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城九中2025-2026学年高四上学期段考历史试卷2025.10(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山西运城盆地东部新石器时代各时期聚落发展情况统计表。同一遗址相邻时期聚落均有者为具有叠置聚落关系,某一区域上覆有后期聚落的前期聚落数与前期聚落总数的比率为聚落叠置率。由此可见,当时这一地区()历史时期仰韶文化早期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聚落数目246681117叠置聚落8274551叠置率333%40.9%55.6%43.6%聚落总面积(万平方米)1021249609546A.聚落间经济交流频繁 B.等级分化程度日趋明显C文明发展具有承袭性 D.社会组织能力不断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山西地区的聚落数目和叠置聚落和叠置率的含义及其数量呈增长趋势,叠置率保持33.3%至55.6%的较高水平,说明该区域文明在同一空间持续发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承袭性,C项正确;材料表格仅统计聚落的数量、叠置关系和总面积,未涉及聚落间的商品交换、物资流通等经济交流信息,难以得出“聚落间经济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A项;等级分化需通过聚落规模差异、大型建筑(如宫殿、祭坛)、贫富墓葬对比等体现,表格中无相关数据支撑,排除B项;社会组织能力通常通过大型公共工程修建、聚落规划统一性等判断,表格中聚落总数增长但总面积有波动,无法直接证明组织能力“不断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2.商朝时畿内和畿外的关联较弱,国王对畿外地区的控制有限;西周时期,周王借助诸侯加强对畿外的统治。同时,各诸侯也会赐采立邑,以处子孙。因此,王畿之外的格局与王畿地区的社会结构颇为相似。这样的做法()A.构建了完备的基层管理体系B.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C.促进了华夏认同意识的萌发D.强化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并在畿外推行与王畿相似的社会结构,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层级,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治理体系,从而提升了国家整体的整合与治理能力,B项正确;西周基层管理仍依赖贵族封邑,尚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完备”体系(如户籍、赋税制度等),排除A项;华夏认同意识萌发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族群融合与文化整合,与西周分封制的政治结构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分封制下诸侯对边疆实行间接管理,周王并未直接控制边疆(直接管理需至郡县制推行),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以私学授徒、游说诸侯为业。鲁国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齐国稷下学宫聚集儒、道、法、阴阳等学派学者,令他们“不治(担任行政官职)而议论”,使“道术将为(被)天下裂(分化)”。这表明,当时“士”阶层()A.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B.促进了社会的变革C.悖离了社会的需求 D.造成了文化的断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教育从“学在官府”转向“学在民间”,培养了新兴社会力量,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提供了人才基础;稷下学宫“不治而议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各学派提出治国方案(如儒家“仁政”、法家“法治”、道家“无为”),为诸侯变法(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政治制度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士”阶层作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新兴阶层,通过知识传播和政治参与,加速了旧贵族阶层的衰落和新社会秩序的形成,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士”阶层直接引发战争或社会混乱,其活动(私学、游说、议论)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和教育领域,属于社会变革的“催化剂”而非“动荡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如铁器与牛耕)与政治制度矛盾的结果,与题干所述现象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A项;“游说诸侯”是“士”阶层直接参与政治实践的体现,其思想(如法家强调富国强兵、儒家呼吁恢复礼制)多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如战乱、礼崩乐坏)而提出,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排除C项;“道术将为天下裂”出自《庄子·天下》,指周代统一的“王官之学”分化为诸子百家,体现文化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而非断裂,排除D项。故选B项。4.中国民本思想肇始于三代,至春秋战国,从君主到大臣认识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民”的认识有了新提高,践行仁政思想、轻刑薄赋、听政于民、与民同乐,民本思想形成了。这源于()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统治者认识的提高C.社会动荡为战争民 D.