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到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神经中枢 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 D.感受器2.下图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调查鹿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c点时鹿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适中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以后最高点之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在图示的时间范围内,该岛屿鹿群的环境容纳量为c点对应的纵坐标值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调查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C.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随机选取表层土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4.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刺激一定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B.①②③和①④⑤分别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与⑥⑤途径有关D.剧烈运动时,①②③、①④⑤和⑥⑤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5.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产生的乳酸可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B.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C.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加强促进肝糖原分解D.此时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6.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下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P、A、B、E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B.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C.若该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间种套作,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回答下列与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以及应用相关的问题:(1)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充裕,气候适宜,没有_____。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实验的误差,抽取样方时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__。若曲线X代表该动物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那么曲线X与曲线Y及K值所围绕成的区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目。(3)若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种鱼类的数量变化,则为持续获得经济效益,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应为__________;若曲线Y表示某种鱼类数量的变化曲线,在捕捞的可持续性上,我们应该使捕捞后的数量值停留在_________为宜。(4)为调查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警惕性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具体数值)________只/公顷。8.(10分)研究发现控制家兔体重与腿长的基因分布见表,请分析回答:基因B、bT、tE、e控制性状成年兔体重成年兔体重腿长所在染色体常染色体L常染色体HX染色体(1)控制家兔体重与腿长的三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已知控制体重的显性基因B与T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BBTT的体重最重,bbtt的体重最轻)。BBTT与bbtt个体交配产生F1,雌雄交配得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种,F2中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3)将长腿雌兔与短腿雄兔交配所得的F1中,雌性个体中有长腿和短腿,雄性个体只有短腿,且雌雄比例为2:1,雌雄不等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F1雌雄交配所得后代中长腿占____________。9.(10分)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某一相对性状中野生型对突变型为隐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子代中偶然发现一雄株基因型为Bbb,分析认为该异常雄株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________(填“父本”“母本”或“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该结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某一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则该变异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现用某正常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若子代中雌株全为野生型,雄株全为突变型,则该突变型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10.(10分)炎热的夏季,“被热醒”的体会我们大概并不陌生,果蝇也会出现与人类相似的在温热状态下觉醒的现象。2021年3月19日,东南大学韩俊海研究团队发表论文,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被热醒”的原因。研究发现夜间环境温度升高时,果蝇的AC神经元感知温度变化并产生兴奋,此兴奋传递到背后侧神经元DNlps,DN1ps分泌的神经肽CNMa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下丘脑结构),抑制脑间神经元PI的活性,促进夜晚觉醒。回答下列问题。(1)该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果蝇的AC神经元上存在可被高温激活的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TrpA1。高温刺激下,TrpA1使阳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处于___________的状态而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背后侧神经元DN1ps而促进神经肽CNMa的合成,CNMa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而调控觉醒,CNMa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的原因是___________。(2)由题干信息可知,___________作为果蝇体温调节中枢,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在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该结构中的一些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进而调节体分泌激素,该过程说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过程中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共同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这两种相反的作用是___________。11.(15分)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比赛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队员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赛场上,队员看到排球飞来,迅速做出接球的动作,这一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_____,该反射发生时,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向的,运动员在发球的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2)激烈比赛会使队员出现体温有所升高的现象,原因是产热量___散热量(>、<或=)的结果。运动员大量出汗,丢失水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_____,以维持体内水分相对平衡。随着能量的消耗,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交感神经末梢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______。(3)队员看到对方发球而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比赛结束,队员的情绪暂时不能恢复,说明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______的特点。(4)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部分: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人体的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到分析综合作用的部位是神经中枢。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D【解析】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遭到破坏后,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时,K值会上升。【详解】A、鹿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B、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斜率为0,即出生率=死亡率,属于稳定型,即各年龄期比例较稳定,B正确;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以后最高点之前,种群数量不断增多,所以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D、c点时种群数量最大值,不是K值,种群数量在K值左右波动,故K值为a或b点对应纵坐标值,D错误。故选D。3、D【解析】A.为减少实验误差,统计某时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时需多次计数取平均值,A正确;B.调查某地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B正确;C.运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可见,标记的仓鼠难以被再次捕捉,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导致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D.利用取样器取样方法,随机选取表层下面的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方法的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这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进行归纳。4、D【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调节过程,其中效应器是肌肉;①④⑤表示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过程,其中效应器是腺体;⑥⑤表示体液调节过程.