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儿科发热性疾病诊断与护理护理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儿科发热性疾病诊断与护理护理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儿科发热性疾病诊断与护理护理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儿科发热性疾病诊断与护理护理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儿科发热性疾病诊断与护理护理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儿科发热性疾病诊断与护理护理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儿童发热的定义,以下正确的是:A.肛温≥37.5℃,腋温≥37.0℃B.肛温≥38.0℃,腋温≥37.5℃C.耳温≥37.8℃,腋温≥37.3℃D.口腔温度≥37.3℃,腋温≥36.8℃答案:A解析:根据2023年《中国儿童发热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儿童正常体温范围因测量部位不同而有差异:肛温36.537.7℃,腋温36.037.2℃,耳温36.537.7℃,口腔温度36.737.7℃。发热定义为肛温≥37.5℃或腋温≥37.0℃(婴幼儿腋温易受环境影响,需结合其他部位测量)。2.10月龄婴儿,发热3天,体温39.5℃,热退时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无瘙痒,最可能的诊断是:A.麻疹B.幼儿急疹C.风疹D.药物疹答案:B解析:幼儿急疹典型表现为“热退疹出”,多见于624月龄婴幼儿,高热35天,热退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无瘙痒,符合题干描述。麻疹为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风疹发热12天出疹,伴耳后淋巴结肿大;药物疹有明确用药史,皮疹多伴瘙痒。3.川崎病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最佳时机是:A.发热3天内B.发热510天内C.发热14天后D.任何发热阶段均可答案:B解析:川崎病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应在发热510天内使用,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若超过10天但仍有活动性炎症(如持续发热、CRP显著升高),仍需使用。早期(<5天)使用可能因诊断不明确增加重复用药风险。4.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儿童退热时,单次最大剂量为:A.5mg/kgB.10mg/kgC.15mg/kgD.20mg/kg答案:C解析:对乙酰氨基酚的儿童推荐剂量为1015mg/kg/次(最大不超过75mg/kg/天),两次用药间隔≥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单次剂量超过15mg/kg可能增加肝毒性风险。5.新生儿(出生28天内)发热时,首要的处理措施是:A.温水擦浴B.口服布洛芬C.立即进行感染筛查D.多喂温水观察答案:C解析: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肛温≥38.0℃)多提示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需立即进行血培养、血常规、CRP、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筛查,必要时腰椎穿刺,不可单纯物理降温或延迟检查。6.评估儿童发热程度时,最能反映核心体温的测量部位是:A.腋温B.耳温C.肛温D.额温答案:C解析:肛温最接近核心体温,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小,是评估婴幼儿发热程度的金标准(尤其是<6月龄)。腋温易受出汗、衣物影响,耳温受外耳道发育影响(婴幼儿外耳道较窄),额温受皮肤血流影响,均不如肛温准确。7.发热患儿出现“草莓舌”,最可能提示的疾病是:A.猩红热B.手足口病C.疱疹性咽峡炎D.水痘答案:A解析:猩红热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退疹后脱屑,病初舌被白苔,舌乳头红肿突出(“草莓舌”),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绛红(“杨梅舌”)。其他选项无此特征。8.关于高热惊厥的护理,错误的是:A.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B.强行按压肢体防止抽搐C.记录抽搐时间、形式及伴随症状D.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答案:B解析:高热惊厥发作时,强行按压肢体可能导致骨折或脱臼,正确做法是移开周围硬物,保护头部,避免误吸,不可强行约束。其余选项均为正确护理措施。9.发热伴喷射性呕吐、前囟隆起的6月龄婴儿,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胃肠炎B.胃食管反流C.化脓性脑膜炎D.肠套叠答案:C解析: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典型表现为发热、呕吐(喷射性)、前囟隆起或紧张、易激惹或嗜睡,严重者惊厥。急性胃肠炎以腹泻为主;胃食管反流呕吐多为溢奶;肠套叠以阵发性哭闹、血便为特征。