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轻工工艺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轻工工艺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轻工工艺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轻工工艺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轻工工艺职称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轻工工艺职称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种材料属于轻工工艺中典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A.聚乙烯(PE)B.棉纤维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D.尼龙66答案:B解析:棉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PE、PET、尼龙66均为合成高分子材料。2.食品加工中,巴氏杀菌的核心目的是:A.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B.破坏酶活性并杀灭致病菌C.提高食品的渗透压D.促进美拉德反应答案:B解析:巴氏杀菌采用较低温度(一般6285℃)处理,主要目标是杀灭致病菌并抑制酶活性,而非彻底灭菌(需超高温灭菌)。3.陶瓷坯体干燥过程中,最易出现开裂的阶段是:A.升速干燥阶段B.等速干燥阶段C.降速干燥阶段D.平衡阶段答案:B解析:等速干燥阶段坯体表面水分蒸发速率快,内部水分迁移不及,易因表面收缩应力过大导致开裂。4.纺织工艺中,“经编”与“纬编”的本质区别在于:A.纱线走向方向不同B.针床数量不同C.成圈方式不同D.适用纤维类型不同答案:C解析:经编通过一组或几组平行纱线同时成圈,纬编通过一根或几根纱线沿纬向顺序成圈,核心区别是成圈方式。5.造纸工艺中,“打浆”工序的主要作用是:A.去除纤维中的杂质B.提高纤维结合力C.调整纸张白度D.控制纸页定量答案:B解析:打浆通过机械作用切断、分丝帚化纤维,增加纤维比表面积和羟基暴露,提升纤维间氢键结合力。6.皮革鞣制的核心化学反应是:A.胶原蛋白与鞣剂的交联B.脂肪的皂化反应C.色素的吸附作用D.水分的脱除答案:A解析:鞣制通过鞣剂(如铬盐、植物鞣剂)与皮革中的胶原蛋白形成交联结构,使生皮转化为稳定、耐湿热的皮革。7.塑料注射成型中,“保压”阶段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熔体充模速度B.补偿冷却收缩导致的体积减少C.降低模具温度D.促进分子链取向答案:B解析:保压阶段通过持续施加压力,使熔体补充因冷却收缩而产生的空隙,防止制品出现缩孔、凹陷。8.日用玻璃生产中,“退火”工序的关键是:A.快速冷却至室温B.缓慢冷却以消除内应力C.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D.增加玻璃的透光率答案:B解析:退火通过控制冷却速率,使玻璃内部热应力逐步释放,避免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自爆或强度下降。9.香料制备中,“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提取:A.易溶于水的香料B.热敏性强的香料C.与水不互溶且沸点较高的香料D.分子量较小的气态香料答案:C解析:水蒸气蒸馏利用香料与水共沸的特性,适用于与水不互溶、沸点高但低于100℃(或通过水蒸气降低沸点)的香料提取,避免高温破坏。10.轻工产品质量检测中,“感官评价”的关键要求是:A.检测设备精度高于0.1%B.评价员需经专业培训且状态稳定C.样品需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存放D.评价结果仅依赖单一指标答案:B解析:感官评价依赖人的主观感受,需通过培训筛选评价员(如嗅觉、味觉灵敏度),并控制环境(温度、气味干扰)和样品状态(温度、外观一致)以保证结果可靠性。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错选、漏选均不得分)1.以下属于轻工工艺中“绿色制造”技术的有:A.