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1~5小题每题1分,6~10小题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授权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下面做法不合理的是()A.持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B.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C.丰富农村文化惠民活动 D.大量使用化肥促进农业增产【答案】D【解析】【解答】A、持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符合乡村振兴的理念,A不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符合乡村振兴的理念,B不符合题意;
C、丰富农村文化惠民活动符合乡村振兴的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污染,应为适量使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化学肥料通常可以分为钾肥、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铵态氮肥通常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混用,如草木灰。
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绿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磷肥的作用是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钾肥促进作物结果和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农业产量。2.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马踏飞燕B.莲花形玻璃托盏C.“白马作”毛笔D.彩陶罐【答案】A【解析】【解答】A、马踏飞燕为青铜制造,青铜属于合金,故属于金属材料,A符合题意;
B、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
C、毛笔由动物皮毛和竹筒制成,二者都属于天然有机材料,C不符合题意;
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材料可以分为: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3.稀土是战略资源,隐形战机涂层中的稀土元素,能够吸收雷达波,从而实现隐身效果。如图为稀土元素钆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64 B.钆属于金属元素C.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2 D.钆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Gd2-【答案】D【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而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所以x=64,A不符合题意;
B、汉字钆的偏旁为金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B不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下方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7.2,C不符合题意;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Gd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汉字偏旁为金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汞、金的偏旁不为金字旁,但也属于金属元素;除此之外,其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3.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除以1个C-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因此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其单位为1,可以省略,但不是克。
4.在原子中:当电子层数大于1且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该原子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当电子层数大于1时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该原子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4.合理利用植物(如罂粟)可治疗疾病。罂粟壳中含有吗啡(C17H19NO3)等生物碱,非法提取会制成毒品,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吗啡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吗啡分子中共含有40个原子C.罂粟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D.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服务人类社会【答案】C【解析】【解答】A、由吗啡的化学式可知,吗啡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由吗啡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吗啡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B不符合题意;
C、由吗啡的化学式可知,吗啡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所以燃烧产物不只有二氧化碳和水,C不符合题意;
D、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服务人类社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吗啡的化学式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5.模型建构是化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A.图甲:地球咸水、淡水的储量 B.图乙:空气质量分级标准C.图丙:人体中元素的含量 D.图丁:资源利用的每个环节【答案】B【解析】【解答】A、地球上海水资源丰富,淡水资源短缺,A不符合题意;
B、空气质量标准Ⅰ最优,Ⅵ最差,B符合题意;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水,所以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O、C、H、N、Ca·······,C不符合题意;
D、资源、产品、废弃物可以循环利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6.归纳可以将零散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用食盐去除热水瓶中的水垢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科技定西宽粉富含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徐光宪研发了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解答】A、食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水垢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碳酸钙等,二者不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去除水垢,应用食醋,A不符合题意;
B、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B符合题意;
C、定西宽粉富含淀粉,属于糖类,C不符合题意;
D、闵恩泽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徐光宪被称为稀土之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人体六大营养物质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维生素。
2.掌握常见科学家的贡献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基本化工原料工业奠定了基础;
(2)孙汉董首次揭示了麻黄碱药理机制;
(3)闵恩泽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研发了多种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
(4)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5)徐光宪被誉为“稀土之父”。7.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该过程涉及蒸发结晶B.《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指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C.《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描述的是合金的熔点降低D.《梦溪笔谈》记载“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答案】A【解析】【解答】A、“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表示食盐溶液受热,溶剂蒸发,溶质结晶析出,A不符合题意;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经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的俗称为生石灰,B不符合题意;
C、“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表示合金的硬度较两种纯金属的硬度大,C不符合题意;
D、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合金通常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能好。
2.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
