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市场风格分析
1、2022年市场回顾:波澜壮阔的“W”走势
1.1、市场回顾:内忧外患下的“W”型结构
2022年,A股市场呈现‘W”型震荡下跌走势,节奏上可大致分为4个
阶段:第一阶段1-4月,内外多重冲击共同促成A股震荡下跌,市场
从“春季躁动”变为“春季躁冻,地缘政治方面,俄乌冲突升级,导致
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受挫,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加剧了市场对流动性
的担忧;再者,国内疫情扩散,停工停产对实休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
截至4月末,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达-16.28%,其中大盘风格抗跌性相
对较强,沪深300指数累计跌幅达・18.71%,而小盘股受到不小的打
击,中证1000指数跌幅为-28.41%;
第一阶段5-6月,重要会议定调坚持经济增长目标,同时疫情逐步得
以控制,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加之美联储加息节奏大致符合市场预期,
A股市场迎来反弹行情。其中,以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为代表的小
盘成长风格反弹幅度较大,涨幅均超过20%;第三阶段7・10月,人
民币开始快速贬值,加之美国加息预期调整加速,国内经济数据走弱
(PMI降至荣枯线下),引发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悲观情绪,市场
再次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外资持续流出A股;第四阶段11-12月,
外部加息预期出现缓和,叠加地产纾困“三支箭”政策的驱动下,11月
地产及相关产业链占优;12月随着防疫政策逐步优化,消费接力地
产,结构性行情演绎正盛,带动A股市场整体震荡回升。
截至2022年12月30日,从当前的权益估值性价比来看:上证50
指数的市盈率TTM为5倍,沪深300指数为11倍,中证500指数
为23倍,中证1000为28倍,上证综指为12倍,创业板指为39
倍。横向比较而言,大盘指数估值仍相对便宜,纵向来看,均处于历
史阶段性低位。从过去3年、5年和10年历史分位数来看,除中证
500指数以外,其余指数均处于30%分位数以下,中证500也低于
历史平均水平。其中,小盘成长具有较强的估值性价比,创业板指当
前估值处于历史3年分位数的2.61%,中证1000为3.57%,从相对
历史估值水平来看已具备较强的配置价值,在经济复苏的环境下有望
迎来“戴维斯双击”。
图表3各宽基指数市盈率PETTM走势
中证—,一中证1000।一曼板指
----上江50(右气)-----夕洋300(力-----上证嫁指(力
零
吊
匚
白
£3^9iz«&WVszU司U6d&
二
二
--二m
一
s?_7二
二K/
、
5、
q象
.Cc...3<.£
rn二
二
3d-9二|O4
94490Tc02m00二
工
3》
-,2!5
・
总
--・9
三.'-..
-w国
二-99Ud8-66s5
一«
一&&
一
三
—
一
-_二:-1;
一
一
一
否
否
«否
1.2、行业回顾:煤炭一枝独秀,防御性板块占优
从行业层面来看,2022年仍然是一个结构性市场,全年仅三个行业
录得正收益,其中,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煤炭供需失衡,价格处于
高位,促使煤炭行业逆势上涨,位居全行业首位,涨幅达17.5%,其
次是消费者服务和交通运输,涨跌幅分别为6.4%和2.3%。而电子行
