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史第一章夏商周.ppt_第1页
中法史第一章夏商周.ppt_第2页
中法史第一章夏商周.ppt_第3页
中法史第一章夏商周.ppt_第4页
中法史第一章夏商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法制史,课 程 特 点,1、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和地区中,唯一不曾间断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中的法文化也是如此,学习十分必要。 2、中国法制史是一门法学与史学的交叉学科。专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世界五大法系:英美法系(也称普通法系)、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中华法系(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 中华文明的几大特点: 1、历史源远流长 2、民族一体多元 3、“封建”结束较早 4、“阶级”分化不明显 5、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6、人才流动广泛 7、法律、文化自成系统,迥乎欧洲,中华法系特点:( “礼法结合”) 1、 以儒家学说作为法制的

2、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2、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3、司法与行政合一,皇帝控制最高司法权和立法权 4、以刑为主,诸法合体 5、融合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文化 6、重视成文法典的编纂制定工作。,中华法系的优点: 礼法互补,综合为治,良法与良吏结合,注重选拔官吏,重典治吏 中华法系的缺点: 维护三纲五常,重刑轻民,民刑不分,诸法合体,参考资料: 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2、梁治平 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3、范忠信 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第一章夏商周(约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学习要求: 1、理解中国法的起源。 2、了解夏、商两朝法制的基本情况。 3、掌握西周礼刑结合的法律体系

3、 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变革,第一节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1、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 2、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氏族血缘纽带随着国家的形成而更加强韧。 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在向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日益加强。 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为法。 刑起于兵。,第一节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关于中国法制的起源学派众多: 神权法思想-源于天意 道家-源于自然法则 理学家-源于理 法家-为了“定分止争” 具体途径而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一、主要法律渊源-早期习惯法-礼与刑 (1)王命 (2)夏礼-殷礼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3)禹刑,或

4、称夏刑-汤刑及官刑、殷彝等,1、禹刑 夏朝法律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以禹为名表示对夏族杰出祖先和开国之君的崇敬,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法。 2、汤刑 商朝法律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以汤为名也是表示对开国之君汤的崇敬。,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二、行政管理体制 1、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3、土地管理:有内服外服之分,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三、刑事法律内容 无罪行法定制度 夏:(1)“昏、墨、贼,杀。” (2)“弗用命戮于社。” (3)不孝罪 “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三、刑事

5、法律内容 商:“刑名从商”。(荀子) 五刑: 墨(黥)、劓、剕(刖)、宫、大辟。 其他:炮烙,孥戮,及醢、脯、斫胫、剖心等,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三、刑事法律内容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殷罚有伦” “义刑义杀” 定罪量刑的原则 (1)疑罪从轻的原则 (2)不杀无辜的恤刑原则 (3)过失从轻的原则,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四、司法制度特色 司法体制尚未完全独立,受行政权与军权的制约。 夏商司法官为“司寇”、“大理”、“士”或“理”等。 商朝时期,司法活动的参与者,除商王、贵族外,还有卜者。,第二节 夏商法制概况,四、司法制度特色 诉讼审判制度 天罚、神判。 监狱制度 1、夏朝的监狱:圜土、夏

6、台。 2、商朝的监狱:羑里。,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总结,奉天罚罪的法制观。 甘誓 中有两段话: 启宣布有扈氏的罪状有两条:首先就是“威侮五行”,所以“天用剿绝其命” 。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改天立罚。”,第三节 西周立法概况,一、“明德慎罚”的法制思想 敬天保民 天命不可转移天命转移给有“德”者敬天落实到保民 明德慎罚 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慎罚是明德的具体落实,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区别情况定

7、罪量刑的刑法适用原则。,“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这一思想汉代中期后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节 西周立法概况,二、制礼作刑的立法活动 周公制礼 -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吕侯作刑 -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赎刑是其核心内容;其刑罚原则是“明德慎罚”。,第三节 西周立法概况,三、法律形式与礼刑关系 1、礼 礼的原则: 亲亲、尊尊、有别 “亲亲”即亲其所亲,亲爱自己的亲属,核心是“孝”; “尊尊“即尊其所尊,尊爱自己的尊长

8、,核心是“忠”。,第三节 西周立法概况,1、礼 礼的内容:五礼,“吉、凶、军、宾、嘉”; (1)吉礼:祭祀之礼。 (2)凶礼:丧葬之礼。 (3)宾礼:宾客之礼。 (4)军礼:军旅之礼。 (5)嘉礼:冠婚之礼。,第三节 西周立法概况,三、法律形式与礼刑关系 1、礼 礼的作用: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宗法制: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礼),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第三节 西周立法概况,三、法律形式与礼刑关系 2、刑 刑罚和刑书。 九刑,吕刑。 3、王命(两级王命) 誓、诰等政令。,礼和刑的关系,(1)“出礼入刑” 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

9、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二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适用刑罚上有特权,而不是不适用刑罚。,礼和刑的关系,(1)作用上:礼禁于将然,刑禁于已然。 (2)地位上:礼主刑辅。 礼记曲礼:“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西 周 的 行 政 立 法,宗法等级制度 1、宗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庶子为小宗, 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嫡长子称宗子,或宗主。 2、封,天子嫡长子天子嫡长子天子(天下) 庶子诸

