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42工艺规程的制定.ppt_第1页
项目42工艺规程的制定.ppt_第2页
项目42工艺规程的制定.ppt_第3页
项目42工艺规程的制定.ppt_第4页
项目42工艺规程的制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艺规程的制定,教师:孙敏,开封大学机电工程学院,4 拟定工艺规程的几个主要问题 定位基准选择 工艺路线拟定 加工余量的确定 5加工工艺过程的生产率,3.4 拟定工艺规程的几个主要问题,一、基准的选择,1.基准(1)基准概念:我们知道零件总是由若干表面组成,各表面之间总有一定的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求。 基准:就是零件专用来确定其他点、线、面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2)定位基准对工艺规程的影响。直接影响: a.工序的数目;b.夹具结构的复杂程度;c.零件的精度是否易于保证(如基准重合);,设计基准: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基准。设计基准是尺寸标注的起始点。基准关系是可逆的。,拟定多种定位

2、方案,进行比较择优。,(3)选定基准的方法:,(4)基准分类:,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按其作用的不同分为:,工艺基准有可分为:,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 工序基准,图a 的C面及内孔轴线,图b的 N面及M面为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在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定位基准可分为:粗、精、辅助基准。,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机器上位置的表面。,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测量基准:检验时用来确定被测零件在度量工具上位置的表面。,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工序基准可以采用工件上的实际点、线、面,

3、也可以是工件表面的几何中心、对称面或对称线等。 图a 的B面,图b的A面,图c的 B面C面,定位基准: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进行加工时,用于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在测量时所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装配基准:机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各种基准,作为基准的点、线、面在工件上不一定存在。如中心线、槽的对称平面、平面的交线等。但若选作为定位基准,则必须由某些具体表面来体现(即基面)。如轴的中心孔,体现的定位基准是中心线。,以上均以长度尺寸关系讨论基准的问题,对于位置要求,如平行度、垂直度等均具有同样的基准关系。,(5)对基准的两点说明,粗基

4、准:选用毛坯表面来定位的基准。(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选用毛坯表面来定位)精基准:采用已加工过的表面来定位的基准。(在第一到工序之后的各工序中),2.定位基准及其选择,设计基准在零件的工程图中已经标出,加工中是否就是以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呢?,回答是否定的。,定位基准有粗、精、辅助基准之分。,辅助基准:(有时回遇到这种情况),工件上没有能作为定位基准用的恰当表面,而在工件上专门设置或加工出定位表面。常用的有工艺孔和工艺塔子。,辅助基准在零件上不起作用,纯粹是为了工艺上的需要。加工完毕后,若有需要(如有碍外观等)可予以去除。,粗基准和精基准所起作用不同,两者的选择原则也不一样。,粗基准选择,1. 选

5、择与加工面有位置要求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若有几个不加工表面,选其中与加工表面位置精度要求高的一个,以保证两者的位置精度。,重点考虑: 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 相对位置精度; 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2. 合理分配加工余量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为保证某重要表面余量均匀。,2.合理分配加工余量选择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若每个表面都加工,以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3. 粗基准应平整、光滑,无浇冒口、飞边等,定位、夹紧可靠。,4. 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选外圆1为粗基如图。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

6、要求,则应选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准,以达到壁厚均匀,外形对称等要求。,又如图加工下面,若AB,应选B面,否则选A面。,若工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工,则应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余量。 如图若以大端为粗基准,由于大小端外圆偏心有5毫米,则上侧单边为34,下侧单边为24,加工余量不足。,分析: 毛坯:单边29, 零件:单边25; 由于偏移5,则一边为24,另一边为34,24的一边加工不到。,选择主要表面导轨面作为粗基准,保证导轨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粗基准只允许使用一次。粗基准究竟是毛坯表面比较粗糙,重复定位精度低。,套零件应选择平整光洁的表面为粗基准,从毛坯制造看,外圆应好于内

7、孔。,阶梯轴的加工,不能用面重复定位加工、面,选择主要表面导轨面作为粗基准保证导轨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2) 精基选择原则:1)出发点:应考虑减少定位误差,安装方便准确。,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2)原则:,如图齿轮以A、B面定位加工其它表面外圆齿面右端面,即为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的好处:a.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要求,避免基准转换带来的误差。b.可简化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典型方案:轴类零中加工采用中心孔和箱体类零中加工采用一面两孔。,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加工各表面,以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注意:基准统一