新的生产方式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源于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革,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井田制的瓦解促使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要求调整统治方式以适应新的生产关系,民本思想正是这一经济基础变化在上层建筑中的反映,D项正确;儒家思想虽提倡仁政,但此时尚未成为主流,其成为主流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的结果,排除A项;统治者认识的提高是民本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但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进步导致的社会经济形态转型,排除B项;社会动荡和战争频繁是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但并非民本思想产生的根源,当时统治者普遍通过变法以富国强兵,没有采用民本思想治国,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具体事项行文时限表(部分),该表反映秦朝()原文行文事由上报截止时间出处都官输大内,内受买(卖)之,尽七月而觱(毕)处理国有金属器物七月《金布律》雨为澍〈澍〉,及诱(秀)粟……尽八月之庄稼生长情况八月《田律》稻后禾孰(熟)……到十月牒书数农作物产量收成十月《仓律》A.严刑峻法以维系统治 B.重视行政管理的时效C.重农抑商以打击兼并 D.以农为本的司法取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表格中列举了秦朝不同行政事项的上报截止时间(如七月、八月、十月),均出自《金布律》《田律》《仓律》等法律条文。这些条文明确规定了处理具体事务的时效要求,例如国有物资管理、农业生长情况及收成统计等,这种对不同事务设定具体时限的做法,反映了秦朝通过法律规范行政流程、强调时效性的特点,B项正确;表格内容并未涉及刑罚或法律严苛性,而是聚焦行政事务的时效性,排除A项;表格中虽有农业相关事项(如庄稼、产量),但未提及“抑商”或“打击兼并”的政策,排除C项;表格主要强调的是具体事务的时间规定,而非以司法手段优先保障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6.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博律》中规定,百姓要如实填报户籍,不得隐瞒家内奴隶,不得未老报名,已名不报,不得以壮年报病废,已成丁报幼小等;秦简《编年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全国百姓向官府申报自己的年龄和实有土地数。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C.郡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D.注重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国和秦朝的时候十分重视户籍管理,睡虎地秦墓竹简《博律》中对百姓申报户籍的规定十分详尽,秦始皇三十一年登记百姓的土地数量,对男丁户籍的管理和农民土地数量的掌握便于政府的赋役征收,从而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AC两项;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B项。7.西汉初年,朝廷放宽对国家山泽湖海管制,允许民间开发。同时,政府将铸币权下放至地方,放松对商人的限制,甚至允许富商“入粟拜爵”。西汉初年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A.恢复社会生产以稳固政权根基B.增强商贸活动以优化经济体系C.提升商人地位以调和阶层冲突D.缩减行政负担以缓解财政困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经秦末战乱与楚汉之争,西汉初年社会经济严重凋敝,统治者推行“黄老无为”政策,主张减少干预、与民休息。政府放宽对山泽湖海的管制并允许民间开发、下放铸币权(促进地方经济流通)、放松对商人的限制并允许“入粟拜爵”(吸纳民间财富),均旨在激发民间活力,快速恢复社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巩固新生政权的统治根基,A项正确;西汉初年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经济,而非“优化经济体系”,排除B项;“入粟拜爵”的本质是财政手段(以粮食换爵位),商人地位的提升是政策副产品,而非以调和阶层矛盾为直接目的,排除C项;虽然铸币权下放与放开资源开发管制减少了中央直接管理,但主要目标是激发经济活力以增加税收,而非单纯缩减行政成本,且财政困境的缓解主要依赖恢复经济,而非行政简化,排除D项。故选A项。8.先秦时期,荀子认为“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而汉代董仲舒强调“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二者的主张都着眼于()A.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家思想 C.探索治理途径 D.遏制豪强势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至汉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荀子主张通过设定“贫、富、贵、贱之等”来维护社会秩序,认为这是“养天下之本”,其核心是通过等级制度实现社会治理;董仲舒强调“调均之”,即通过调节使富者不过于骄纵、贫者得以生存,本质是追求社会均衡稳定的治理方式。二者虽时代不同,但均围绕如何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提出主张,C项正确;荀子和董仲舒的主张未直接涉及“加强中央集权”(如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聚焦社会层级与经济分配,排除A项;弘扬儒家思想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荀子所处的先秦时期尚无“豪强势力”问题(豪强兴起于汉代),董仲舒的“调均”也不限于遏制豪强(更侧重整体社会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9.汉文、景二帝诏令通俗明晓,明白如话。至武帝时,诏令又同训典。如武帝诏书曾引“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等语,命二千石官员举贤才。这一变化缘于()A.主流意识形态的调整 B.察举制度的完善C.酷吏治国模式的形成 D.