10.发热患儿使用布洛芬的禁忌证是:A.年龄<6月龄B.对阿司匹林过敏C.脱水状态D.以上均是答案:D解析:布洛芬禁用于<6月龄婴儿(因肾脏代谢能力不足)、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包括阿司匹林诱发哮喘)、严重脱水(可能加重肾损伤),故正确答案为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儿童发热的常见非感染性原因包括:A.川崎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C.甲状腺功能亢进D.疫苗接种反应答案:ABCD解析: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SLE)、内分泌疾病(甲亢)、药物或疫苗反应(如接种百白破后低热)、肿瘤等。2.发热患儿物理降温的正确方法包括:A.温水擦拭(3234℃)B.酒精擦浴(25%35%酒精)C.冰袋放置于腋窝、腹股沟D.冷水灌肠答案:AC解析:酒精擦浴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导致酒精中毒(尤其婴幼儿),冷水灌肠可能引起肠道痉挛,均不推荐。温水擦拭(3234℃)和冰袋置于大血管处(腋窝、腹股沟)是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3.川崎病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A.持续发热≥5天(抗生素无效)B.双侧球结膜充血(无渗出)C.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草莓舌D.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脱皮答案:ABCD解析:川崎病主要诊断标准为发热≥5天(必备)+以下5项中≥4项:①双侧球结膜充血(无渗出);②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草莓舌;③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脱皮;④多形性皮疹;⑤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4.发热患儿病情观察的重点包括:A.体温变化及热型B.精神状态与反应C.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D.尿量及脱水体征答案:ABCD解析:需观察体温曲线(稽留热、弛张热等)、精神状态(嗜睡、烦躁提示病情加重)、皮肤表现(皮疹类型、出血点警惕败血症)、尿量(<1ml/kg/h提示脱水)及前囟、眼窝凹陷等脱水体征。5.新生儿发热的特点包括:A.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B.发热时易出现高热(>39℃)C.感染时可能表现为体温不升D.常伴明显局部感染灶答案:AC解析: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感染时可能因反应低下表现为体温不升(<36.0℃)而非高热;局部感染灶常不明显(如脐炎早期仅少量渗液),故B、D错误。三、案例分析题(共35分)(一)案例1(15分)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发热3天,皮疹1天”入院。体温最高39.8℃,无咳嗽、流涕,热退时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无瘙痒。查体:T36.5℃(腋温),神清,精神可,咽充血(+),心肺腹无异常,耳后、枕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血常规:WBC5.2×10⁹/L,N32%,L65%,CRP2mg/L(正常<10mg/L)。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5分)2.需与哪些疾病鉴别?(4分)3.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6分)答案及解析:1.诊断: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依据:①年龄1岁6个月(624月龄高发);②发热3天,热退疹出;③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④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特点);⑤无其他系统症状(无咳嗽、淋巴结肿大)。2.鉴别诊断:①麻疹: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伴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②风疹:发热12天出疹,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较稀疏;③药物疹:有明确用药史,皮疹多伴瘙痒,形态多样(如荨麻疹样);④肠道病毒感染(如埃可病毒):可发热伴皮疹,但多有腹泻或口腔疱疹。3.护理措施:①病情观察:监测体温(虽热退,但需观察是否复升),观察皮疹变化(是否融合、脱屑);②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虽无瘙痒,仍需修剪指甲);③对症护理:多饮水(促进代谢),无需特殊退热(热已退);④健康教育:向家长解释疾病自限性(病程约1周),无需抗病毒治疗;⑤预防交叉感染:患儿需隔离至皮疹消退(约3天);⑥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避免高蛋白饮食(可能诱发过敏)。