业位居末尾,跌幅达-35.7%,与煤炭行业的收益差为53.3%。级观
全年,由于A股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弱势,全年没有明确的投资主线,
致使动量效应不足,行情持续性相对较弱,总的来说,煤炭、银行、
交通运输、房地产等防御价值型板块占优,而TMT、新能源等成长
行业表现相对疲软。
1.3、因子回顾:价值因子复苏,基本面因子弱势,量价强势
因子同样是观测市场的窗口,分别以全市场、沪深300、中证500
和中证1000指数为选股空间,对行业市值中性后的常见因子进行单
因子检验,从IC和分组测试(全市场分十组,指数内分五组)测试
在选股空间内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用投资者的因子库和
因子处理细节上存在差异,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总体而言具
有参考意义。从大类因子的表现来看:全市场内,量价因子的表现较
为出色,由于全年市场风险偏好下行,低波类因子表现最为出众,流
动性溢价仍然显著,而反转因子虽然具有不错的预测能力,但多头贡
献依然有限,收益主要集中于空头部分。价值因子表现较好,但其余
基本面因子几乎没有选股能力,其中盈利因子收益反向。资金类因子
中,北向因子表现较为一般,多头部分超额收益较为微弱。
沪深300内,量价因子显著强于基本面因子,其中,反转效应较强,
价值因子也具有不错的表现,盈利、成长、分析师、北向资金因子表
现均有较大幅度的回撤。因子在中小盘内整体的选股效果强于大盘:
反转和盈利因子在中证500内几乎丧失选股能力;中证1000内,各
因子均具备不错的选股能力,但仍由量价主导。
图表14沪深300和中证1000指数历史净值走势
■牺廿净值(力“)--------
n2MG£2I98Z8HU46期S£oS«
一sS8-*
;/-/力z/z
<€、-ssm//
、
6、
k□、//9/z
、9//
2wR/cG、/8=RS/=
匚、
/23、/9mzK6///_mT
、
ow2s_t822-6oz胃/
2co=x<9=W=w06rR_nN
一丙e?-
一w
扃
ar«««w_X再w-
西
篇3
从细分因子表现来看,以全市场为样本空间,价值因子和量价因子表
现总体出色,其中BP因子、残差波动率因子、特异度因子和换手率
因子在全A具有较强的选股效果。分析师、成长、北向和盈利因子
表现均有所回落,其中,盈利因子今年表现十分糟糕,各细分因子几
乎完全丧失选股效果;成长因子中,仅ROE和ROA同比变化因子
具有一定的选股能力;北向因子中,北向持仓市值半年环比变化具有
稳定的选股能力。分析师因子中,动态均衡估值因子具有相对稳定的
选股能力。以沪深300指数为样本空间,可以看到,价值因子和量
价因子中,DP因子、BP因子和3个月反转因子表现尤为出色。与
在全市场内的测试结果类似,分析师、成长、北向和盈利因子表现较
差,其中,盈利因子撤幅度较大,细分因子全部收益反向。
以中证500指数为样本空间,价值因子在中证500内的稳定性稍弱
于沪深300,但多头端贡献则相对更高,其中DP因子多头超额收益
最高,其次是BP因子,单季度EP也有不俗的表现;量价因子中,
换手、低波仍有较好的表现,反转因子表现较差,短期反转几乎没有
效果。与前文测试结果不同的是,分析师和北向因子具有一定的选股
效果,其中北向持仓市值季度环比变化表现较好。但盈利和成长大类
内的细分因子表现明显不及以往。
以中证1000指数为样本空间,可以看到,大部分因子在中证1000
内均有不错的选股效果,其中,价值因子在中证1000内仍有正贡献,
单季度EP因子表现最佳;盈利和成长等基本面因子亦有不错的表现,
超预期类因子表现有所回落,净利润和ROE同比增长因子表现较好;
而量价因子表现总体更为出色,各细分因子均有显著的选股能力。由
于覆盖度等问题,分析师类因子在中证1000内的表现相对一般,3
个月净利润上调因子相对表现较好。
2、风格研判:大盘0R小盘?价值0R成长?