中枢机构的演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诏令风格从文景时的通俗转向引用儒家经典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和“三人并行,厥有我师”,这源于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诏书因此模仿训典文风,A项正确;察举制度虽在武帝时正式确立并用于举贤才,但材料强调诏令语言的变化,而非察举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酷吏治国模式虽在武帝时出现,但材料未涉及严刑峻法的内容,排除C项;中枢机构演变涉及决策权力分配等,和诏令引用经典改变风格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酒泉出土的《悬泉汉简》和《肩水金关汉简》记载,在西汉晚期当地市场出现了“广汉八稷(zōng)布”“南阳邓橘”“济南剑”等地方特产。同时《汉书》中也出现酒泉的“瓜州蜜瓜”进贡朝廷的记载。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条件可能是()A.秦朝驰道的续修 B.丝绸之路的畅通 C.均输平准的推行 D.区域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内陆地区的特产出现在了西域市场,同时西域的物种也出现在了中央政府之中,原因是丝绸之路的通畅促进了物种的交流,B项正确;秦朝驰道主要涉及的是国内交通的发展,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均输平准是调抑物价,与产品的流通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了商品的流动,未涉及区域市场的发展问题,不能得出区域市场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1.南齐时期,北方寒人王泰宝贿赂谱牒学家贾渊,将其家族伪托为头等士族琅琊王氏后裔。琅琊王氏子孙、尚书令王晏得知后,向朝廷举报,齐明帝依士林清议将贾渊下狱论罪。此事表明当时()A.士族利用门第等级维护特权B.商品经济加速士庶身份流动C.君主专制削弱门阀政治影响D.司法实践渗透礼法结合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伪造家谱,冒充门第,被真正的士族门第举报并论罪,可见士族利用门第等级维护其特权,A项正确;材料未见身份流动,王泰宝冒充士族失败,排除B项;材料中皇帝打击了冒充士族的行为,看不到他在削弱门阀方面的影响,排除C项;这一史实没有涉及礼法原则,也未涉及具体的审判过程,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所示为南朝陈辖境诸省(区)政区统计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南朝时期()江苏湖北湖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州数334121199郡数664641133336注:其中都城建康作一州级政区、丹阳尹作一郡级政区统计A.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B.岭南地区得到了开发C.行政区划设置不合理 D.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广西的州数和郡数较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政区划的设置往往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较多的州、郡数量说明岭南地区在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B项正确;表格数据呈现的是南方部分地区的政区统计情况,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不能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项;政区设置需结合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因素,而岭南州郡密集可能是为了巩固边疆统治或适应地方开发需求,表格未体现设置“不合理”(如管理效率低下、层级混乱等)的信息,排除C项;表格缺乏北方政区或经济数据,无法对比南北差异,故无法得出“南北经济不平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3.据《魏晋南北朝官制考》整理的北周官员任职情况表(部分),这反映了()官员姓名民族官职主要政治举措宇文泰鲜卑太师、大冢宰推行府兵制,融合鲜卑八部与汉族六军苏绰汉族大行台度支尚书制定《六条诏书》,推行汉族均田制度独孤信鲜卑大司马采用汉制礼仪修订鲜卑婚丧习俗韦孝宽汉族徐州总管在边境推广鲜卑马政与汉族屯田结合模式A.汉族官员主导北周政治改革 B.汉文化对鲜卑的单向渗透C.北周民族交融下的制度创新 D.南北朝官制的同质化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宇文泰、独孤信等鲜卑官员和苏绰、韦孝宽等汉族官员共同参与北周的政治举措,在军事、经济、习俗等方面推行融合鲜卑与汉族特色的制度,这体现出北周在民族交融背景下进行的制度创新,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虽有苏绰等汉族官员推行均田制改革,但鲜卑族宇文泰作为最高官员主导府兵制等核心改革,表明北周政治改革由多民族协同推动,并非汉族单一主导,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独孤信采用汉制礼仪显示汉文化的影响,但韦孝宽推广鲜卑马政表明鲜卑文化亦被吸纳,形成了双向文化互动,而非单向渗透,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北周官员的具体创新举措,未涉及南朝官制或跨朝代比较,且北周特色制度如民族融合模式并非同质化,排除D项。故选C项。14.《唐律疏议·杂律》载:“诸市司每旬校定度量权衡,并须平章。其有以欺诈增减分量、出入不平者,杖六十。若得利赃重者,计利准盗论。私作斛斗秤度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由此可知()A.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的时空限制B.通过立法强化重农抑商政策C.规范市场交易以维护经济秩序D.旨在推动全国度量衡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为推断题。根据题目具体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唐代(中国)。题干引用的《唐律疏议·杂律》条文规定,市场管理部门(市司)每十天必须校准度量衡(如斛、斗、秤等),确保公平;对欺诈性增减分量、造成交易不公者,处以杖刑;若获利较大,按盗窃论处;私自制造或使用不标准度量衡者,处以笞刑。