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保护优先B.损害免责C.公众参与D.综合治理2.某企业拟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新建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需依法编制()。A.环境影响登记表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报告书D.无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关于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仅适用于大气和水污染物B.省级人民政府可自行确定本行政区域重点污染物控制指标C.对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环保部门应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D.企业超过总量控制指标但未超标排放的,不承担法律责任4.某县环保局发现某造纸厂长期超标排放污水,拟对其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根据《环境保护法》,下列哪一情形不符合按日连续处罚的适用条件?()A.造纸厂被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B.造纸厂在责令改正期限内完成整改但仍有轻微超标C.造纸厂通过渗坑排放污水,被责令改正后继续实施D.造纸厂在责令改正期间故意停运治污设施5.下列哪类主体无权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A.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环保组织B.依法在县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环保组织(专门从事环保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C.检察机关D.中华环保联合会6.某企业因违法排放污染物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并责令改正,但企业拒不改正。根据《环境保护法》,环保部门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B.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企业负责人处10日拘留C.查封、扣押企业用于违法排放的设施、设备D.限制企业法定代表人出境7.关于生态保护红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B.生态保护红线内禁止任何开发建设活动C.省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划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保护红线D.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8.某重点排污单位未依法公开其环境信息,被环保部门责令改正但逾期未改。根据《环境保护法》,环保部门可对其处()的罚款。A.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B.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C.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D.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9.下列哪项不属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环保义务?()A.优先使用清洁能源B.实施清洁生产C.对产生的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D.定期向社会公布员工环保培训记录10.某县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无人员死亡。根据《环境保护法》,对相关责任人员可()。A.仅追究民事赔偿责任B.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C.由环保部门处上一年度营业额5%的罚款D.追究刑事责任11.关于环境监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企业自行监测的数据无需向社会公开B.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保部门制定监测规范C.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由省级环保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备案D.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可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但不可作为民事赔偿的证据12.某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根据《环境保护法》,环保部门可()。A.责令停止建设,并处二十万元罚款B.责令恢复原状,并处项目总投资额1%的罚款C.责令停止建设,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D.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十日拘留13.下列哪项不属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A.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意见B.向环保部门举报污染行为C.参与环境立法听证D.要求环保部门公开企业商业秘密14.关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B.生态保护补偿仅适用于重点生态功能区C.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应安排资金用于生态保护补偿D.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补偿15.某企业通过篡改自动监测数据逃避监管,排放污染物。根据《环境保护法》,环保部门除对其处罚外,还可()。A.将该企业列入失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B.要求企业负责人公开道歉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D.禁止企业三年内申请环保专项资金16.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环保职责?()A.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质量标准B.组织开展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C.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D.为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技术服务17.某县环保部门发现某企业违法排污,但考虑到企业是当地纳税大户,未依法处罚。根据《环境保护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可()。A.给予记过处分B.责令引咎辞职C.处上一年度工资50%的罚款D.追究刑事责任18.关于环境公益诉讼,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原告需与污染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B.法院可判决被告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C.诉讼费用由原告先行承担,败诉后不予退还D.公益诉讼不影响公民、法人提起私益诉讼19.某企业因污染环境被起诉,在诉讼中主张其排放符合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故不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环境保护法》及相关规定,该主张()。A.成立,达标排放不构成侵权B.不成立,即使达标排放,造成损害仍需赔偿C.部分成立,需结合是否存在过错判断D.需由环保部门出具证明方可认定20.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其牵头主体是()。A.国务院环保部门B.相关地方人民政府C.省级环保部门D.跨区域环境治理委员会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10分)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2.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应当缴纳超标准排污费。()3.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除对机构处罚外,还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行为的,有权向环保部门举报,但无权对环保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举报。()5.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但无需与环保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6.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法律规定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依照其规定。()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8.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环保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9.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10.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30分)1.简述《环境保护法》中“保护优先”原则的具体体现。2.列举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履行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要求及未依法进行环评的法律后果。4.说明《环境保护法》中“按日连续处罚”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式。5.论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实践意义。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案例1:2023年5月,A市B区某化工企业(重点排污单位)为降低成本,擅自拆除污水处理设施,将生产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导致下游3个村庄的农作物大面积死亡,部分村民出现头晕、呕吐症状。B区环保局接到举报后,于5月10日对企业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其立即恢复治污设施并达标排放,同时开展环境监测。但企业未予理睬,继续违法排污至5月25日。经调查,企业违法排污期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费用50万元,修复费用需300万元。问题:(1)B区环保局可对该企业采取哪些行政处罚措施?依据是什么?(2)村民和环保组织可通过哪些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案例2:2023年6月,C县人民政府为推进“招商引资”,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某钢铁厂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开工建设。县环保局发现后,未依法制止,反而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项目施工期间,造成周边林地破坏50亩,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1)C县人民政府的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哪些规定?应承担何种责任?(2)县环保局未依法履职,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应如何处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环境保护法》第五条: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2.C(《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建设项目通常需编制报告书。)