复盘2022年的风格演变,以沪深300代表大盘,中证1000指数代
表小盘,中证800价值代表价值,而中证800成长代表成长指数。
我们发现,在市场整体表现萎靡、资金面呈现存量甚至减量博弈之下,
风格轮动速度较快:1月在市场下跌的环境下大盘价值占优;2月市
值风格又从大盘切向小盘;3月大小盘风格相对均衡,价值占优;4
月价值成长风格收益差收窄,大盘远强于小盘;5月・6月,在市场反
弹期间风格切向小盘成长;7月风格回归价值;8月和9月是2022
年市场风格最接近的两个月,以大盘价值为主;10月价值成长保持
均衡,小市值迎来年中最强势的单月;11月・12月风格主要受政策影
响,11月地产相关产业链强势,12月消费接力,因此风格由大盘价
值转换为大盘成长。
总体而言,2022年风格变动虽快,但明显以“稳”为主,价值风格占据
主导,中间伴随着市场反弹和国产替代有过阶段性的小盘成长强势时
期,而大小盘一定程度上受价值-成长风格和行业影响较大,并非市
场“显性”的主要矛盾。从近年来的风格演变来看,主要分歧点集中在
大盘价值和大盘成长间:2016年经历股灾后,投资者偏好价值风格;
2017年,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表现亮眼,大盘风格强势,整
体以价值风格主导;2018年是风险偏好相对保守的一年,大盘价值
相对占优;2019-2020年,机构抱团行情下,大盘成长风格独占鳌头;
2021年,中小盘表现较为出色,价值、成长间略有分歧;2022年,
权益市场表现萎靡,价值风格强势,大小市值风格各有占优时期。
2.1、大盘VS小盘
在判断大盘和小盘孰强孰弱前,需要明确各自的定义。狭义视角下(投
资者视角),以沪深300代表大盘,中证1000指数代表小盘,2022
年沪深300和中证1000全年表现相当,从胜率的角度来看,甚至大
盘是要强于小盘的。从近十年的维度,虽然中证1000指数的年化回
报略高于沪深300,但分年度来看,除2015年,中证1000相对沪
深300并未有太大优势,2016-2020年期间,在供给侧改革、基金
抱团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沪深300连续5年战胜中证1000。换句话
说,无论是从近3年,近5年,还是10年的周期来看,在狭义的大
小盘定义下,似乎很难得出A股市场中小盘强于大盘股的结论,那
么小市值效应究竟来源于何处呢?
图表16小市值因子分十组多空组合历史净值走势
s6+C*68sZaa-2»«2
一
-C2一K一S
/ZS7、AK1m-|
、
、
、
、/n>、
-/Ik=M///N66H/»
2t/SH<8二H
、
、
、
、
、
>79、/m、n
>=、n
一▼£
M2一£66/
_=-l99IAm_
元;
禽0sW01?2E0E
一O
4«??1a?37Ku
有
K*l为
实质上,从量化的角度而言,小市值应有其更广义而“精确”的定义:
小市值指全市场内市值最小的10%(20%)的个股,是“核心1800”
成分股(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以外的超小市值股。历史
上看,小市值因子分十组多空累计净值趋势向上,仅在2017年和
2020年获得负收益,其余年份均可视为小市值占优的年份,长期相
对大市值的超额月胜率达65%o
归根到底,超小市值股的溢价是由当前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决定的,
当前A股市场仍是个人投资者居多,“投机炒作”式的行为在短期内较
难完全消除,导致A股小市值溢价仍存;另一方面,小市值企业存
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前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覆盖度约53%,在
5000只左右的股票中仅2706只被覆盖,具中,未被覆盖个股的平
均总市值为46亿,远低于被覆盖公司的平均总市值(284亿),说
明市值小的企业关注度较低,业绩透明度不足,自然需要更高的风险
补偿。
因此,展望2023年,考虑到短期内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和定价效率
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认为,广义视角下,小市值效应仍将延续。
但狭义层面,沪深300未必会弱于中证1000,主要受全年复苏节奏
影响,原因有以下二点:1、资金角度,抱团强度前高后低,上半年
看好沪深300,下半年看好中证1000长久以来,基金抱团强度和大
小盘轮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为了分析公募整体的抱团现象,我们将
市场“抱团”现象拆分为行业间和行业内,前者的含义是行业持仓占比
提升,后者的含义更多是行业内的龙头集中,个股的抱团是两者共振