人体内环境稳定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详解】A、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如体温升高等)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寒冷环境),A正确;B、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调节,①④⑤表示神经和体液调节,B错误;C、内环境中血糖主要与⑥⑤途径有关,而PH调节主要依赖血液中的缓冲物质,C错误;D、人体内环境稳定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B【解析】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消耗葡萄糖用于氧化分解供能,故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以升高血糖。【详解】A、剧烈运动,氧气供应不足,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碳酸钠可以与乳酸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随尿液排出,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内环境pH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B、运动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由于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B错误;C、由于消耗葡萄糖用于氧化分解供能,故血糖含量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C正确;D、当人体处于激动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往往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慢等现象,D正确。故选B。6、B【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据图分析,P是生产者,A、B、C、D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详解】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生产者(P)和消费者(ABCD),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E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成分,A错误;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从而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间种套作可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不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大,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小,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食物(2).空间条件(3).天敌(4).样方法(5).随机(6).下降(7).通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数目(8).增长型(9).K/2(10).小于(11).105【解析】分析曲线图:曲线X表示J型曲线,曲线Y表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围城的面积表示环境阻力或在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点为K值。【详解】(1)若曲线X表示J型增长,出现的原因是没有天敌、食物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调查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要做到随机取样,且应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2)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在K/2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逐渐减小,到C点时增长速率为0;若曲线X代表该动物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那么曲线X与曲线Y及K值所围绕成的区域是指通过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数目。(3)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K/2左右,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4)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0=14:4,解得N=105,由于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会减小,会导致种群数量偏大,则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小于105只/公顷。【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种群密度的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8、(1).三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5(3).3/8(4).1/3(5).雄性XEY致死(6).1/7【解析】分析表格:成年兔体重受B、b和T、t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腿长受E、e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详解】(1)成年兔体重受B、b和T、t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腿长受E、e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分别位于L、H、X染色体上。(2)由于已知控制体重显性基因B和T具有相同的累加效应。BBTT与bbtt个体交配产生F1(BbTt),F1雌雄交配得F2的个体中分别有含4、3个、2个、1个和0个显性基因,所以表现型有5种,比例为1:4:6:4:1。子一代有2个显性基因,故F2中与F1重量相等的个体的基因型为4BbTt、1BBtt、1bbTT,所占比例为6/16=3/8,F2中与基因型为BBtt体重一样的个体还有4/16BbTt、1/16bbTT、1/6bbtt,其中杂合子比例是2/3,纯合子比例是1/3。(3)长腿雌兔与短腿雄兔交配所得F1中,雌性个体中有长腿和短腿,雄性个体只有短腿,且雌雄比例为2:1,可知亲本长腿雌兔基因型为XEXe、短腿雄兔基因型为XeY,雄性XEY个体致死,由于雄性XEY致死,则F1雌雄交配所得后代中长腿(只有雌性有长腿XEXe)的比例为1/2×1/4=1/8,(雄性长腿XEY比例1/8,全部致死)短腿的比例为3/4,即短腿:长腿=6:1,长腿占1/7。【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分析表格,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数量遗传的相关计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9、①.母本②.染色体片段的增加(增添、重复)或移接③.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④.XbYB【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产生含有X的染色体,雄性产生含有X的精子、含有Y的精子,比例是1:1,含有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X,发育成雌性,含有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性染色体是XY,发育成雄性。【详解】(1)纯合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杂交为BB×bb,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Bb,子代中偶然发现一雄株基因型为Bbb,B来自父本,bb来自母本,可能的原因一是母本染色体结构变异,含有b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其他染色体或含有b的染色体重复;二是父本减数分裂正常,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离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移向两极,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2)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用某正常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子代中雌株全为野生型,雄株全为突变型,由于野生型对突变型为隐性,野生型雌株基因型是XbXb,雄株基因型是XbYB,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XY型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10、(1)①.外负内正②.只有神经元PI细胞膜形成的突触后膜上才有与CNMa特异性结合的受体(2)①.脑间神经元PI②.下丘脑③.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④.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的促进作用【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小问1详解】该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果蝇的AC神经元上存在可被高温激活的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TrpA1。高温刺激下,TrpA1使阳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变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状态,进而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背后侧神经元DN1ps而促进神经肽CNMa的合成,CNMa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而调控觉醒,CNMa之所以能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是因为该神经元的细胞膜形成的突触后膜上有与CNMa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而其他部位没有该受体。【小问2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脑间神经元PI作为果蝇体温调节中枢所起的作用类似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作用。在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进而调节垂体分泌激素,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该过程说明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体现了神经调节的主导地位。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过程中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共同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可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垂体一方面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还会受到甲状腺激素增多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抑制作用,这两个作用共同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点睛】熟知兴奋的传导以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也是本题的考查点之一。能从题目中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并加以合理的利用是解答本题必备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