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先天性畸形的护理个案_第1页
膝先天性畸形的护理个案_第2页
膝先天性畸形的护理个案_第3页
膝先天性畸形的护理个案_第4页
膝先天性畸形的护理个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膝先天性畸形的护理个案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张某,女,5岁,因“发现双膝内翻畸形5年,加重1年”于2025年3月10日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2kg,无窒息史。其母孕期无特殊用药史、感染史及接触有害物质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畸形病史。患儿平素体质可,无慢性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二)主诉与现病史患儿家长诉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双膝向内弯曲,当时未予重视。随着患儿月龄增长,开始学步后双膝内翻畸形逐渐明显,行走时双膝间距增宽,步态不稳。1年前患儿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发现其跑步、跳跃等活动能力较同龄儿童差,且长时间行走后患儿诉双下肢乏力、酸胀,休息后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膝先天性内翻畸形”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状态良好,食欲、睡眠正常,大小便无异常,体重随年龄正常增长。(三)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史:患儿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无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史,无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个人史:患儿出生发育正常,按时进行预防接种,10个月会坐,14个月会独走,目前语言表达清晰,智力发育与同龄儿童相符。饮食以普食为主,无挑食、偏食习惯,睡眠规律,每日睡眠时间约10-11小时。家族史:父母身体健康,无遗传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膝畸形患者,无传染病史。(四)体格检查T:36.5℃,P:92次/分,R:20次/分,BP:95/60mmHg,体重18kg,身高110-。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咽喉未见异常。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未触及震颤,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畸形。专科检查:双下肢外观可见双膝明显内翻畸形,双膝并拢时,双踝间距约8-(膝间距测量:患儿仰卧位,双膝伸直并拢,测量双内踝之间的距离)。双膝关节活动度:左膝屈曲120°,伸直0°;右膝屈曲115°,伸直0°。双下肢肌力:gu四头肌肌力左膝4级,右膝4级;胫前肌肌力左膝4级,右膝4级。双下肢感觉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液循环正常,无杵状指(趾)。双髋关节及踝关节活动度正常。(五)辅助检查1.双膝关节X线正侧位片(2025年3月10日):双gu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骺发育正常,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双膝关节内翻畸形,胫gu角测量:左膝170°(正常范围175°-185°),右膝168°。双膝关节间隙对称,无狭窄,关节面光滑。2.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2025年3月11日):双下肢力线异常,膝关节内翻,gu骨头中心至踝关节中心连线经过膝关节内侧。双下肢长度基本相等,左下肢长约50-,右下肢长约49.5-,相差0.5-。3.血常规(2025年3月10日):白细胞计数6.5×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55%,淋巴细胞比例40%,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计数220×10⁹/L,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4.血生化检查(2025年3月10日):谷丙转氨酶18U/L,谷草转氨酶22U/L,总胆红素5.8μmol/L,直接胆红素1.2μmol/L,间接胆红素4.6μmol/L,白蛋白40g/L,球蛋白25g/L,肌酐35μmol/L,尿素氮3.2mmol/L,电解质(钾、钠、氯、钙、磷)均正常,碱性磷酸酶180U/L(儿童正常范围40-150U/L,轻度升高考虑与生长发育有关)。5.凝血功能检查(2025年3月11日):凝血酶原时间11.5秒,国际标准化比值1.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5秒,凝血酶时间16秒,纤维蛋白原2.5g/L,各项指标正常。6.心电图(2025年3月11日):窦性心律,心率90次/分,心电图大致正常。7.心脏彩超(2025年3月12日):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室壁厚度正常,心功能正常,各瓣膜形态及活动未见异常,未见先天性心脏病征象。(六)评估总结患儿为5岁女性,诊断为双膝先天性内翻畸形,目前双膝内翻畸形明显,双踝间距8-,双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下肢肌力4级,感觉及血液循环良好。辅助检查提示双下肢力线异常,无明显骨质破坏及其他器质性病变,血常规、凝血功能、心功能等检查基本正常,无手术禁忌证。患儿及家长对疾病认知不足,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存在焦虑情绪。二、护理计划与目标(一)护理诊断1.身体意象紊乱与双膝内翻畸形影响外观有关。2.焦虑与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有关(患儿及家长)。3.有受伤的风险与步态不稳有关。4.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术后护理知识不了解有关(患儿及家长)。5.潜在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等。(二)护理目标1.患儿及家长能够正确认识疾病,接受患儿目前的身体外观,增强自信心。2.患儿及家长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住院期间患儿无受伤事件发生。患儿及家长能够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配合要点及术后护理方法。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与处理。(三)护理计划1.术前护理计划:①心理护理: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评估其焦虑程度,给予心理疏导;②健康宣教: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疾病知识、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内容及注意事项;③安全护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防止患儿跌倒、碰撞;④术前准备: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做好皮肤准备、肠道准备等。2.术后护理计划:①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情况、下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②疼痛护理:评估患儿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③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④并发症预防:采取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护理措施;⑤功能锻炼: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下肢功能恢复;⑥心理护理:继续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配合术后康复。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术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由于环境陌生及对疾病的恐惧,出现哭闹、不愿与人交流的情况。责任护士主动与患儿沟通,通过玩玩具、讲故事等方式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取得患儿的信任。同时,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焦虑的原因,向家长详细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案、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展示类似病例的康复图片和视频,增强家长对治疗的信心。每天定时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及时解答其疑问,缓解其焦虑情绪。经过3天的心理护理,患儿能够主动与护士交流,家长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治疗。2.健康宣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片、动画等方式,向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膝先天性内翻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方法、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术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时间、皮肤准备范围、肠道准备方法等;术前注意事项,如避免感冒、保持良好的睡眠等。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让家长随时查阅。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直到其理解为止。通过健康宣教,患儿及家长对疾病及手术有了全面的了解,能够积极配合术前准备。3.安全护理:评估病房环境,移除病房内可能导致患儿跌倒、碰撞的物品,如杂物、尖锐物品等。将床栏拉起,防止患儿坠床。