的影响。三个抱团指标方法如下定义:行业间抱团=持仓最多的前5
个行业占所有股票持仓的比例行业内抱团=每个行业内持仓最多的
10%的个股之和占所有股票持仓的比例个股抱团=持仓最多的10%
的个股占所有股票持仓的比例。
可以看到,2022年,3个抱团指标降幅均比较显著,行业内抱团指
标降幅最大,行业内龙头扩散的趋势凸显。行业间抱团指标自
2021Q3至今长期呈下降趋势,行业抱团逐渐瓦解。行业间、行业内
两相作用下,个股抱团也逐渐瓦解,目前个股抱团指标已回落到
2020Q2左右的水平。回顾历史抱团情况,2017和2020年是两个典
型的案例,基金抱团强度在那两年中迅速上升,伴随着基金业绩提升
和规模数量的增加,迅速形成正反馈效应,而2021年,基金抱团的
不温不火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盘风格再次压制大盘。
图表18公募基金个股,行业抱团情况
UO*IUMII0*1一oMUI*0I30I*II
日
夕
f6GC91曾n
f9§WtE962窗dZ696H9Gc
O07O0000EuT000o00l0Zc
HlISSS9999oS66600o1So
HlIII1oI11IoZZZz
Ooo0O0O0001OIzzOO00g00gsOg
ZzzZZZZZZZZzZZ7ZzZZzzZz
--个收注r
展望2023年,基金是杳会重新演绎2020年的抱团盛况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机构投资者的“共识”是否足够一致。2022年相对特殊,市场主
要受外生性因素影响,由风险偏好主导,在经济基本面相对疲软的情
况下,市场风险偏好呈现弱势,市场估值达到阶段性低位,低波、价
值等防御性风格受偏好。而随着疫情影响逐渐趋于稳定,2023年的
主线势必是经济复苏,市场上行动力较强,我们预计,上半年在经济
修复的大背景下,基金抱团消费龙头且消费板块占优的可能性较大,
且较易形成一致预期,因此,上半年大盘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此外,
考虑到'低基数”效应,随着定期报告的披露,在下半年业绩、估值修
复的主线下,小盘成长股或后来居上,出现阶段性机会,同时抱团会
相对分散,因此下半年可能会偏向小盘。
2、宏观角度,大小盘风格切换和流动性存在关联,小盘股或受利率
上升拖累。利率高低与大小盘相对表现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关联,逻
辑上,利率升高提高了资金成本,从而使得小市值企业的融资环境变
差,因而对小市值企业的压制程度要高于大市值企业,因此,当利率
上升时,大市值股相对小市值股存在超额收益。从数据上看,用10
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度量流动性,以沪深300相对中证1000指
数的净值度量大小盘相对表现。可以看到,2014-2017年、2020-2022
年,10年期国债利率和大盘/小盘走势相关性较高。从两者同期月变
化幅度的相关性分析来看,两者过去10年的相关系数达18%,分年
度而言,除2015年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高度正相关。
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利率可能会有所抬升,但上升幅度应相对
温和。从均值回复的角度,十年期利率当前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具有
一定上升的可能性;从宏观变量间均衡关系的角度,随着国内经济增
长持续修复,利率可能会重现2020年后疫情时期,利率出现阶段性
回升,但上升幅度或较为有限。总体来看,利率的上升会对小盘股造
成一定压制,但负面影响或较为有限。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23
年小市值效应将延续,但单调性未必一致。在当前市场投资者结构和
定价效率下,超小市值股继续走强,沪深300或于上半年强于中证
1000指数,而后中证1000指数会有阶段性机会,其中,分子端(盈
利)取决于消费复苏的空间和节奏,以及低基数带来的盈利修复,分
母端(估值)取决于流动性收紧幅度。
2.2、价值VS成长
以中证800价值作为价值风格代理指数,中证800成长作为成长风
格的代理指数,可以看到,2022年,由于国内经济复苏反复受挫,
海外冲击频发,价值风格抗跌性强,全年占优,中证800价值相对
中证800成长的超额收益达14.7%,且超额月胜率为75%。回顾历
史,整体来看,价值和成长风格表现相当,胜率几乎“五五开”。分年
度而言,除2013年以外,历年来价值和成长风格孰优孰劣都是非常
分明的,其中,2014、2016-2018年以及2021-2022年,价值风格