这体现了唐朝政府通过法律手段,严格监管市场度量衡的使用,旨在防止欺诈、保障交易公平,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每十天校准度量衡的时间频率,但未涉及市场开放时间、地点等时空限制(如坊市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规范商业行为,但未体现“抑商”(如限制商人地位或商业规模),反而通过维护秩序促进商业发展,与“重农抑商”政策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对现有度量衡的校准和使用监管,但未涉及“推动全国统一”的主动性措施(如制定新标准或推广普及),重点在执行而非统一本身,排除D项。故选C项。15.大历三年(768),北庭行营节度使及邠宁节度使马璘驻兵泾原(今甘肃泾川),“边土荒残,军费不给”,朝廷未能“以内地租税及运金帛以助之”,而是让他“遥领郑颍二州(今河南郑州、安徽阜阳)”以使其军费“当路自供”。唐政府的这一举措()A.加速了唐朝统治的灭亡B.反映了统治危机的加剧C.保证了中央政权的正常运转D.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可知,为解决藩镇的军费问题,唐朝中央政府让马璘遥领郑颍二州,这不仅反映出中央财政面临严重危机,也进一步扩大了藩镇的政治势力,反映了统治危机的加剧,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地方势力的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而非加速了唐朝统治的灭亡,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地方势力的扩大,威胁中央统治,而非巩固统治,排除C项;唐代外重内轻局面出现于安史之乱(755~763年)前,排除D项。故选B项。16.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见下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场景;诗人王维的诗中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描述;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唐朝的乐舞吸收了西域和周边国家的元素。这些现象反映出唐代()A.社会治理尺度宽松 B.民族关系十分融洽C.抛弃传统华夷观念 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外国使节朝贡”“万国衣冠拜冕旒”体现对外来文明的接纳;“乐舞吸收西域和周边元素”体现对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些均指向唐代社会在对外交流、文化互动中展现出“开放包容”的风气,与题干信息逻辑一致,D项正确;题干聚焦对外交流、文化融合,未涉及“社会治理”(如法律执行、基层管理等)。“社会治理”与“对外交流”属于不同范畴,逻辑不关联,排除A项;题干不仅有“边疆少数民族”,还包含“外国使节”“西域乐舞”(西域非单纯民族范畴,涉及中外文化)。“民族关系”仅覆盖部分信息,表述片面,排除B项;唐代虽开放,但“华夷观念”(以华夏为中心区分外族)并未被“抛弃”(如官方仍以中原为正统,对外族称“蕃”)。“抛弃”表述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先秦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手工业部门与技术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筑、冶、凫、栗、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钟、筐、荒。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考工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欘,试诸壤土。——《国语·齐语》手工业生产组织与管理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礼记·王制》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晋语四》手工业产品流通与影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卫风·氓》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周礼·考工记》(1)概括先秦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析先秦时期手工业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答案】(1)手工业部门众多,分工精细;技术上有了金属冶炼及不同金属用途的区分;生产组织以“工商食官”为主,手工业者由官府管理且职业世袭;产品具有地域特色,特定地区生产的手工业品质量优良且闻名。(2)经济上,促进了商品交换,如“抱布贸丝”反映了手工业产品与农产品的交换,推动了商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手工业作坊多集中于城市,带动了人口聚集和城市经济繁荣。文化上,精美的手工业品如青铜器等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交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先秦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筑、冶、凫、栗、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设色之工:画、缋、钟、筐、荒。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可知先秦时期手工业部门众多,分工精细;根据材料“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欘,试诸壤土”,可知先秦时期在技术上有了金属冶炼及不同金属用途的区分;根据材料“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以及“工商食官”,可知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组织以“工商食官”为主,手工业者由官府管理且职业世袭;根据材料“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可知先秦时期手工业产品具有地域特色,特定地区生产的手工业品质量优良且闻名。【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先秦时期的中国。