告知患儿及家长在病房内活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奔跑、跳跃。护士加强巡视,尤其是在患儿活动时,及时给予指导和保护。住院期间患儿未发生任何受伤事件。4.术前准备:①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确保检查结果及时回报,并将结果整理后交给医生;②皮肤准备:术前1天为患儿进行双下肢皮肤清洁,范围从膝关节上10-至踝关节下5-,剃除毛发,并用温水清洗干净,更换清洁衣物;③肠道准备:术前晚给予患儿开塞露5ml塞肛,协助其排便,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④术前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皮试,皮试阴性后做好记录;⑤术前测量患儿生命体征,观察患儿有无感冒、发热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⑥准备好术后所需物品,如气垫床、翻身枕、支具等。(二)术后护理干预患儿于2025年3月15日在全麻下行“双膝内翻畸形截骨矫形术+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历时2.5小时,术中出血约50ml,术后安返病房,带回硬膜外镇痛泵1个,双下肢用支具固定于中立位,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各1根(左膝、右膝),引流通畅,引出淡红色液体。1.病情观察: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每3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平稳后改为每1小时测量一次,24小时后改为每4小时测量一次。患儿术后体温波动在36.5-37.2℃,脉搏80-95次/分,呼吸18-22次/分,血压90-100/55-65mmHg,生命体征平稳;②切口及引流管观察: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术后第一天引流液左膝约30ml,右膝约25ml,颜色为淡红色;术后第二天引流液左膝约10ml,右膝约8ml,遵医嘱拔除引流管。拔除引流管后,观察切口有无肿胀、渗液,保持敷料清洁干燥;③下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观察: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询问患儿双下肢有无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检查踝关节及足趾的活动情况。术后患儿双下肢皮肤颜色红润,温度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踝关节及足趾活动正常,无感觉异常。2.疼痛护理:采用FLACC疼痛评估x(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对患儿术后疼痛进行评估,每2小时评估一次。术后6小时内患儿疼痛评分为3-4分,表现为哭闹、下肢活动时疼痛加剧。遵医嘱给予镇痛泵持续输注,同时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给患儿看动画片、玩玩具等,缓解其疼痛。术后12小时疼痛评分为2分,患儿哭闹减少,能够安静休息。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为1分,患儿基本无明显疼痛。术后48小时停用镇痛泵,患儿未出现明显疼痛不适。3.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被尿液、汗液等污染。每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征象。术后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注抗生素预防感染,共输注5天。术后第三天换药时,见切口边缘整齐,无红肿、渗液,愈合良好。指导患儿及家长避免触碰切口,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4.并发症预防护理:①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使用抗生素,观察患儿体温及切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②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术后指导患儿进行足踝主动屈伸运动,每小时10-15次,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定时为患儿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观察患儿双下肢有无肿胀、疼痛,测量双下肢周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③关节僵硬预防:在医生指导下,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5.功能锻炼护理:根据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①术后1-3天:指导患儿进行足踝主动屈伸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进行gu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儿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收缩gu四头肌,保持5-10秒,放松2-3秒,每次10-15组,每日3-4次;②术后4-7天:在支具保护下,指导患儿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由护士协助患儿缓慢屈曲膝关节至30°,保持5秒后伸直,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继续加强gu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③术后2周:逐渐增加膝关节被动屈伸角度至60°,开始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指导患儿在助行器辅助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训练,逐渐增加负重程度;④术后1个月:去除支具,加强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逐渐增加活动度至正常范围;进行步态训练,纠正不良步态。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护士全程指导,观察患儿有无不适,根据患儿耐受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和时间,确保功能锻炼安全有效。6.心理护理:术后患儿由于疼痛及活动受限,出现情绪低落、不愿配合功能锻炼的情况。责任护士及时与患儿沟通,给予鼓励和表扬,通过讲故事、给予小奖品等方式激发患儿的积极性。同时,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到患儿的护理和康复过程中,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经过心理护理,患儿能够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情绪逐渐好转。(三)出院指导患儿术后2周,切口愈合良好,拆线后准予出院。出院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①休息与活动:继续佩戴支具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如跑、跳、爬楼梯等;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待下肢力量恢复后逐渐弃用助行器;②切口护理:保持切口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如出现切口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情况,及时来院就诊;③功能锻炼:严格按照制定的功能锻炼计划进行训练,每天坚持,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锻炼计划;④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蔬菜、水果等,促进骨骼愈合和身体恢复;⑤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复查项目包括双膝关节X线片、下肢功能评估等,以便医生了解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四、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亮点1.个性化心理护理:针对患儿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采用玩玩具、讲故事、给予小奖品等方式与患儿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缓解其焦虑恐惧情绪;同时,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提供疾病相关信息,增强家长的信心,形成了良好的护患互动。2.系统化健康宣教: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如图片、动画、健康宣教手册等,向患儿及家长普及疾病知识、手术配合要点及术后护理方法,确保患儿及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3.精细化病情观察: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切口情况、引流液情况及下肢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为患儿的安全恢复提供了保障。4.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根据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由被动锻炼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确保了功能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患儿下肢功能的恢复。(二)护理不足1.功能锻炼指导的细致程度有待提高: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虽然制定了锻炼计划,但对于患儿动作的规范性指导不够细致,部分患儿在进行gu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时动作不标准,影响了锻炼效果。2.对家长参与护理的指导不够充分:虽然鼓励家长参与患儿的护理和康复过程,但对于家长如何正确协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