3.C(《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应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B(《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按日连续处罚适用于“拒不改正”的情形,若企业在期限内完成整改但仍有轻微超标,需重新责令改正,不直接适用按日处罚。)5.B(《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提起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需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保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县级登记不符合条件。)6.D(《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六十、六十三条:限制出境无直接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可对责任人拘留,环保部门可查封扣押、按日处罚。)7.B(《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生态保护红线内并非禁止所有开发建设,而是严格限制,符合规定的保护性项目可实施。)8.A(《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二条:未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的,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9.D(《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四十二条:企业需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实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废物,但无义务公布员工培训记录。)10.B(《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对责任人处10-15日拘留。重大污染事故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但本题无死亡,可能优先行政拘留。)11.B(《环境保护法》第十七条:国家建立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保部门制定监测规范;重点排污单位需公开自行监测数据;地方标准由省级政府制定;监测数据可作为证据。)12.C(《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未依法环评擅自开工的,责令停止建设,处总投资额1%-5%罚款,并可责令恢复原状。)13.D(《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三条、五十四条:公众有权参与环评、举报、听证,但无权要求公开商业秘密。)14.B(《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生态保护补偿适用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等,并非仅限重点生态功能区。)15.A(《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八条及相关信用惩戒规定:篡改监测数据的,可列入失信名单,联合惩戒。)16.D(《环境保护法》第六条、十五、十七条:政府职责包括对环境质量负责、制定标准、开展调查等,不包括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7.A(《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八条:环保部门玩忽职守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开除。)18.B(《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公益诉讼原告无需直接利害关系;法院可判决修复费用;诉讼费用可由被告承担;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可并行。)19.B(《侵权责任法》及《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四条:环境污染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达标排放不免除损害赔偿责任。)20.B(《环境保护法》第二十条:跨区域联合防治由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上级政府协调。)二、判断题1.√(《环境保护法》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2.×(《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我国已取消排污费,实行环境保护税制度,超标排放需承担其他法律责任。)3.√(《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五条:环评机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除处罚机构外,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七条:公民有权对污染行为和环保部门不履职行为举报。)5.×(《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重点排污单位需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监控设备联网,保存原始记录。)6.√(《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四条: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侵权人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7.√(《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新技术使用,监测预警污染源。)8.√(《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环保部门可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的设施、设备。)9.√(《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未依法环评的规划不得实施,建设项目不得开工。)10.×(《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仅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可提起公益诉讼,个人无权。)三、简答题1.“保护优先”原则的具体体现:(1)在决策层面,要求各类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优先考虑环境保护,未依法环评的不得实施(第十九条)。(2)在制度设计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实施严格保护(第二十九条)。(3)在责任分配上,明确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将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考核(第六条、第二十六条)。(4)在治理顺序上,要求优先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污染发生,而非事后治理(第五条)。2.重点排污单位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1)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第五十五条)。(2)公开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3)依法将自行监测数据向社会公开,并与环保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第四十二条)。(4)若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需及时公开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应对措施(第四十七条)。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要求及未依法环评的后果:法律要求:(1)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需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九条)。(2)环评文件需由有资质的机构编制,如实反映环境影响,不得弄虚作假(第六十五条)。(3)环评过程需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第五十六条)。法律后果:(1)未依法环评的规划不得组织实施,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第十九条)。(2)对擅自开工的建设项目,责令停止建设,处总投资额1%-5%罚款,并可责令恢复原状(第六十一条)。(3)环评机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资质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五条)。4.“按日连续处罚”的适用条件和计算方式:适用条件:(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如超标排放、通过暗管排污等)。(2)环保部门已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第五十九条)。(3)企业拒不改正(包括继续违法、在改正期限内未完成整改等)。计算方式: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决定确定的罚款数额,按日连续处罚(如原处罚10万元,拒不改正的第2日起每日罚10万元)。5.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实践意义:主要内容:(1)国家指导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政府通过协商或市场规则进行补偿(第三十一条)。(2)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资金用于生态保护补偿,重点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三十一条)。(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碳汇交易、水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方式。实践意义:(1)平衡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避免“保护者受损、受益者免费”的不公平现象。(2)激励地方政府和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案例分析题案例1(1)B区环保局可采取的措施及依据:①按日连续处罚:企业被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5月10日-25日共16天),依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自5月11日起按原处罚数额(如初始罚款10万元)每日连续处罚,共16×10=160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二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医科大学《政府会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实验中学2025年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重庆綦江中学七校联考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年阜新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4年哈尔滨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ab卷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5-2026学年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镇原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非常规作业清单(修改版)
- 初中八年级物理课件-光的折射 一等奖
- 河海大学定向培养协议书
- 美国数学大联盟杯赛五年级试卷
- 广告设计师(三级)理论知识备考题库(必刷500题)
- 船舶制造流程图
-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半期试题
- SB/T 11150-2015中药材气调养护技术规范
- GB 36170-2018原油
- 原创《金属材料各种组织金相图片》教学资料课件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