3.常见物质的俗称: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钙:熟石灰、碱石灰。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钠:苏打、纯碱。碳酸氢钠:小苏打。8.海水中的镁元素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为探究氯化镁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如图实验(不考虑溶剂的减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化镁固体是易溶性物质B.烧杯②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9gC.烧杯③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各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①<②<③【答案】C【解析】【解答】A、根据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20℃氯化镁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氯化镁是易溶物质,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40℃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8g,则50g水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镁29g,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50℃氯化镁的溶解度为60g,则50g水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镁30g,所以烧杯③的溶液为饱和溶液,C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上述分析,三个烧杯溶剂质量相等都为50g,溶质质量分别为27g、29g、30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指定具体温度,否则没有意义。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或者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杂:KCl溶液中含有少量K2SO4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B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铁片、Zn(NO3)2溶液和CuSO4溶液进行实验C鉴别:N2和CO2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称取5.0gNaCl加入到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ρ水=1g/cm3)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解答】A、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但加入的是过量氯化钡,因此又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钡,A不符合题意;
B、将铁片放入硝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可以验证锌的活动性强于铁;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紫红色固体析出,可以验证铁的活动性强于铜,不符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二者都无明显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应称量5gNaCl加入到95mL水中,不是100mL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除杂题的基本思路:必须在保留主要物质的前提除去杂质,且不能引入新杂质。常见的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Cu(Zn):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碳粉(CuO粉):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稀盐酸(稀硫酸):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氯化钠(泥沙):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O2(HCl):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干燥。
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
(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
(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10.“五角星”能形象呈现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关系。其中甲为黑色固体,戊的固态叫“干冰”,甲、乙、丙、丁均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五角星”相邻两角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铁单质B.乙和丙反应一定得到黄色溶液C.丁在实验室可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D.图中共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答案】C【解析】【解答】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所以戊为二氧化碳;甲为黑色固体,且能与戊反应,所以甲为碳;相邻两角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因此乙为金属氧化物、丙为酸,丁为碱。
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为碳单质,A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乙可能为CuO,丙可能为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蓝色),B不符合题意;
C、丁为氢氧化钙,其水溶液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该图不涉及分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常见物质的颜色为:高锰酸钾为暗紫色,氧化铁是红棕色,四氧化三铁为黑色,氧化铜为黑色;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沉淀,铜单质的颜色为紫红色固体。
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
常见物质的俗称: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钙:熟石灰、碱石灰。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钠:苏打、纯碱。碳酸氢钠:小苏打。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共17分。11.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回答问题:(1)琅琅上口的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唱出了浓浓的年味,大扫除时发现不同材质的抹布吸水性有差异。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方法是。(2)春节期间路旁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性质。(3)过年都要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4)除夕家家户户吃饺子喜庆团圆,捞饺子对应的化学实验操作是。【答案】(1)灼烧,闻气味(2)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3)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4)过滤【解析】【解答】(1)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棉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灼烧时有烧纸的味道,可以区分。
(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可以用来制作霓虹灯;
(3)墨的主要成分为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
(4)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分析】空气各组成成分的用途:
(1)氮气可以制硝酸和化肥,可以作保护气等;
(2)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可用作气体肥料;还可用作灭火。12.神舟火箭发射时,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燃料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这种气体从发动机的尾部以极高的速度喷出,推动火箭升空。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偏二甲肼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3)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4)在此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最终转化成了火箭的。【答案】(1)有机物(2)A;B(3)2:1(4)机械能【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C2H8N2,因此其属于有机物;
(2)由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由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此反应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和分子数目;
(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可知,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4)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最终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分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写出化学式: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配平化学方程式: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标注物质状态: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2.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质量不变;(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泡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乳酸发酵制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蔬菜易富集硝酸盐,在腌制初期,蔬菜中的硝酸盐在杂菌(如肠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腌制过程中,蔬菜表面的天然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糖类物质分解为乳酸(C3H6O3)。随着发酵进行,乳酸积累量增加,pH逐渐降低,酸性环境抑制蔬菜中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还抑制了产生亚硝酸盐的杂菌,同时乳酸菌可能会分泌亚硝酸盐还原酶,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无害的氮气或氨,其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腌制时通常会加入食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还能增强风味,但盐浓度过低(<5%)易导致腐败菌繁殖,产生异味,过高(>15%)则抑制乳酸菌,发酵停滞。泡菜成熟后,浸泡、漂洗,进行有关数据测定,数值如表1所示。浸泡时间(min)硝酸盐含量(mg/kg)亚硝酸盐含量(mg/kg)01151.7010931.4520761.1730410.43表1浸泡、漂洗前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泡菜的“利”与“弊”并非绝对,适量、科学地食用,既能享受发酵食品的风味与营养,也能规避潜在风险,使其成为均衡饮食的有益补充。——节选自《中学生物教学》2023年3月上旬、《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01期(1)泡菜中常见的亚硝酸盐是亚硝酸钠(Na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腌制泡菜时为了防腐,食盐越多越好B.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C.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于蔬菜中的硝酸盐D.酸性环境促进维生素C的分解,导致泡菜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3)用化学方法设计实验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钠溶液。(4)日常食用泡菜时为了有效避免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食用前应该。【答案】(1)+3(2)C(3)分别取少量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溶液(4)浸泡、漂洗【解析】【解答】(1)在化合物中,钠元素常显+1价,氧元素常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所以1+x+(-2)×2=0,所以x=3,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2)A、由题意知,盐浓度过低(<5%)易导致腐败菌繁殖,产生异味,过高(>15%)则抑制乳酸菌,发酵停滞,所以食盐不是越多越好,A错误;