占优,而2015、2019和2020年则是成长风格占优。此外,一个合
乎逻辑的现象是,虽然从胜率来看,价值风格在70%的年份中战胜
成长风格,但是,每次成长风格反弹的力度均较大,成长风格在2015、
2019和2020年的超额收益达7.7%、22.4%和35.5%,体现了其高
弹性。
图表21中证800价值和中证800成长分年度袅现
年份中证800成长中证800价值(菽蒜)潟[蔡)
2013取7%-8.20%0.48%50.00^)
1.92%
201458.84%18.93”66.67%
20151血55%・7.餐上邛伙
20161-6.62%5.88%\]66.67%
201728.31^03.49%L58.33%__
2018口.46%■-21.77%9.70%58.33%
2019-1190%■3*33%
20200.30%04.77%41.6)%
2021y.w.,J-1.94%3.59%L4t6J%
2022■7.85%JJ-13.16%14.70^75.00%_
汇总pi%[]5.3O%0.60%51.67%]
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成长风格占优的概率较大,原因有以下两
点:1、权益市场上行动能较强,高弹性成长风格占优从过去十年的
情况来看,价值和成长风格的相对表现和市场涨跌呈负相关,这是由
成长股本身的高Beta属性决定的:在巾场上行的过程中,由于成长
股相对市场以及价值股具有更高的弹性,因此会有超额收益;反之,
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价值股本身更偏向防御性,因此超跌幅度相对
会小些,甚至可能会出现逆Beta的情形。因此,如前文市场回顾中
提到,估值端,当前各宽基指数的市盈率均处于历史低位,权益的性
价比较高,估值未来修复的可能性较大;盈利端,由于2022年的基
数普遍较低,加之经济复苏的可能性较大,上市公司业绩上行有望。
因此,2023年在多重利好下市场上行动能较为充足,弹性更强且估
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的成长风格更具有优势。
2、相对基本面优势支撑成长风格反弹。除了市场环境等外生性因素
之外,盈利和估值相对走势也是决定价值和成长轮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历史上看,在2015年和2020年,成长风格占优,背后是成长相对
价值风格的盈利增速差处于高位,而估值差逐渐从底部抬升,两者共
振构成成长强势的局面。经历了近两年(2019-2020)的成长强势行
情,2021年初估值差已达到历史高点,但成长/价值风格的增速差出
现一定回落,并未给予有利的支撑,因而估值也逐渐从高点滑落至阶
段性低点。展望2023年,当前估值差已回到2020年年中水平,存
在一定的上行空间,从增速来看,截止2022Q3,成长相对净值的盈
利增速差达8%,处于历史阶段性高位,在经济复苏且流动性相对充
裕的大背景下,成长型企业盈利弹性更强,增速差有望持续扩大,因
此我们预计,2023年是成长风格占优的一年。
2.3、把握“消费复苏,成长领航”两条主线
行业和风格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分割的,行业景气度亦是窥探市场风格
的一个窗口。站在2022年12月30日,以分析师预期数据(FY2对
应2023年)来反映行业未来成长性,同时观察其历史5年市盈率分
位数:可以看到,当前周期上游行业具有较低的相对估值,但缺乏基
本面支撑;综合来看,新能源、国防军工和电子均具备不错的成长估
值性价比,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同时当前估值处于历史阶段性低位。
从宏观经济和行业景气度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2023年应把握‘消
费复苏+成长领航"两条行业主线:(1)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以
及多地疫情陆续达峰,叠加春节旺季临近,推荐关注服务类消费中的
出行链条及线下消费、白酒等食饮消费品和需求恢复的医疗服务。目
前全国疫情达峰和春节时间刚好重叠,出行限制放宽、线下消费渐增
以及医疗服务有序恢复有望强力拉动服务类消费复苏,在此我们推荐
服务类消费中的三个方向:
其一,我国防疫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且疫情达峰后恰逢春节假期,
返乡过年及旅游出行条件充足,有望迎来人员流动高峰,推荐出行链
条及线下消费中的航空机场、旅游景区和酒店餐饮;其二,公司年会、
团建聚餐以及摆酒席等线下消费场景重现,节假日走亲戚送礼需求不
减,看好餐饮服务链条中以白酒为代表的食饮消费品;其三,防控期
间大众健康意识增强,疫情就医峰值过后医院诊疗秩序有序恢复,前
