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_第1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_第2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_第3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_第4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作者简介】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清代文学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杜少卿是以吴敬梓自己为生活原型)【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与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全书五十六回,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一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作品概述】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五十六回“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回应“楔子”。从第二回到第五十五回是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到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这一百年间几代士人的命运遭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回至第三十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娄二、娄四)以及蘧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代表,揭露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

第二部分(第三十一回至第四十六回),主要描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故事情节: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故事情节,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第四十七回至第五十五回),主要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更加恶劣的社会风气,儒生一代不如一代,唯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但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1.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2.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3.批判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艺术特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白话文写成。语言准确幽默、生动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1.

高超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运用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或用强烈的对比展示人物。为前后的矛盾,给予辛辣的嘲讽,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所表现的市侩嘴脸;或用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活动的细节,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像严监生悭音成性,临死前伸着二指不断气:或借人物言行,以喜剧手法揭示人物的矛盾性。从而达到嘲讽的效果,像严贡生自称“为人率真”“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被小厮当场微穿等。作者嬉笑怒骂,极尽讽刺。2.

独特的连环短篇结构。《儒林外史》作为长篇小说,一反以前的长篇小说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连环短篇结构。作者不是从写人出发,而着重在描写世相,所以全书无主干人物贯串。有的人在本回中为主要人物,到另一回则退居次要地位,又以另人为主,如此传递、转换,各有中心,各有起止。虽然这种结构表面上缺少情节的自然联系,故事也并不一定完整,却足以表现全书一以贯之的深刻意蕴,具有情理上的必然性。3.

人物形象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儒林外史》在中国小说史上完成了从传奇性到现实性的过渡,描写的对象更贴近现实人生。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世故人情,被作者传神地凸现了出来;人物性格再不是类型化的了,已由单一变为复杂,是活生生的“这一个”;同时也展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复杂过程,人物性格已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直至完全形成。像匡超人由一个忠厚孝顺的青年最后蜕变为结交权势、卑鄙恶劣的儒林败类,其变化过程的描写真实可信,很有说服力。【主要人物】【正面人物】王冕(第1回)①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较学给人放牛。东家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来买书读。②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③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④向吴王朱元璋献策以“仁义”治理天下;⑤

听从母亲遗愿,拒不做官,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性格特征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才华卓越、性情孤傲、蔑视权贵、有远见卓识。杜少卿(第31、33回)

①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精心伺候;②在自身没钱的情况下,仍然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③在知县得意时拒不拜见,知县丢官没有房子可住时,腾出房子让知县搬来住;④让管家卖地,大方资助他人;⑤

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校的反抗行为;⑥

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任。性格特征:淡泊名利,洒脱随性,傲视权贵,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尚义任侠,离经叛道。

庄绍光(第35回)主要事件:无心仕途,专门闭户著书;拒绝太保的招揽;安葬老农夫妇;搭救卢信侯。人物形象:安贫乐道、不慕权贵、正义善良虞育德(虞博士)

相关情节: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不肯虚报年龄;旧邻汤相公拆了虞博士给他住的房子,虞博士不生气,还给他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救助寻短见的农人;与“犯罪”监生同吃住,还替他辩白了冤枉事。人物形象:博学多才,旷达磊落,宽厚正直【无德骗子】匡超人(反差性色彩浓厚)①回到家乡乐清县,匡超人见人打躬作揖,甚是知书达礼。整日杀猪磨豆腐,帮助久病在床的老父莱出恭,念书至四更鼓。②

在潘三的招待之下,匡超人替别人参加科考,接着为潘三弄回批、假文书,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当。③潘三入狱后不愿再去见他;④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学,贬低曾对自己有恩的马纯上。性格特征:前期:孝顺乖巧、勤奋刻苦、淳朴本分;后期:靠着吹牛撒谎取得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牛浦郎:主要事件:偷看牛布衣留下的诗稿,并冒充牛布衣;设计陷害牛玉圃。人物形象:心胸狭隘、皮厚心狠、狡诈多端、势利。【贪官污吏】王惠:主要事件: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门里就满是“戮子声,算盘声,银子声,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上任第一件事是查询地方人情,当地特产和各类案件中可以通融之处;让大家将钱财归公;被宁王逮捕后立马归顺,宁王兵败后,又逃往浙江。人物形象:依仗权势、横暴不法、贪财蛮狠、苟且偷生汤奉:①朝廷下令禁宰耕牛,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夫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②

