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粮油保管员中级试题集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粮油保管员中级试题集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粮油保管员中级试题集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粮油保管员中级试题集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粮油保管员中级试题集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粮油保管员中级试题集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储粮害虫防治中,磷化氢熏蒸的安全浓度阈值为()A.0.1ppmB.0.2ppmC.0.3ppmD.0.5ppm2.粮堆温度检测时,机械通风期间的检测频率应为()A.每日1次B.每2日1次C.每4小时1次D.每8小时1次3.采用电子水分测定仪检测稻谷水分时,需用标准法(105℃恒重法)校准的条件是()A.仪器使用前B.环境温度变化超过5℃C.检测样品量超过100gD.连续检测10个样品后4.仓房隔热层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仓内结露B.减少外界湿度影响C.阻隔热量传递D.增强结构稳定性5.储粮微生物中,导致粮食发热霉变的主要菌类是()A.酵母菌B.细菌C.霉菌D.放线菌6.机械通风结束的判断依据不包括()A.粮温达到目标值B.通风能耗超过预算C.粮堆水分梯度≤0.5%D.外界温湿度不再满足通风条件7.储粮害虫的“三温三湿”监测中,“三湿”指的是()A.仓内湿度、粮堆表层湿度、粮堆深层湿度B.大气湿度、仓内湿度、粮堆平衡湿度C.大气湿度、粮堆表层湿度、粮堆深层湿度D.仓内湿度、通风口湿度、排风口湿度8.稻谷储存期间,脂肪酸值的安全临界值一般为()A.15mgKOH/100gB.25mgKOH/100gC.35mgKOH/100gD.45mgKOH/100g9.粮情检查时,若发现粮面出现“结顶”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害虫聚集B.水分分层C.热量积聚D.霉菌繁殖10.环流熏蒸系统中,风机的作用是()A.加速毒气扩散B.降低仓内压力C.过滤有害气体D.监测气体浓度11.玉米储存的安全水分(温带地区)为()A.≤12.5%B.≤13.5%C.≤14.5%D.≤15.5%12.储粮害虫抗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害虫基因突变B.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C.仓房密闭性差D.粮温波动频繁13.谷物冷却机的主要适用场景是()A.高水分粮应急降水B.低温储粮维持粮温C.熏蒸后毒气排放D.仓房隔热层修复14.粮堆结露的临界条件是()A.粮温高于露点温度B.粮温低于露点温度C.仓内湿度低于60%D.仓内温度高于30℃15.磷化铝片剂的正确投药方式是()A.直接埋入粮堆B.装入药袋悬挂于粮面C.溶解后喷洒D.与粮食混合搅拌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环流熏蒸时,仓房密闭时间需≥14天。()2.粮情检查中,色泽气味的判断需在通风30分钟后进行。()3.机械通风时,若外界温度低于粮温但湿度高于75%,仍可进行降温通风。()4.储粮害虫的卵期抗药性最强,是防治的关键时期。()5.稻谷储存期间,水分每增加1%,安全储存期缩短约1/3。()6.粮堆发热初期,表层温度会高于深层温度。()7.电子测温系统的传感器需每年进行精度校准。()8.害虫密度检测时,每点取样量应≥1000g。()9.谷物冷却机运行时,出风口温度应比粮温低5-8℃。()10.磷化氢气体比空气轻,熏蒸时需从仓房顶部投药。()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粮情检查的主要内容及频次要求。2.机械通风作业前需进行哪些准备工作?列举3项关键步骤。3.磷化氢熏蒸过程中,如何防止人员中毒?需采取哪些安全措施?4.