8、原则常常会带来基准不重合的问题,此时应综合考虑。,加工中多次用内孔和端面定位加工其它表面,采用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 对于某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因为这些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以保证表面加工的质量并提高生产率,此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如:,注意:采用自为基准仅能提高表面质量,不能提高形位精度,该加工表面与其它表面之间形位精度则应由先行工序保证。,典型的采用自为基准加工的方法有:珩磨、高速自由镗等。,床身导轨面自为基准,无心外圆磨床工作原理 1砂轮 2托板 3导轮 4工件 5挡块,以加工表面本身为精基准,互为基准的原则,指的是:对于某些位置度要求很高的表面,常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

9、的办法来达到位置度要求。,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前锥孔有很高的同轴度要求。,以齿形表面定位磨内孔,然后再以内孔定位加工齿面是互为基准,套类零件常用互为基准原则。3次反复磨削端面C206平行度2.5微米以下。活塞粗基准外圆、上端面定位加工内孔、下端面,然后互为基准加工,二、工艺路线的拟定,工艺路线的拟定是拟定工艺规程的关键性一步。其实质就是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1、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视工艺路线对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影响。对工人劳动强度的影响。 对设备投资,车间面积和生产成本的影响。,2、工艺路线优越性判断依据:,3、拟定工艺路线

10、应考虑的问题(五个方面),1、合理选择定位基准 2、加工方法的选择 3、加工阶段的划分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5、加工顺序安排,1、合理选择定位基准 如前面所述。,2、加工方法的选择(1)内容:根据每个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确定其加工方法及分几次加工。粗车粗铣粗钻可达IT11,加工一次提高一级,磨削一次可提高3 级 (2)具体应考虑的因素各加工方法: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加工技术要求相当。最好不低于加工技术要求,否则要进行特别处理,改进工艺措施。同时要注意:a、表中数据为一般情况下的数值,在某些条中下会发生变化。b、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为保证高的生产率和高的成品率。常把原用于高光洁度的加工方法

11、用于获得较差的表面粗糙度。如:连杆孔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为0.8m,采用Ra可达0.040.32的珩磨加工方法,用以获得高质、高效率。,本厂现有设备、技术不应一谓追求高精设备 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挖掘企业潜力,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类型 反映的是生产率与经济性关系。大批高效加工方法。 如:采用拉削取代铣、刨、镗孔以获得高效率。又如:农用齿轮直接采用锻造成型,无需切削加工。,材料的性质及可以加工性。如:淬火钢应采用磨削加工,而有色金属磨削困难,一般应采用金刚镗或高速车削来进行精加工。,3、加工阶段的划分,(1)按加工性质和作用不同,工艺路线可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粗加工阶段主要任务:切除

12、大部分加工余量。主要问题:如何获得高的生产率。特点:加工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大 半精加工阶段主要任务: a.主要表面消除粗加工留下的误差。达到一定的精度及精加工余量。为精加工作准备。 b.完成一些次要表面如钻孔、铣键槽等的加工。, 荒加工毛坏余量特别大,表面极其粗糙。在粗加工前进行去皮加工。, 精加工阶段 任务: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要求。, 光整加工阶段a.主要任务:对IT6 以上,Ra0.2的表面进行加工。如孔表面的珩磨,外圆面的抛光。 b.注意:光整加工不能纠正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2)划分加工阶段的理由,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保量) 粗加工、半精加、精加工逐步提高精度,实现需要的精度。

13、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保量 )。a.粗加工:功率大,切削效率高。b.精加工:精度高,受力小,有利于延长等精度机床的寿命有利于插入必要的热处理程序(保物理性能)。工艺过程以热处理工序为界自然地划分为各阶段。如:粗加工之后去应力时效;精加工后淬火;精加工后:冰冷处理及低温回火。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及时报废或修补,避免造成更大浪费。表面精加工安排在最后,可防止或减少损伤。,(3)不划分加工阶段的情况,加工要求不高,工件刚性足够,毛坯质量高,切削余量小时,为减小夹紧力的影响,粗加工后应松开,以较小力重新夹紧。再进行精加工。有些重型零件中,为减少安装运输费用。,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确定了加工方法和划分

14、加工阶段之后,零件加工的各个工步也就确定了。如何将这些工步组合成工序呢?是将这些工步分散成各个单独工序,还是将某些工步集中在一个工序中加工?,如:,1)工序集中的特点优点: 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各工序内容多,工步多。有利于采用高效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生产面积和操作工人数减少,工艺路线短。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工件装夹次数减少,辅助时间缩短,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易于保证。缺点: 设备工艺装备投资大、调整、维护复杂,生产准备工作量大,更换新产品困难,柔性差。,2)工序分散的特点: 工序多,工艺过程长,各工序加工内容少,有的情况只有一 个工步。 所使用