水性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B.废纸再生造纸C.皮革生产中铬鞣剂循环利用D.食品加工中使用人工合成色素答案:ABC解析:绿色制造强调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水性涂料(低VOC)、废纸再生(减少原生纤维消耗)、铬鞣剂循环(降低重金属排放)均符合;人工合成色素可能涉及化学污染,不属于绿色技术。2.纺织染整工艺中,影响染料上染率的因素包括:A.染液pH值B.纤维结晶度C.染色温度D.染料分子结构答案:ABCD解析:pH值影响染料离子化状态(如酸性染料需酸性条件);纤维结晶度高则染料难以渗透;温度影响分子扩散速率;染料分子结构(如分子量、极性)决定与纤维的结合能力。3.陶瓷釉料配方设计需考虑的关键因素有:A.釉与坯体的热膨胀系数匹配B.釉料的熔融温度C.釉层的化学稳定性D.釉料的颜色与光泽答案:ABCD解析: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会导致釉裂或剥脱;熔融温度需与坯体烧结温度协调;化学稳定性(耐酸碱)影响使用寿命;颜色与光泽是产品外观的核心指标。4.食品加工中,“超高压灭菌(HPP)”的优点包括:A.能杀灭所有微生物孢子B.更好保留食品营养与风味C.适用于液态和固态食品D.设备投资成本低答案:BC解析:超高压(1001000MPa)主要杀灭营养细胞,对孢子效果有限;高压处理温度低,可保留维生素、香气物质;适用于包装后食品(液态、固态);但设备投资高,是其缺点。5.造纸湿部化学中,常用的助留助滤剂包括:A.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B.滑石粉C.硫酸铝D.聚乙烯醇(PVA)答案:AC解析:CPAM(高分子聚合物)通过架桥作用助留;硫酸铝(铝盐)通过电荷中和促进细小组分留着;滑石粉是填料,PVA主要用于表面施胶,不直接作为湿部助留剂。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填“√”,错误填“×”)1.皮革“复鞣”是鞣制后的补充工序,目的是提高皮革的丰满度和均匀性。()答案:√解析:复鞣可进一步填充皮革纤维,改善鞣制不均匀性,提升丰满度和弹性。2.塑料挤出成型中,螺杆长径比(L/D)越大,物料塑化越均匀。()答案:√解析:长径比大意味着物料在螺杆中停留时间长,剪切和混合更充分,塑化效果更好。3.日用玻璃的“澄清”是指通过添加澄清剂(如硝酸钠)去除熔体中的气泡。()答案:√解析:澄清剂在高温下分解释放气体(如O₂),促进熔体中气泡的合并与排出。4.香料“浸提法”适用于提取热敏性香料,因为其操作温度低于蒸馏法。()答案:√解析:浸提法(如溶剂萃取)使用低温有机溶剂,避免高温破坏,适合热敏性香料(如鲜花精油)。5.食品包装中,聚乙烯(PE)薄膜的阻氧性优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答案:×解析:PET的分子链刚性强,阻氧性(氧气透过率低)优于PE(分子链柔性大,透气性高)。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述陶瓷“素烧”与“釉烧”的区别及各自作用。答案:区别:素烧是先将坯体烧成素坯(未施釉),再施釉后进行釉烧;部分工艺采用“一次烧成”(施釉后直接烧结)。作用:素烧:①提高坯体强度,便于施釉操作(避免生坯施釉时破损);②排除坯体中的结构水和有机物,减少釉烧时的收缩与开裂;③控制素坯的气孔率,优化釉料吸附性。釉烧:①使釉料熔融并均匀覆盖坯体表面,形成光滑、致密的釉层;②通过高温反应(如釉坯界面的元素扩散)增强釉与坯的结合力;③实现釉的呈色与光泽(如金属氧化物发色)。2.分析纺织“前处理”工序中“退浆”“煮练”“漂白”的目的及顺序逻辑。答案:目的:退浆:去除经纱上的浆料(如淀粉、PVA),提高纤维润湿性,便于后续加工。煮练:通过强碱(如NaOH)与表面活性剂作用,去除纤维中的天然杂质(棉纤维的蜡质、果胶,羊毛的脂汗),提升白度和吸水性。漂白:破坏纤维中的色素(如棉的天然色素、羊毛的类黑色素),获得均匀的白度,满足染色或浅色织物需求。顺序逻辑:退浆→煮练→漂白。浆料覆盖在纤维表面,需先退浆暴露杂质;煮练去除大部分杂质后,再通过漂白彻底分解色素,确保漂白效果均匀。若顺序颠倒(如先煮练后退浆),浆料会阻碍煮练剂与杂质接触,降低效率。3.对比食品加工中“冷冻干燥”与“热风干燥”的优缺点,并说明各自适用场景。答案:优点:冷冻干燥(升华干燥):①低温(40℃以下)下水分直接升华,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损失少;②物料结构疏松,复水性好;③微生物活动被抑制,产品保质期长。