做官一年就搜刮八千两银子;③惩处偷鸡贼,将鸡绑在偷鸡贼头上,鸡屁股向着脸一侧;性格特征:科举得意,升官发财,贪婪、蛮横、作威作福【八股迷】马二:①马纯上为举业空耗终生,一再热心宣扬“科举”;②

杭州游历期间,马二先生在匡超人落魄的时候曾经几度帮助他。性格特征:痴迷八股、为人古道热肠、仗义疏财、治学近乎迂腐、愚昧。鲁编修:主要事件:鲁编修因为八股文学得好而考中进士,却在京城做个穷翰林,清苦得混不下去,只得返乡;因为担心女婿蘧公孙不能考取功名,想要娶小妾生儿子,继承进士的香火,被夫人劝阻后发病;最后升为侍读,因为太过高兴而去世。人物形象:醉心功名、虚伪、势力【土豪劣绅】严贡生(严致中)主要事件:强占邻居家的猪,让邻居拿钱再来买;强占严监生家产;与赵氏的官司打输后,想要冒认周进的亲戚告状;故意让船家吃他的云片糕,诬陷船家吃了自己名贵的药,赖了船费。人物形象:贪财虚伪、冷漠麻木、霸道无赖、攀附权贵

严监生(严致和)主要事件:出钱替哥哥严贡生料理官司;临死前看到油灯里点了两茎灯草,伸两根手指不肯咽气。人物形象:胆小怕事、缺乏主见、待人温厚、吝啬

【腐儒迂生】周进:主要事件: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周进因为久考不中,在贡院参观时,头撞号板;人物形象:醉心功名、忠厚、迂腐范进:主要事件:向胡屠户借钱参加考试,被骂得狗血淋头;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因为中举喜极而疯;接受了张乡绅的馈赠。人物形象:热衷功名、逆来顺受、怯懦麻木、迂腐无能【市井百姓】沈琼枝:①不肯做妾,独自逃往南京;②靠手艺养活自己;③靠智慧免遭牢狱之灾。性格特征:精明干练,有勇有谋;自立自强、富有反叛精神市井四奇人:主要事件:季遐年卖字为生,性格狂狷,自得其乐;王太以卖火纸筒子为业,棋力精湛,令人佩服。盖宽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作诗为乐,不计身外钱财。荆元本职裁缝,琴艺高超,但不因此结交权贵。人物形象:淡泊、技艺高超、安贫乐道【综合练习】1《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书中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是封建科举制度。2“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中的“他”指王惠。3《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少年时和王冕一样孝亲勤学,后来却日趋堕落,这个人物是匡超人,请概述一个他因追逐功名富贵而成为卑鄙小人的情节:匡超人的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4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娶米店老爹的外孙女为妻,但后来撇下妻子。他结交官府,追求名利,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5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6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梅玖和王惠的羞辱及市井小民的轻蔑,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7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8王冕自学成才后,不愿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来往,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后来,朱元璋取了天下,他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9杜少卿家产将尽,听从老管家娄焕文的劝告,移家南京,得识各地齐集南京的名士。少卿与娘子同游清凉山,自由自在地生活。10沈大年送其女琼枝去扬州宋为富家完婚,但宋为富以讨妾对待,她只身逃往南京,写扇作诗,为人刺绣谋生。

(1)“隐括全文”的“名流”——王冕(2)“暮年登上第”的老童生——周进中举前后对比鲜明的疯子——范进(4)“添列衣冠”“胆小有钱”的兄弟俩——严贡生、严监生(5)“铮铮有名”的禀生——王德、王仁(6)“穷翰林”——鲁氏父女(7)庸中佼佼的制义选家——马静(8)从拆字少年到内廷教习的——匡迥(9)由“风流才子”而“铨选部郎”的——杜倩(10)由“豪杰”堕落为败家子弟的——杜仪(11)谦逊恬适的学者——庄尚志(12)“渐渐销磨”的“真儒”——虞育德(13)“为人以忠孝为本”的父子——萧浩父子(14)孝悌君子——余特、余持(15)自称“迂拙”其实“伪妄”的老秀才——王蕴(16)极富“义气”的“壮士”——凤鸣岐【中考真题】【2022临沂】21.《儒林外史》描绘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幅生动鲜活的士人百态图,作者对不同的读书人有不同的情感态度,试以下面两个人物为例简要概括。(1)杜少卿

(2)周进

答案:(1)

杜少卿淡泊名利,

蔑视礼法,

仗义疏财,

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作者对这类人物是欣赏、

歌颂的。(2)周进热衷科举,

醉心功名,

迂腐可笑,

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腐儒。

作者对这类人物是批判、

否定的。【2022昆明】23.

