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呼吸和体温.ppt_第1页
第五章 呼吸和体温.ppt_第2页
第五章 呼吸和体温.ppt_第3页
第五章 呼吸和体温.ppt_第4页
第五章 呼吸和体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呼 吸(respiration),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换气,外呼吸,内呼吸,呼吸,意义:摄取O2、排出CO2,第一节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一)肺通气的动力 1、呼吸运动 主要(辅助)呼吸肌 原始动力,平静呼吸(eupnea),用力(加强)呼吸 (labored breathing),腹式呼吸(abdominal breathing),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胸、腹式联合呼吸,(强度),表现形式,吸气运动(inspiration),呼气运动(expiration

2、),一、肺通气的原理,1)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1)肺泡内的气体压力称为肺内压 (2)特点:周期性变化,使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产生气体压力差。 (3)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临床肺复苏,2、肺内压和胸内压,2)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1)胸膜腔内的压力,常低于大 气压,简称胸内负压。 (2)特点:周期性变化。 (3)前提:潜在密闭腔隙。 (4)成因: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5)生理意义(作用): (1)使肺处于扩张状态; (2)使肺能随胸廓扩大而扩张。 (3)利于静脉血、淋巴液回流。 (6)临床:气

3、胸,小结: 呼吸肌的舒缩所引起的胸廊容积变化是导致肺内压 改变的根本原因,而肺内压改变与外界大气压之间 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因此,呼吸肌 的舒缩是肺通气的原始动力。胸膜腔负压的存在, 则能保证肺处于扩张状态并使其随胸廊的运动而张 缩,是使原动力转化为直接动力的关键。,(二)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阻力,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约占总的70),胸廓,肺,惯性阻力,气道阻力,粘滞阻力,1、弹性阻力 (1)肺弹性阻力 1)来源:肺泡表面张力 (约占23) 肺弹性纤维弹性 回缩力(约占1/3 ) 2)肺泡表面张力与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 A.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 趋于缩小的力。,B.肺泡表面活性物

4、质(pulmonary surfactant) a.源自肺泡型细胞 b.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是 二棕榈(软脂)酰卵磷脂(dipalmitoyl lecithin, DPL或 dipalmitoyl phosphatidyl choline, DPPC) c.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d.生理功能:减小吸气阻力,利于肺的扩张; 防止肺水肿; 稳定大小肺泡容积。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与临床 早产儿 肺不张和肺水肿 严重休克 肺气肿 桶状胸,顺应性(compliance)-弹性阻力大小判断指标 1)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弹性体扩张的难易程度。易扩张即顺应 性大,不易扩张则顺应性小。 2)顺应性1/

5、弹性阻力 3)弹性阻力1/顺应性 4)顺应性=容积变化(V)/压力变化( P)L/cmH2O(L/kPa),2、非弹性阻力 呼吸道阻力:摩擦力,称气道阻力,最重要。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哮喘急性发作,R气1/V气,R气层流/湍流,R气1/r4(呼吸道半径),跨壁压,肺实质对呼吸道管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神经因素调节,化学因素影响,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1、肺容积 1)潮气量:0.4-0.6L 2)补吸气量:1.5-2.0L 3)补呼气量:0.9-1.2L 4)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 2、肺容量 1)深吸气量 2)功能余气量 功能残气量的生理意义: 缓冲肺泡内PO2、PC

6、O2急剧变化,利于气体交换正常进行。,3)肺活量和用力(时间)呼气量(肺活量) (1)肺活量 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最大气量 成男均约3.5L,成女均约2.5L。 意义:肺静态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特点:个体差异较大,只宜作自身比较。,(2)用力(时间)呼气量(肺活量) 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第1、2、3s末呼出气量占其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值:83、96、99 意义:肺动态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特点:既反映肺活量又反映呼吸阻力的变化。 4)肺总容量,(二)肺通气量 1、每分肺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量。 每分肺通气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 约为6.0-9.0L/min。

7、2、每分最大通气量,(三)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一般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也称有效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适当的深、慢呼吸最为经济有效。,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生理无效腔,第二节 气体交换,肺 换 气 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原理,(一)气体分压差-气体交换动力 分压高 分压低 张力:液体中的气体分子逸出液体的力。,表5-2海平面空气、肺泡气、血液及组织中各种气体分压 mmHg (kPa),(二)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溶解度 气体扩散速率分压差 溶解度/分子量平方根 相同分压差下,气体扩散速率 CO2O2 21倍 正常情况下,气体扩

8、散速率 CO2O2 2倍 临床上,缺O2比CO2潴留更为常见,(三)扩散面积和距离 (四)温度 气体扩散速率,扩散面积气体分压差气体溶解度,扩散距离相对分子质量平方根,二、气体交换的过程,(一)肺换气 肺泡气 肺毛细血管静脉血 (二)组织换气 体循环毛细血管动脉血 组织液,呼吸膜,O2,CO2,CO2,O2,真毛细血管壁,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一)呼吸膜(面积和厚度) 1、呼吸膜特性:通透性高 2、气体扩散速率呼吸膜面积/厚度,(二)肺通气血流比值(V/Q) 1、概念: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 2、正常值:0.84 3、意义:气体交换效率最高,4、V/Q变化对肺换气的影响,V/Q变