热风干燥:①设备简单、成本低;②处理量大,适合连续化生产;③对热敏性较低的物料(如果干、蔬菜干)干燥效率高。缺点:冷冻干燥:①能耗高(需真空和低温);②设备投资大;③处理时间长(数小时至数十小时)。热风干燥:①高温可能导致物料褐变(美拉德反应)、维生素损失(如维生素C);②物料收缩严重(如肉类干硬);③表面结壳可能阻碍内部水分扩散,影响干燥均匀性。适用场景:冷冻干燥:高附加值、热敏性食品(如高档中药材、生物活性制剂、速溶咖啡);需保持原有形状和风味的产品(如冻干水果丁)。热风干燥:常规食品(如葡萄干、红枣、脱水蔬菜);对成本敏感、处理量大的场景(如饲料干燥)。4.说明造纸“施胶”的作用及常用施胶剂类型,举例说明中性施胶的优势。答案:作用:通过在纸页表面或内部添加施胶剂,降低纸张的吸液性(如水、油墨),提高抗水性、印刷适性和表面强度。常用施胶剂类型:①酸性施胶剂:松香胶(需硫酸铝作为沉淀剂,pH=46),成本低但易导致纸张返黄(铝离子催化纤维素水解)。②中性/碱性施胶剂:烷基烯酮二聚体(AKD)、烯基琥珀酸酐(ASA),可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pH=68)下使用,减少设备腐蚀,提高纸张耐久性(纤维素水解速率低)。中性施胶优势举例:使用AKD施胶的纸张,在长期存放中不易返黄(无铝离子催化),适合档案用纸、高级文化用纸;同时,中性环境减少造纸系统的结垢(酸性条件下碳酸钙填料易分解产生CO₂),可使用碳酸钙作为填料(提高纸张白度和松厚度),降低成本。五、案例分析题(共2题,第1题10分,第2题13分,共23分)1.某食品企业生产的罐装果汁出现“涨罐”现象(罐身膨胀),经检测微生物指标超标。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答案:可能原因:①杀菌不彻底:杀菌温度或时间不足,未杀灭耐热性微生物(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残留微生物在贮藏期繁殖产生气体(CO₂)。②密封不良:罐盖卷边密封不严(如卷边厚度、宽度不符合标准),导致二次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侵入)。③原料带菌量高:果汁原料(如果肉)清洗不彻底,初始微生物数量超标(如酵母菌、乳酸菌),超出杀菌工艺的处理能力。④冷却过程污染:杀菌后冷却用水未消毒(如冷却水含氯量不足),微生物通过罐身微小裂缝侵入。解决措施:①优化杀菌工艺:通过热穿透实验确定合理的F值(杀菌致死值),确保中心温度达到121℃并维持足够时间(如对于低酸性果汁,F₀≥5)。②加强密封质量控制:定期检测卷边参数(如叠接率≥50%、紧密度≥60%),使用真空检测设备(如真空度≥0.04MPa)验证密封效果。③原料预处理:增加原料清洗步骤(如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浓度50100ppm),降低初始菌量(总菌数≤10⁴CFU/g)。④冷却水处理:冷却用水添加氯制剂(余氯≥0.5ppm),或采用蒸汽反压冷却避免冷却水直接接触罐体。2.某陶瓷厂生产的日用瓷碗出现“釉面针孔”缺陷(表面微小凹坑),请从原料、工艺、设备角度分析可能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答案:可能原因分析:原料角度:①釉料中存在易分解的杂质(如碳酸盐、硫酸盐),高温下分解释放气体(CO₂、SO₂),气泡未及时排出形成针孔。②釉料细度不足(过粗),颗粒间空隙大,熔融时气体滞留。③釉浆中气泡未脱除(如球磨时混入空气),施釉后气泡破裂留下凹坑。工艺角度:①施釉厚度不均(过厚),釉层表面先熔融封闭,内部气体无法排出。②素烧温度过低,坯体气孔率过高(>15%),釉烧时坯体释放气体(如吸附的水分、有机物)穿透釉层。③釉烧升温速率过快(尤其在6001000℃),釉料熔融前坯体快速排出气体,导致釉面鼓泡后破裂。设备角度:①喷雾干燥塔温度控制不稳,坯料颗粒级配不合理(细粉过多),成型后坯体内部气孔多。②窑炉气氛控制不当(如还原气氛过强),釉料中的金属氧化物(如Fe₂O₃)被还原为低价态(FeO),释放氧气形成气泡。改进方案:原料优化:①对釉用原料进行预处理(如煅烧除去碳酸盐),控制釉料中SO₃含量<0.5%;②调整釉料球磨时间,使釉浆细度达到万孔筛余0.10.3%;③施釉前对釉浆进行真空脱泡(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