打开《儒林外史》,我们发现匡超人的变化与他结交的朋友有关。请你从下图匡超人的朋友圈中选择一人,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此人对他的影响。我选:__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

示例一:我选A马二先生送给穷困潦倒匡超人钱财衣物,让他能回乡看望重病的父亲,还一再劝说匡超人要努力进学,光宗耀祖。在马二先生的影响下,匡超人踏上了科考之路。示例二:我选B景兰江带匡超人参加西湖诗会,匡超人听到西湖名士们谈论名利,才知道读书人除了做官以外,做个名士也是很风光的。这让他对名利心生羡慕。(1)同样是“不省人事”,但是一喜一悲。批注者为何认为范进是“喜由悲来”,周进是“悲极喜生”?请你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回答。【答案】(1)范进中举后狂喜至“不省人事”,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一下子勾起了内心复杂的情感,有屡试不第的挫败,有忍饥挨饿的贫穷,有受尽冷眼的屈导……这一切在他狂喜之时一齐涌上心头,因此说此时的范进是“喜由悲来”。周进参观贡院时看号板,悲从中来,撞板至“不省人事”,但由此却得到了几个商人的资助,并最终获取功名,因此说周进是“悲极喜生”。(2)作者两次写“不省人事”有何用意?【答案】刻画范进与周进热衷功名的丑态,以讽刺笔法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的毒害。【2023江西中考】名著阅读11.(3分)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请以《儒林外史》的某一情节为例,简要分析其所揭示的现实矛盾。ㅤㅤ示例:《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病危之际因家中点着两根灯芯而迟迟不肯咽气的情节,揭示了一个守财奴临终时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讽刺了当时疯狂追逐金钱的社会现象。【答案】马二先生,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科举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受害而不自觉,认为举业是他能做官的唯一途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2023浙江台州中考】请选择“阅读锦囊”中的一种讽刺手法,结合一本备选名著的内容,分析这一手法的讽刺效果。备选名著:《儒林外史》【答案】A.示例1: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画面,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示例2: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老丈人对他的称呼从先前的“癞虾蟆”到“贤婿”的变化,讽刺了老丈人势利的丑恶嘴脸(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社会风气)。示例3: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的虔诚态度,讽刺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23.打开《儒林外史》,我们发现匡超人的变化与他结交的朋友有关。请你从下图匡超人的朋友圈中选择一人,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此人对他的影响。我选:__________(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我选A马二先生送给穷困潦倒的匡超人钱财衣物,让他能回乡看望重病的父亲,还一再劝说匡超人要努力进学,光宗耀祖。在马二先生的影响下,匡超人踏上了科考之路。示例二:我选B景兰江带匡超人参加西湖诗会,匡超人听到西湖名士们谈论名利,才知道读书人除了做官以外,做个名士也是很风光的。这让他对名利心生羡慕。示例三:我选C潘三带匡超人看别人赌钱,让他伪造文书、替人考试。在潘三的引诱下,匡超人步步丢掉了做人的底线。【2022浙江绍兴】【阅读•完善自己】7.(5分)人生之路,有“舍”有“守”。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简要阐述。备选人物:王冕(《儒林外史》)【答案】:示例一:王冕。人生之路,有“舍”有“守”。王才华横、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他不屑与时仁,危素交往,为此进走乡;他满腹才华,但拒绝朝廷的征聘,为此逃往会稽山中,王晁舍了名利富贵,弃了荣身之路,在浊世之中,坚守真儒士的清高与超然。12.读《儒林外史》中重复出现的“帽子”。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为句中的人物选择相应的帽子,并结合人物身份或人生追求说明理由。(1)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王冕)便戴了__________,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2)(周进)头戴一顶__________,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备选帽子】旧毡帽高帽我选第__________句作答,__________(人名)戴的帽子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示例二】我选第(2)句作答,人名是周进,戴的帽子是旧毡帽,理由是周进到了胡子花白的年纪,仍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童生。【答案】【示例一】我选第(1)句作答,人名是王冕,戴的帽子是高帽,理由是王冕是一个文人,他不慕功名,仰慕屈原,志向高洁。【2022从云南】(4分)班级围绕名著中“可笑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1)众评《儒林外史》。请在①处填出可笑之人,在②处填出可敬之处。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同学乙:我笑①________,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丁:我敬杜少卿,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答案】①严监生②不慕名利、磊落洒脱【2022新疆】不同的讽刺笔法,让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请结合具体语段说说《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运用。语段一:“……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语段二: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箸来,范进又不肯举。……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语段三:牛玉圃道:“只为我的名声太大了,一到京,住在承恩寺,就有许多人来求,也有送斗方来的,也有送扇子来的,也有送册页来的,都要我写字、做诗;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昼日昼夜,打发不清。才打发清了,国公府里徐二公子,不知怎么就知道小弟到了,一回两回打发管家来请。——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答案】语段一:通过写匡超人“红着脸”强行辩解的神态细节来讽刺其虚伪无耻。语段二:通过写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的细节,揭露了范进虚伪做作的特点,极尽讽刺意味。