(二)案例2(20分)患儿,女,3岁,因“发热6天,眼红、唇裂2天”入院。体温波动38.539.5℃,抗生素(头孢克洛)治疗无效。查体:T39.2℃,神清,烦躁,双侧球结膜充血(无渗出),口唇干红、皲裂,草莓舌,颈部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直径2cm,质软,无压痛),双手掌硬性水肿,指端未见脱皮,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肋下1cm。血常规:WBC18.5×10⁹/L,N78%,L20%,CRP85mg/L,ESR50mm/h,心脏超声:左冠状动脉内径2.8mm(正常<2.5mm)。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需列出主要标准)?(6分)2.该患儿存在的潜在并发症是什么?如何监测?(6分)3.护理要点包括哪些?(8分)答案及解析:1.诊断:川崎病(不完全型)。主要诊断标准(需满足发热≥5天+≥4项主要表现):①发热≥5天(已发热6天);②双侧球结膜充血(无渗出);③口腔及口唇表现(口唇干红、皲裂,草莓舌);④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⑤心脏超声提示冠状动脉扩张(左冠状动脉内径2.8mm,>2.5mm为异常)。2.潜在并发症:冠状动脉病变(CAL),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甚至血栓形成。监测方法:①急性期(2周内)每35天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冠状动脉内径变化;②恢复期(24周)每2周复查1次,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③监测血小板(川崎病急性期血小板正常或降低,23周后升高,>1000×10⁹/L时需警惕血栓);④观察有无心肌缺血表现(面色苍白、胸痛、心悸,婴幼儿可表现为烦躁、拒食)。3.护理要点:①发热护理:监测体温(每4小时1次),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避免酒精),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能增加冠状动脉损伤风险,急性期慎用);②黏膜护理:口唇涂石蜡油或润唇膏,避免干裂出血;每日2次口腔护理(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③皮肤护理:保持双手清洁,避免硬性水肿部位摩擦(穿宽松棉质衣物),观察指端是否出现脱皮(恢复期表现);④用药护理:遵医嘱输注丙种球蛋白(需缓慢滴注,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天,分34次,热退后3天减至35mg/kg/天,持续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⑤饮食护理: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果汁),避免过热、辛辣食物刺激口腔;⑥心理护理:安抚患儿烦躁情绪(可通过玩具、音乐转移注意力),向家长解释疾病预后(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可痊愈);⑦病情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量(警惕丙种球蛋白导致的血容量过多),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阿司匹林副作用);⑧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定期随访心脏超声,避免剧烈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预防感染(避免去人多场所)。四、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共30分)项目:为3岁高热患儿(体温39.6℃)实施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一)操作前准备(5分)1.环境准备:关闭门窗,调节室温至2426℃(避免对流风)。(1分)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3234℃温水(量约2/3盆)、大毛巾、小毛巾2块、面盆、体温表、凡士林、棉签、一次性中单、衣物(更换用)。(2分)3.患儿准备:解释操作目的(“宝宝,我们擦一擦会更舒服哦”),询问有无寒战、皮疹(禁忌证:新生儿、寒战期、皮疹破溃),取平卧位,暴露擦拭部位(保留隐私,用大毛巾遮盖)。(2分)(二)操作步骤(20分)1.垫中单于患儿背部及身下,保护床单位。(1分)2.小毛巾浸湿后拧至不滴水,缠于右手(以指关节部位接触皮肤)。(1分)3.擦拭顺序及方法:①颈部→上肢(外侧→内侧→手掌):每侧3分钟,重点擦拭腋窝(大血管处)。(2分)②胸腹部:避开心前区(防反射性心率减慢)、腹部(防腹泻),快速轻擦。(2分)③背部:从颈部→背部→臀部,每侧3分钟。(2分)④下肢(外侧→内侧→足背):重点擦拭腹股沟(大血管处),每侧3分钟。(2分)4.擦拭过程中观察患儿反应(面色、呼吸、有无寒战),如有不适立即停止。(2分)5.擦拭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更换清洁衣物,整理床单位。(2分)6.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单绘制降温曲线)。(2分)(三)注意事项(5分)1.水温不可过低(<32℃易引起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