期需求释放加上增长趋势将重唤医美等可选消费,医疗服务和医药商
业方向值得配置。
图表26单季度ROE因子IC及多空净值序列
-1氐江北多空号值(右轴)
s2mxB5£(0
一
一
一
一
HnK一n
Ed>7dZ>7m
、
A6/,
6/m_6/Snc
Jw/sa、og/66>«
O2=9w-«H
o=2S一
rzw«rW«&W«
ftrt
(2)流动性相对充裕配合当前新能源的景气优势共同为新能源占优
提供核心支撑。首先,从流动性角度判断: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明确加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精准有力的稳健货币政策,偏宽
松的宏观政策有望带动新增社融和信贷投放再创新高,流动性与风格
紧密相关,成长风格对流动性的反应更为敏感,春季流动性充裕利好
成长风格。其次,从景气度的角度,12月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
水平较高,产品技术不断迭代出新,结合湖南及江西等地方政府政策
措施支持,新能源(车)景气角度上具备相对优势。最后,经过一年
的调整,当前新能源估值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风光储当前市盈率TTM
处于近三年的低位,建议积极配置。
3量化因子配置:基本面&量价因子3.1重归基本面,2023年看好盈
利因子谈到基本面因子,盈利因子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亦是各方关
注的焦点。对于投资者而言,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一大标
准,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给予股东回报越高,企业价值也越高。对于
管理者而言,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绩效和管理效率的集中
表现。因此,长久以来,以ROE为代表的盈利因子具有显著的选股
能力,这源于基本面投资者的“共识,以单季度ROE因子作为盈利
因子的代表,可以看到,自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
行业市值中性后的因子RankIC均值为4.4%,年化ICIR为2.23,IC
月胜率达73.3%,多空年化收益为11.4%,具有较为稳定的表现,
但自2021年2月起,ROE因子多空净值几乎走平,而至今IC均值
约为0。
那么到底是何原因导致了ROE因子作为财务指标之首,在近两年的
时间中持续失效?从公式的角度出发,由于净资产收益率(ROE)=
市盈率倒数(EP)/市净率倒数(BP),因此ROE和BP存在天然
的负相关性,即高ROE个股大概率BP较低。从行业市值中性后的
BP因子和ROE因子分年度IC表现来看,两者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
关性,除了2017年和2018年,其余年份因子有效性均有不小的差
距,存在一定的“轮动”现象。
由此可见,当经济处于下行时期,且企业盈利整体处于下行区间,市
场主要由风险偏好主导,投资者更愿意投资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的板块
和个股,此时,由于ROE和BP的负相关性,高ROE公司的估值
普遍较高,低ROE公司估值普遍较低,BP与ROE的交叉部分大概
率会对ROE因子预测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我们预计,2023年,市场
风险偏好逐渐恢复,成长风格占优,BP因子表现或相对一般,届时
BP和ROE的正交部分不会对ROE有效性造成过大的影响,市场将
重归基本面,盈利因子将再度迎来曙光。
3.2、量价因子:预计反转和低波回落至历史平均水平
量价囚子,作为多囚子模型中最“快”的那一部分,无论是日间量价还
是日内量价,无论是人工挖掘还是算法挖掘,长久以来都占据着举足
轻重的地位。量价因子本质刻画的是市场中大多数投资者的思维和行
为模式,是基于行为金融学衍生而来的相对固化的决策机制。因此,
即使难以理解,量价因子长期的选股有效性(IC)远远强于基本面因
子,一部分原因自然是量价因子的数据频率更高,另一原因则是量价
因子背后的逻辑是基于行为金融学,或者说是投资者的“人性”,而非
基本面因子依赖的所谓的“共识”。即便当前量价因子的多头端贡献愈
发稀薄,量价始终是中小盘选股模型中无法割舍的核心部分。
图表30权益基金规模
2
1
0O0IT0OIa0MIM00UM0O0I00I1OOuI*O
日
EE£mCCs^6REZ0EEECEG&6EGz曾9m
96ZE9G90IE9d8996C96o096s6
氏