储粮发热的常见诱因有哪些?简述预防发热的核心措施。5.简述稻谷储存期间“黄变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四、综合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某仓储企业有一万吨装小麦仓,入库水分13.5%(安全水分≤13%),粮温28℃,外界温度25℃、相对湿度75%。请分析是否需要进行机械通风?若需要,应选择何种通风方式(降温通风/降水通风)?并说明理由。2.某稻谷仓储存6个月后,保管员发现粮堆局部出现结块现象,取样检测水分14.2%(入库水分13.8%),粮温32℃(仓温28℃),显微镜下观察到少量霉菌菌丝。请分析结块的可能原因,并提出具体处理措施。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B4.C5.C6.B7.B8.C9.B10.A11.B12.B13.B14.B15.B二、判断题1.×(环流熏蒸密闭时间一般为5-14天,具体根据药剂种类调整)2.×(色泽气味检查应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避免通风干扰)3.×(高湿度环境易导致粮堆吸湿,不宜进行降温通风)4.×(蛹期抗药性最强,卵期次之)5.√6.×(发热初期深层温度先升高,表层后受影响)7.√8.×(每点取样量应≥500g)9.√10.×(磷化氢气体略重于空气,需从粮堆中下层投药)三、简答题1.粮情检查主要内容包括:①粮温检测(分表层、中层、底层,重点检测热点);②水分检测(按分区布点,检测表层、深层水分);③害虫检查(筛检法、诱集法,记录害虫种类及密度);④色泽气味(观察粮食颜色是否正常,嗅闻有无霉味、酸味);⑤仓房设施(检查墙体、门窗、通风口是否完好,有无漏雨、返潮)。频次要求:正常储存粮每15天检查1次,高温高湿季节或新入库粮每7天检查1次,机械通风或熏蒸期间每日检查1次。2.机械通风前准备工作:①检测粮情(测定粮温、水分、害虫密度,确定通风目标);②检查设备(风机、风道、电机是否运转正常,风道有无堵塞);③计算通风参数(根据粮堆体积、目标温湿度,确定通风量、通风时间);④清理环境(移除仓内杂物,确保进风口、排风口畅通)。3.防止磷化氢中毒的安全措施:①熏蒸前培训作业人员,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②设置警戒区,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③检测仓内毒气浓度(使用磷化氢检测仪,确保作业区浓度<0.2ppm);④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次,2人以上协同作业;⑤熏蒸后通风散气,检测残留浓度达标(<0.05ppm)方可进仓。4.储粮发热诱因:①粮食水分过高(超过安全水分);②粮堆杂质聚集(导致局部通风不良);③害虫或霉菌活动(代谢产热);④仓房隔热差(外界热量传入)。预防措施:①严格控制入库水分(小麦≤13%、稻谷≤14.5%);②清理粮食杂质(杂质含量<1%);③定期通风降温(粮温>25℃时启动机械通风);④加强隔热防潮(仓顶铺设反射膜,墙面涂抹隔热涂料)。5.黄变米形成原因:稻谷储存期间受产毒霉菌(如黄曲霉、青霉)感染,霉菌分泌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导致米粒变黄。防治方法:①控制水分(稻谷水分≤14.5%);②降低粮温(储存温度≤20℃);③定期熏蒸(使用低剂量磷化氢抑制霉菌);④加强检测(每月检测脂肪酸值、黄曲霉毒素)。四、综合分析题1.需要进行机械通风,应选择降温通风。理由:①小麦入库水分13.5%略高于安全水分13%,但未超过14%(一般降水通风临界值),无需紧急降水;②粮温28℃高于外界温度25℃,具备降温通风条件(外界温度<粮温-3℃);③外界相对湿度75%,低于小麦平衡湿度(13.5%水分小麦的平衡湿度约78%),通风不会导致吸湿,可安全降温。通过机械通风降低粮温至20℃以下,可抑制害虫和霉菌活动,延长储存期。2.结块可能原因:①水分升高(入库后水分从13.8%升至14.2%,可能因仓房漏雨或结露导致局部吸湿);②粮温异常(粮温32℃高于仓温28℃,说明局部存在发热现象);③霉菌繁殖(显微镜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