B、由表1可知,亚硝酸盐的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而下降,B错误;
C、由题意知,蔬菜中的硝酸盐在杂菌(如肠杆菌)的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C正确;
D、由题意知,酸性环境抑制蔬菜中维生素C的氧化分解,D错误。
(3)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反应;
(4)由题意知,日常食用泡菜时为了有效避免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食用前应该浸泡、漂洗。
【分析】1.单质中任何元素的化合价都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显的价态:
(1)H、K、Na、Ag:+1;
(2)Ca、Ba、Mg、Zn:+2;
(3)Al:+3;
(4)O:-2,在过氧化物中,氧元素显-1价;
(5)Fe:+2、+3
(6)Cl和N为变价元素。
2.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14.碱式碳酸铜用来做颜料、制造烟火。从孔雀石中提纯该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资料链接】①孔雀石的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假设孔雀石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②碱式碳酸铜加热到220℃会分解成其他物质。回答问题:(1)“粉碎机”粉碎孔雀石的目的是。(2)“酸浸”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3)“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CuSO4+2Na2CO3+X=Cu2(OH)2CO3↓+2Na2SO4+CO2↑,其中X为(填化学式)。(4)在“烘干池”中为了不影响产率,此操作中应注意。【答案】(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2)(3)H2O(4)温度控制在220℃以下【解析】【解答】(1)将孔雀石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由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知,碱式碳酸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除了X分别存在Cu、S、O、Na、C的数量为2、2、14、4、2,反应后分别Cu、S、O、Na、C、H的数量为2、2、15、4、2、2,所以X中含有1个O原子、2个H原子,所以X为H2O;
(4)由题意知,碱式碳酸铜加热到220℃会分解成其他物质,所以烘干池的温度要控制在220℃以下。
【分析】1.增大反应速率常见的措施有:将原料粉碎、增大反应溶液浓度等;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写出化学式: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配平化学方程式: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标注物质状态: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
3.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质量不变;(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三、实验题:本大题2小题,共17分。15.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保证。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要用B装置所示收集氧气,请在虚线框内补充画出图中其他部分。(3)图C是某制氧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反应仓中生成的氧气通过加湿仓后被人体吸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反应仓中的液体试剂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B.加湿仓利用了氧气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C.设计供氧器需要综合考虑便捷、安全、环保等因素(4)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进行图甲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电导率变化如图乙所示。图甲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微观角度解释图乙中ab段电导率下降的原因。【答案】(1)试管(2);(3)A;C(4);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的钙离子、氢氧根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电导率下降【解析】【解答】(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
(2)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对应的为高锰酸钾在加热的体检下制取氧气;
(3)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A正确;
B、氧气难溶于水,B错误;
C、设计供氧器需要综合考虑便捷、安全、环保等因素,C正确。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的钙离子、氢氧根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水,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电导率下降。
【分析】1.发生装置的选择:需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可分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固液常温型装置、固液加热型装置。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式一般有3种: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加热及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前两种的发生装置都是固体加热型,后一种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明确反应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2)写出化学式:使用正确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3)配平化学方程式:通过添加系数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量相等。
(4)标注物质状态:沉淀和气体,需要在化学式后面标注“↓”或“↑”等符号。16.围绕“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积极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1)【任务一】从物质的性质和转化角度认识二氧化碳碳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以及化石能源的燃烧,其中化石能源包括煤、、天然气。碳吸收——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岩石都能吸收二氧化碳。但岩石吸收过程中生成的碳酸氢钙能溶于水,这就使许多地区的地下水成为(填“硬水”或“软水”)。(2)【任务二】二氧化碳“捕集”的行动方案碳捕集——二氧化碳的“捕集”可以采用化学吸收法,利用碱性吸收剂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利用”。对“捕集”过程进行如下探究。步骤Ⅰ:关闭弹簧夹,向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步骤Ⅱ: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B中部分液体进入A中,(填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锥形瓶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实验过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2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有气泡产生猜想三成立[交流讨论]①氢氧化钠溶液“捕集”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捕集”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3)【任务二】低碳行动是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碳减排——为了贯彻低碳生活理念,你能做到的是(写一条)。【答案】(1)石油;硬水(2)B中溶液变浑浊;NaOH和Na2CO3;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3)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冀中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广东省韶关市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音乐曲式分析课件
- 公安学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跨境电商基础与实务》全套教学课件
- 新时代大型山地运动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试卷(1-4单元)(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副本
- DB11T 751-2010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T∕CFA 02020501041-2020 铸造用增碳剂
- 2024微博媒体年度招商通案
- 汉语拼音字母表(空表默写用)
-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电子课件全套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