三0O00008o
00oSSSl099O0oEI866808e100zz
HKlsIIIo9IIHO1VIZNZKZz
oo0o0OOU00Zoz00o000OoZomo0Oo
zzZzZZZzRZZzZZZzZZZZzZOzzzZKz
■含8HM■灵活纪・曲M
(1)反转因子有效与否和投资者参与结构有关。2017年是反转因子
表现的一道分水岭:2013-2016年,反转因子IC均值达8.19%,而
2017-2022年,反转因子的IC均值仅为483%,有效性不断衰减的
背后和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可以看到,
2017年-2020年基金整体规模均在快速扩张,机构参与者的数量和
增量资金也在逐步扩大,根据2020Q4季报数据,普通股票型+偏股
混合性+灵活配置型口径下的基金规模,在5万亿左右,这导致A股
市场中机构定价权愈来愈重。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向大盘风格的切换也是主导反转因子失效的成
因之一。为观察公募基金的市值偏好,我们将超大盘定义为中证100
指数成分股,大盘定义为沪深300成分股中不在中证100中的部分,
中盘定义为中证500成分股,小盘定义为300、500以外的股票。2017
年,公募超大盘配置比例显著上升,从Q1的22.26%上升至Q4的
40.62%,大盘配置比例也有所上升,而小盘配置比例大幅降低,从
36.14%下降至20.07%。2020年,公募超大盘配置比例再次上升,
从Q1的37.7%上升至Q4的50.43%。整体来看,自2017年起,公
募基金配置风格逐渐向大盘切换,2017和2020年切换幅度显著,
2021和2022年有所降温,这与反转因子的失效节奏相契合。
综上,历史上反转因子的表现和投资者结构的转变是分不开的,2017
年前后的A股市场的“面貌,有所不同,近几年的市场更具备成熟市场
的特征。随着公募基金的力量日益壮大,机构化程度不断加深,机构
偏好的决策逻辑和定价权的加大决定了有更多的增量资金推动市值
偏大、业绩稳定增长的白马股,而这也是造成在特定股票池(沪深
300、机构重仓股)中,反转因子有效性减弱甚至失效的重要原因。
2023年,经济复苏方向明确,消费+成长的逻辑的共识性较强,我们
预计,公募权益类基金将迎来相对强势的一年,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
导致机构定价能力边际提升,行情持续性有望增强,对反转类因子造
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猜测全年有效性有所下滑,介于2020年和2021
年表现之间。
(2)低波因子表现与市场状态有关。低波因子也是非常经典的一类
量价因子,广泛运用于传统多因子选股或者SmartBeta组合,属于
防御性因子。从历史的多空净值走势来看,行业市值中性化后的低波
因子在2015年、2021年5月等时段发生一定幅度的回撤,直觉上
讲,当时的市场行情,投资者情绪较为高涨,更偏向于高弹性、高波
动的个股;此外,由于市场整体处于上行趋势,大部分个股估值有所
抬升,资产价值被扭曲,导致低波类股票的防御性优势不复存在。
图表322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境设计毕业设计初稿
- 协调的评估与训练
- 基本营养物质化学
- 仿写句子的方法
- 2025【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范本】劳动合同范本版
- 2025版脑出血常见症状及护理守则培训
- 日常运动安全教育
- 餐饮月季度员工大会
- 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策略
- 派驻江西江铜华东铜箔有限公司劳务派遣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
-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表格速记)
- 供电企业设备维修保养规范
- 临床医学三基三严培训
- 如何提升护理人员教学能力
- 湘豫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宾馆娱乐内城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猴痘预防知识培训课件
- 机动车查验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临床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
- 管理层财务基础知识培训
- 常见急诊急救处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