。

*处理:将一抗工作液滴加在样本上,覆盖完全。建议使用封闭体系(如含血清的封闭液稀释)以提高抗体稳定性。

*孵育:盖上盖玻片或盖皿,置于湿盒中(防止水分蒸发),在4°C冰箱孵育过夜(适用于多数一抗,可增强结合信号),或室温孵育1-2小时(适用于高亲和力一抗或易降解的样本)。

***(5)洗涤**:

***目的**:去除未结合的一抗,减少非特异性信号。

***操作**:用洗涤缓冲液(如PBS-T或0.05%Tween20-PBS)洗涤3-5次,每次5分钟。可根据需要增加洗涤次数。

***(6)孵育二抗(SecondaryAntibodyIncubation)**:

***目的**:加入酶标记或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该抗体能与样本中结合的一抗结合,从而间接检测目标抗原。荧光二抗是本技术中最常用的标记方式。

***操作**:

*选择与一抗物种匹配的二抗:例如,若一抗为兔源,则选择羊抗兔IgG荧光二抗。若检测细胞表面蛋白,常选用C3/celllinker等特殊荧光二抗,无需通透步骤。

*配制二抗工作液:将荧光二抗用洗涤缓冲液或抗体稀释液稀释至适当浓度(通常1-10µg/mL)。

*处理:将二抗工作液滴加在样本上,覆盖完全。盖上盖玻片或盖皿,置于湿盒中。

*孵育:室温避光孵育30-60分钟。孵育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荧光信号扩散。

***(7)洗涤**:

***目的**: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操作**:同孵育一抗后的洗涤步骤。

***(8)脱水与封片(DehydrationandMounting)**:

***目的**:使样本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便于荧光观察,并长期保存荧光信号。

***操作**:

*脱水:按梯度增加酒精浓度(如50%,70%,90%,100%乙醇)洗涤2-3次,每次3-5分钟。更换酒精时需用吸水纸吸干边缘液体。

*清洗:用纯丙酮或无水乙醇清洗一次,去除残留水分。

*封片:滴加适量抗荧光淬灭封片剂(MountingMedium)于样本表面,盖上盖玻片。封片剂能有效延长荧光信号的保存时间,并减少荧光淬灭。注意盖玻片边缘要完全被封片剂覆盖,防止水分侵入。

***(9)成像与分析**:

***目的**:使用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观察并记录荧光信号。

***操作**:

*荧光显微镜:将封片好的载玻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上,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源和滤光片组(根据荧光染料种类选择,如FITC、AlexaFluor488、TRITC、AlexaFluor594等)。调节光圈、对比度等参数,拍照记录。可进行多通道同时成像。

*流式细胞术:若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需将样本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上机检测。需设置同型对照(用等浓度同型IgG代替一抗或二抗)以排除非特异性结合。

3.**结果分析**:

***定性分析**:观察目标抗原在细胞内的定位(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表达模式(如均匀表达、点状聚集)。

***半定量分析**:通过改变一抗浓度或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如ImageJ,ImageProPlus)对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表达差异。

***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通过设置门控,分析目标细胞群体的荧光强度分布,计算阳性细胞率、平均荧光强度(MFI)等参数。

4.**关键注意事项**:

***抗体选择**:选择特异性强、背景低、已验证过效果的抗体。注意一抗和二抗的物种来源匹配。

***固定剂和通透剂优化**:不同的固定剂和通透剂对抗原的影响不同,需根据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进行优化选择。

***封闭充分**:封闭不充分会导致高背景,封闭过度可能封闭抗原表位,导致信号减弱。封闭时间、温度和封闭液浓度需优化。

***荧光淬灭**:盖玻片边缘残留水分或未完全覆盖的封片剂会吸收荧光,导致信号减弱。确保封片剂完全覆盖。

***荧光串色**:不同荧光染料之间可能存在串色,选择光谱分离好的染料,并在成像时使用相应的滤光片组。

***对照设置**:必须设置阴性对照(不加一抗或用同型IgG代替一抗),以排除非特异性结合。

**(三)流式细胞术(FCM)**

1.**原理**: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可以对悬浮细胞或组织细碎片段进行快速、多参数、单细胞水平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流系统将细胞逐一、单个地通过激光束照射区域,同时收集细胞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通过荧光探测器检测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计算机处理,最终获得每个细胞在多个参数(如细胞大小、颗粒度、多种荧光标记物强度等)上的信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细胞表面的标记物(如细胞因子受体、分选抗体)或胞内标记物(需使用通透/染色试剂盒)。

2.**操作步骤(以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为例)**:

***(1)细胞制备**:

***目的**:获得纯净、单分散的细胞悬液。

***操作**:

*样本处理:新鲜组织需进行酶消化(如胶原酶)或机械破碎(如组织研磨器)获取细胞。血液样本需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洗涤:收集到的细胞通常含有培养基、血液成分等杂质,需用PBS或细胞洗涤缓冲液洗涤1-3次,去除杂质。

*计数与调整浓度:使用细胞计数板或细胞计数仪计数细胞总数,并用细胞培养基或细胞洗涤缓冲液将细胞浓度调整至所需范围(通常为1x10⁵-1x10⁸cells/mL,取决于后续实验和仪器设置)。

*预实验(可选):对于分选实验,需先进行预实验确定最佳分选阈值。

***(2)孵育细胞因子抑制剂(可选)**:

***目的**:阻断细胞表面受体的进一步下调或上调,使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状态稳定。

***操作**:在特定条件下(如37°C、4°C或室温),用含或不含细胞因子抑制剂的缓冲液孵育细胞15-30分钟。常用抑制剂包括Phenylarsineoxide(PAO)、BrefeldinA(BFA)、Monensin等,根据实验目的选择。

***(3)孵育一抗(PrimaryAntibodyIncub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