10、侯嫡长子诸侯(封国) 庶子卿嫡长子卿(采邑),社会分层 贵族:王,公、侯、伯、子、男,士 平民:以郊为界,分为乡、遂两个区域。 奴隶:,西 周 的 行 政 立 法,国家行政体制 行政管理制度 宗法分封 世卿世禄,西 周 的 民 事 立 法,所有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田里不鬻”。 推行井田制。,西 周 的 民 事 立 法,契约 契、约、券,或契约、券契等。 质剂,买卖契约;傅别,借贷契约。,西 周 的 民 事 立 法,婚姻制度 1、词义 “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婚姻”(尔雅释亲) 昏因,“婿以昏时而来,妻则因之而去。”(唐孔颖达) 2、宗旨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11、也。礼记昏义,3、婚制 一夫一妻多妾制。 妻,齐也;妾,接也。 4、条件 同姓不婚, 所以“附远厚别也”。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5、程序-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6、婚姻的解除 七出(七去): 无子、淫佚、不顺父母、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三不去: 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15.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A.一夫一妻制 B.同姓不婚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七出”、“三不去”,D,西 周 的 民 事 立 法,家庭继承制度 1、嫡长子继承制 “立適(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公羊传隐公

12、元年 2、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 宗祧。,西 周 的 刑 事 立 法,原则 (1)灵活、适宜 刑罚世轻世重;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三宥之法 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时乃不可杀。 眚:过失。非眚:故意。非终:偶犯。惟终:惯犯。,西 周 的 刑 事 立 法,(3)疑罪从轻惟赦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 (4)同罪异罚 (5)其他 矜恤老、幼、愚。(三赦之法) 其他减免刑罚 杀盗贼、报仇等。 不牵连无辜。,刑罚 (1)主体刑罚仍为五刑,(刑名从商) 墨(黥)、劓、剕(刖

13、)、宫、大辟 (2)赎刑 (3)圜土之制 (4)嘉石之制 (5)流刑 有所减轻,但死刑仍极残酷,肉刑较多。,西 周 的 司 法 制 度,司法机构-逐渐系统化 中央:专职司法官为司寇 内服和外服(畿内和畿外)。 周天子 大司寇、小司寇 士, “皋陶作士” 。 乡士、遂士。,天子是最高裁判者。 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施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 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 大、小司寇下设专门的司法属吏。 此外,基层设有士师、乡士、遂士等负责处理具体司法事宜。,西 周 的 司 法 制 度,诉讼审判制度 1、诉讼形式:“讼”和“狱”:前者为民事诉讼,后者为刑事诉讼。 2、诉讼费:“束

14、矢”和“钧金”:关于诉讼费的规定,民事案件要“入束矢”,刑事案件要“入钧金”。 3、证据方式:盟誓、口供等,“五听”,指判案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即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面部表情、呼吸、听觉、眼睛与视觉确定其陈述真假,说明西周时已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审判实践中。具体内容是: 辞听: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理屈则面红;气听:理屈则喘息;耳听:理亏则法官的话听不清;目听:无理则双目失神。,“三刺”-集体审判,西周时凡遇重大疑难案件,应先交群臣讨论,群臣不能决断的,再交官吏们讨论,还不能决断的,交给所有国人商讨决。 该制度是“明德慎罚”思想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五过”,是西周

15、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五过”的具体内容是:惟官,畏权势而枉法;惟反,报私怨而枉法;惟内,为亲属裙带而徇私;惟货,贪赃受贿而枉法;惟来,受私人请托而枉法。 凡以此五者出入人罪,皆以其罪罪之。,西 周 的 司 法 制 度,刑罚的执行 1、公开行刑,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殊待遇。 2、秋冬行刑 监狱管理制度-司圜: 圜土、囹圄,2013-16.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

16、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B,8.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 A.傅别 B.质剂 C.券书 D.书券,B,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一、社会基础的变动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年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起,史称东周。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齐亡。至此,六国皆亡。 2、生产力提高 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 (公元前770年公元

17、前476年公元前221年),3、制度 (1)井田制遭到破坏-私田。 齐国“相地而衰征”,晋国“作爰田”,鲁国“初税亩”,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郑国“作丘赋”。 (2)礼崩乐坏。,宗族分封-郡县制 世卿世禄-官僚制,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二、各家的法律思想与法制主张 儒家:德主刑辅 “仁” 孔、孟 (1)“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2)“为政以德”的德治论: 以刑辅德,以德去刑,先教后刑 (3)“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圣贤定法,身正令行,法先王,顺人情。,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二、各家的法律思想与法制主张 道家:无为而治 老子、庄子

18、(1)崇尚自然,以道统法 (2)无为而治:“唯道是从” 、道法自然、大道无形 (3)对礼、法的否定和批判。 (4)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束缚,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二、各家的法律思想与法制主张 墨家: 兼爱,非攻,尚同, 尚贤,明鬼,非命 代表社会下层 儒墨两家-“显学”。 逻辑-技术,法家思想 壹赏、壹刑、壹教、尚法守法,“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布之于百姓。韩非子难三 1、 法家法律观的理论依据:一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二是发展进化的历史观 2、 推行法治的方法:(1) 立法原则:循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量可能;务明易(2)执法主张:明

19、法、任法、壹法、从法(3)赏罚互用(4)法、势、术相结合,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 (奴隶制的“礼治”向封建制的“法治”转化的时期),三、春秋后期成文法的公布 (一)成文法的公布 1、楚国:仆区法、茆门法 2、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遭到了晋国叔向的反对;后又有邓析的竹刑。 3、晋国:赵鞅、范宣子铸刑鼎。遭到孔子的非议。,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法制变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四、战国时期-法经 1、法经的制定背景 (1)魏国魏文侯改革 (2)李悝制定法经 2、法经的特点及影响 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3、法经篇目及主要内容 (1)篇目:盗、贼、网、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