15、的设备和工艺装备较简单,易于调整,掌握。有利于选用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工序基本时间设备数量多,生产面积大,人员多,但不易于适应新产品的生产。,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必须根据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机床设备等具体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如:a.单件小批:在通用数控机床上实现工序集中b.大批大量生产:宜采用专机来实现工序集中c.成批生产:集中为宜,不宜采用昂贵设备和工艺装备使工序集中,而是采用多刀多工位进行工序集中。,工序集中与分散的选择,分散成本价格无竞争力;集中对市场无应变能力;怎样决策当好总工?,一个企业集中和分散并存,5、机械加工顺序安排,(1)遵循四个原则: a.先粗后精 精

16、度逐步提高;b.先主后次 先行装配基面和主要工作面的加工,与主要表面 有联系的槽、孔等,介于半精加工与精加工之间。 c.基面先行 即首先应加工出选作定位基准的精基准表面,然后再以精基准定位加工其它表面。如打中心孔。 d.先面后孔 平面轮廓大、定位稳定可靠。 配套加工 当部件精度很高时,某些表面精加工应安排在部件装配或总装过程中进行,否则将导致零件精度过高而无法加工。,(2)热处理工序安排,预备热处理: 目的:改善切削性能,消除毛坯内应力。安排:在加工之前。包括:退火、正火和调质等。应用: a.含碳0.5%,退火 降低硬度;b.含碳0.5%,正火 增大硬度,使不粘刀;c.调质,细化组织,热处理目

17、的:,改变材料的性能,消除内应力。,最终热处理: 目的: 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安排: 在半精和精加工之间,包括:淬火、渗碳、氮化、调质等 。应用: 淬火:强度,塑性,组织不稳定,易变形,淬火后应进行回火。淬火在磨之前 渗碳:强度变动加大 。碳淬火在磨之前 氮化:氮化前后都应进行磨削加工, a.前者:使氮化层厚度均匀。 b.后者:降低表面粗糙度Ra。调质:用以获得强度高,钢性好的综合性能要求。,去应力处理 目的:消除应力,减小变形方法:人工时效、退火、高温去应力等应用: a.一般铸件:在粗加工后进行;b.精度要求高的铸件:在半精加工之后,进行第二次c.高精度的丝杆、轴等,在粗车、粗磨、半精磨

18、之后均需进行时效处理,为稳定尺寸。还需进一步进行冰冷处理(-70-80摄氏度,12小时),(3)辅助工序安排:,辅助工序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有检验工序。包括:中间检验、特种检验、表面处理。中间检验:是主要的辅助工序。和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安排在:精加工前;送外厂或外车间加工前、后;花费大或重要工序前后;全部工序结束后。特种检验:如: a. x射线、超声波探伤。用于内部质量检查,在工艺过程开始; b. 荧光检验、磁力探伤。用于检验表面质量,安排在精加工阶段。表面处理:去毛刺、到棱边、清洗、电镀、发蓝、涂防锈油。,三、加工余量的确定,1加工余量的定义:在由毛坯变为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切

19、除的金属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此外还有 a.工序间加工余量:每一道工序切除的金属层厚度。,b.单边余量:象平面的加工余量,它等于实际切除金属层厚度,c.双边余量:为外园和孔等旋转表面,其加工余量指的是直径上的,即表面实际切除的金属层厚度为加工余量的一半。,a.机加工中、工序公差按入体原则 即:.对轴类: 单向负偏差.对孔类: 单向正偏差,“入体”原则的好处:,b.毛坯制造偏差取对称正负偏差,2一个规定:工序尺寸公差的取定,毛坯制造偏差取对称标注好处:,防止废品出现,使加工余量均匀,3.加工总余量的计算,加工总余量 Z=Z1+Z2+Zn,最大工序余量: Z2max=D1max-D2m

20、in =Z2+2最小工序余量: Z2min=D1min-D2max=Z2-1工序余量公差:z2=Z2max-Z2min=1+2,1) 对轴类尺寸:工序中:,1、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图1),3、上工序各表面间相互位置的空间偏差(图3),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图2),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4、本工序安装误差(图4),图1 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与缺陷层 1缺陷层;2正常组织,图2 上工序留下的尺寸公差(形状误差),图3 轴的弯曲对加工余量的影响,图4 本工序安装误差三爪卡盘上的装夹误差,计算公式:单边余量b=Ta+Ra+Da+a+b,计算公式:双边余量2b=Ta+2(Ra+Da)+2a+b,上工序公差 上工序粗糙度 上工序变质层,上工序形位误差 本工序装夹误差,铰孔,精镗孔,半精镗孔,粗镗孔,毛坯孔,0.1,0.5,2.4,5,H7(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H8( ),H10( ),H13( ),Ra0.8,Ra1.25,Ra2.5,Ra16,10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