影响:根据材料“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可知手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之间存在交换,这种交换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可知手工业发展为商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流通更加频繁;根据材料“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欘,试诸壤土”可知,手工业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工具,如用“恶金”铸造的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手工业作坊往往集中在城市,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城市经济也随之繁荣,城市的功能逐渐多样化,成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根据材料中对手工业部门和技术的记载,如攻木之工、攻金之工等众多细致的分工,以及“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可知当时手工业技术有地域特色且水平较高,精美的手工业品如青铜器、玉器等,它们的造型、纹饰等都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内涵,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不同地区的手工业品相互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传播。1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邑,字仲卿,庐江郡舒县人,西汉循吏。初为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迁庐江太守卒史。举贤良方正,授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治行第一、迁大司农,掌管全国租税、钱谷、盐铁和财政。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者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身为列卿,居处俭节”。——《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注: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员。材料二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辟除、征召、任子、纳赀(资)这八类,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辟除、征召。黄霸是循吏中仕途轨迹记载最详细,也是次数最多的,黄霸涉及到的选拔方式为2次纳费、2次察廉、2次举贤良、3次征召。除王成记载不详外,其他循吏最少也会经历1次选拔,平均每人2.7次,差不多就是每个循吏在仕途生涯会经历3次不同方式的选拔。——摘编自徐鹏鹏《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邑被列入《循吏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加以评述。【答案】(1)个人素养角度:清廉奉公;宽仁爱民。(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工作政绩角度:政绩卓著,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高度认可。国家治理角度: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统治需要循吏;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2)特点:多种官员选拔方式相结合;征辟制和察举制是汉代选官的重要方式;存在任子、纳赀等重视人情血缘或财资的选官制度。(至少两点)评述:选官多元灵活,有传承也有创新,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素养,促进汉代社会治理;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存在营私现象,具有时代局限性;后期选官权为士族把控,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初为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迁庐江太守卒史。”可得出清廉奉公,宽仁爱民;据材料“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者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可得出政绩卓著,在官方和民间都获得高度认可;据所学知识,西汉王朝的政治状况可得出汉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统治需要循吏;据所学知识西汉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可得出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小问2详解】本题是第一问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辟除、征召、任子、纳赀(资)这八类。”可得出多种官员选拔方式相结合;据材料“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辟除、征召”可得出征辟制和察举制是汉代选官的重要方式;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存在任子、纳赀等重视人情血缘或财资的选官制度。本题是第二问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要分析其积极的作用,也要分析其消极作用。据材料“西汉和东汉记载入史书的循吏共计18人,有明确记载的选拔方式有孝廉、茂才、贤良、明经、辟除、征召、任子、纳赀(资)这八类,涉及次数较多的有辟除、孝廉、辟除、征召。”可得出选官多元灵活,有传承也有创新;据材料“除王成记载不详外,其他循吏最少也会经历1次选拔,平均每人2.7次,差不多就是每个循吏在仕途生涯会经历3次不同方式的选拔。”可得出有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素养,促进汉代社会治理;据所学西汉儒学的发展可得出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结合魏晋南北朝选官演变成看出身可得出存在营私现象,具有时代局限性;后期选官权为士族把控,不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19.