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1页
贵州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2页
贵州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3页
贵州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4页
贵州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精神和心灵已经不再被物化和异化,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发展”错误,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物质生活的满足已经日益乏味,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不想被物化和异化,需要追求更为富足的精神文化的浸润,以实现人的真正的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也就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曲解文意,原文是“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一阐释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辩证关系,即人们在物质生活已经满足的前提下需要追求更为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A项,阐释了科技进步的作用。B项,强调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重要地位。I项,强调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作用。只有C项符合材料一的主要观点。4.①要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物质富足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民精神的富有,建设人民参与、由人民享有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③通过各种形式与载体,对民众个体和群体起到思想引领、人民在精神层面上得到真正的富足和提升。(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二,从中找到“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的相关措施。首先从材料二中找到符5.共同点:两则材料都认为人民精神的富有是文化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目标,都强调了精神文化对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滋养作用。(2分)不同点:材料一侧重于从个体角度出发,强调个体在精神文化追求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及精神文化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分)而材料二则更多地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出发,强调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以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首先从两则材料中找到“人民精神的富有”的相关信息,然后分析这些信息有哪些观点是相同的,哪些观点是不同的,再将相同的观点归纳到一起,将不同的观点分点概括。6.D【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内涵的能力。“表明孙秀才的所作所为毫无意义”错误,孙秀才死后,有人提议给他建个庙、竖个像,说叨还是有人铭记孙秀才的,孙秀才对乡亲们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7.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运用了语言、外貌、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还自我调侃,体现了孙秀才乐观开朗、随性自适的特点。②勤学苦读,知识渊博。尽管三次落榜,但孙秀才依然读书不辍,懂得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等,还准确预测出叨年将要大旱。③热心善良,耿直单纯。孙秀才每年春节帮乡亲们写春联,写福字,又毫无戒心地告诉乡亲们明年将要大旱的消息,体现了他的热心善良、耿直单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仔细阅读小说,根据人物的言行来概括人物的形9.示例一:不能删去。①在结构上,最后一段交代了大灾后有人听信了孙秀才的忠告而活下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在人物塑造上,一些人因孙秀才的忠告而活了下来,并有感于他的救命之恩,突出了孙秀才善良无私的品质。③在主题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一个孙秀才的死并不能唤醒所有人,作者借孙秀才的死亡批判了人性中自私、冷漠和贪婪的一面。(每点2示例二:可以删去。①在结构上,删去最后一段,小说的主要情节依旧完整,不受影响。②在主题上,删去最后一段,仍能体现小说呼叮抵制冷漠、自私和贪婪,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环境的主题。③在表达效果上,删去最后一段大灾后的叙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问,令人回味,引人思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探讨有关文章结构的观点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考生无论回答方面多角度思考,然后简要概括。10.AB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凡为藩为翰,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B两句都是主谓倒装句。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但天下太平时就亲近小人,疏而是他们的子孙。13.(1)我想让所有的子女都能够了解古人的言行,希望他们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2)不论白天夜晚,从不懈怠政务,有的(像汉楚元王那样)设甜酒招待以求得贤士,有的(像周公那样)吐哺以招纳贤士。1分。14.①魏征想让太子和诸王子看到好的地方就不断地修正自己,扬名百代,永垂不朽;看到不好的地方就及时加以改正,免得造成更大的错误。(2分)②孟子谴责梁惠王为了争夺土地而发动战争,使百姓糜烂、子弟死伤,这是没有仁德的。(1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七年,太宗对侍中魏征说:自古以来,君王能够自我保全的很少,这都是由于他们从小生长在富贵的环境中,骄傲懒惰,贪图个人享受,多数不了解亲近君子、疏远小人的道理。我想让所有的子女都能够了解古人的言行,希望他们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于是命令魏征辑录古代帝王子弟成功与失败的事迹,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把它赐给各个王子。