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0∕T 1064-2020 扬麦24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10∕T 1064-2020 扬麦24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10∕T 1064-2020 扬麦24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10∕T 1064-2020 扬麦24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10∕T 1064-2020 扬麦24优 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CCS22B

3210

扬州市地方标准

DB3210/T1064—2020

扬麦24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productionofgoodquality

andhighyieldofYangmai24

2020-12-25发布2020-12-25实施

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10/T1064DB3210/T—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本文件按照GB/T

起草。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慧,朱冬梅,高德荣,张伯桥,张晓,王君婵,高致富。

I

DB3210/T1064DB3210/T—2020

扬麦24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扬麦24生产的产地环境、籽粒品质、产量和产量结构、肥料使用准则、农药使用准则

和栽培技术要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市行政区域内扬麦24的生产。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市行政区域内扬麦24的生产。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第1部分:禾谷类粮食作物种子4404.1GB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8321.10GB/T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通则肥料合理使用准则496NY/T

NY/T851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851NY/T

3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4产地环境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应符合NY/T851的相关规定851的相关规定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应符合NY/T

55籽粒品质

容重不低于770g/L,不完善粒不高于6.0%,降落数值不低于300s,粗蛋白质含量不高于12.0%,湿

面筋含量不高于26%,沉降值不高于30mL,面团稳定时间不高于3.0min。

66产量及产量结构

产量450kg/亩以上。有效穗30万/亩~32万/亩,每穗结实粒数36粒~40粒,千粒重42g~44g。

77栽培技术要点

7.17.1播前准备

7.1.17.1.1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规定。4404.1规定。种子质量符合GB

1

DB3210/T1064DB3210/T—2020

7.1.27.1.2整地要求

秸秆全量还田,旋耕灭茬,旋耕深度15cm。

7.1.37.1.3沟系配套

播种时或播种后及时机械开沟,竖沟、腰沟、田头沟逐级加深,沟沟相通。宜每3m~4m开挖一条

竖沟,沟宽20cm,沟深25cm~30cm。离田头3m~5m各开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m增开一条腰

沟,沟宽20cm,沟深35cm~40cm;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cm,深45cm~50cm。

7.27.2播种

7.2.17.2.1播种期

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

7.2.27.2.2播种量

适期播种,基本苗宜14万/亩~16万/亩。缺肥田、迟播田播种量相应增加。

具体播种量依据种子质量、田间整地质量等按照下列公式调整:

基本苗数(万/亩)

播种量(/亩)

每公斤种子粒数发芽率%出苗率%

7.2.37.2.3播种方式

条播机播种,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25cm,播深2cm~3cm;撒

播,将种子均匀撒播田面后,浅旋盖种。如遇秋旱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或人工造墒。

7.37.3施肥

7.3.17.3.1肥料使用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496的规定。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7.3.27.3.2肥料用量

根据测土配方要求施肥。亩施纯氮:12kg/亩~14kg/亩,P2O5:5kg/亩~6kg/亩,K2O:5kg/亩~6kg/

亩,氮磷钾比例(N:P2O5:K2O)=1:0.4:0.4。可根据土壤肥力适当调整磷肥、钾肥比例。

7.3.37.3.3运筹比例

氮肥施肥比例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7:1:2;磷、钾肥基追比为6:4。

7.3.47.3.4运筹方法

7.3.4.17.3.4.1基肥

施用45%复合肥(N:P2O5:K2O含量为15-15-15)20kg/亩~25kg/亩、尿素12kg/亩~14kg/亩。有条

件的复合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

7.3.4.27.3.4.2平衡肥

于叶龄3~5叶期根据群体大小、叶色等施尿素2.5kg/亩~3kg/亩,兼顾捉黄塘促平衡。

2

DB3210/T1064DB3210/T—2020

7.3.4.37.3.4.3拔节肥

在小麦基部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叶时,施用45%复合肥(N:P2O5:K2O含量为15-15-15)16kg/

亩;群体过小和落黄明显的田块,要适当早施拔节肥;对于旺长、群体过大、叶色偏深的田块,要推迟

施用拔节肥。

7.47.4病虫草害防治

7.4.17.4.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

原则。农药施8321.10的规定。用符合GB/T

7.4.27.4.2防治措施

7.4.2.17.4.2.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换茬,清除沟渠路边杂草,破坏病虫滋生场所,压低病虫草发生基数。

7.4.2.27.4.2.2化学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草发生特点,选用对口、高效、低残药剂,适时适量防治,注意合理混用、轮换交替

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

杂草化除:在小麦播后芽前,进行封闭处理,减轻中后期化除压力;春季气温稳定5℃以上、小麦

拔节前,进行茎叶化除。

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病害,具体施用药剂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7.57.5抗逆技术

7.5.17.5.1抗旱

播后持续干旱,应及时洇水,不可大水漫灌,以防烂种、闷芽。拔节后出现持续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7.5.27.5.2防渍

开挖好内外三沟,沟系配套。保持排水通畅,达到雨止田干,出苗至返青期地下水位控制在0.5m

以下,返青后地下水位控制在0.8m以下。

7.5.37.5.3防冻

7.5.3.17.5.3.1冻害预防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临前土壤干旱及时洇水或化控等措施预防冻害。旺长田块4~5叶期喷

施15%多效唑(PP333)50g/亩~70g/亩,均匀喷雾。

7.5.3.27.5.3.2冻害补救

小麦叶片受冻,一般不需要施用恢复肥,发生茎蘖受冻死亡应根据冻害严重度施用恢复肥,如发生

10%以下的茎蘖冻死正常群体不需补救,发生10%~30%的茎蘖冻死时需施尿素4kg/亩~5kg/亩,冻死率

超30%的麦田每递增10个百分点,每亩增施尿素2kg~3kg,上限值不超过15kg/亩。

7.5.47.5.4防倒

3

DB3210/T1064DB3210/T—2020

适量播种、合理施肥、培育壮苗,建立适宜群体。早播旺长、群体较大田块拔节前(2月底~3月初)

可用矮苗壮60g/亩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g/亩~70g/亩兑水30kg~40kg进行均匀喷雾,不可过量。

7.5.57.5.5防高温逼熟

花后15天内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叶面肥1~2次,延缓衰老,防止高温逼熟。

88收获

小麦腊熟末期及时收割,收获后及时烘(晒)干扬净,籽粒含水量要求低于12.5%,贮藏于阴凉干

燥处。

99记录

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记录档案保存不少于2年。

4

DB3210/T1064DB3210/T—2020

附录A

(资料性)(资料性)

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农药类防治对象施用方法使用

农药名称剂型安全使用期

别(功能)(g/次.亩或mL/次.亩)方法

播后苗前或杂草

异丙隆25%可湿性粉剂杂草250g~300g喷雾

2~3叶期

苯磺隆75%悬浮剂杂草0.9g~1.8g喷雾杂草2~3叶

除草剂

精噁唑禾草

6.9%乳剂杂草60mL~80mL喷雾杂草2~3叶

氯氟吡氧乙

20%乳油杂草30mL~40mL喷雾杂草3~4叶

1kg种子用药1.5g~2.0

戊唑醇5%可湿性粉剂纹枯病拌种种子处理

g加少量水拌种

噻呋酰胺24%悬浮剂纹枯病20mL~25mL喷雾返青至拔节期

氰烯菌酯25%悬浮剂赤霉病100mL喷雾齐穗扬花期

杀菌剂

丙硫·戊唑醇40%悬浮剂赤霉病40mL~50mL喷雾齐穗扬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