古代妇女体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期,除了适宜女性特点的体育活动在妇女中开展比较兴盛外,妇女还和男子一样挥杆击球、骑马射猎、竞渡拔河、弹棋博弈。当时上至贵人妃嫔,下到平民百姓,无论夷夏之分,无论地处塞北江南,都有大量的妇女涉身其中并好此不疲。在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绢画《仕女弈棋图》,说明中原的围棋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女子中也很受推崇。当然,比起宫廷女子和贵族妇女的体育活动,民间妇女的体育活动实在是有限的。……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将唐代妇女的飒爽英武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女侠更是成为晚唐小说的重要现象。唐代妇女体育活动多为后世所承袭,如宋代乐舞绝大部分承唐制,宋代民间伎艺的活跃也和唐代伎人的兴盛、伎艺的发展以及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关。——摘编自惠弋《社会风气与唐代妇女体育》材料二宋朝时期,以身体和体能为主的体育运动受到冷落,代之以追求长寿延年的养生体育,或钟情于棋类、投壶等娴雅轻柔的活动,或干脆以观赏代替躬行,致使许多盛行于唐的体育项目逐渐呈现衰退之势。在目前的史料典籍中,有关唐代妇女体育的记载远多于宋代有关妇女体育的记载,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体育文化发展的程度。——摘编自柯昕、赵亮《唐宋妇女体育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妇女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唐宋妇女体育活动差异的原因。【答案】(1)特点: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参与广泛;崇尚健壮英武;发展不平衡,两极化明显;与妇女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对后世影响深远。影响:丰富了唐代的妇女生活;增强了妇女的健康;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为后世妇女开展体育活动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原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国力强盛,国家统一,文化自信繁荣。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程朱理学兴起,强调伦理道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除了适宜女性特点的体育活动在妇女中开展比较兴盛外,妇女还和男子一样挥杆击球、骑马射猎、竞渡拔河、弹棋博弈”,得出提到除适宜女性的体育活动外,还有挥杆击球、骑马射猎、竞渡拔河等多种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根据材料一“当时上至贵人妃嫔,下到平民百姓,无论夷夏之分,无论地处塞北江南,都有大量的妇女涉身其中并好此不疲”,表明活动参与广泛;根据材料一“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将唐代妇女的飒爽英武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女侠更是成为晚唐小说的重要现象”,得出崇尚健壮英武;根据材料一“比起宫廷女子和贵族妇女的体育活动,民间妇女的体育活动实在是有限的”,体现出发展不平衡,两极化明显;根据材料一“体育活动在妇女中开展比较兴盛”可知,唐代妇女能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反映与妇女社会地位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一“唐代妇女体育活动多为后世所承袭,如宋代乐舞绝大部分承唐制”,得出对后世影响深远。影响: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除了适宜女性特点的体育活动在妇女中开展比较兴盛外,妇女还和男子一样挥杆击球、骑马射猎、竞渡拔河、弹棋博弈”,得出多样体育活动丰富了唐代的妇女生活;增强了妇女的健康;根据材料一“体育活动在妇女中开展比较兴盛”,得出广泛参与体现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根据材料一“唐代妇女体育活动多为后世所承袭,如宋代乐舞绝大部分承唐制,宋代民间伎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齐齐哈尔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安徽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3年贵阳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技能(声乐基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海洋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艺术学院《中外文学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高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四川省简阳市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2025年生物高一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DL-T-1798-2018换流变压器交接及预防性试验规程
- KA-T 21-2024 模袋法尾矿堆坝技术规程
-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含答案)
- 葡萄膜炎与红眼鉴别
- 医疗器械生产中的数据分析与统计
- 初中数学归纳与类比强化练习
- 住房公积金追缴授权委托书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超声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演示
- 2022-202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手电筒产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