序中写建国时封的王,经历乱世,知道王国创建的艰难,知道父兄为建立国家所付出的辛勤劳苦,所以即使在位时也不骄纵。不论白天夜晚,从不懈怠政务,有的(像汉楚元王那样)设甜酒招待以求得贤士,有的(像周公那样)吐哺以招纳贤士。所以他们能够听取逆耳的忠言,深得百姓的欢心。生前道德高尚,死后万古流芳。到了子孙继承王位的时候,天下太平兴盛,他们从小深居宫中,备受妇人呵护长大,顾虑不到处于高位的危险,哪里还能知道老百姓的艰难呢?亲近小恩宠,便怀有和嫡子相比的野心;夸耀一事的细微功劳,生出无法满足的欲望。他们不遵循忠贞的正道,误入为非作歹的歧途。武断专横,违背天命,迷而不返。虽然有汉代梁孝王刘武、晋代齐王司马冏那样的功勋,有汉代淮南王刘安、曹魏东阿王曹植那样的才华,也不免摧折凌云之下场。成为后世的警戒,不可惜吗?我尽自己的愚忠,收集古代遗训。凡诸侯君王、有国有家者,他们的兴盛是从不断做善事开始的,他们的衰亡也是从不断作恶引起的。所以从中可以知道,不行善不足以成就一个人的声名,不作恶不至于让自己灭亡。可是祸与福都没有定数,一个人吉凶的关键在于自己,是自己造成的,这仅仅是空话而已吗?现在我收录自古以来诸王做事的得失情况,根据善恶不同分类,各代,永垂不朽;看到不好的地方就及时加以改正,免得造成更大的错误。跟从好的东西就能获得孟子说:“这个梁惠王真是不仁啊!有仁德的人把他对待亲爱者的行为推及他所不爱的人败,准备再战,怕不能得胜,就驱使他亲爱的子弟去献身,这就叫把他对待不亲爱者的行为推及他所爱的人的身上。”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两首诗都借女子的口吻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的不满与怨愤,感慨身世”错误,刘诗并没有抒发诗人被贬的不满与怨愤,而是寄予了诗人对诗中主人公的深切同情。16.①对于宫女来说,武帝来皇后处或武帝留宿别处,都好说;武帝不来皇后处或武帝留宿卫子夫处,就不好说。不好说又不能不说,宫女因此难言。②宫女经过思考以后,决定说武帝留宿平阳公主家,而不说武帝留宿在卫子夫处。因为平阳公主是武帝的姐姐,说出来不至于过分刺痛阿娇的怨妒之心。③卫子夫因平阳公主而得幸,宫女借平阳公主的名义来传信,皇后的难言之苦,也充分突出了宫女的随机应变与善于转圜。(每点3分,意思答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有关古诗思想内容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含意,再结合宫女的身份和注释的内容去思考,为什么宫女在传信时会有无限的烦恼和为难之意呢?因为身为宫女,她不得不为皇后禀报武帝的去处,可如果直接说武帝去了歌姬卫子夫处,宫女很可能会受罚,因此宫女在传信时才会感到烦恼和为难。好在宫女很机灵,她委婉地说武帝去了平阳公主处。最后概括作答。17.(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示例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语序错误等,该空均不给分。第(3)题若有其他符合语境的答案,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18.①相去甚远②无边无际(每处1分,若有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对偶可以把不同时问和空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时间的跨度很大”的描述,再结合空缺处的语境,就可以推断应填的成语。19.中国古代的诗人常常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广阔的背景上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每处2分,意思修改正确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一是“打句是长句,不如原句表达效果好。②原句是一个语意丰富的复句,且冒号后几个短句有突出强调的意味,使句子的表情达意更清楚明了,而改句是普通的陈述句,表述平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对比原句和改句,可以从句式特点的角度来21.①是如何形成的②却不是石英③沙漠还有其他颜色(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①处,根据后文“孔维远在解释其中的的矿物成分是石英”和后文“而是白色的石膏晶体颗粒”等信息,可以推知应填的内容。应填的内容。22.咸水湖周边山上的石膏被雨水带到了湖盆里,(1分)湖水干涸后析出大量石膏晶体,(1分)石膏晶体在风化作用下变成了细小石膏颗粒,(1分)在风的作用下又堆积成白色沙丘,形成白色沙漠。(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题干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定位,可知有关信息主要在材料的第二段,然后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即可。(一)材料解读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句俗语,这句俗语反映了传统观念中人们对经验传承的重视。前人的经验往往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然而,如果一味地依赖前人的经验,不敢突破和尝试新的可能,就容易陷入墨守成规的困境。第二部分运动员的话则突出了一种不畏惧他人看法、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激发我们的潜力,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质疑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挑战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建立在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写作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两种观点,既要看到前人经验的重要性,也要鼓励勇于创新和突破的精神,找到二者之问的平衡,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闸述,展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以传统为基,以创新为翼。在生活中,既要尊重前人的经验,将前人的经验作为基础和指引,又要有突破传统、勇敢创新的勇气。比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又如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但也需要敢于提出新的假设和观点,推动科学的进步。二是坚守自我,勇破成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为他人的否定和质疑所左右,努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二)参考立意(三)题意评分解说题意评分等级文章特征题意一类文54~60分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三类文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较题意四类文36~41分A.没有扣住材料写作,有自己的一些感悟,但立意不够准确。B.写作重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偏离题意五类文35分及以下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