语段三:运用夸张手法,讽刺了牛玉圃贪图名利,爱吹嘘的性格特点。21.吴敬梓320周年诞辰之际,某校文学社刊物开设“《儒林外史》‘真儒’风采”栏目,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真儒”推荐表推荐人物推荐理由1虞博士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2【答案】杜少卿厌恶乡里那些虚张声势的腐儒,称他们“未见得好似奴才”;皇帝征辟,他装病拒绝出仕。由此可见他豪放狂傲、傲岸不羁的真性情,堪称真儒。【解析】2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要求推荐《儒林外史》中的真儒,推荐语要有事迹和评价,要能够体现该人物的真才学,真性情。《儒林外史》中的真儒有“庄绍光、迟衡山、杜少卿、虞博士……”学生可根据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推荐。22.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伊昭或原著中另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答案】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一个人物。他原是一个落地秀才,穷困潦倒,甚至连母亲都不能养活。他是周围邻居的笑柄,根本没人愿意搭理他。但范进不忘进学考试,于是又经常受岳父胡屠户的冷嘲热讽,可以说是狼狈之极。后来,侥幸得中,范进喜极而疯。尽管是“疯了”,但周边人都对他敬若神明,邻居送米送面,胡屠户送钱,甚至一向趾高气昂的张乡绅都来送钱送房……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夸张地写出了范进中举后众人的阿谀逢迎,达到了极深刻的讽刺效果。【2021重庆中考】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1)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__________、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__________。【答案】(1)严监生(或“严致和”)严贡生(或“严致中”)(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相关回目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答案】示例一:杭州诗会上,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影响,洁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示例二:在潘三的带领下伪造文书、替人代考,大把敛财,失格失德。示例三: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示例四:潘三入狱。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今人不齿。【2021重庆中考】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1)下用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个经典情节。请你用句话概述这个情节。【答案】(1)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监生觉得浪费,临死都不肯咽气。(2)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周进匡超人【答案】示例一:周进:六十多岁的周进在贡院撞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这可笑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示例二:匡超人:匡超人进学之后,居然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嘘自己是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这一可笑行为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丧失了淳朴善良的本性,人格沦丧,因而也是可悲的。【2021青海中考】根据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3分)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hòng争吵,混乱)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讲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1)这段情节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的形象。【答案】(1)《儒林外史》(2)这—情节通过描写严监生吝啬灯油,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断气,妻子挑掉一茎灯草他才断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严监生爱财如命(守财奴)形象(或“嗜财如命”“吝啬”“小气鬼”等亦可)【2021年新疆中考】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断,完成题目。小说中的鲍文卿从事什么职业?阅读选文,简要评价这个人物。【答案】小说中鲍文卿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的一个戏子。他清正廉洁、身虽贫贱却操守不移,是个大义不贪财的君子。22.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答案】示例1: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无情地给予讽刺。示例2: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也树立了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9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腐儒代表之一,请说出与他相关的两个故事情节。答案示例:①他要去考试,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面对胡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②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10《儒林外史》中以功名富贵为核心:有醉心功名迂腐可笑者,有心艳功名泯灭人性者,有假托无意功名而自命清高者,也有辞却功名释放个性者,你认为周进属于哪种人?请结合小说情节加以简述。答案示例:周进,属于醉心功名迂腐可笑者。周进六十多岁时还是个童生,生活穷困潦倒,饱受他人嘲弄和轻视。但他依然醉心科举,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后来周进在金有馀的帮助去参观贡院,想到自己屡试不第的经历受到极大刺激,一头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哭得口吐鲜血。这体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危害之深。11《儒林外史》一书中,杜少卿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正面人物。从杜少卿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他有哪些可贵品质?请任选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