9、化,V/Q0.84,V/Q0.84,肺泡无效腔增大,功能性动静脉短路,气体交换效率降低,(肺泡血流量减少),(肺泡通气不良),四、肺扩散容量,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气体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物理和化学两种,后者为主。相互关系: 肺泡 血液 组织 O2 物理溶解O2 化学结合O2 物理溶解O2 O2 CO2 物理溶解CO2 化学结合CO2 物理溶解CO2 CO2,二、氧的运输,(一)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的主要特征,PO2高(肺),PO2低(组织),1、反应快、可逆、无需酶催化、受氧分压影响 2、反应是氧合而非氧化 3、Hb与氧的结合存在严格定比关系 4、Hb与氧结合存在变构效应 颜色:Hb

10、O2鲜红 Hb暗红 Hb50g/L 紫绀 HbCO樱桃红色,Hb O2,HbO2,氧容量 201ml/L 氧含量 194ml/L 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 动脉血约为98 静脉血约为75,(二)氧离曲线,1、概念: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 度关系的曲线,简称氧离曲线。 2、特点:一定范围内,血氧饱和 度PO2,但非线性关系,呈似S形 曲线。可分上、中、下三段理解。 3、意义:反映在不同PO2情况下, O2与Hb的结合和解离。,2,3-DPG,2,3-DPG,(三)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相同PO2情况下,下列因素变化,均影响氧离曲线,使O2和 Hb结合与解离发生改变:,PCO2 温度 H+(波尔效应

11、) 2,3-DPG,氧离曲线右移,HbO2解离加强,氧离曲线左移,O2、Hb结合加强,释放O2增多,HbO2难于释放O2,三、二氧化碳的运输,(一)碳酸氢盐 1、形式:NaHCO3和KHCO3,前者为主。 2、特点:量多;需碳酸酐酶(CA)催化;伴Cl转移; 3、为CO2主要运输形式。 (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1、形式: HbNH2O2CO2 HbNHCOOHO2,(组织),(肺),2、特点:无需酶;量少但效率高。,(三)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反应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曲线,特点:近似直线,且无饱和点。受氧分压影响而发生偏移。,(四)影响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的因素 何尔登效应,第四节

12、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一)呼吸的基本中枢 1、延髓呼吸中枢 1)功能地位:呼吸(生命)基本中枢 2)特点:产生原始节律性呼吸活动,2、脑桥呼吸中枢 1)功能定位:脑桥上份 2)特点:与延髓呼吸中枢有双向联系 3)作用:使吸气向呼气转化,调整呼吸节律, 与延髓一起形成正常节律性呼吸活动。,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 1、概念: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称肺牵张反射,也称黑-伯反射。 2、形式: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作用及意义:肺扩张反射-吸气抑制反射-防止 肺过度扩张 肺缩小反射-吸气兴奋反射-限制 过度呼气,(二)呼吸肌的本体感受器反射 1、概念:呼

13、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动引起的 反射性呼吸变化。 2、意义:克服通气阻力。 3、临床:呼吸三凹征 (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1、咳嗽反射 2、喷嚏反射 (四)血压对呼吸的影响 (五)疼痛对呼吸的影响,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一)化学感受器 1、种类: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2、适宜刺激:血液或脑脊液PC02、H+和P02变化 3、特点: “外化器”-通感受;颈动脉体作用主动脉体 “中化器”-敏感 C.S.F H+变化;对P02a不敏感; 长期CO2在血液潴留,“中化器”将失去对其敏感性。,1、CO2对呼吸的影响 地位:生理性刺激物 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效应:一定范围内的CO2升高,呼吸加深加快。

14、过高15-20,致呼吸抑制。 临床:吸入气CO23%(7%)。 途径:刺激“中化器”和“外化器”,前者为主。,(二)CO2、H+和低O2对呼吸的影响,2、H+对呼吸的影响 效应:H+升/降可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抑制 途径:刺激“外化器”和“中化器”,前者为主。 特点:初始效应明显但持续时间短暂;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3、低02对呼吸的影响 效应:一定程度低02可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 途径:刺激“外化器”为其唯一途径 特点:初始效应明显但持续时间短暂; 低02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临床-长期CO2潴留-低浓度持续给氧,第七章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组织的 平均温度,也叫体核温度。 相对

15、稳定是其特点。 体表温度 受环境温度影 响较大。,一、人体体温及其生理变动,正常体温 测试部位 直肠:36.937.9; 口腔:36.737.7 ; 腋窝:36.037.4 体温的生理变动 昼夜变化 性别 年龄 肌肉活动 其他因素,产热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 活动时 机体的产热方式 战栗(寒战性)产热 非战栗(寒战性)产热-也称代谢性产热 产热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甲状腺素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二、机体的热平衡,机体的散热 皮肤的散热方式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不感蒸发和发汗 机体散热的调节 皮肤循环的调节反应 发汗的调节,三、体温的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

16、感受器: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其中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的热敏神经元多, 主要感受体温升高刺激。,体温调节中枢 基本部位-下丘脑 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中实现整合作用的中心部位 下丘脑后部有寒战中枢,冷信号使之兴奋,引起寒战 下丘脑后部还有发汗中枢和引起皮肤血管活动改变的交感中枢 下丘脑调节体温的传出途径 由躯体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或寒战 由交感神经调节皮肤血流量、汗腺分泌和褐色脂肪分解 通过内分泌调节机体广泛的代谢水平,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下丘脑PO/AH中温度敏感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下丘脑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活动恰好使散热和产热保持平衡的温度值,即为体温控制系统的调定点 正常为37 左右,热环境,冷环境,冷(感受器)敏神经元,下丘脑PO/AH,产热加强,体温,热(感受器)敏神经元,散热加强,体温,致热源,体温调节过程,37,目标检测,1、何谓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是什么? 2、何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意义? 3、试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 4、为什么深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